劳动和社会保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5&rec=191&run=13

【主管部门机构改革】 略(参见《政党政务》部类“人事工作”部分)。

【就业工作】 2010年,全市积极落实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
素,充分利用各项就业政策,强化就业服务,加强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不
断扩大就业容量,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2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97万人,
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41%和199%。 城镇登记失业率1.86%,就业局势继续保持稳
定。①扶持企业稳定就业。充分利用失业保险基金援企稳岗和扩大支出范围试点
政策, 全市共降率减征失业保险金2100多万元,为110家困难企业发放社会保险
和岗位补贴7155万元, 直接稳定和促进就业2万余人。②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积
极创建省级创业型示范城市,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全年共发放扶持创业的小额担
保贷款4150万元,新增创业3531人,带动就业1.81万人。③加强培训推动就业。
加快技工教育发展,依托市技师学院建立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训基
地、 新建技师工作站一处,新审批设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4处,技能培训体系日
益完善。 全市共筹集就业资金4797万元,其中,支出就业培训补贴772万元,特
别职业培训补贴427.8万元, 采用校企联合办班、政府购买培训成果以及通过招
投标确定培训机构等方式,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就业培训,实现培训
需求与培训资源的有效对接。全年共培训城乡劳动者3.87万人,通过培训实现就
业和创业3.58万人。④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统筹实施“三支一扶”“全科医师
培训”等大学生服务基层项目和就业见习、岗位拓展、创业培训计划,引导高校
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2010年全市共接收12987名高校毕业生,已就业11749人,
1名大学生创业典型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大学生创业者”。⑤援助困难群体就业。
通过技能援助、岗位援助、社会保险援助和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措施,帮助下
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3万人、困难群体就业2997人。⑥完善市场体系服务就业。
全市已建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1家、人力资源服务网站39个,通过开展“春风行
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残疾人就业洽谈会”等集
中服务活动和各类定期招聘活动,为3000多家企业、6万多名求职者提供服务。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010年,全市社会保障工作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
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提高保障水平为目标,以扩大保障范围为基础,完善
多险种发展、多层次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①新农保试点实现全覆盖。河口
区作为首批国家级新农保试点, 参保率95.7%。2010年10月,广饶县作为第二批
国家级试点,东营区、垦利县和利津县作为省级试点同步推行新农保。12月底,
全市18.38万名60岁以上农村居民每人每月60元基础养老金全部发放到位, 在全
省首批实现新农保全覆盖。②城镇养老保险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机关事业单位
养老保险参保6.07万人,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5.06万人, 比上年净增
1.06万人。开展企业职工个人账户做实工作,2010年上解做实个人账户基金5990
万元。 自7月份起, 企业养老保险降低单位缴费费率1个百分点,共为企业减负
1420万元。 ③城镇医疗保险水平有新提高。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9.99万人,
比上年净增3.92万人。医疗保险住院费用以及城镇职工纳入门诊慢性病范围的病
种报销比例均提高5个百分点;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80元上调到120元,
大额医药费补偿最高支付限额由4万元上调到13万元; 职工医疗保险最高支付封
顶线由15万元提高到30万元。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管理,新审批56家定点单
位, 全市定点单位增至192家,布局进一步优化。④落实失业保险制度。参保人
员12.21万人, 比上年净增0.65万人。确定50家定点监测企业,全面开展失业动
态监测和预警工作。⑤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实施高危行业参加工伤保险和农民工
平安二期计划, 全市共参保43.45万人,比上年净增1.43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
11.1万人。推进老工伤人员统筹管理,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老工伤人员及供养直系
亲属有关待遇纳入基金支付范围。依法受理工伤认定申请1821件,做出工伤认定
1638件, 完成劳动能力鉴定485人次。⑥深化生育保险制度改革。全市生育保险
参保32.4万人, 比上年净增1.9万人。实行新的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办法,扩大报
销范围,提升补助标准。⑦加强基金管理。完善“一票征缴”机制,五险同缴比
例达到71%。 加强基金预算和监督管理,组织医保基金专项检查,开展社保基金
非现场监督,确保基金安全保值运营。全市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共收入29.53亿元,
支出23.07亿元,已累计结余33亿元,共济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劳动关系调整和权益保障】 2010年,全市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充分
发挥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职能作用,加大工作力度,有力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①完善执法手段,加强劳动保障执法工作。坚持日常巡查、
举报专查、劳动年检及专项执法相结合,组织开展清理整顿劳动市场秩序、农民
工工资支付、整顿非法用工、清欠促缴社会保险费等执法活动,共检查用人单位
2310户次,涉及职工25.06万人次,立案查结劳动违法案件277起,解决拖欠工资
和补偿金507.52万元,会同有关部门为农民工补发工资507.52万元,责令补签劳
动合同3.48万人,办理用工登记手续1.46万人,办理职业资格证书4684人,发放
宣传材料5.6万余份。 ②适应劳动争议多元化、复杂化的形势,本着重在源头化
解、重在基层调解的工作思路,在全市建立起多层次、广覆盖的劳动争议调解网
络。 全市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1730件,调解1280件,调撤率74%,按期
结案率98.5%。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以“限高、调低、扩中”为目标,加快建立兼顾效
率和公平、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收入分配调控机制。积极推进机关事业
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基本完成,公共卫
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对事业单位津贴补
贴进行清理规范。按照省一类标准上调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和非全日制劳动者小时
最低工资标准,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由每人每月760元上调到920元,小时最低工资
标准由6.9元上调到9.6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2010年,按照机构、人员、经费、
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的要求,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利用失业保
险基金扩支政策,投资1468万元在全市启动实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一体化
工程和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升级系统、完善设备、扩充功能,将服务延
伸至乡镇、社区,扩大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所有重点业务领域,构建城乡一
体的信息服务网络,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联网共享,为群众提供及时便捷的信
息服务。11月29日,作为信息一体化的核心应用软件核心平台三版系统顺利启用,
对基础数据资源实现“同人同城同库”,核心平台三版管理的城镇职工数据24.2
万人, 城镇居民数据13.8万人,劳动就业数据11.3万人。投资184万元建设数据
网络“异地容灾”系统,实现对重要数据的实时备份,从根本上提高信息数据的
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大社会保障卡发放力度,共发放符合国家规范的城镇职工社
会保障卡15.8万张, 占城镇职工应发数的69%。积极建立多层次的便民咨询服务
系统,市、县两级均整合完善部门门户网站,其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站全
年点击率307万人次, 在市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被评为政府部门“优秀网站”;
扩展12333电话咨询中心业务, 全年受理电话超过8000个, 答复满意率100%。
2010年,全市已初步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东营市
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列为“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一体化试点城市”,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先后被评为“全国金保工程示范单位”和“全省人力资
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先进单位”。(张培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