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人民政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4&rec=33&run=13

【市政府常务会议提要】 2009年,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共21次。
1.第6—16次,1月8日召开。研究2009年地税、国税、非税收入形势分析
及对策建议和2008年超收财力及预备费支出安排意见。
2.第6—17次,2月1日召开。研究1月份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安排部署当
前工作。
3.第6—18次,2月9日召开。研究市政府系统廉政工作情况、市就业再就
业情况、全市抗旱工作情况、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电视会议精神及市贯彻落实
意见、2008年全市外经贸工作先进单位,安排部署当前工作。
4.第6—19次,2月20日召开。研究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及贯彻落
实意见、黄河水城建设有关情况、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建设情况、交通工作情
况。
5.第6—20次,2月27日召开。研究1-2月份全市经济运行情况、《东营市
国有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建设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
究院有关情况、调整完善市区财政体制意见,安排部署当前工作。
6.第6—21次,3月16日召开。研究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及贯彻
落实意见、市政府党组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安排意见、闫树信
副市长工作分工,安排部署当前工作。
7.第6—22次,3月19日召开。研究全省工业调整振兴大会精神及贯彻落
实意见、全省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会议精神及贯彻落实意见、人口
计生工作有关情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整改措施。
8.第6—23次,4月3日召开。研究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东营调研基本情况
及下步工作建议、当前全市经济运行情况、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有关情况。
9.第6—24次,4月21日召开。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情况、手足口病
防治工作情况、大学科技园工作情况。
10.第6—25次,5月4日召开。研究全市金融运行情况、市甲型H1N1流感
防控情况、市技术学院迁建情况、张建华市长在市政府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
话及会议安排意见。
11. 第6—26次, 5月22日召开。研究成立“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和依托
“黄河文明”国家旅游线路成立“黄河旅游联盟”有关情况、全省铁路建设
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及贯彻落实意见、全省机关事务工作会议精神及贯彻落实
意见、全省电影管理体制调整工作会议精神及贯彻落实意见、市2009年地方
政府债券有关情况、市政府党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
12.第6—27次,6月17日召开。研究1~5月份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及下步对策
建议、全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及下步工作建议、全省千方
百计稳定外需电视会议精神及贯彻落实意见、赴欧洲考察情况、市政府党组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
13.第6—28次,7月1日召开。研究广利河治污工作情况、全省建设山东
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工作座谈会精神及贯彻意见、东
营市演艺集团组建方案、市政府党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
方案,通报市政府党组分析检查报告群众评议结果有关情况,传达学习姜异
康书记在市委常委会分析检查报告上的重要批示,安排部署当前工作。
14.第6—29次,7月20日召开。研究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及下一步工
作建议、做好工业经济运行工作的意见、市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县有
关问题。
15. 第6—30次, 8月4日召开。研究《东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0)》修编有关情况、全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工作会议精神及贯彻落实意
见、全省节能考核奖励电视会议精神及贯彻落实意见、市第二自来水厂建设
有关情况。
16.第6—31次,8月19日召开。传达学习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和山东半岛蓝
色经济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研究中心城棚户区改造有关情况、省政府深化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及贯彻落实意见。
17.第6—32次,9月3日召开。研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投资
贸易洽谈会及相关展会筹备情况、《东营市城区养犬管理办法》、进一步规
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做好市长市民对话会和市长公开电话工
作意见。
18.第6—33次,9月17日召开。研究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
会议精神及贯彻落实意见、《东营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管理暂行
办法(修订稿)》《东营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东营市市级城市
基础设施配套费减免管理办法》、安排部署当前工作。
19.第6—34次,10月10日召开。研究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及下一步
工作建议、市工业调整振兴意见和石化等六个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有关情况。
20.第6—35次,11月10日召开。研究第二届黄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筹备工作
情况、“三网”绿化工程建设情况、调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标准有关
问题,安排部署当前工作。
21.第6—36次,12月9日召开。研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情况、加
强全市外经贸信用风险管控工作、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和县区政府机构改革
意见。(任文学)

【市政府专题会议提要】 2009年,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70次。
1.研究当前安全生产工作
2.研究推进成品油税费改革有关问题
3.研究中心城“放心早餐工程”有关问题
4.研究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推进工作
5.研究解决利津县汀罗镇与河口区六合乡土地纠纷有关问题
6.研究中心城出租车燃气问题
7.研究东营港开港试运行工作
8.研究市交运集团部分业户上访问题
9.研究市交运集团部分客车经营业户上访问题
10.研究土地审批等有关问题
11.研究推动高端产业区科技创新工作有关问题
12.研究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有关事宜
13.研究锦华小区小学建设有关问题
14.研究审议黄河水城和高效农业区现代渔业示范项目等相关规划
15.研究东营机场扩建工程有关问题
16.研究东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有关事宜
17.研究黄河三角洲青年创业基地建设有关问题
18.研究胶州路农贸市场改造建设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后续工作
19.研究体育公园建设有关问题
20.研究大唐风电项目建设有关问题
21.研究黄河水城重点工程建设调度有关问题
22.研究东港村移交工作
23.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生态谷”项目建设有关问题
24.研究土地审批等有关问题
25.研究2009年黄河水城建设项目有关问题
26.研究黄河水城建设工程有关问题
27.研究部署2009年全市保护知识产权工作任务
28.研究广利河治理工程有关问题
29.研究调度黄河水城建设工程有关问题
30.研究调度广利河治理有关工程问题
31.研究黄河水城建设有关问题
32.研究解决城区施工扬尘问题
33.研究清洁技术与新能源产业(东营)国际示范城市项目有关问题
34.研究黄河口国际马拉松邀请赛环境综合整治问题
35.研究东营港改造运营及资质办理有关问题
36.研究黄河水城桥梁建设改造工程封路绕行问题
37.研究黄河水城桥梁建设道路绕行及绕行路段环境综合整治有关问题
38.研究中心城住宅小区改造问题
39.研究2009年省分配我市地方政府债券安排等事宜
40.研究黄河水城建设等有关问题
41.(存档备查)
42.研究惠州路拆迁和黄河水城建设有关问题
43.研究土地审批等有关问题
44.研究2009年西城改造项目有关问题
45.研究改善黄河南展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有关问题
46.研究黄河水城建设有关问题
47.研究房地产市场清理整顿工作等有关问题
48.研究黄河水城建设工程及西城改造项目、东城市政项目有关问题
49.研究土地审批等有关问题
50.研究土地审批等有关问题
51.研究有关资金安排等事宜
52.研究黄河水城建设有关问题
53.研究落实张建华市长对来访快报(33)批示的有关问题
54.研究机场道路、清风湖景区园林桥梁规划设计有关问题
55.研究机场道路改造工程有关问题
56.研究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用地有关问题
57.研究东营机场改扩建工程有关问题
58.研究东营机场道路改造工程有关问题
59.研究市安居工程商业开发收益清缴问题
60.研究建设口近期重点工程任务交办问题
61.研究丽景小学建设有关问题
62.研究东营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有关问题
63.研究中心城棚户区改造有关问题
64.研究有关资金安排等事宜
65.研究解决天然气供应有关问题
66.研究中心城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房建设问题
67.研究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东营港液体化工码头改造等问题
68.研究胜利一中高中部迁建工程学生公寓建设有关问题
69.研究市二中与山东地球村置业有限公司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有关问题
70.研究发行市政建设债券有关问题(来小荣)

【政令辑要】 2009年3月8日,市政府发出《关于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
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东政发〔2009〕2号)。
2009年4月7日,市政府发出《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
(东政发〔2009〕3号)。
2009年4月30日,市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
见》(东政发〔2009〕4号)。
2009年9月23日,市政府发出《关于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意见》(东政
发〔2010〕16号)。
2009年10月23日,市政府发出《关于加快工业调整振兴的意见》(东政
发〔2009〕18号)。
2009年10月29日,市政府发出《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东政发〔2009〕25号)。
2009年12月28日,市政府发出《关于印发东营市残疾人优惠扶持规定的
通知》(东政发〔2009〕27号)。
2009年12月28日,市政府发出《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东政发〔2009〕29号)。
2009年3月19日,市政府办公室发出《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
(东政办发〔2009〕5号)。
2009年9月14日,市政府办公室发出《关于促进全市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的意见》(东政办发〔2009〕27号)。
2009年11月13日,市政府办公室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房地产业
健康发展的意见》(东政办发〔2009〕38号)。
2009年12月28日,市政府办公室发出《关于印发东营市企业职工生育保
险实施办法的通知》(东政办发〔2009〕42号)。
(张立斌)

【市政府办公室工作】 2009年,市政府办公室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突出优质服务这个中心,把握“高、严、细、实、快”的总体要求,参与政
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全年共有11项工作受到上级和有关部门表彰。
重要工作、重大活动组织协调工作。协调经济运行。协调市政府领导加
强对经济运行的组织调度,年初制定出台保运行、保增长的14条政策措施,7
月份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业经济运行工作的意见,出台支持企业开拓市场
等7个方面30条政策措施,先后筹备召开4次经济运行调度会议,并及时搜集
报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协调组织项目集中开工月活
动,建立领导包项目等3项推进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困难,市政府与省中行、
省农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金额308亿元,召开多次政银企合作洽谈会,
有效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问题;对梳理出的2批28个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专
项督查。筹备组织6次境内外招商活动,及时调度通报招商项目进展情况,
开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新局面。组织制定工业调整振兴意见和六大产业发展
规划,着力提升产业层次,优化经济结构。
改善民生。 建立完善市长公开电话、 政务服务承诺、市长市民对话会
“三项制度”,完善群众来信领导批办工作流程,畅通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渠
道。加强对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及有关民生问题的督导,协调解决群众
关心关注的问题,10件便民实事全部完成。加强对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保障民
生长效机制的调度督促,对教育、卫生等涉及民生的规范性文件严格把关,
高效运转,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货币化补
贴等一批涉及民生问题的意见及时出台并得到落实。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热
点、难点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学、看病、物业管理、小区配套、房产
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加大协调力度,促进问题的解决。
组织重大活动。顺利完成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东营、十一运女排小组赛、
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第二届黄河文化旅游博览会、黄河口国际
马拉松赛、十一运火炬传递等活动的组织工作。
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认真做好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以及省委、省
政府领导来东营调研的各项工作,精心制定接待方案,周密安排考察路线,
得到调研组和各级领导的肯定;调研结束后,协调有关部门全力做好规划编
制的跟进对接,有效推动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顺利得到国
务院批复。对“四区一城三网”“三路两港一场”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进展
情况,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制度,重要进展情况及时报送市领导,为领导部
署工作提供依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批复后,及时谋划规
划的组织实施、宣传报道、信息搜集等工作,为实施国家战略加快高效生态
经济区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下派帮扶工作。为河口区太平乡太和村投入帮扶资金200余万元。以建设
“生态小康文明村” 为目标, 加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改造建设村内道路
2100米,新建排水沟1400米,村内植树3000余株,建设生态防护林170余亩。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成立冬枣专业合作社,建
设冬枣、特色养殖2个示范小区,为养殖户协调贷款34万元;完善以农田水利
为重点的生产设施,新开挖清淤沟渠1700米,修建田间道路1200米,新上了
农田杀虫灯项目。以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为目标,成立了党建帮扶、经济
发展、产业帮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5个工作小组,收到明
显成效。太和村被列为河口区2个村级党建示范点之一。
政务服务工作。综合协调。全年共组织筹备市政府常务会议22次,专题
会议68次,综合性、专业性会议532次。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完善应急预案体
系,修订印发市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和部分专项预案,组织开展地震逃生、建
设工程施工安全、城市防汛、海上搜救、危化品事故处置等方面的应急演练。
创新预警预报信息发布方式,启用应急短信平台和应急回应系统,全年共及
时办理大风、暴雨、雷电、风暴潮、群体性上访等预警预报信息181条。组织
协调指导有关部门做好甲型流感、手足口病的防控防治工作,组建市应急救
援队伍和市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推进应急管理示范项目建设,完善应急平
台体系,开展应急知识科普宣传和教育培训活动。做好日常值班值守工作,
依法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23起。注重加强与各大班子办公室、各级各部门
单位办公室的沟通和衔接,促进各个方面工作的协调开展。
综合文字。起草综合文稿以“又好又快”为目标,加强对政策和工作的
研究,增强文稿的思想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全年共起草领导讲话、工作
汇报等文字材料1048篇,约400万字。公文处理更加规范高效,细化公文处理、
机要保密、档案管理等各项工作制度和流程,做到重程序、讲规范,重质量、
讲效率,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全年共制发各类红头文件374件,编发《政府
公报》12期,办理各类上级来文来电2615件。
信息调研。 全年共编辑各类信息1100余篇,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信息
29篇,其中市委主要领导批示1篇,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5篇。上报信息在全
省继续名列前茅,国务院、省政府领导批示上报信息18篇,被国务院办公厅
采用政务信息专报12篇。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完成办公室网络升级改造工作。
围绕中心工作和领导关注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全年共完成《关于工业调
整振兴六大产业的调查报告》等29篇调研报告,一批调研成果进入市政府领
导决策。
政务督查。围绕提高工作实效,不断完善督查机制,改进方式方法,初
步形成强势强力抓落实的督查工作新格局。对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
报告确定的99项工作任务,每季度通报一次进展情况;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定期通报进展情况;对市政府常务会议确
定事项不定期跟踪督查,重点事项随时调度,形成呈阅件及时向市政府领导
反馈。全年共办理省、市领导批示事项198件,编发各类督查通知单、反馈单、
通报、呈阅件等174期。加大现场督查力度,突出抓好便民实事的督查工作,
每月通报进展情况,全年共开展现场督查16次。派员参加扩大内需办公室、
市推进办、土地清理整顿办公室等领导小组办事机构工作,协调推动重点工
作落实。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103件代表建议和401
件政协提案全部按时限办结,代表满意率100%,委员满意率96%。
事务服务工作。一是政务接待。坚持热情、周到、规范地做好接待工作,
全年共接待30多个国家的外宾520人次,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省直部门、
大企业等来宾1万多人次。二是机关事务管理。精心组织做好各类会务服务
工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严格落实台账管理制度,确保资产安全;抓好办
公大楼日常维护管理,改进机关食堂管理模式,提高文印工作服务质量。三
是财务管理。严格财务制度,从严控制各项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四
是车队管理。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三交一封”“五条禁令”等制度,加
强驾驶员教育培训和车辆管理,实现安全行车、文明行车。五是组织人事、
离退休干部服务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管理单位工作。一是打击走私工作。坚持“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突出
重点、坚持不懈”的方针,强化反走私长效机制建设,加强反走私信息网络
建设,深入开展打击走私专项斗争和联合行动,规范企业进出口经营行为,
实现了打击走私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互相促进。二是行政审批工作。严格
按照政务公开和“阳光服务”的要求,开展“审批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
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压缩审批办理时限,提高审批办理效率,完成行政
审批电子监察系统项目建设。全年共接待办事群众7.6万人次,办理业务近5
万件,连续两年实现“零投诉”目标。三是驻外机构工作。加强与驻地党政
部门和有关单位的联系,协助有关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强信息传递,
大力宣传推介东营,搞好接待服务,扎实做好信访等工作,工作水平有新的
提高。
软环境建设工作。一是推进政务公开。利用《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
政务网站、《东营日报》等载体,及时对外公布市政府的规范性文件、市政
府重大举措。在市行政审批中心实行政务服务承诺制,会同进驻大厅的部门、
单位对行政审批的办理规定和服务承诺汇编成册,在中心电子屏、触摸屏24
小时公开,并加强监督检查,抓好落实。二是依法规范行政行为。通过政务
督查、受理市长公开电话、办理领导批示等方式,督促市政府有关部门依法
行政,自觉纠正不规范行为。三是认真办理群众诉求。以“为群众解难,为
政府分忧”为目标,成立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对市长公开电话、省长信箱、
市长信箱、网上民声办理进行规范和整合,并建立市长、副市长、秘书长、
副秘书长定期接听电话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大量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自6月成立以来,共受理群众来电2万多件,办结率99.98
%,群众满意率99.82%;省长信箱、市长信箱收集的问题得到及时办结。
机关建设工作。一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分工负责与民主集
中相结合,凡是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一律集体研究决定;凡是规定明确的
事项,由各分管领导抓好落实,促进了领导班子科学决策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修订完善各项工作规程和制度,严格执行秘书长主任例会、科室长例会等四
项管理制度,新建立秘书长主任月工作展示、秘书科室工作交流制度,实现
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靠机制推动。加大学习培训力度,组织开展专题
辅导、参观考察、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的集体学习活动,举办专家讲座8次;
不定期印发学习导读,引导干部自学。加强干部的培养和使用,积极为干部
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年内调整县级副职后备干部3名,提拔重用科级干部13
名。二是精神文明建设。将精神文明建设与业务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
一起检查。按照市委总体部署,积极开展“从我做起,走向文明”主题实践
活动,举办安全文明驾车专题辅导会等一系列活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实
践活动,落实办公室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和激励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弘扬精
神文明新风尚;开展普法教育、安全教育、移风易俗宣传教育等;组织参加
双拥、尊老爱幼、“慈心一日捐”等扶贫济困活动和无偿献血等公益事业。
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机关计划生育率、 晚婚晚育率均达到100%。积极参与
“平安东营”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得到全面落实。
三是机关党建工作。坚持把机关党建与办公室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加强思想
政治教育,组织开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
注重对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
全年新发展预备党员3名,确定入党积极分子3名,预备党员转正5名;认真落
实“三会一课”制度,广大党员积极参加组织活动,领导干部带头过双重组
织生活。认真做好群团工作,组织举办庆“三八”、国庆60周年联欢会等活
动,积极参与市里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丰富了机关文化生活。四是党风廉
政建设。坚持正面示范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组织开展参观革命纪念
馆、观看警示教育影片等一系列活动,教育全体人员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作
风,严明纪律。坚持把廉政建设作为办公室各种会议的必讲内容,逢会必讲
廉政、讲纪律,使大家时刻绷紧廉政这根弦。建立廉政责任落实机制,廉政
建设由办公室主要领导负总责,党组成员实行“一岗双责”,与各分管科室、
单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每名县级干部都签订廉洁从政承诺书,自觉
接受群众监督。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严格办公室财务管理制度,所有开支一
律实行财务负责人、纪检组长、分管秘书长“三支笔”审批;认真执行公务
员工资津贴补贴制度改革政策,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印刷经费
等各项管理,严格执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加强对重点岗位人员的管理,落
实领导秘书司机管理制度,规范言行,维护市政府及办公室的形象。严格按
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推荐、选拔任用干部,做到程序公开,操
作透明。 (张立斌)

【政府调研】 服务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一是完成国家联合调研组考察的
有关准备工作。组织完成相关材料的修改、审核、汇集、编印和发送等工作。
承担完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内涵、发展优势、战略地位及需要国家支
持的重大项目和政策建议等材料的起草任务。联合调研结束后,起草了市委
市政府向联合调研组的汇报,就资源环境建设、重大项目布局和黄河入海流
路稳定等问题做进一步反映,使东营提出的重大支持政策得以在规划中充分
体现。二是起草完成《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东营优先开发区
建设和发展需省里支持的政策建议》。提出在土地创新、产业发展、财税金
融及管理体制等9个方面需要省政府支持的政策建议,得到市政府领导的充
分肯定。三是起草完成《关于加快东港新区建设和发展的意见》,提出东港
新区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和主要任务。四是参与国土资
源部领导到东营考察的相关准备工作。负责起草汇报材料,提出了五个方面
需要国土资源部支持的土地管理创新政策。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开展调查研究。一是关于高效生态经济
改革试点问题的调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东营实际,编制起草《东
营市高效生态经济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提出改革试点的指导思想、目标任
务和重点内容。9月中旬,组织召开评审会。专家组认为《方案》体现了在
国家战略层面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的新要求,方向准确,创新点多,具有较
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致同意通过评审。二是关于金融创新问题的调研。
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安排,经过深入研究,起草完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
经济示范区金融创新总体构想》,提出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和构建四个服务平
台的总体思路,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确定为黄河三角洲金融
发展的总体战略框架。此后,又向市政府提出《关于设立黄河三角洲产业投
资基金的工作建议》,并积极推进各项工作。三是关于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
调研。根据市委常委会安排,牵头承担“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建设研究”课
题。联合环保局、水利局等11个部门单位,完成《黄河三角洲(东营)高效
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建设研究报告》,明确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任务,
规划了生态功能区划和产业布局,提出需要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以及
保障措施。11月下旬,在北京组织召开专家座谈会,来自中国水科院、国家
环保部等专家领导认为报告符合黄河三角洲实际,思路清晰,工作措施富有
操作性。四是关于新能源产业发展问题的调研。为促进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市经济开发区对新能源产业发展问题进行联合调研。
起草出台《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东营市
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制订了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的
优惠政策。年初,牵头组织申报联合国工发组织援助项目,经过积极努力,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确定东营市为中国新能源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
市,支持东营以高端产业区为依托,建设新能源产品与装备制造业基地。五
是关于经济运转情况的分析调研。受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一季度结束后,市
出现企业效益下滑、市场萎缩的严峻形势。调研室抽调人员组成专题调研组,
先后到五个县区、市经济开发区及69家企业进行座谈调研,了解情况,分析
症结,研究对策,形成《金融危机对我市企业不利影响的调研报告》,为市
政府制定银企对接等救市措施提供了决策参考。4月,圆满完成全省经济形
势分析座谈会的承办任务。会后,及时整理全省及9市经济运行情况,梳理
外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功做法,上报市领导参阅。
服务领导决策。一是参与政务文稿的起草工作。完成《政府工作报告》
的起草任务,起草市政府主要领导在金融创新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市领导
在全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的发言等综合文稿。二是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
要求,开展两项专题调研。班线客运市场整改问题的调研,分析市班线客运
市场现状及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提出分离重组、依托重组和依托改造三种改
革方案。石油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的调研,提出抓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
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努力争
创城市竞争力新优势的工作思路,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三是根据市有关领
导安排,参与《东营现代渔业示范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发展现代渔
业的总体思路,规划了示范区内的空间布局,并对海水养殖、淡水养殖和配
套设施做了专题规划。四是开展《东营市文化产业破题研究》。年内已完成
课题研究大纲编制和部分章节的研究。
构建大调研格局。一是实行重点课题责任制。年初,围绕黄河三角洲开
发建设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研究确定了政府系统44项重点课题,并
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了相关部门和单位,明确责任人和时限要求,实行定期调
度制度。 年内课题全部完成, 大部分成果进入各级各部门决策。 组织完成
2008年度政府系统调研成果评奖工作,评出一等奖15名,二等奖30名,三等
奖35名。二是开展联合调研。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组织相
关部门和县区参加,集中力量实行联合攻关。与利津县合作开展了发展低碳
经济的调研、与市经济开发区共同进行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调研。三
是加强与高层研究机构和外市调研系统的合作。就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
区建设有关问题,多次到国务院研究室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进行联
系咨询,都收到好的效果。会同威海市政府调研室,就两市在东营港经济开
发区创建威海(东营)飞地工业园问题进行前期研究。(穆瑞贤)

【人事工作】 公务员管理。以公务员作风和能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
公务员管理机制。做好公务员培训工作,先后举办公务员更新知识和新录用
公务员初任培训班,选派11名公务员参加省级各类培训。公务员考录工作坚
持阳光操作,严格监督管理,确保考录工作公开公平公正。2009年东营市面
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179人,报名考试13148人,平均报考比例为73.5∶1。
继续推行竞争上岗制度,指导市政府26个部门开展竞争上岗工作。规范奖励
表彰活动,按照自下而上、民主公开、逐级审核的原则,严格审核各类评选、
推荐和表彰活动。组织开展“人民满意公务员”评选推荐工作,向省推荐人
民满意公务员集体1个,人民满意公务员2人。
人才队伍建设。提请市政府修订《东营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
管理暂行办法》。加快实施“653”工程,举办高级研修班3个,专业性培训
班42个,培训专业技术人员8000余人次,选派出国对口业务培训57人次。加
大引智工作力度,实施国外专家项目16个,引进外国专家19人。做好2009年
度黄河三角洲地区引进发展急需人才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争取资助项目资
金80万元。组织参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外博士科技行、中国国际人才交
流会等活动,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来东营创新创业,2009年东营市有1人
被省政府评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先进个人”(全省表彰10人),1人入选国
家第一批“千人计划”(全省仅有2人)。加强博士后工作站、引智示范基
地、留学生创业园等人才载体建设,提高对人才项目的承载和吸纳能力。发
挥山东加工制造业人才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规范市场管理,拓展服务领域,
全年共举办各类人才招聘会77场,进场招聘单位279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4.2
万余个、求职人数近3.9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4万余个。
机构编制管理。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认真学习上级关于政府
机构改革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组织专人到广东深圳、湖北随州、吉林四平和
辽宁营口等地学习机构改革的经验做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理顺
市县食品药品监督、森林公安、市级电影、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等管理体制,
对教育、农场等管理体制改革进行调研。全面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
对各县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健全更新人事编制综合信
息系统的数据信息,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对机构编制人员信息进行网上公示。
制定《东营市“12310”举报电话受理工作暂行规定》,做好“12310”举报电
话受理工作并及时向举报人反馈有关问题的处理情况。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年
检工作,对全市504个事业法人单位进行年检,120个事业法人单位进行变更,
新设立登记45个。推进“非法人”事业单位过渡登记工作,加强信用体系建
设,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按照省有关精神,
结合东营实际,制定出台《关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实行竞聘上岗的指导
意见》和《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中有关问题的通知》,完善
岗位设置管理的配套政策,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的核准工作。严
格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规定,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加强对事业单位招聘工作的监督指导。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带薪年休假管理,
对市直部门单位干部职工的年休假实行备案管理。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推进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配合相关部门落实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政
策。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用工管理,制定印发《东营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
临时工作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用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毕业生就业工作。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
作的意见》。建立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机构,政府设立了毕业生就业专项经
费,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加强毕业生
就业载体建设, 发挥人才市场的职能和作用, 积极搭建毕业生择业平台,
2009年举办毕业生专场招聘会13场,提供就业岗位6200多个。加强高校毕业生
就业信息网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降低就业成本。规范毕业生就业见
习基地管理,制定《东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管理办法》,新命名30
家就业见习基地,确定见习岗位2313个,有就业意向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都
能进入基地参加见习。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实施“创业导师行动计划”,
选聘30名企业家和专家组成创业导师团队,增强创业培训和咨询服务的针对
性。组织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新招募80名高校毕业生,充实基层一线。
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实行毕业生就业动态管理,建立未就业毕业生登记制
度,设立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库。完善“信息联企”机制,及时准确为未就
业毕业生提供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帮助1800多名未就业毕业生实现就业。
统筹各项人事人才工作。一是军转安置工作。圆满完成2009年度军转安
置任务,完善企业军转干部稳定和解困的长效工作机制,市人事局被国务院
军转安置工作领导小组、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表彰为全国军
转安置工作先进单位。二是人事考试制度建设。严肃考风考纪,树立人事考
试公平公正的社会品牌。2009年共组织报名54次,报名考试人数40489人次。
三是依法行政,加快人事法制建设,完善了人事执法责任制和人事争议仲裁
制度,妥善处理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有效保护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王学玉 高士友)

【法制工作】 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定。立足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大局,开展
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定工作。全年共审查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草案17件、市政府
公告3件、非规范性文件40余件。做好省法规、规章草案征求意见工作。
法制监督。组织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对全市56个市级行
政执法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的604部(件)执法依据进行梳理,将带有自由裁量
幅度的2042个行政处罚条款,按照不同的适用范围、行使条件、裁量幅度和
实现种类,细化分解为8951个条目,形成《市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
制定《东营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若干规定》等相关配套制度。严格执
法证件管理和行政执法人员考试考核,组织全市申领《山东省行政执法证》
公共法律知识考试,各县区及市直部门807人参加考试,696名考试合格者领
取省政府统一颁发的《山东省行政执法证》,在规定的区域和范围内正式上
岗执法。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对县区政府和市政
府部门共48个单位报送的85个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案卷进行评查,评选出优
秀案卷22卷,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通报,促进了行政执法的规
范化建设。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东营市行政审批监督管理办法》,先后
两次发布市政府公告,对《东营市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中的67个行政审
批事项进行调整,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扩大县级行政
审批权限,提高行政效率,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抽调骨干力量,配合市
纪委、监察局建设电子监察系统。对《东营市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中324
项行政许可、102项非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整理,并指导行政审批部门按照要求
梳理审批流程,将相关信息编制成计算机程序,建设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
行政复议。以《行政复议法》实施10周年为契机,充分利用报纸、电视、
广播、网络等多种手段,广泛宣传行政复议法律、法规,畅通行政复议渠道。
积极受理、依法公正审理行政复议案件,综合运用多种办案方式,加大调解、
和解、听证力度,增强工作透明度,提升复议公信力,增进当事人的理解和
信任,促成复议案件的妥善解决;建立完善与行政机关、法院的定期联系制
度,合力化解行政纠纷,切实做到案结事了。全年共审理涉及劳动、公安、
环保、建设、物价、城管等方面的行政复议案件20件。开展行政复议专项检
查,对5个县区和11个市政府执法部门、单位的行政复议工作进行检查,查阅
案卷80余卷、工作资料1100余份,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20余条。
法律咨询和服务。承办法律事务性工作。在全市国有土地清理整顿工作
中,完成政策法规审查把关工作,制定土地租赁合同示范文本,对近千宗土
地清理个案提出法律意见,确保该项工作合法有效开展。在市东部海防环保
栈桥疏浚造路工程停工时,经过周密分析和研究,及时向相关部门提出主动
行使诉权的建议,切实维护了市政府合法权益。当好委托代理人,代市政府
处理涉诉法律事务,全年共办理市政府行政诉讼案件3件、民事诉讼案件5件、
非诉案件1件,有效维护市政府的合法权益和良好形象。做好重大经济合同
的法律论证工作,依法审核《市政府与中海油战略协作协议》《客车经营合
同》等21件,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200余条。
法制宣传和理论研究。做好东营政府法制网站的维护、升级及信息更新,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使其真正成为群众了解政府法制工作的窗口,行政执法
人员学法用法的平台,公民申请行政复议、查询执法人员信息、进行执法投
诉的快速通道。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宣传责任机制,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营
造浓厚的法制氛围。全年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省政府法制信息网、中国
东营网、市政府法制信息网及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表法制工作
信息、调研文章372篇。加强理论研究,提高理论素养。《被申请人不能证明
已经发布征地公告的行政复议期限确定问题》一文,在第九次全国行政复议
工作协作会上获优秀奖;《行政复议调解的适用原则》一文,在国务院法制
办召开的行政复议调解工作研讨会上确定为会议交流材料,并被收入会议文
件汇编。市政府法制办立足实施国家战略,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形成的《赴
上海、南京、苏州、深圳四市学习考察报告》,针对东营法制环境建设提出
具体建议,得到市委书记张秋波书的批示,并以《领导参阅》印发。
开展依法行政培训。在清华大学建立依法行政培训基地,并成功举办了
依法行政高级研修班,对各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分管政府法制
工作的领导、业务骨干60余人进行了培训。选派业务骨干到县区政府和市政
府有关部门单位举办的机关工作人员培训班(会),讲授法律知识,加强法
律培训指导,全年讲授法律知识课13期,培训人员1000余人。
开展依法行政联系点工作。 在全市范围内确定了34个依法行政联系点和
51名依法行政监督员,通过召开座谈会、联席会,组织走访、调研及学习、
培训等形式,建立依法行政沟通联系、信息反馈、服务协调、检查督导的长
效机制。(张 杰)

【油地校结合工作】 2009年,油地校三方以项目共建为纽带,积极推行项
目联办、资金联股、设施联建、人才联用的“四联”结合形式,有效推动油
地校三方的共同发展。开展多种形式、深层次结合。一是各县区根据自身工
作实际,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结合模式。河口区建立“油地军港共建”机制,
年内,组织召开油地军港联席会议2次,油地军港四方就“三网”绿化、环
境治理、道路改造、社会治安、文教卫生等议题达成共识21项。东营区探索
建立“油地军校共建”模式,成立中心城区油地军校联席会议委员会,下设
农业、建设、社会事业、综治等专项组开展结合工作。
市开发园区吸纳油校资金、技术能力增强。年内,39个油田、石油大学
项目落户胜利工业园、石油大学科技园。其中,鸿达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黄河固井技术服务公司、孚瑞特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胜油钻采机械公司
等企业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
共同实施大型项目建设。水利工程方面,油地共同实施神仙沟流域治理
二期工程,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地方和油田各承担1000万元。城市基础设
施项目方面,重点开展西城改造工程和西城管理工作,13项西城改造工程进
展顺利,计划投资23420万元,完成投资22980万元;2009年西城市政基础设施
管养资金执行3551.9万元,其中市财政出资1065.57万元,油田出资2486.33万
元。共同举办大型活动方面,10月18~20日,东营市政府、胜利石油管理局
共同成功承办了2009中国(东营)国际石油装备与技术展览会。
科技人才结合有新突破。结合办积极与石油大学就地校科技结合进行对
接,初步商定石油大学科技帮扶地方企业方案,年内,会同石油大学相关部
门对方案进行细化。协调东营市人事局、胜利石油管理局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共同举办了“金牛三月,和谐校园,2009届毕业生就业招
聘会”,参会招聘的东营市相关企业及胜利油田改制企业有75家,提供用工
岗位1200余个,4500余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应聘,会上达成用工意向协议1000余
份。
油田帮扶地方乡镇工作。2009年启动第四轮油田帮扶乡镇工作。10月21
日,市委、市政府、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油田分公司联合召开油田帮扶乡
镇工作总结表彰暨新一轮帮扶工作会议。会议总结第三轮油田帮扶乡镇工作
取得的成绩,安排部署第四轮油田帮扶乡镇工作,表彰帮扶工作先进集体和
个人。会后,各县区迅速与驻地油田相关二级单位对接,确保帮扶队员有序
到位。11月初,油地校结合办对各帮扶工作组在岗及工作情况进行了为期一
周的检查、调研,并以乡镇为单位召开帮扶双方情况交流会,推动帮扶项目
有序实施。
信息、调研工作。油地校结合办通过参加油田领导例会、深入基层调研,
及时了解和掌握油地校三方的重要工作动态,编发信息和调研报告,为三方
领导决策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围绕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总战略,多次
牵头组织石油大学社科院、胜利油田经济研究开发院、市政府调研室组成调
研小组,对胜利油田存续经济现状、当前油地关系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等课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形成较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年内,油地校结合办共
参加油田领导例会40次,采编油地校结合信息72期,完成调研报告2篇。(孙
鸿鹏)

【油区工作】 油区综合治理。全市油区系统坚持“油区治安重中之重”的
工作方针,先后部署开展了整治油区“两非一小”专项行动、“迎国庆、保
稳定”油区治安综合整治和孤岛油区联合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种涉油不法
行为,确保全市油区治安大局的持续稳定。2009年,市油区办被评为全省油
区及管道安全监管工作先进单位、全市“迎国庆、保稳定”油区治安综合整
治行动先进单位。一是加强油区整治工作宣传发动,夯实群众基础。年内共
出动宣传车1260台次、人员2361人次,印发宣传材料11万余份,悬挂宣传条幅
56条,张贴宣传标语5000余条,印发专项整治信息36篇,在东营电视台播放
新闻稿件6条,在《东营日报》刊发稿件7篇。二是强化联防联治,从源头上
遏制涉油案件的发生。在全市油区构建起点线面防控互为联动的立体巡防网
络,并整合优势,实施联防联治,探索形成油地军联动共治的有效机制。5
月开始,市油区办牵头,联合市油田物资稽查支队、胜利石油管理局油田物
资稽查支队及济军基地油区办在孤岛油区开展2次大规模的集中整治行动。
重点加强对高速路及交通要道路口的封堵、对矿区和运输原油车辆的巡逻检
查,切断盗油犯罪活动盗、运、销链条。通过治理,孤岛油区日均发案率由
5.47起降至2.17起;孤岛、孤东、桩西和海洋采油厂的原油日产量均有大幅提
高,油区秩序明显好转。三是强化联合执法。联合公安、经贸、工商等部门,
开展以整治油区“两非一小”为重点的集中清查行动3次,检查重点区块、
场所16处,取缔非法收油点13处、推平净化油池9个;取缔小化工5处;整改
储油公司、沥青厂等超范围经营企业12家,整改取缔私收原油企业4家,捣毁
收油池8个。组织公安、安监、环保等部门,出动人员100多人,大型机械3部,
将广饶小张乡境内的2处小土炼油彻底取缔,捣毁土炼油炉2个、填平油池5处、
拆除存油罐3个。组织公安交警、公路等部门开展整治东港高速公路盗运原
油专项行动两次,查扣盗运原油小轿车5部、摩托车12辆,有效遏制了孤岛油
区原油的非法流失。组织交警、交通、公路等部门联合行动,对油田运输单
井油车辆进行专项整治,通过检查审验,发现、纠正违规行为12起,查获2起
盗卖油田单井油案件。组织公安刑警开展“打团伙、破大案”专项行动,加
强对辖区内团伙涉油案件的打击力度,破获2起团伙性涉油案件。
工农服务工作。全市油区工农工作按照“超前、跟踪、善后”的服务原
则和既保障油田生产建设顺利进行,又保障油区群众合法利益的“双保”要
求,做好重大工程全程服务工作,及时深入油田施工现场,化解各类矛盾纠
纷,油地关系更加和谐融洽。2009年,全市油区系统共走访油田单位777家次,
协助油田较大施工项目701项,召开工农座谈会243次,协助油田新上油井499
口,协助油田地球物理勘探施工83000余炮,办理施工作业核准证2131份,解
决各类工农纠纷464起,协调各类赔偿资金3776万元。
能源管理工作。全市油区能源工作以有利于区域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为目
标,从大处着眼,从具体问题着手,多方配合,取得较好成绩,为各级财政
做出积极贡献。理顺能源管理机制,稳妥处理各种关系和矛盾,促进能源管
理作的规范、有序开展。对自然保护区内油区情况进行调研,制定了保护区
内污油处理的具体办法;开展军地双拥共建工作,与济军生产基地油区办续
签双拥共建协议,实施新一轮的双拥共建活动。
(苟国强)

【史志工作】 稳步推进修志工作。全市有二轮修志任务的市及三县两区志
6部志书,已完成出版4部,续修《河口区志》完成初稿,续修《东营市志》
已做好启动前的准备工作,完成篇目的设计和编纂方案的制定。组织、指导、
审核市直部门修志工作,年内,《东营市残联志》通过审核,即将出版;指
导市文体局、卫生局、外贸局、规划局4部门的修志工作。推进基层修志工
作,全市有39个乡镇(街道办)、15个村启动修志工作,有1种镇志、5种村
志出版发行。
年鉴编纂工作有新突破。2009卷《东营年鉴》9月出版发行。该卷年鉴根
据年度特点,调整栏目、条目,突出新发展、新变化、新成果的展示。卷首
彩色图片专辑中,首设“数字东营”,从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
政收入等方面,采用柱状图、曲折线等形式,形象直观反映东营市成立以来
的发展变化;栏目末“补白”结合全市发展形势,选载20多条有关黄河三角
洲开发建设的“小知识”,增强年鉴的时效性和可读性;封面设计打破传统
模式,采用新的设计风格,突出东营“生态之城”的特色。11月,在全省优
秀年鉴评比中,2009卷《东营年鉴》获综合特等奖和栏目设置、条目编写、
装帧设计3个单项特等奖。
建设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方志馆。贯彻落实全国第四次地方志工作会议
精神和山东省建设文化强省的要求,结合市关于建设“黄河水城”的战略部
署,市史志办经过调研策划,确定突出黄河文化,打造特色方志馆的工作思
路,拟定提报的建设方案,得到市领导和省史志办的肯定和支持,4月17日,
省史志办以鲁史志办发〔2009〕1号文件,全文转发《东营市方志馆建设及资
料征集方案》。3月,市史志办展开沿黄河流域省市县三级志书征集工作,
市史志办8人,分3组赴沿黄八省、4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上门征集志书385种、
682册;开展市内地情资料征集和方志典籍的采购工作,年内,新增馆藏1500
余种,2100余册,沿黄河流域县区以上志书收藏率达90%以上。至年底,东营
市方志馆共收藏各类志书4500余种,15000余册。6~8月,对馆藏志书进行分
类、编目和信息化录入,9月,初步建成独具黄河文化特色,管理规范,面
对社会开放服务的方志馆。年底,东营市方志馆被评为全省优秀方志馆。
编辑出版《当代东营概览》。按照省史志办的统一部署,年初启动《当
代山东概览》丛书——东营分册《当代东营概览》的编纂工作,8月,该书
在全省率先出版发行。《当代东营概览》是普及性市情读物,设置“当代述
要”,详略得当地记述“建国前后(1925~1960)”“油田开发(1961~1982)”
“东营市建立(1983~2008)”三个阶段的基本情况;大量使用表格和示意图,
增强便查实用和可读性。全书20万字,为大32开本。
开展点评全国优秀志书活动。创新史志专业业务培训学习方式,9月,
在全市及县(区)史志系统开展“点评优秀志书”活动。选择7部全国优秀
志书,由史志系统全体编辑业务人员进行学习、研究、评议,形成史志专业
论文近30篇;12月26日,在东营宾馆举办东营市史志系统“点评优秀志书”
业务技能大赛,有11人参加“点评”成果演讲比赛,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
4名、三等奖5名,利津县史志办获组织奖。这一专业培训学习方式为全省乃
至全国首创。10月21日,省史志办以鲁史志办发〔2009〕7号文件,全文转发
东营市史志办《关于开展“点评优秀志书”活动的通知》。
编纂出版史志人励志散文集《东营史志人》。市史志办在学习实践科学
发展活动中,为加强全市史志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史志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
增强史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自豪感,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在全市史志系统组
织开展人人动笔谈史志的征文活动,共收到文稿58篇,其中,已离退休“老
史志人”的文稿14篇。《东营史志人》的出版较全面地反映了全市史志事业
的发展历程,展示出史志人爱岗敬业、奉献进取、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在
社会上,特别是全省史志界产生良好反响。
完成省市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完成《山东年鉴》2009卷东营市资
料的撰供稿和县区资料的组稿任务。二是承担省史志办《山东省历史地图集》
政区、古村镇、自然、社会四个分册(东营部分)的资料核实、考证、修改
工作,督促有关县区做好相关资料的补充工作。三是全面收集、整合全市救
助援建汶川特大地震灾害资料,按时按要求完成省政府《山东省汶川特大地
震救助援建志》(东营部分)编纂任务,编纂《东营市汶川特大地震救助援
建纪实》。四是加强信息报送及社会宣传工作。全年累计向省史志办、政府
信息部门报送史志工作动态信息40余条。(史 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