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3&rec=42&run=13

理论武装工作。结合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推进理论学习、研究和宣传。
实施“新世纪强素质读书计划”,以县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党委理论学
习中心组为主要形式,设计重点学习专题,以理论学习的系统化、制度化推
动各级领导干部理论素养和驾驭全局能力的提升。市委中心组学习突出宏观
经济形势、石油能源形势、旅游业发展、金融业发展、文化建设等10大专题,
邀请中央机关和省内领导、专家、学者作辅导报告。以课题招标为载体,推
进应用性理论研究。围绕关系东营市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定
《黄河三角洲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研究》《东营市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等10项重点社科研究课题,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组织新闻媒体加强对十七届
三中全会精神、“争当排头兵”活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等方面的理论阐
释,开展社科普及周、“齐鲁讲坛”东营分坛等理论宣传活动,组织理论骨
干深入农村、企业、学校开展宣讲110多场次,取得较好效果。
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提高舆
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突出主题,搞好市内宣传。围绕“实践科
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活动,策划集中宣传活动,宣
传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宣传全市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
新举措、新进展,宣传各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
展的生动实践和典型经验,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提供舆论支持。创新形式,
强化对外宣传。立足上大报、上大台、发重稿,组织在省以上主要新闻媒体
刊播稿件4100多篇,在主要涉外和海外媒体刊发600多篇,在重点新闻网站和
商业网站刊发5700余篇。配合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推出五集大型
电视纪录片《黄河入海流》,提高东营的知名度。参与组织中国(东营)国
际石油装备与技术展览会等重大活动的新闻发布,树立东营品牌。拓宽思路,
提出增强政治、 大局、 责任、整体“四种意识”,做好贴近、策划、创新
“三篇文章”,建立学习培训、竞争激励、廉洁管理“三个机制”,指导报
社、电台、电视台建立新闻阅评制度,新闻宣传质量明显提高。转变工作思
路,建立健全舆论风险预警、外来媒体采访管理等工作制度,变被动为主动,
实现由事后化解到提前介入的转变。加强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和社会热点
难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强化网上舆情信息监控工作和
评论员队伍建设,维护东营良好的对外形象。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出由市文明办与相关部门共同运作,实行联
创联建,把评选过程变成创建过程的工作思路,扩大社会影响。推进农村文
明示范区建设。着力建设新环境,培育新农民,繁荣新文化,倡树新风尚,
巩固438个小康文明村创建成果,抓好全市9个重点片的创建,农村条件呈现
可喜变化。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组织开展城市环境、交通秩序、市场秩
序、文化市场等集中整治活动,开展“文明共建,从我做起”系列教育活动,
城市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东营市获“省级文明城市”称号,东营区、河口区
和利津县分别获“省级文明县(区)”“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区)”
称号。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重点环节、部位的管理,开展经常性的领
导视察和日常督查活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
创建活动。拓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覆盖面,突出创建过程,强化动态管理,
全国、省级、市级文明单位分别达到9个、113个、277个。文明行业创建以窗
口单位和服务人员为重点,组织开展“十佳文明示范窗口”“十佳文明服务
标兵”等评选活动,全市涌现出一批优质服务品牌。评选表彰东营市第十三
届“十佳文明市民”“十佳文明新事”,组织开展“文明新风大讨论”“迎
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竞赛、“公益广告展播”等活动,讲文明、促
和谐蔚成风气。
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把弘扬东营精神与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相结合,
引领主旋律。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组织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建市25周
年活动,通过组织成就展、理论研讨会、文艺演出、歌咏比赛、编辑系列丛
书等形式,展现东营市25年取得的巨大成就。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
文化活动,挖掘传统节日和革命纪念日的思想道德内涵,深化爱国主义和革
命传统教育。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协同有关部门开展“十大孝
星”、“十佳少年”、“十大女杰”等评选活动,通过电视媒体公示,提高
社会文明程度。组织开展企业“六重一创”活动,涌现出利华益“人和、无
私、自主、自觉”,万达“精、竞、和、合”“同向四驱”等一批全省知名
的企业文化建设品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办好11件实事,
为青少年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组织评选2007~2008年度全市思想政治
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工作者,评选第三届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组织参
加全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双十佳”及“五优”评选,全市有10家企业、10
名个人受到表彰。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市百货大楼被评为第六批
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店。实施典型宣传品牌战略,规范评选推
介程序,推出一批不同层面、不同行业、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挖掘
整理建市25年来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典型,编辑出版《乘风弄潮黄河口》,再
现黄河口人干事创业、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汇集文化要素的平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
需求。参与塑造东营文化形象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黄河国际论坛、文化
艺术中心、“水城雪莲”剧院等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推进县区文化设施
建设, 新建或改建一批大型文化体育场馆。广饶县投资7000万元、建筑面积
1.26万平方米的文体中心和河口区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的广电大厦开工,垦
利县文体中心、利津县博物馆进展顺利,东营区文体中心规划设计方案正式
批复。实施“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建全以县区为中心、乡镇为依托、服务
农户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覆盖网络,全市有线电视通村率、入户率分别
达99.6%、79%。完善覆盖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提高综合服务功能
力,广饶县、河口区获“山东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区)”称号。
全市有15个乡镇建成高标准的综合文化站,完成17100场农村电影放映、215个
农家书屋建设的任务。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启动“文化下乡进万家”活动,
组织全市各类文艺团体下乡演出80多场。探索社会化、市场化的运作路子,
组织举办大型广场文化活动23场,丰富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开展“全民健
身与奥运、全运同行”主题活动,群众参与热情高涨。鼓励和扶持业余艺术
团体、庄户剧团发展壮大,花官梨园剧团被中宣部、文化部等部门授予“全
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繁荣文化产业。坚持高起点,着力抓规划,推动文化产业实现从增量起
步到增效提升的跨越。出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和《若干政
策规定》。重点做好5个方面的工作。增加文化企业数量。抓好项目招商,
征集49个文化产业项目录入《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数据库》,面向全国
宣传推介。组织15家文化企业参加2008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8个文化产业项
目达成合作意向,协议金额1.1亿元;签订项目合作合同5个,金额6889.2万元;
现场销售额16.5万元,签订产品购销合同8项,金额89万元。发展大企业,扶
持其快速发展。围绕组建报业、广电、出版、演艺“四大集团”,制定组建
方案。办好大活动,提升层次,扩大影响。协调举办首届黄河口马拉松全国
邀请赛,来自18个省市自治区的325名选手参赛,为建市以来体育赛事之最,
其品牌效应初步显现。指导参与孙子文化节、吕剧文化节、利津发展论坛等
大型文化活动,围绕重大节日组织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庆祝建市25周年文
艺晚会、焰火晚会及“精彩中国·魅力东营”展览会演唱会等大型文化活动,
提升了文化活动的层次和水平。组织选送20多件作品参评首届“泰山文艺奖”,
吕剧《潮涌黄河口》、歌曲《中华玫瑰》等4件作品入选,获奖作品数量居
全省前列。组织参加全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电视剧《黄河
口之恋》、戏剧《孙武》等9件作品获奖,东营市连续四届获组织工作奖。
组织评选全市第七届“精品工程”,制定下发精品生产目标责任制,进行重
点门类作品的创作。突出黄河口文化特色,创作生产反映吕剧传承的大型吕
剧《乡人俚曲》,扩大黄河口优秀文化的影响力,申报吕剧和短穗花鼓舞列
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营区牛庄镇中心小学、广饶县陈官
乡中心小学获“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基地”称号。打造一部体现
地域风情、反映时代风貌的精品舞台剧,年底形成初步设计方案。扶持和引
进各类演出公司,启动文化消费市场。加强与市外高水平演出公司的沟通联
系,提升本地艺术团体的演出水平,满足群众高档次的文化消费。
舆情信息调研工作。坚持围绕大局、关注大事,健全机制、拓宽渠道,
突出重点、提高实效,提高舆情信息工作质量和水平。调整完善考核奖励办
法,健全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强化工作类、经验类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全
年被省委宣传部采用舆情信息500多篇,在《山东宣传工作》《山东宣传信息》
等刊发65篇,在全省名列前茅。围绕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确
定宣传文化系统重点调研课题,把如何在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提高宣传工作
质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创建等方面实现突破作为调研重点,形
成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成果。宣传部主办的《思想》杂志全新改版,知识性、
可读性进一步增强。
(荆向民)

【统战工作】 落实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是支持民主党派、工商
联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责。2008年,市民主党派主要负责人参加各类民主协
商会、小范围谈心会、通报会、座谈会8次,市委主要领导与民主党派市级
组织负责人开展谈心交流活动4次,3名民主党派成员被市纪委确定为特邀监
察员。二是协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举办市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
无党派代表人士读书班和各级民主党派组织负责人培训班,协助九三学社、
民盟市委会组织开展内部培训,提高民主党派成员素质。协助各民主党派组
织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2008年7月25日,中国民主促进会
东营市总支部成立;8月4日,中国农工民主党东营支部成立;8月22日,中国
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东营市筹备委员会成立。三是开展纪念“五一口号”发布
60周年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征文活动等形式,宣传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四是指导民主党派开展并完成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召开全市
民主党派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经验交流会,协助各民主党派组织丰富活动
载体,举办专题报告会、开展社情教育、进行专项调研等,促进活动开展。
五是支持民主党派建言献策。会同市政府部门提出开展32个方面调研的指导
意见,为民主党派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提供指导。在市政协确定的2008年10
件重点提案中,民主党派人士提案占6件;在“我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建
言献策”活动中,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提报“金点子”45
件,有1篇获全市优秀建议奖。六是引导民主党派开展结对资助贫困学子、
送医下乡等社会服务工作。
加强党外干部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一是做好党外干部培养、推荐、选
拔工作,至2008年底,全市副县级以上党外干部61名。二是落实对口联系制
度,市教育局与民进东营总支建立对口联系,拓宽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渠
道。三是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完成全市“无党派人士”身份确认,建立
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的无党派人士队伍。全市社会新阶层无党派人士政治交
接主题教育活动完成,东营市做法得到省委统战部的肯定。四是加强统一战
线培训,强化与市人大、市政协的协作,对47名新任党外市人大代表和168名
新任市政协委员进行培训。举行社会主义学院挂牌仪式,社会主义学院在统
一战线培训中的作用得到强化。安排全市首期党外科级干部进修班、首期社
会新阶层党外人士培训班等培训班9个,培训统一战线代表人士726人。五是
研究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思路与对策,推荐2名归国留学人员赴省参加培训。
新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和海外联谊工作。一是发挥市工商联、市民营
企业发展促进会的作用,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参加各类经贸活动15次,培训企
业骨干人才300多人次。组建市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会互助担保专业委员会,发
起基金达1000万元, 累计为会员企业提供资金支持2亿多元, 帮助会员贷款
4000余万元,支持60余家企业的发展。指导市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会对会员企
业进行培训,依托有关院校建立东营市非公有制企业管理人才培训基地。二
是重视抓好代表人士工作,1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被推荐为省工商联副会长
人选,开展第二届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表彰活动,
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选派组织市工商联5名非公有制
经济人士副主席到省社会主义学院进修。三是依托海联会组织网络,联系海
内外朋友,引进总投资2.2亿美元的美国格林环保公司农业垃圾及农作物秸秆
综合利用项目。推荐东营市2名企业家为省海外联谊会理事,为民营企业对
外交流搭建新平台。
民族宗教工作领域和谐稳定。一是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加强部门协作,
完善工作机制,维护奥运会、残奥会等期间全市统一战线的安全稳定。围绕
宗教界人士培养、宗教界参与社会服务与公益事业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
深入调研,掌握情况,研究对策。开展与宗教界人士交朋友活动,联系宗教
界人士百余人次,协助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对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培
训,与市民宗办举办全市民族宗教系统政策法规培训班, 160人参加培训。
二是开展第八次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组织实施七项主题活动。组织对
全市民族宗教工作情况进行视察;陪同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走访慰问
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召开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座谈会和全市发展民族经济工作
经验交流会;举办民族宗教形势专题报告;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市清真食品市
场进行全面检查;通过广播、电视、电台、报刊等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律
法规、民族基本常识,促进民族工作知识的普及。
统战理论调研、宣传和信息工作。开展统战理论调研宣传优秀成果“四
新工程”评选,进行综合调研2次,专项调研20多次,形成一批既有理论概括,
又有工作实践的调研成果,市委统战部获全省统战理论调研宣传“四新工程”
组织奖。组织开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五一口号”发布60周年、建市25
周年系列宣传活动和学习十七大精神征文活动,市委统战部在全省统一战线
学习十七大精神理论研讨会上做典型发言。市委统战部与市委宣传部、市外
宣办就统一战线新闻宣传中若干问题提出具体意见,维护了统战宣传工作安
全。开通“东营统一战线”网站,市委统战部获全省统战宣传刊物工作二等
奖。编报统战信息100余条,印制简报25期,信息质量进一步提高,市委统战
部被授予“全省统战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在支援四川抗震救灾捐助活动中,全市统一战线捐款捐物、交纳特殊党
费3420万元。(姜 涛)

【市直机关工委工作】 党员教育。一是创新学习载体。创立“黄河口机
关讲坛”,邀请省内外专家教授为机关党员干部做专题报告。年内围绕“创
建机关服务品牌”“创建服务型政府”“奥运知识”“当前经济形势”等内
容举办4次专题讲座,参加人数2000多人次。2008年“黄河口机关讲坛”被评
为“全省机关理论学习成果奖”。 二是丰富学习内容。为基层党组织和市
直机关离退休党员征订《支部生活》《党员干部之友》《机关党建》等刊物,
为市直机关党员征订10000余册辅导读物。三是改进学习方式。5月组织30余
名机关党务干部到广东、浙江和江苏等地学习考察“解放思想,争当排头兵
活动”和创建机关服务品牌工作等经验做法。市建委、发改委、农业局等部
门采取高校培训、专家辅导、机关论坛等方式,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四是抓
好党建宣传。发挥市直机关党建网站的作用,搭建学习交流的工作平台;宣
传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用身边的典型教育
身边的党员;组织协调市直部门单位向新闻媒体投稿,工委推荐的稿件100余
件,多数被采用。工委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稿36篇。市直机关工委被评为
“全省机关党建宣传报道先进单位”。
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指导市
检察院、市地税局、市统计局、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14个机关党组织进行换
届改选,调整党务干部70余人。全年发展中共预备党员142名,为122名预备
期满、经考察合格的预备党员办理转正手续。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
训入党积极分子292名。二是做好市直机关支援抗震救灾工作。“5.12”汶川
地震发生后,发出《团结共济,众志成城致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共产
党员的一封信》,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全力做好支援抗震救灾工作,组织
开展“支援灾区重建家园”党员签名活动。党员在捐款捐物的同时,以交纳
抗震救灾“特殊党费”的形式支援灾区。工委所属4483名党员为地震灾区交
纳“特殊党费”260多万元,其中交纳1000元以上的党员1244人。在抗震救灾
工作中,批准成立赴地震灾区水利抢险队临时党支部,批准2名表现特别突
出的积极分子入党。对在抗震救灾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
党员进行表彰,推荐的一批先进组织和个人分别受到省、市委组织部门表彰。
三是做好市直机关党务目标考评。年初修订《市直机关党务工作目标考核办
法》。“七一”前组成6个考核组,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和调查问
卷等形式,对94个部门单位机关党务工作进行考核,向省委、市委推荐一批
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举办首届市直机关“七
一”表彰新闻发布会,对22个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74个先进基层党组织、
154名优秀共产党员和40名优秀机关党务工作者进行通报表彰。四是救助、帮
扶困难党员和基层党员。拨救助金12000元,救助困难党员;筹资5万多元,
走访慰问市直机关下派党员干部。
机关作风建设。一是推进机关服务品牌创建。年初印发《关于在市直机
关开展创建服务品牌工作的意见》,制定《机关服务品牌管理办法》等规范
性文件。5月组织召开市直机关创建服务品牌工作现场推进会,推广市残联、
东营经济开发区、市环卫处等单位的创建经验广。9月召开市直机关首批服
务品牌新闻发布会,发布首批21个机关服务品牌,至年底,有42个市直部门、
单位创出服务品牌。其中,市供电公司的“电力彩虹”、市残联的“同创美
好生活”服务品牌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东营经济开发区的“开发无限、服
务永远”和市环卫处的“橘红舞动,城市洁净”服务品牌被评为“全省优质
服务品牌”。创建机关服务品牌工作被评为“全省机关党建工作创新奖”。
二是增强服务意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3月对“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窗
口)单位”创建活动进行初审和复审。市直机关参与创建的部门、单位有56
个,基层站所(窗口单位)256个,被表彰命名的基层站所(窗口单位)194
个。三是组织开展社会评议。围绕全局意识、群众观念、服务质量、办事效
率、廉洁守纪和工作业绩六个方面,组织市直96个单位的298名县级、科级和
一般干部及在职市级领导干部对市直各部门单位进行评议,机关作风得到改
进。
党风廉政建设。一是抓学习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意识。开展
纪念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30周年活动,组织开展征集书画作品暨廉政
公益广告作品活动,征集作品12幅。组织开展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工作规划》和《实施办法》电视知识问答大赛活动,市直代表队获全市第
一名,并代表东营市参加全省比赛。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营造机关廉
政文化氛围,全市有50个部门和单位建立廉政文化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二
是抓责任制落实,促进市直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下发《关于2008年市
直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施意见》。参与指导市直25个部门领
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加大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落实全市党风廉政责
任制成员部门职责,参与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工作,规范
市直部门单位的从政行为。三是严格执纪执法,树立市直机关良好形象。把
信访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全年处理人民来信来访多起,处结率100%。立案调
查受贿案件1起,给予当事人开除党籍、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
文明创建工作。一是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
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学习《市直机关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从自身做起,
从点滴做起,革除陋习,倡树新风。二是组织开展纪念建党87周年、纪念改
革开放30周年暨庆祝建市25周年系列活动。“七一”前夕,举行市直机关新
党员入党集体宣誓仪式,动员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参与全市纪念改革开放
30周年暨庆祝建市25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和中国(东营)国际石油装备与技术
展览会等重大活动的组织,举办市直机关“改革开放话发展,青春建功新东
营”演讲比赛,激发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积极性。三是围绕奥运
安全保卫目标,做好安全稳定。与市直部门签订《2008年度防范和处理邪教
工作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敏感期和重大节日值班制度。做好维护稳定安
全“百日行动”督导工作,督导35个部门单位的安全稳定工作。抓好市直机
关民兵队伍建设,为部队输送合格新兵60余名。四是做好创城宣传教育。印
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对市直部门单位创城宣传教育
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党员争当旗帜”活动,发挥基层
党组织在创城中的战斗堡垒作用,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
范作用,为通过创城复核验收做出贡献。五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清明节期
间,组织市直机关700多名党员干部祭扫革命烈士陵墓;国庆节期间,组织市
直机关1000余名党员干部举行向垦区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活动。六是组
织开展多种文体活动。与市直部门联合举办以“歌唱祖国、歌唱东营”为主
题的大型歌咏比赛,组织市直机关干部职工参加“科达杯”第一届黄河口马
拉松邀请赛和2009新年音乐会等文体活动等,全年组织各类文体活动20余场
次,参加人数近万人。
群团工作。组建“市直机关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动员基层工会组织为
灾区捐款捐物近100万元,为残疾人捐款20余万元,为困难职工捐款8万多元,
开展为困难职工“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组织举办“迎奥运、庆‘五一’”
健身操比赛、市直机关广播体操比赛、“三人制”篮球赛、职工趣味运动会
等文体活动。组队参加 “山东网通杯”全省机关第二届乒乓球赛,获优秀
组织奖。共青团组织以服务机关青年为出发点,加强团组织建设,提升市直
机关志愿服务水平。8月,与东营电视周刊策划举办“2008东营首届相亲大会”,
800多人报名参加。组织举办为贫困孤寡老人“送温暖” 活动,市直机关庆
“三八”演讲比赛,《妇女权益保障法》知识竞赛,“节能减排进家庭、进
社区,建设绿色新家园”等活动,增强了机关活力。(杨道忠)

【党校工作】 教学工作。全年开设各类主体班次18期;培训学员1740人次。
围绕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联系黄河三角洲开发建
设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把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纳入党校教学内容,
开设60多个新专题。举办“争当排头兵”专题研讨班。举办5期学习党的十七
届三中全会精神轮训班,全市950余名在职县处级领导干部和88名乡镇党政正
职全部参加轮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探索实施“组合式”培训,县级班采
取“2+X”培训模式,中青班采取“三段式”培训模式,实施“开门办学”,
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得到省委党校的肯定。县级班、中青班学员撰
写的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分别被市委书记张秋波和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
部长刘赞杰批示。 实行“四位一体” 学员管理制度,联合市委组织部出台
《关于对参加教育培训干部进行考察的实施办法(试行)》,得到中组部和
省委组织部的肯定。干部业余教育新招收学员415人,被省委党校表彰为“函
授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其中研究生班录取71人,为历年之最。与山东师范
大学联合举办公共管理硕士(MPA)办学点,探索党校教育资源优势的可持
续利用。
科研工作。组织参加全省党校系统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研讨会等8次大的理论研讨活动和省委党校、市社科联组织的科研成果评
奖,论文获奖34项。会同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委党史研究室,举办全
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庆祝建市25周年理论研讨活动,选送的 15篇文章全
部获奖,其中一等奖4篇,占一等奖总数的30%。组织申报立项全省党校系统
2008年度科研课题2项,全省党校系统社会调研课题1项,并结项。参与市社
科联重点课题竞标,立项课题4项,9项全市党校系统重点研究课题结项。开
展“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战略研究”专题调研,完成7个子课题4万多字的调
研报告并转化为教学专题,得到市委领导肯定。市党校撰写的“突破利津”
2篇调研报告,被利津县委、县政府指导实际工作。科研服务决策水平不断
提高,有3项调研成果被省、市领导批示,市党校参与的《提高领导干部知
识产权能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课题被省长姜大明批示。2008年,市
委党校获全省党校系统科研工作组织奖和“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先进单位”称
号。
队伍建设。选派3人参加市委“争当排头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
组织骨干教师深入市直部门、单位和县区、乡镇、企业讲课70多场次。在全
省率先召开全市党校工作会议。承办全省党校系统第六届优秀教学奖评选和
课堂教学观摩竞赛活动,得到市委书记张秋波、省委党校领导和与会代表的
好评。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培训体制改革问题”调研组到市委党校听取工
作汇报给予充分肯定。招考2名研究生学历的专职教师,举办全市党校系统
师资培训暨教学竞赛观摩活动,选派3名教师到清华大学和省委党校参加培
训。选派12名教师到乡镇进行挂职锻炼。参与市直干部下派工作,选派1名县
级干部担任驻县区工作队长,1名科级干部担任支教组长,圆满完成任务。1
名教师被省委宣传部授予“全省优秀理论教育工作者”称号;1人被市委组
织部、市教育局表彰为“支教工作先进个人”,1人被市直机关工委表彰为
“优秀共产党员”。1名教师获全省党校系统优秀课堂教学观摩竞赛一等奖,
实现建校以来参加全省教学竞赛的新突破。(刘秀峰)

【信访工作】 2008年,市信访局共受理群众来信743件,接待群众来访420
起6738人次,起数和人次同比分别下降19.5%、3.5%,其中集体访221起5682人
次,起数和人次同比分别下降6.8%、8.7%。到省上访起数和人次同比分别下
降23.8%和17.6%,进京异常上访起数和人次同比下降18%和16%。
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一是健全完善信访组织网络。全市1700多个村
(居) 配备专职信访信息员, 工资报酬由县、乡财政负担。全市46个乡镇
(办事处)统一配备专职副科级信访办主任,并作为党政联席会议的参加人
员,提升了基层信访部门的工作权威和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各县区普
遍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心,实行有关部门、单位联合接访,降低群众的
信访成本,增强工作实效。加强市、县直部门单位信访机构的规范化建设,
充实工作力量,逐步健全信访工作业务科室。全市形成市、县、乡、村四级
上下联动、分级负责、运转高效、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体系。二是综合运用
排查手段。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排查、基层单位自查与县乡普查、定期
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坚持重点问题集中排查,共性问题联合排查,突出
问题专项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和问题,及时落实“四定四包”领导包案措
施,将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年内全市排查不稳定因素1801件起。三是做
好初信初访工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落实首问或首办责任制,在第一时间、
第一地点把问题解决到位,矛盾化解到位。县区信访部门接待群众来访829起
6561人次,市直部门单位接待群众来访635起4724人次。
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渠道。一是坚持市、县、乡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制度。
3月出台《关于在市、县、乡三级建立领导干部定期公开接待群众来访制度
的意见》,市级领导干部坚持每月15日在市人民来访接待中心接待群众,当
场答复群众反映的问题。年内市级领导接待来访群众51起642余人次,现场答
复率100%;各县区县级领导接待群众上访497起2160人次,当场答复案件357
起。二是开展县(区)委书记大接访活动。提前向社会公布接访领导、范围、
时间、地点、程序,推动县区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开展。将大接访范围延伸至
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横向延伸至同级五大班子成员和有关市、县区直部
门。县级党政领导接待群众112起583人次,85%以上的问题现场得到答复,96
%以上得到妥善解决。三是实行领导干部带案下访。11月实行市、县、乡三
级领导干部带案下访制度。每月由市信访局排查梳理已发生的信访问题,将
重点案件交办责任单位,由各级领导干部带案下访。至年底,市级领导带案
下访案件15起,县级领导带案下访17起,全部办结。深化群众来信“绿色邮
政”,开通“网上信访”,网上信访的案件办结率和回复率均为100%。全年
受理“绿色邮政”133件,占直接受理来信的53.8%。
规范信访工作秩序。一是坚持“双教育双规范”。完善办信、接访、督
查等工作规程,强化“第一时间”,只要发生来市集体上访,第一时间掌握
信息、接待群众、报告领导、协调现场接访;强化案件督导,对受理案件实
行一案一督,对重要案件实行“挂牌督办”,确保信访人的合理诉求得到妥
善解决。依法规范信访行为。教育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反映合理诉求。二是开
展重复信访和非正常上访专项治理活动。4月开展为期3个月的重复信访和非
正常上访专项治理活动,对排查出的重复信访和非正常上访案件,集中交办、
集中力量、集中化解,逐一落实“四定四包”领导责任制。对反映集中、问
题突出的138起突出信访问题,将办理责任落实到县区和相关部门,安排专人
负责跟踪督办;对长期积累、久拖不决的32起信访问题,由市委、市政府督
查室实行挂牌督办;对涉及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14起疑难复杂信访案
件,实行市级领导包案。“百日行动”期间,175起重大信访问题得到妥善解
决。
做好全国“两会”、奥运会等重要敏感时期的信访保卫。一是强化基层
稳控。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采取谈心引导、致富培训、帮
扶解困等措施,对重点人员实施稳控。二是加强信访值班。细化分工,严格
各项值班制度,组建信访值班工作组,实行带队领导统一指挥、全体人员统
一调度、值班岗点统一划分、值班车辆统一管理的“四统一”制度。保持了
全国“两会”、奥运会等敏感时期的信访稳定。
从源头预防和减少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一是发挥各级信访信息
员的作用,掌握各类信访信息,对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信访信息,及时分
析动态趋势,及早化解苗头性问题。二是将信访群众的社情民意,以及易引
发群体性信访的问题,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和来访快报,及时向市委、市政府
和有关方面报告预警信息,妥善化解一大批信访突出事件及群访事件。年内
向市级领导呈报《来访快报》85份,重点信访问题专题分析报告18份。三是
坚持源头预防。在出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时,听取群众意见和
建议,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实施科学决策,从源头上减少矛盾和问题,减
少不和谐因素。
构建大信访格局。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市委常委会和
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听取汇报,对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进行部署。市委书记
张秋波、市长张建华对信访工作批示164件次,阅批信访案件达75件;分管领
导亲自到现场接访,跟踪督办;其他领导坚持“一岗双责”,做好分管范围
内的信访工作。二是明确部门职责,增强政治责任。严格落实信访协调责任
制、分级处访责任制、信访治安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应受理的及时受
理,已受理的及时处理,不该受理的做好解释疏导,防止将部门职责内的问
题推给党委、政府,将系统内的问题推向社会。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市信
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来访处访百分考核办法》,加大对集体上访、重复上
访、异常上访以及领导接访情况的考核,推动信访问题及时有效化解。
2008年,市信访局被市委、市政府记集体二等功,授予“全市维护稳定
安全‘百日行动’先进单位”、“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
设排头兵先进单位”等称号。(信访局)

【保密工作】 2008年,全市保密工作坚持依法治密、依法行政,实施警钟
长鸣、查漏补缺、网络安全三项工程,严厉打击窃密泄密犯罪行为,为全市
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保障作用。召开10次保密工作会议,下发24个文件,对保
密工作进行部署,与130多个部门和各县区签订责任书。组织开展纪念《保密
法》颁布20周年知识竞赛等活动,播放警示教育片40余场次,举办各类培训
班44期,培训1100余人次。编发各类稿件1600余件,被国家保密局采用1条,
被省保密局采用量居全省前列。加强计算机监控,突出要害部门、要害部位
保密管理,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加快涉密载体销毁中心建设,开展涉密
载体集中清理工作。加大执法督查力度,组织7项大检查,对苗头性问题早
发现、早处置,确保党和国家秘密绝对安全。
推进保密技术建设。加大保密技术经费投入和设备配备力度,重点建设
完善“两个中心、一个专网”。一是建设市涉密计算机非法外联监控中心,
将全市涉密和内部计算机纳入监控范围。发现并阻断违规外联行为53起,为
各级党政机关内部办公构筑安全屏障。二是建设市涉密载体销毁中心。市委
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东营市涉密载体回收销毁管理暂行办法》。市
保密局统一制作涉密文件销毁专用袋,对单位负责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需
销毁的涉密载体实行统一回收、清点、登记、审批、销毁,制止国家秘密载
体私自销毁、随意销毁、非法捐赠出售等现象。三是抓好党政专用通信网建
设管理。市保密局加强组织协调,做到专网机房改造、专网设备统一配置维
护、专网话务人员按标准配备、专用通信保密话机安装“四个到位”,提高
专网通信服务质量,通过省业务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四是抓好保密技术设
备强制配备。对核心保密技术装备实行统一标准、采购、维护。市委统战部、
市台办、市外经贸局等部门拿出专项资金配备保密技术设备。年内,全市60
多个重点部门、单位配备保密技术检查和防范设备,全市保密部门全部配齐
网络安全的技术设备,为保密技术检查和服务提供保障。
加强保密监督检查。一是组织开展“五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中期
督导检查。对5个县区和40个市直部门、单位进行检查。二是搞好国家统一考
试的保密检查。重点抓好中高考、国家司法考试、卫生系统资格考试的保密
管理。高考期间,联合教育、公安等部门对县区和胜利教育管理中心6个考
区10个考点555个考场组织检查验收,对试卷保密室和运送交接等环节进行重
点监督检查,确保国家统一考试安全保密、公平公正。三是加强对互联网的
保密管理。对全市的政府网站、个人网站、综合服务性网站、商业网站等进
行重新统计。横向对所有在册网站检查,纵向对每个网站发布的信息浏览,
确保对国家秘密信息上网发现及时、处理快速。在各级“两会”、北京奥运
会等重大活动期间,与公安、信息产业等部门联合,对全市门户网站、重点
论坛等实施24小时监控。四是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保密审查工作。五是开
展涉密载体统一清理。下发《关于在全市组织开展涉密载体统一清理工作的
通知》,对各级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在岗、离岗人员个人持有的涉密载体进
行集中清理。清理纸质机密级以上文件1163份、秘密级文件945份,磁介质30
个,杜绝个人违规持有国家秘密载体的现象。六是加强无线网络和设备使用
情况的保密检查。下发《关于严禁在党政机关办公区域和其他涉密场所违规
使用无线网络及设备的通知》,要求单位消除隐患,确保办公安全。七是组
织开展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和印刷复印行业复制国家秘密载体情况大检查。
检查132个部门、单位,249个印刷、复印企业(点),9个局域网络,4500余台
计算机,1100余个移动存储介质。八是加大泄密事件查处力度。对发现的涉
嫌泄密事件, 组织力量进行查处,对存在泄密隐患的36个单位进行通报,对
37名相关责任人员作出严肃处理。
开展保密宣传教育。一是开展纪念《保密法》颁布20周年宣传活动。与
市烟草公司、东营日报社联合组织开展纪念《保密法》颁布20周年暨迎奥运
保密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开展保密知识网上答题活动,全市1.5万人参加。组
织开展保密征文活动,全市征集稿件200余篇,选出67篇稿件报省,稿件数量、
质量居全省前列。二是突出抓好领导干部、涉密人员和保密干部的保密教育。
发挥党校保密教育主阵地作用,市、县两级党校完成45个班次、180个课时的
保密课教学。市保密局到县区和市直部门、单位讲授保密课11次,播放《警
钟长鸣》等保密警示教育片和保密技术专题演示片40场次。三是开展社会层
面的保密宣传教育。各级领导发表署名文章20多篇,举办保密展览、知识竞
赛、上街宣传等保密宣传教育活动50多场次,发放和张贴保密宣传教育材料3
万余份。集中1个月在市、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保密知识。四是办好内部
刊物和网站。市、县区保密部门编发保密工作简报50多期60余万字,各级保
密网站及时增设栏目、更新内容,扩大了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加强保密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对全市专兼职保密干部的管理。健全保密
干部持证上岗制度,定期对保密干部进行政治业务考评,不称职的及时调整,
对新上任的干部进行岗前培训。完善协作组制度,以协作组为单位开展业务
培训、专项检查等活动,发挥保密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组织开展以
“学专业、练技能、强素质、树形象”为主题的岗位大练兵活动。市、县两
级举办各类保密干部培训班38期,培训专(兼)职保密干部800余人次;举办
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班6期,培训网络管理人员300余人次。 (刘 兵)

【党史研究】 2008年,市委党史研究室以党史编写为重点,开展党史研究
工作。一是地方党史撰写工作。按照省、市党史工作五年规划“1978年之前
有建制的市、县(市、区)2009年全部完成地方党史第二卷的编写”的要求,
广饶、垦利、利津三个县全部完成编写任务,市委党史研究室对书稿进行审
定。二是党史资料征集出版工作。完成《中共山东年鉴》东营市承编任务,
完成《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2008卷) 的征编出版工作,完成三卷专题资料集
《崛起的脚步》的征集出版工作。三是编辑出版《高扬党旗写华章》,收集
先进典型200个。四是加大对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档案资料及口述史、回忆录
的征集力度。征集南下干部相关材料,编辑《南下的足迹》。
开辟资政工作新途径。开展专题研究,撰写的调研报告《关于保护和利
用好我市革命文化资源的思考和建议》得到市委分管领导的肯定。开展党史
纪念地和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调查活动,对全市革命遗址进行登记。征
集红色旅游资源资料, 编辑出版《东营市红色旅游概览》 一书。对东营区
“牛庄烈士祠”的改造重建工作和利津县烈士陵园的布展工作进行指导。
拓展宣传教育新领域。一是组织改革开放30周年暨建市25周年的纪念活
动。面向全市副市级以上领导干部及离退休老干部征集党史资料。与市委宣
传部、党校、社科联共同组织征文活动,其中,《加强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
是农村致富奔小康的基础和关键》被推荐参加全国党史系统理论研讨会交流,
《从三十年农村改革的三阶段看新农村建设》被评为东营市纪念改革开放30
周年暨建市25周年征文一等奖,在省委宣传部和华东七省市党史系统理论研
讨会交流。二是加强对党史人物的研究。配合省党史研究室《中共山东党史
人物大典》 和《山东党史人物传》 第八集编撰出版工作,完成2万余字的
《丁莱夫传记》。配合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编辑《中共渤海区
党史人物》,提供67名抗日战争时期县团级以上干部的资料。三是“走出去”
上党课,年内为市公务员培训班、中青班等班次讲授党课16课时。四是办好
“东营党史”网站和《东营党史》刊物,增强网站和刊物的可读性、知识性
和信息量,促进党史成果转化。
做好联系村帮扶工作。帮助河口区太平乡仁义村理清发展思路,发展多
种经营,联系外输劳务60人。协调资金10万元,完成自来水入户工程,解决
村民吃水难问题。投资2万元,架设路灯20盏,铺设电线2000米,解决村民夜
间出行难问题。开展节日走访慰问、“连民心送温暖”活动,组织干部职工
慰问困难群众6次,捐款捐物2万余元。
2008年,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共东营市委纪事》《高扬党旗写华
章》被评为山东省党史优秀成果二等奖。撰写的《正确处理新时期的人民内
部矛盾》获市社科成果评选二等奖,多项作品获优秀奖。撰写的《深入挖掘
革命文化资源 营造黄河口红色产业》获“我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建言献
策”征文活动优秀建议奖。市委党史研究室获“全省党史系统先进集体”称
号。(市委党史研究室)
【老干部工作】 2008年,市委老干部局落实老干部的各项政策待遇,解决
老干部工作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老干部的满意度得到提升。市委老干部
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被省委老干部局评为
“全省老干部工作宣传调研先进单位”,局机关党支部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
“市直机关优秀基层党组织”。广饶县大王镇、垦利县胜坨镇、河口区和利
津县的4个老干部活动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老干部活动中心”。
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一是组织政治理论学习,组织老干部学习科学
发展观、中央和省、市委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全市老干部工作部门举办学
习辅导班、读书班、座谈会122期,举办专题辅导报告60余场次,参加集中学
习的老干部5300人次,为420余名行动不便的老干部上门送去学习资料和进行
专题辅导。二是组织参观考察。4月和9月,组织市级老干部及家属到海南、
广州、山西、陕西及济南、烟台等地参观考察和健康疗养。组织老干部到利
津县、东营区、东营经济开发区、东营港管委会等地参观工农业生产。三是
组织参加重要会议和活动。召开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有老干部代表参加
和受邀请列席。定期向老干部通报情况,在考察任用干部、出台重要政策、
建设重大工程前征求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组织老干部参加市委组织的2次
老干部情况通报会、4次考察推荐干部征求意见活动和3次座谈会,组织老干
部参加石油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庆祝建市25周年等活
动。四是加强老干部党建工作。优化老干部党组织设置,建立健全“三会一
课”、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管理、党费使用留成等制度。调整充实38
个老干部党支部班子,选拔责任心强的在职党员担任老干部党支部联络员,
帮助老干部党支部定期开展活动。市公路局老干部党支部、市人大机关老干
部党支部等分别受到省委、市委的表彰。五是发挥老干部作用。组织全市离
退休干部开展“我为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建言献策”活动,共建言献策
1500余条,部分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被采纳。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市离退休
干部缴纳特殊党费182万元, 通过慈善总会捐款175万元,通过红十字会捐款
3.7万元,累计捐款360.7万元。
落实老干部的生活待遇。一是健全完善“三个机制”和困难离休干部帮
扶机制。加强离休干部离休费保障机制、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的
建设。2008年,市直170余名企业离休干部报销医药费260余万元。年底,又争
取医药费专项资金50万元,帮助困难县区及困难企业离休干部解决医药费,
全市离休干部医药费做到实报实销,没有拖欠。二是落实提高离休干部生活
待遇有关政策。6月,老干部局参照省直、济南市的做法,争取市委、市政
府的支持,比照同级在职人员增长水平提高离休干部生活补贴,离休干部人
均月增资1000余元。三是加强破产关停、改制重组企业和易地安置离休干部
管理服务工作。协调市财政将离休干部的特需经费、公用经费和困难企业离
休干部医药费专项资金及时拨付到位,确保这部分离休干部待遇落实。对省
外易地安置离休干部进行走访慰问,为每人送去慰问信和1000元慰问金。四
是探索建立“双高期” 离休干部综合服务保障体系。 制定出台《关于加强
“双高期”老干部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确定一批设施条件较好、离
休干部居住相对集中的乡镇、社区,挂牌成立社区老干部服务站,建立完善
规章制度,成立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特需服务等服务小分队,就近为老干
部提供日常服务,方便“双高期”老干部晚年生活。五是深化亲情服务。坚
持和完善联系老干部工作制度,定期与老干部沟通交流,针对性地开展思想
政治工作。国庆、中秋、老人节、春节等重大节庆日,对全市离休干部进行
走访慰问。全市老干部队伍保持稳定,全年没发生一起因政策待遇落实不到
位而引起的老干部来信来访事件。
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开展老干部文体活动。老干部局举办老
年大学学员迎奥运书画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建市25周年全市离退休干
部书画展,全市老干部迎奥运健身操比赛。组队参加全省老干部迎奥运健身
操比赛,获一等奖和组织奖。选送50幅老干部摄影图片参加“全省老干部看
改革开放成就”摄影展,22幅图片分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组织开展
门球、地掷球、太极拳、舞蹈等文体活动。二是老年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
投资780余万元,建设市老年大学二期工程。投资40余万元,购置部分教学设
施和教学仪器,老年大学的功能和设施更加完善。扩大老年大学招生规模,
开设书画、舞蹈、医疗保健、声乐、微机、摄影等15个专业27个教学班,在
校学员达750余人。聘请市内专家学者为学员授课,利用多媒体、网络、远程
教育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组建130余人的老年大学艺术团,活跃学
员的文体生活。
加强调研信息宣传工作。全市老干部工作部门围绕落实中组部10号文件
精神,老干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建立困难离休干
部扶助机制,深化“双高期”老干部管理服务,离退休干部政治思想建设等
重点课题进行调研,形成调研文章9篇,被省委老干部局采用5篇; 20余篇稿
件被省委老干部局《情况反映》《老干部工作通讯》采用,3篇稿件被《中
国老年报》采用,13篇稿件被《东营日报》采用,8篇稿件被东营电视台、广
播电台播放。定期编发《东营老干部工作》简报,交流工作情况、反映工作
动态。(白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