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2&rec=5&run=13

坚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线,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切实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着力取得五个“重要进展”:
(一)在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上取得重要进展。关键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整合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产
业层次。一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
材料、生物医药、石油机械装备等产业。以东营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科学规
划,高点起步,集中布局。通过产业招商和现有企业转型,新上一批带动力
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培育新的支柱产业,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二是
整合提升石化、轮胎、造纸、纺织等传统产业。引进战略投资者,扶持骨干
企业加快发展,打造支撑力、辐射力强的产业龙头,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
开展协作配套,延长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
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用信息化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品牌战略,
发展高端产品,提高竞争力。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聚集发展,特别
是引导化工产业向临港产业区聚集。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制度创新、技术创
新、管理创新,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三是大力发展现
代服务业。这是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紧迫任务,是解决结构、环境、
民生问题的重要出路,是增强地方财力的有效途径,必须放在战略位置来抓,
努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和服务外包
业。着力发展黄河口生态旅游,带动发展“黄河水城”旅游、滨海滨河旅游、
黄河文化旅游,全力打造知名的生态旅游景区和休闲度假胜地,创建成为中
国优秀旅游城市。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完善物流设施,构建多层次的物流配
送体系,加强区域间的物流经济联系,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推进软件
园建设,强化人才和政策支持,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资质的服务外包企业,
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转移。同时,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积
极发展金融保险、文化娱乐、商务服务、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制定有力
的政策措施,突出构建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三大载体”,推动
服务业集聚发展,提升档次。
(二)在主体产业区建设上取得重要进展。建设“四大主体产业区”,
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最大的突破口,是推动东营崛起最重要的支撑和最大
的经济增长点,必须作为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加快开发建设。一是集中
突破东营港和临港产业区。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尽快提
高承载能力,重点推进东营港、化工园区、物流园区、生活商贸服务区等重
大项目建设。制定政策措施,推动产业北移,促进资金、项目、人才、技术
向临港产业区聚集。二是依托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坚持保护与开
发并重,建设生态旅游区。重点推进黄河口游船码头、黄河口休闲度假区、
黄河口湿地植物园、黄河文化园、湿地生态科教园等项目建设,打造特色旅
游品牌。今年重点抓好东营机场到生态旅游区高等级公路、黄河口游船码头
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成立旅游开发公司,搭建运作平台。三是建设生态渔
业畜牧区。重点建设正大集团生态渔业基地和畜牧基地,带动和辐射规模化
标准化养殖,建成全省重要的渔业生态养殖基地、畜产品生产基地和良种繁
育基地。四是立足东营经济开发区,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
高附加值服务业。重点建设生态工业园和软件园,建成黄河三角洲先进制造
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承载区。
(三)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上取得重要进展。一是着力完善区域科技创新
体系。鼓励原始创新,突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建立以市
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
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支持企业加强研发中心建
设,加大研发投入。到2012年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35家以上。围绕我市重
点产业和重点领域集中攻关,开发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深化油地校科技合
作,推动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共用,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加强科技孵化
器建设,提高国家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科技创业园区的管
理服务水平,支持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构建科技创新
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扎实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国家知识产权
试点园区建设,努力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二是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人才
队伍。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制定和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规划,积极引进和
培养高层次人才,注重培训和培养技能型人才。三是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促进创新的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
使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四)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重要进展。坚持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
走生态文明的建设道路,是东营增创发展新优势的根本出路。要加大节能减
排力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生态化,不断提高能源资源节约和生
态环境保护水平。一是推进节能降耗,实现资源集约化开发利用。强化土地
利用规划管理,依法严格保护耕地,提高城镇工矿用地集约化利用水平,依
法加大国有未利用土地的管理力度,搞好清理和整顿,改变低效无序的状况。
大力推进建筑节能。认真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严把
新上项目准入关。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高耗能产业,加快淘汰
落后生产能力。落实差别电价和超耗能加价政策。强化全社会节约意识,形
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二是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重点加
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
和“三同时”制度,严格实施项目环保审批,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全面落实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对境内河流逐条进行治理。加强工业污染防
治,加快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努力解决化工企业围城问题。加快污水、
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矿区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环境监察执法
和检测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三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建设生
态工业园区,积极推行清洁生产,集中发展资源循环利用项目,构筑园区循
环经济体系。实施循环经济“1320”试点示范工程,加强25个循环经济项目
和8个循环经济链条的培育,争创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四是大力推进
“三网”绿化工程。实施林网、路网、水网合一的“三网”绿化工程,是改
善东营生态面貌的历史性工程。要进一步完善规划,加大投入,高标准建设,
力争通过5年或更长时间的努力,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路域林荫化、水系
风景化,打造黄河绿洲,建设生态家园。
(五)在协调区域经济互动发展上取得重要进展。胜利油田、石油大学、
济军生产基地都是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重要力量,都为东营的经济社
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继续高举团结发展的旗帜,进一步加强油地
军校结合,加快推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要有效整合区域内资金、技术、
人才、土地等各种资源,在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大项目建设、
社会管理等方面,不断探索拓展结合的新路子,集中力量,共同推动大开发
大开放。要统筹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落实促强扶弱措施,继续实施“突破
利津”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不断壮大。要进一步树立大市民观念,
积极创造条件,搞好服务,使生活在东营这片土地上的所有职工群众的工作
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共享发展成果。全市上下、油地军校、方方面面更加紧
密地团结起来,共同致力于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我们的力量将更加强大,
我们共有的家园将建设得更加美好!
五、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要把发展现代农业、
繁荣农村经济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着力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农村环境。
(一)加快构筑现代农业体系,提升产业化水平。树立大农业观念,用
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思路发展农业。积极培育五大主导产业,突出发展渔业
和畜牧业。到2010年建成70万亩的黄河口大闸蟹等现代渔业生产基地,建成
一批标准化畜牧养殖示范基地。积极发展休闲观光等新兴农业,五年内培育
休闲观光农业基地20个。重点结合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和南展区改造,规划
建设一批以“亲近黄河农家游”为主要特色的观光农业项目;突出地域特色
和农家文化,规划建设一批休闲农业项目。进一步加强黄河口农产品品牌培
育,抓好质量认证和商标注册工作,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
工业,集中力量培植一批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创新产业化经营机制,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延长产业化链条,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完善农产品流
通体系,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改造和配送中心建设,积极发展各类流通
组织,继续实施“两进”工程,推动产销对接。强化农产品生产、加工、销
售环节的监管,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业社会
化服务水平,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推进科技兴农,加强农民培
训,搞好农业机械推广和服务,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保障。大力发展农村二
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灌区延伸
和田间节水改造,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健全引、蓄、节、排体系。完善乡村
公路网络,加强养护管理,提高乡村公路等级和管理水平。提高农村数据通
信水平。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逐步实现乡村规划全覆盖。搞好农村示范
住宅和特困户安居房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提高入户率和保
障率。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计划,继续发展沼气等农村清洁能源。推进农
村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解决黄河南展区问题。
(三)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深化农村征
地制度改革,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加快培
育农村金融市场,鼓励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积极开展政策性农
业保险试点。加快推进农村林权和水利设施等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
有效实现形式。深化农场改革,解决好农场发展和农场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中
的问题。巩固完善强化支农惠农政策,扩大公共财政和公共服务覆盖农村的
范围,让广大农民群众更好享受发展成果。
六、加快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
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是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开放的先决条件。
今后五年,必须立足于大开放、大发展,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和城市建
设,使服务辐射功能显著提升,发展环境显著改善。
全力突破基础设施。重点推进“三路两港一场”建设。东营港,加快实
施一期扩建工程,在建成2个3万吨级散杂货泊位的基础上,今年建设2个5万
吨级液体化工品泊位,同时着手规划建设二、三期工程,尽快建成区域性深
水大港。配套建设疏港物流体系,大力拓展腹地,提高吞吐能力。广利港,
进一步搞好规划论证,今年适时开工,建设集商港、旅游港和渔港于一体的
综合性港口。东营机场,加快改扩建工程进度,机场标准由4C级提高到4D级,
增开国内航线,开通国际航线。威乌高速公路东营段今年全线贯通,黄大铁
路、德龙烟铁路今年开工建设。同时,今年开工建设环渤海高等级公路,规
划建设新火车站。加强水利、能源等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灾减灾体系,
加快防潮大堤建设改造,形成高标准的闭合防潮体系,构筑起安全屏障。加
强黄河口治理和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国家级中心渔港建设。加强能源建设,
重点推进大唐东营电厂和风电项目建设。完善电网设施。深入推进“数字化
东营”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进一步加强城镇建设。一是推进“黄河水城”建设,构建“九横十纵”
城市水网水系,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实施广利河综合治理工
程,打造沿河服务业经济隆起带,今年重点搞好沿岸绿化、景观建设和下游
段综合治理,初现水清、岸绿、景美的靓丽景色,同时搞好老广蒲沟和东营
河的治理,彻底解决中心城河道污染问题。加快西城环境整治,搞好居民小
区的配套完善和城中村改造,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完善
城市交通体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逐步形成
连接东西城,并延伸至东营机场和生态旅游区的高速轻轨交通体系。加快中
心商务区建设,增强城市的商务开放功能。完善供水排水、供暖供气、污水
与垃圾处理等公用设施。加快完善城市规划体系,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运用
现代管理手段,实现高效能管理。二是规划建设滨海新城。依托东营港和临
港产业区,科学定位,高起点规划,有序推进功能区建设,加快人口聚集,
建设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功能健全的滨海城区。三是加强县城和小城镇规
划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
断提高县城建设水平。加强小城镇建设,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坚持园区
和城镇建设一起推进,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