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办公室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2&rec=45&run=13

2007年,市委办公室紧紧围绕市委工作中心,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大力
加强思想作风和机关文化建设,政务服务、事务服务、内务服务水平不断提
高,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文字综合工作。起草修改各类文稿490多篇、240多万字。市委领导在市
第四次党代会上的报告、在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动员大会上的讲
话、在“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动员会上的
讲话、向省委书记李建国的汇报等一批重要文稿,得到市委领导充分肯定和
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中共东营市委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决定、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
大精神的通知等一批文件,以及《赴天津、唐山学习考察报告》《生态文明
建设与黄河三角洲开发》《关于建设中国东营黄河文化园的设想》《东营—
—正在黄河三角洲上崛起》《全面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努力实现富民
强市新跨越》等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为辅助领导决策,指导全市工作,总
结推广经验,扩大对外宣传发挥了重要作用。
信息工作。编发《东营信息》207期,《要情信息》17期,《信息调研》
20期,市委领导在信息刊物上批示96人次。其中,《全市打黑除恶专项斗争
进展情况》《上半年我市污染物减排指标完成情况》《把我市打造成中国石
油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对策与建议》《全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等信
息,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报省信息1050条(篇),被省委办公厅
《今日信息》《山东信息》《工作情况交流》采用138条(篇),采用量在全
省各市排名第三。关于开展解放思想教育活动、建设“黄河水城”打造特色
城市、明确功能定位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等信息,被省委办公厅刊发。
督查工作。对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市第四次党代会、市委四届三次全委
会等重大决策部署,进行了立项督查。对“双十工程”、“三网”绿化改造、
建筑市场秩序整治等重点工作和市委常委会议确定的重点事项,及时进行督
促检查。下发各类督办通知30余期,编报《督查专报(特刊)》6期。突出上
级党委重大决策落实、领导批示交办事项和地方特色工作反馈,上报督查专
报40期。总结整理部门和基层在落实市委决策部署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编
发《东营督查》12期、《领导参阅》15期。办理领导批示件411件,其中督办
254件,请示报告103件,督办市政协委员提案43件,办结率和回复率均为100
%。牵头组织全市2006年度综合检查考核工作,对市委序列28个部门进行了全
面考核。对市委督查考核序列部门2007年度主要工作考核目标进行审核整理
下达。修订考核办法,出台一系列考核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了综合检查考
核工作。
文秘工作。起草制发各类文件382件,编发《工作情况交流》15期、《东
办通报》20期。收发上级文件及内部刊物1100余件、2万余份,收发机要信件
3300余件; 传阅上级文件及内部刊物1100余件,2.5万余人次。办理领导批示
200件,办结率100%;网上传文350件,发文93件;清退2006年中央、省委文件
1.2万份,其中机密级文件956份,清退率100%。参与市委常委会议、市委专
题会议有关服务工作,整理编发常委会议纪要39期,专题会议纪要6期。圆满
完成全市各类大型会议材料分发任务,共分发会议材料4.5万余份,无一差错
和失误。接收省委办公厅电子公文94件,翻印6900余份。搜集整理各类归档
文件和大型会议材料2000余件, 装订文件合订本20册,提供利用档案、文件
350余件。
值班办会工作。认真搞好会务服务工作,共下达全市性会议通知53个,
组织参会人员9500余人次;中小型会议通知300余个,组织参加会议12000余人
次;市委常委(扩大)会议通知39个,计900余人次。办理来宾报告单、电话
记录和各大班子通知700余件,1000余人次,确保了各类会议、活动的顺利进
行。安排使用会议室、接待室206次,达9000余人次。收集编发《今日市委领
导活动安排》250多期。同时,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沟通,协助做好重要会
议、重大活动的组织服务工作。
人事党务工作。认真组织开展解放思想教育活动、集中警示教育活动等
活动。做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市委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等会议服
务工作。起草工作计划和总结、加强机关文化建设的意见、建设节约型机关
意见等材料70多篇、40余万字。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系协调,考选录用6人充实
办公室急需岗位,为1人办理离职手续。认真做好人员考勤、干部考核、档
案管理、工资套改、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编制实名制和事业单位聘用制度
改革、岗位设置等工作。按时上报工资、编制、专业技术人员等各种统计报
表。认真做好机关工会、妇女、计生、换届选举等工作。组织参加迎奥运系
列活动、篮球赛、慈心一日捐、献爱心送温暖等活动。认真抓好机关党建工
作,发展入党积极分子2名,培养预备党员1名,按期转正3名。
财务工作。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加强会计核算监督,狠抓会计基础规范
化建设。 全年共审核报销各类原始发票3.8万余张, 录入微机编制各类凭证
5000余份,登记各类电算账务2.2万余笔,编制各类财务报表182份,整理会计
档案680多卷,办理政府采购26次。编制完成办公室等单位产权登记、资产清
查及固定资产统计报表等工作。及时办理调入调出人员公积金转移手续,每
月编报住房公积金报表。完成2007年职工养老保险金交纳和市级领导医药费
结算报销工作。办理全市党政专网工程审核结算、基本建设工程代扣代缴税
款、政府收支分类重新设计会计账务和2004~2006年财政供养信息系统建设等
工作。
安全保卫工作。配合公安、信访等部门认真做好接访工作,全年共接待
群众来访276起,6512人次,其中集体访182起6428人次。精心组织节日升国旗
仪式,圆满完成全国、全省及市“两会”和党的十七大期间安全保卫工作任
务,受到领导及有关部门好评。加强办公大楼巡逻和监控设施管理,及时消
除安全隐患。制发大楼广场车辆通行证,补发出入大楼人员通行证,维护了
正常的办公秩序。加强对保安队伍管理,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加强武
警警卫班的协调指导,改善工作环境,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圆满完成2007年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单位”创建检查工作。在全市综治工作评比中,
保卫科被市公安局授予集体三等功,有1人被评为全市“平安东营建设先进
个人”,1人获嘉奖。
接待工作。组织服务各类接待750余批次,8600余人次,其中接待省部级
以上领导80余人次。圆满完成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张思卿来东营视察,
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中石化总经理苏树林来东营调研等重大接待任务。
积极做好市第四次党代会、全市科学发展现场观摩会和市党政考察团赴烟台、
滨州、天津、唐山等市考察服务工作。圆满完成省委书记李建国两次来东营
调研的接待服务任务。组织召开全市公务接待工作会议,制定出台《关于进
一步规范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公务接待
工作。修订完善《办公室公务接待工作规范》、《接待工作规程》等,接待
服务工作步入制度化、科学化轨道。
机关服务工作。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各项改革,保障机关有序运转。
理顺与行政科室职责,密切配合,搞好服务,为市第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做
了大量细致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先后全办开展义务植树、春节走访慰问、
送温暖等活动;负责并做好办公用品购置、发放、维护和固定资产的管理。
加强对驾驶员教育管理和对公用车辆使用管理,严肃各项纪律,增强安全意
识、服务意识、规范意识,确保市委领导及办公室用车的安全、及时。文印
工作坚持质量、效益相统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机关建设。一是开展机关文化建设。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机关文化建设
的意见》,围绕确立办公室核心价值观、打造办公室服务品牌、完善办公室
工作规范等内容,开展团结互助送温暖、硬笔毛笔书法展、核心价值观大讨
论和征文、定期健康查体和疾病防治等活动,营造和谐向上的机关氛围。二
是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出台《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实施意见》,在用水用电、
用车用油、笔墨纸张、会议文件、接待安排、财务管理等方面,加大管理措
施落实力度,增强厉行节约意识,初步形成人人讲节约、人人比节约的良好
风气。三是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出台关于规范公务接待管理、加强对领
导身边工作人员教育管理等意见。坚持晨会、记工作日志、月报考勤、定期
考核、日常督查等工作制度和措施,形成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良好局
面。 (市委办 薄其明)
【政研工作】2007年,市委政策研究室认真贯彻市委的工作部署,按照“服
务市委、服务决策”的思路,努力在谋全局、议大事、超前服务上下功夫,
创造性开展工作,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文字综合工作。认真学习研究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和战略部署,及时
了解各地先进经验和工作动态,全面把握市情,以严细认真、精益求精的态
度起草文稿,着力加强研究思考,努力提高文稿的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
全年起草市委领导讲话、发言材料、理论文章等360多篇,约190多万字。起
草的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和市委主要领导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市农村工
作会议、“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动员大会、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在“三网”绿化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市委四届
三次全委会议、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等重要会议上的讲话,得到市委领导的充
分肯定和社会各界好评。圆满完成省委主要领导两次来东营调研、省第九次
党代会、市党政考察团赴烟台滨州和天津唐山两次考察学习、全市经济发展
现场观摩等重大活动中市委领导的汇报、讲话的起草及有关文字材料工作;
及时为上级领导和外地来东营考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业发展、城市建
设等提供准确的情况材料。认真总结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积极对外宣
传推广,起草的《东营-正在黄河三角洲上崛起》《全面实施黄河三角洲开
发战略,推动东营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全面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
努力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等17篇文章,分别在《大众日报》《山东通讯》
等省级以上党报党刊上发表。
政策研究工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上级指示精
神和东营实际结合的文章,积极主动地研究具有东营特色的政策措施,并进
入市委、市政府决策。完成政策文稿起草10件:1.市委常委会2007年工作要点;
2.市委关于在全市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开展“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
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的意见;3.市委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实
施意见;4.市委关于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决定;5.全市调研工作要点;
6.中共东营市委关于建立和完善科学决策机制的意见;7.市委.市政府关于加
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8.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第一
次会议暨全市新农村建设座谈会议确定的新农村建设任务县区、市直部门分
解方案;9.东营市新农村建设考核评价意见;10.东营市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区、
乡镇、村、户评选标准等。
调查研究工作。按照“多出成果、多出精品”的工作目标,认真组织开
展调查研究、政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加强对全市调研工作的组织
协调。根据全市建设和发展的实际确定了8个方面33项调研重点,明确牵头单
位和承办单位进行重点攻关调研。认真履行组织协调和指导职能,加强具体
指导和调度,确保了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59个承担重点课题调研的部门、
单位共开展调研96项,形成调研报告112个,其中一批调研报告送市领导及有
关方面参阅。二是针对重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围绕牵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
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和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在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学习
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
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主要是针对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市属经济发
展、环渤海三大新区开发对东营市的借鉴、市主要污染物减排、加快发展服
务业、民营经济发展、临港石化产业、畜牧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标准化、海洋经济、农业产业化、农民
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全年开展调查研究24项,形成调
研报告24篇,多数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以《情况交流》《东办通
报》《领导参阅》等形式印发全市,大部分对策建议进入市委、市政府的决
策。在2007年度东营市优秀社科成果评选中,市委研究室报送的3项调研成果
分获1个一等奖和2个二等奖。三是认真总结典型经验。先后对全市科技创新
情况、安全生产情况、垦利县产学研结合工作情况、构建食品安全保障长效
机制情况等进行总结,有多篇报告在《山东通讯》《调查与研究》刊发交流。
市委农工办工作。全面承担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协调、调
度、督导、考核等工作任务。2007年,按照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
署和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认真研究推进“三农”工作、推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措施。起草各类文稿50篇,开展调查研究7项,起草政
策性文件5个,编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30期,上报省和中央各
类材料10篇,均获得高度评价。参与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市委农村工作领导
小组第一次会议暨全市新农村建设座谈会等会议的组织筹备工作,先后接待
上级领导和有关省市调研考察11次。加大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力度,做好新
农村建设示范片和示范村建设,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示范。切实做好新农
村建设年度考核工作,修定完善年度考核办法,采取县区、市直部门自评、
互评和市委农工办综合评价的方式,使考核评价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组织市
直有关部门开展调查研究34项,编辑出版《东营市2007新农村建设调研文集》。
《东营通讯》是市委主办、市委政策研究室承办的市委党刊。2007年,
坚持“贴近市委、服务基层,研究政策、引导舆论,交流经验、促进工作”
的办刊宗旨,突出指导性、时效性、可读性和特色化,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
和水平。全年编发《东营通讯》12期,撰写文章12篇,整理常委会议情况通
报12篇,编发各类稿件240多篇。围绕市委重点工作,增设了“学习贯彻十七
大精神”“学习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提高效率优化环境”等专题栏
目。与全国200多个中等城市建立起党刊定期交流制度,扩大了东营的知名度
和影响力。《东营通讯》办刊质量和水平在全省同类党刊中继续保持前列,
已成为全省有特色、有影响、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市级党刊。(徐福生)
【组织工作】党代会代表推选及有关筹备工作。一是精心筹备,周密组织,
确保市第四次党代会圆满成功。制定《关于市第四次党代会筹备工作方案》,
成立筹备工作机构,明确职责任务。组织指导全市20个选举单位顺利完成推
选任务,选举产生市第四次党代会代表320名。市第四次党代会召开期间,积
极做好各项组织、协调、服务工作,大会各项议程顺利完成,新一届市委委
员、市纪委委员均全票或高票当选。二是严格标准,规范程序,顺利完成十
七大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推荐和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选举工作。组织全市6
个推荐单位所属4371个党支部、85877名党员,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
下结合,反复酝酿的方式,对东营市出席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候选
人初步人选进行酝酿推荐。根据基层推荐情况,在征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意
见的基础上,经市委全委会研究,提出市出席十七大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推
荐名单,确定市出席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3月29日,市第四
次党代会选举产生市出席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三是高度重视,迅速行动,
切实做好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培训。举办全
市县级领导干部十七大精神轮训班、理论骨干培训班和工青妇干部培训班,
共培训县处级领导干部897人,科以下干部600人。指导各县区举办科级干部
培训班26期,培训科级干部3053人。在全市各级党员干部中迅速掀起学习贯
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一)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
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和作风建
设。按照市委部署,在全市5个县区和99个市直部门单位,1072名县级以上领
导干部,县区3304名科级干部中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
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一是坚持把统一思想、理论武装贯彻始终。全市先后
组织大型报告会60多场次,各类辅导会交流会240多场次,以教育活动为主题
开展了县级干部理论考试,着力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
力。二是坚持认真解决突出问题。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为主题,组织全市99
个单位开好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对照市委提出的六个方面问题,认真
查摆问题,分析原因,立说立行抓整改。三是坚持群众路线,密切了党群干
群关系。采取了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意见;组织了教育活动满意度测评,将
广大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判教育活动的根本标准。四是坚持突出重点,建立
健全教育活动长效机制。研究制定了领导干部理论学习、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领导机关效能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监督等
六个方面的事关全局性的长效机制。
(二)以县区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认真落
实市委书记张秋波提出的“八个坚持选用、八个坚决不用”要求,坚持标准
条件,严格程序规定,真正把那些坚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德才兼备、政
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班子中来。2007年,全市共调整县
级干部264名,进一步完善了县级领导班子结构,增强了活力和战斗力。重点
抓好县区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科学设计考察方案,统筹规
划时间安排,规范运作工作程序,整个换届选举工作紧凑、高效、快捷、平
稳;积极稳妥地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全市5个县区继续提名72人,新提名
37人,退出44人,提拔23人,交流18人,干部调整方案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
的充分认可。
(三)以提高干部工作规范化、信息化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干部宏观管
理。一是加强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根据民主推荐情况和单位研究呈报的
意见,研究确定了83名县级正职后备干部和271名县级副职后备干部,初步建
立起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够担当重任的县级后备干部队
伍。注重在工作一线锻炼干部,选派6名县级后备干部继续到市信访局挂职
锻炼,选调优秀年轻干部到广利河综合治理等市重点项目建设一线锻炼。二
是进一步加强科级干部宏观管理。严格执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审批备案制
度。对市直36个单位的科级干部进行审批备案,通过竞争上岗或民主推荐调
整科级干部236人,市直机关科级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加强对乡镇党政正职的管理,制定《乡镇党政正职任免及考察程序》,对干
部管理权限和工作程序进行了调整规范。三是进一步加强干部信息管理工作。
做好干部任前档案审核工作,对新提拔的85名县级干部进行了任前档案审核。
不断规范“县级干部信息库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对新调整的县级以
上干部的3000余条信息进行更新。对党员党组织信息数据库进行升级和维护,
共采集维护党的基层组织数据万余条,党员信息数据约3.6万余条。圆满完成
数字化干部档案的建设工作, 2100余卷干部档案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完成
2006年度党内统计和干部统计任务,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优报表”和“优
秀报表”单位。圆满完成首次公务员专题统计工作。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探索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干部考核评
价机制。2007年初,按照市里的统一安排,对全市134个县级领导班子和972名
县级领导干部进行了2006年度考核。221名领导干部被确定为优秀等次,存在
问题较多的3个班子和3名干部分别被定为基本适应和基本称职等次。市委教
育活动中,运用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对参加市委教育活动
的85个单位及738名县级干部进行了综合考核评价。考核工作:一是坚持科学
设计评价项目,建立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
评价体系,对班子和干部进行辩证分析,力求公平公正准确地分析和评价领
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二是创新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的组织方式,拓宽参与面,
共有3810人参加民主测评和民主评价,5351人参加民意调查,3901人参加实绩
评价,扩大了考核中的民主;三是创新适合单位特点的测评和谈话内容,分
类设置测评项目和评价要点,分类设计谈话提纲。
(二)公开选聘县级干部工作。通过公开选聘的形式考选副县级干部19
名,其中年轻干部8名、党外干部3名、妇女干部5名、党校3名。全市共有381
名干部参加了笔试,94人进入面试范围,56人进入考察范围。
(三)贯彻落实《公务员法》。按照省委组织部统一部署,4月中旬,52
个市直部门单位共946名、5个县区共3261名公务员登记工作全部顺利完成。
按照新工资政策,认真组织开展市直公务员工资套改工作。采取个人签字认
证、套前公示、工资软件套改与人工套改相结合等方法,确保了全市公务员
工资套改工作平稳进行。圆满完成全市群团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
(四)加大干部监督工作力度。一是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监督,努力
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明确换届工作纪律,建立换届举报问题专办制度,
认真倾听干部群众对换届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有关问题的反映。会同市纪委派
出5个督查组,对换届工作进行督查。二是完善干部监督工作协调机制,健
全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成员单位的信息沟通,充分发挥干部
监督工作督查员、信息员的作用,增强了干部监督工作合力。三是做好信访
举报工作。健全完善了举报立项督查、调查结果复核、举报信息分析利用以
及“12380”干部监督电话受理值班等制度。全年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54件次,
受理反映历史遗留问题的申诉22起,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四
是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谈话打招呼、函询、诫勉等制度,重点谈话9人、函询2
人,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审计监督,全
年共对34名县级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 (市委组织部研究室)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加强农村基层党
组织建设。一是深化拓展“三级联创”活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
标要求,丰富创建内容,创新活动载体,完善考核办法,不断提高“三级联
创”活动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二是扎实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抓
好宣传引导、督查指导,市、县、乡共举办培训班152期,培训工作人员5640
人次,派出工作督导组40个,各级派驻村指导换届选举的工作人员3458人,
加强对换届选举的具体指导,确保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至
年底,全市1777个村完成村“两委”换届,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
兼”和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分别达到92.91%和92.34%。三是扎实推
进村级规范化建设。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严格落实基层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
和践诺奖惩制,建立完善村务大事村民议决、村级事务民主听证、民主评议、
财务审计等制度,促进了村级事务管理的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健全村
级组织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集中核算管理,完善村干
部绩效报酬制度,探索推行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党内关怀服务机制,组织党
员干部集中开展“下基层、 访民情、送温暖”活动,2007年共发放补贴资金
285.3万元。四是加强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列入中央和省补助的115个村级组
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列入市补助的336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
务中的198个完成。健全完善活动场所管理、使用、维护等制度,较好地发挥
了村级组织场所在办公议事、业务培训、宣传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效能。
(二)以实施“三覆盖”工程为载体,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区党
建。一是从强化基础入手,实现党的组织覆盖。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
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工作的意见》,全市364家规模以上非公有
制企业建立健全了党组织。结合社区规模调整,合理设置社区党的组织机构,
全市83个社区全部建立党的组织,做到“一社区一支部(总支、党委)”。
二是从强化机制入手,实现党的工作覆盖。加大党建工作指导帮带力度,全
市共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1554名,未建立党组织的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
部明确1名组工干部联系。深入开展“党群共建、党建带工建带团建”活动,
健全党群工作联动机制,不断扩大党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
积极发挥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协调推动作用,加大“结对共建”力度,组
织98家驻社区单位党组织与12个社区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三是从强化服务
入手,实现党的凝聚力覆盖。把开展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组织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企业
党组织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的经营发展。设立为民服务代理站,开展“进百
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为主要内容的“四百”活动,提高
社区党员服务群众的本领。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一)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深入贯彻
落实中央和省委长效机制文件,顺利通过省委对长效机制文件贯彻落实情况
的检查验收。抽调力量对4个县区、27个市委直属党(工)委贯彻落实长效机
制文件、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抽查。认真做好庆祝建党86周年
有关工作,对全市33个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和10个党员教育基地进行集中命
名表彰。
(二)加大对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力度。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制
定2007年党员发展计划时,注意向农村、生产一线、高知识群体和各类人才
聚集的行业、部门倾斜。同时,严格实行编号管理,深化发展党员公示制度,
健全完善发展党员全过程监督机制,发展党员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三)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开展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全市共举办农
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班246期,培训农村党员干部2.3万余人次。全面推
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建立完善流动党员基本情况台账,建立市县、乡
镇(街道)、村(社区)“三层管理网”,实行动态管理。搭建流动党员服
务新平台,建立流动党员接收站,设立党员服务区,努力做好弱势群体党员
的帮扶解困工作。进一步调整党员示范岗、党员服务区的设置,细化、量化
考核标准,逐步完善党员系统管理、量化考核评价体系。
(四)发挥远程教育作用。一是提高站点应用管理水平。深入推进规范
化站点创建活动,建成省级规范化站点7个,其中省委组织部命名表彰2个,
市级规范化站点45个。建立远程教育站点电子档案,对全市1917个站点的情
况进行登记备案。按照上级要求,对全市远程教育站点进行了转星调整,并
顺利通过检查验收。采取开通VOD点播系统、安装信息机等形式,探索远程
教育由村入户的有效途径。二是提升管理员队伍整体素质。对远程教育管理
员进行集中培训,市、县区和乡镇(街道)相继举办培训班62期,培训2500
余人次。三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总结探索了“1+3”学习模式和“四个一”
教学法,拓展了学用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件开发在全省评比活
动中有5部获奖。 (李西亮)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是加强宏观指导。制定出台《东营市“十一五”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二是加大培训力度。认真完成
上级调训任务。按照上级调训要求,先后选调79名干部参加34期省以上班次
培训,其中厅级干部19人、县级干部60人。办好第31期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
班等4个主体班次,培训干部235人。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举办了思想解放活
动、新农村建设等8个专题培训班,培训干部335人次。选派24名组织人事、
劳动、民政系统的干部赴新加坡参加了为期3周的社会保障培训班。选调45名
县级干部参加清华大学领导干部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选派37名组工干部在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参加培训。培训中,首次利用《党政领导干部心理测试
系统》对主体班次学员进行心理测试,了解学员的个性特征和能力素质,科
学制定培训方案。三是强化培训管理。着眼于推动干部培训与干部考察有机
结合,制定出台《关于做好在干部培训中考察干部的意见》《关于对参加教
育培训干部进行考察的实施办法(试行)》,建立较为科学的培训考察指标
体系和规范可行的培训考察工作机制,探索实施组织部机关干部在各类班次
中跟班培训管理的办法,拓宽了知人识人渠道。完善《县级干部培训电子信
息库》,为每名县级干部建立了个人培训档案。坚持办班审批备案制度,先
后对市委统战部等6个部门的培训班次进行了审批和备案管理。四是认真总
结5年大规模培训工作。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县区和6个市直综
合部门大规模培训干部情况进行检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情况调查统计,组织对全市5年来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
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情况、培训机构建设情况、培训经费拨付情
况等进行调查,系统掌握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
人才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一是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召开市人
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调会,研究制定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
制定下发《东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07年工作要点》。对全市人才队伍变
化和人才市场供应状况进行分析,对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编制印发《东
营市2007年度人才需求目录》,提高人才引进工作的针对性。二是按照中组
部和省委组织部要求,组织开展了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精
心制定调研实施方案,建起市县乡三级的立体调研网络,召开各类座谈会8
次,发放调查问卷1500余份,基本掌握全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
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在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座谈会上
予以交流。在调研基础上,起草了《东营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
方案》。三是牵头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制定《东营市2006
—2010年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方案》 和 《东营市2007—
2008年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四是加大优秀人才评选
表彰力度。积极组织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创建活动和“优秀创新团队”
选拔推荐工作。遴选确定4家企业参加“泰山学者”岗位申报,2个岗位获得
答辩资格;推荐2个科研团队参加省优秀创新团队申报。与市人事局共同开
展了“东营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评选工作,共评选10名有突出贡献
的中青年专家。会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展了第二届“东营市首席技师”
选拔推荐工作,评定命名了10名“东营市首席技师”,其中3名被评为“山东
省首席技师”。( 王兴法 董 伟)
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实现新进展。市直机关第十四批下派工作取得阶段性
成果。按照市委“突破利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安排部署,对市
直机关第十四批下派点进行了较大调整,除保留原河口区太平乡和垦利县西
宋乡的少数下派点之外,其余全部调整安排到利津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村。
工作中,通过召开工作队长例会,不断增强对帮扶工作指导的针对性;通过
召开下派工作报告会,交流经验,培育典型,进一步明确帮扶方向和目标任
务;通过落实项目跟踪督导制度,确保帮扶工作的科学有效。至年底,第十
四批下派干部共完成重点帮扶项目900多个,累计投入资金7500多万元。其中,
硬化街道92.5公里,新建扩建水库23座,开发荒碱地、改造中低产田2.5万亩,
修建生产道路383.8公里,安装路灯784盏,帮助58个村实现了自来水户户通,
有32个帮扶村被评为市级小康文明村,有力推动了全市新农村建设。
市直机关第三批到上级机关挂职工作取得新成绩。第三批到上级机关挂
职干部共计25人,分别到中宣部、教育部等5个国家部委和省民政厅、省教育
厅、省水利厅等19个省级机关挂职锻炼。时间自2006年6月起,历时一年半。
一年半来,挂职干部按照市委组织部提出的“提升素质、增强本领,加强宣
传、争取支持,加强调研、沟通信息”的要求,牢记职责,严格自律,克服
困难,扎实工作,开拓进取,赢得了上级机关的高度评价,树立了东营机关
干部的良好形象。挂职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当好“信息员”“联络
员”,在争取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全市经济发展贡
献了力量。 据统计,第三批上挂干部共争取项目39个,协调引进或减免资金
2.1亿元。
市直部门到利津县对口部门挂职工作圆满结束。市委组织部充分发挥自
身优势,服务于市委“突破利津”战略部署,自2006年5月起,从市财政局、
市农业局等10个市直综合部门、单位中,选派10名担任科室长的优秀年轻干
部,到利津县对口县直部门、单位挂任领导班子副职,时间一年半。挂职干
部积极帮助协调上下关系,争取政策、资金、项目;进行业务指导,搞好项
目的编制、论证、提报;扩大对外交流,推介、引进重点项目和资金。据统
计,一年半来,挂职干部共争取到农田开发、技术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项
目20个,协调资金5000多万元,帮助争取贷款、减免税款等共3亿元。
市直第七批支教工作顺利完成。与市教育局协调配合,开展“名师结对
支教工程”“城乡学生手拉手”等活动,最大限度地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
和基层教育的持续发展,实现受援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三
提高”的目标。至年底,各支教组投入无偿资金和物资达300万元,培养骨干
教师116人,有效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安徽省和天津市选派干部来东营市挂职。按照省委组织部安排,安徽省
5名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和天津市宝坻区建设系统4名干部来东营挂职,时间
为两个月。为做好服务工作,市委组织部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请外来挂
职干部作一次报告,充分学习外地好经验、好做法;组织一次走访慰问,了
解挂职干部需求,全力做好协调服务工作;集中开展一次市内考察,充分展
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三个一”活动的开展,丰富和充实了挂职工作
和形式和内容, 挂职干部对东营市整体形象和各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黄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