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人民政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1&rec=59&run=13

【市政府全体会议】 2006年10月11日, 东营市第五届人民政府召开第四次全体
(扩大)会议,会议主要是分析面临的形势,安排2006年第四季度的工作,动员各
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把握大局,团结奋进,圆满
完成2006年的各项任务,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市政府常务会议提要】 2006年,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共19次。
1、第5—79次,1月5日召开。研究2006年为民办的10件实事和实施的10大工程
有关问题、加快生态市建设的意见、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见、建立机构
编制人员与财政预算相结合管理机制的意见、全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精神、
成立东营市对口支援新疆疏勒县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当前工作。
2、 第5—80次,1月10日召开。研究拟提交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计的《东营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等事宜。
3、 第5—81次,1月12日召开。研究拟提交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东营
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的报告》、2006年财政预算安排意见,安排部署当前工作。
4、 第5—82次,1月25日召开。研究市长、副市长和市长助理工作分工、聘任
余秋雨为市政府文化顾问、郑其田任职、垦利县北辛店油棉加工厂土地处置问题、
解决新年春节期间拥军优属和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活动经费、减免市经贸委综合楼、
东营人寿保险公司安康居住工程、市工商局锦华小区住宅工程基础设施配套费问题、
减免东营人寿保险公司安康居住工程人防费问题,安排部署当前工作。
5、第5—83次,2月9日召开。研究东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东营神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搬迁融资问题。
6、 第5—84次,2月26日召开。研究东营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
案及编制情况、2005年度全市招商引资考核奖惩及2006年度招商引资任务分配及考
核有关问题、2005年度综合表彰情况、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意见、全市经济普查工作、
统计工作以及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情况、2005年度东营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评选情况、王建伟、李延成免职、成立220千伏前于输变电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安排部署当前工作。
7、 第5—85次,3月23日召开。研究市临港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收益
分配意见、胶州路农贸市场改造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东营市地质生态环
境综合调查评价与空间数据库建设有关问题、东营市学校安全教育暂行办法、天信
纺织有限公司项目土地出让价格问题、减免东单建材市场基础设施配套费问题、全
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2004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
况,传达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安排部署当前工作。
8、 第5—86次,3月28日召开。研究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加快中介服务组
织体系建设的意见、对2005年第四季度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检
查情况,传达省政府经济工作座谈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9、第5—87次,4月6日召开。研究2006年政府投资计划安排等事宜。
10、第5—88次,4月14日召开。研究任免有关工作人员职务、全省机构编制监
督检查工作会议精神、在全市政府机关实行佩证上岗制度、加快推进企业境内外上
市融资工作的意见、全市职工队伍稳定情况、对军分区靶场配套建设给予补助经费、
全省成品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工作会议精神、东营市2006年度政务督查考核办法。
11、第5—89次,4月21日召开。研究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第十二次
会议有关情况、调整望海科技公司软件园部分用地性质、东营市新建道路命名情况、
增加城市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追加市检察院经费预算、成立东营市防控重
大动物疫病指挥部、2005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情况,安排部
署当前工作。
12、第5—90次,5月24日召开。研究东营市防空警报设施管理办法、加强人民
防空工作的意见、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和东营市2006—
2010年依法治市规划、2006东营经贸洽谈会工作方案、东营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
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东营市市级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区域科技创新
体系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全市乡镇(街道)卫生院(所)上划县区卫生行
政部门按职责管理问题、提高部分社会保障标准和各级负担比例、解决市发展改革
委地质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评价与空间数据库建设研究经费、潘杰客免职,安排部署
当前工作。
13、第5—91次,6月15日召开。研究进一步规范完善社会综合治税机制增加财
政收入的意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实施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的意见、全
省地质工作会议精神、东营市地热资源管理办法、东营市矿盐资源管理暂行办法、
部门单位申请资金、市老年大学二期工程建设项目配套费,确定成立和调整有关临
时机构。
14、 第5—92次,7月7日召开。研究全省规范和发展房地产市场现场会议精神
及东营市实施廉租住房保障、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情况、金
山桥学校资产审核及处理建议、贯彻电价调整方案有关问题、全省引导和鼓励高校
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暨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电视会议精神、任免有关工作人员职
务、部门单位申请经费、成立和调整有关临时机构。
15、 第5—93次,8月1日召开。研究有关副市长和市长助理工作分工、东营市
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做好2005年度冬季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情况、
市工商局商品质量检测综合服务楼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费等有关情况、解决工程
资金缺口和调整东营港政府投资计划建议、调整东营市地面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标
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意见、提高农民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
疗保险补助标准、部门单位追加经费、成立有关临时机构,安排部署当前工作。
16、 第5—94次,8月8日召开。研究黄河三角洲(东营)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
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十二大体系”规划(意见)编制工作。
17、第5—95次,8月15日召开。研究东营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办法、
制定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费标准有关情况、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意见、黄河
河口模型试验厅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规划技术服务费和人防费有关情况、部门单
位追加经费、开展油区联合执法工作的意见、市政府领导工作补位制度(暂行)、
进一步做好市政府部门提请召开市政府工作会议组织工作的意见、领导同志批示事
项办理工作规则,安排部署当前工作。
18、 第5—96次,10月19日召开。研究全省实施公务员法工作会议精神、全省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会议精神、全省土地调控暨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
序工作会议精神、第八次全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省促进服务业发展现场会议精
神、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山东(东营)电网建设发展
会谈纪要、搞好全市2006—2007年度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项目建设和农水会战的意
见、全市2006—2007年度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项目建设暨农水会战工作会议方案。
19、 第5—97次,12月22日召开。研究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和2007年计划初步安排意见、全市旱情及抗旱工作情况、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情
况、东营港扩建工程和观海栈桥工程建设资金情况。
【市长办公会议提要】 2006年,市政府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共2次。
1、第5—27次,2月5日召开。安排部署当前工作。
2、 第5—28次,2月13日召开。研究鞠园新区住房销售方案、2005年度表彰事
项初步方案、调整东营港扩建工程指挥部等44个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有
关组成人员、成立东营市开发性金融合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当前工作。
【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
1.研究东营港扩建工程招投标问题
2.研究市粮食储备库扩建工程有关问题
3.研究胶州路农贸市场改造建设问题
4.研究“3﹒12”海上原油渗漏污染事件处置有关问题
5.研究市人民医院综合楼建设有关问题
6.研究“健康关爱工程”和农村重点卫生院“360工程”有关问题
7.(存档备查)
8.研究胜利第一中学迁建有关问题
9.研究“政府放心三餐工程”有关问题
10.研究非全日制小时工资有关问题
11.研究“健康关爱工程”和农村重点卫生院“360工程”有关问题
12.研究东营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社区健身娱乐场地建设问题
13.研究莱州通海有限公司东营广利河砂石料专用简易码头建设问题
14.研究西城城市改造建设管理及五大场馆建设问题
15.研究东营区史口污水集中处理厂建设有关问题
16.研究防治美国白蛾有关问题
17.研究市直文教口实施“突破利津”战略有关问题
18.研究东营港码头建设有关问题
19.研究中心城重点工程建设有关问题
20.研究东营区胜利街道办事处辛镇宋代文化遗址有关问题
21.研究农村义务教育段学校经费保障有关问题
22.研究北二路改造等工程建设有关问题
23.研究市人民医院综合楼建设有关问题
24.研究利三沟市中专段安全问题
25.研究东营经济开发区土地抵押贷款有关问题
26.研究东营经济开发区滨海工业园规划及方圆第三工业园选址有关问题
27.研究城市低温核能供热有关问题
28.研究市级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有关问题
29.研究河口区北部沿海堤防工程建设有关问题
30.研究中澳生态科技城建设有关问题
31.研究五干排环境污染问题
32.研究市二中搬迁建设有关问题
33.研究胜利油田油泥(砂)转移处置有关问题
34.研究龙湾港施工现场纠纷问题
35.研究东营职业学院教育系校产移交有关问题
36.研究北二路改造工程有关问题
37.研究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国有土地收回补偿工作问题
38.研究岩盐开发有关问题
39.研究中心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有关问题
40.研究中心城重点工程建设及油地共建有关问题
41.研究东营人造板厂土地处置等问题
42.研究市金融安居工程建设有关问题
43.研究市直经济适用住房一期工程建设有关问题
44.研究解决原市直破产企业有关军队退役人员中断的养老保险费问题
45.研究中心城供热问题
46.研究解决东营会展中心工程建设资金问题
47.研究当前工作安排问题
48.研究中心城区学校幼儿园门前交通安全有关问题
49.研究利北防潮堤修复加固工程有关问题
50.研究市直首期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标准问题
51.研究北二路改造和登州路水系桥工程建设有关问题
52.研究西城改造工程建设问题
53.研究东营火车站改造有关问题
54.研究杜邦(东营)钛白粉项目建设有关问题
55.研究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有关问题
56.研究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暖工程建设有关问题
57研究东营经济开发区地方铁路选线有关问题
58.研究加强市安居工程居住区管理问题
59.研究胜利油田东营港区码头纳入行业管理有关问题
60.研究设立东营市宗教界慈善助学专用账户问题
【政令缉要】 2006年3月1日, 市政府发出《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意见》(东政
发3号) 。(一)充分认识促进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流通业发展的指导
思想和目标。(三)着力提高流通业发展水平。(四)积极构筑现代商品流通服务
体系。(五)进一步加大保障措施。
2006年4月26日, 市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管理的通知》(东政
发10号)。(一)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投标管理。(二)进一步加强对
政府投资项目的台账管理。(三)切实保证政府投资项目农民工工资的兑付。(四)
严格企业垫资修建市政工程的审批。 (五) 加强政府全额投资项目的费用管理。
(六)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多方积极筹措建设资金。
2006年6月17日, 市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的通知》(东政发14
号)。(一)明确目标任务,拓宽就业渠道。(二)落实就业政策,有效促进就业。
(三)统筹城乡就业,强化就业服务。(四)加强失业调控,完善保障制度。(五)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
2006年8月11日,市政府发出《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意见》(东政发18号)。
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进一步提高对加快气象事业发展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领导,加大支持,创造气象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
气象事业不断提高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和服务能力,提高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
能力,提高风能、太阳能、空中云水等气象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促进全市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
2006年9月5日,市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意见》
(东政发20号)。要求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政府非税收入执收单位要充分认识
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健全制
度,努力实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规范化、法制化。
2006年11月27日,市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
革的通知》(东政发23号)。改革的主要内容:(一)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
在校生免“三费”政策。(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
(三)继续实施贫困学生救助工程。(四)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
改造长效机制。(五)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2006年12月31日,市政府发出《关于印发东营市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
度实施意见的通知》(东政发25号)。(一)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总
体目标和任务。(二)巩固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成果,完善基本养老金正
常调整机制。(三)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统一参保缴费标准,调整
个人帐户规模。(四)逐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五)切实加强基本养老
保险基金的征缴和监管。(六)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七)积极发展企业年
金。(八)进一步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九)加强社会保险经办能
力建设,不断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
2006年5月31日, 市政府办公室发出《关于对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免费进行
专业技能培训的通知》(东政办发17号)。决定自2006年开始,对具有东营市辖区
常住户籍的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免费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
单位加强对专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宣传,让社会、家长、学生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重
要意义,扩大舆论影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006年6月23日,市政府办公室发出《关于实施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的意见》
(东政办发27号)。确定组织实施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基本目标是运用东营市
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价方法,从全市中小企业(包括科技型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中,
选择一批最具有成长性的中小工业企业作为金融、财政、中介服务机构等重点扶持
服务的对象,通过整合利用财政、金融、担保、培训、人才、政策等优势资源,力
争用5年时间, 促其做专、做大、做强。要求各有关部门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密
切合作,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的实施。
2006年6月23日, 市政府办公室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社会综合治税机制
增加财政收入的意见》(东政办发28号)。(一)加强涉税信息交流,提高税源监
控水平。(二)强化部门配合力度,抓好重点行业税源管理。(三)实行委托代征,
加强对零星分散税收的征收管理。(四)严格发票管理,强化以票控税,堵塞税收
漏洞。(五)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考核奖惩。
2006年11月9日, 市政府办公室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
的意见》 (东政办发60号)。 要求各级政府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
程,定期研究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
领导靠上抓。监察、人事、财政、物价、农业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搞好协调配
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村
财力和农民承受能力,尊重农民意愿,切忌盲目攀比、急于求成,坚决杜绝形式主
义,真正把维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落到实处。
【市政府办公室工作】 2006年,市政府办公室准确把握工作规律,突出决策服务、
综合协调、督查落实等职能,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各项工作再
上新台阶。
综合协调工作。全年共组织筹备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23
次, 专题会议60次,协调运转会议议题200多项。协调市政府领导出席重要活动70
余次, 运转来宾报告单210份。对“双十”工程、中小城市论坛、经贸洽谈会、上
级领导视察东营以及改革发展中的一些重大事项,按照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精心组
织,积极协调,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按照国务院、
省政府要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市实际,牵头组织编制了市突发公共
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7个专项预案。进一步完善应急指挥体系,认真做好值班工作
和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了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全年参与协调处置东营海域船舶遇
险等突发事件10起,得到上级领导和部门的肯定。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积极
主动协助市政府领导做好来信来访工作,全年共参与接访60多次,依法化解矛盾,
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注重加强与各大班子办公室的情况沟通和工作衔接,进一
步理顺公文运行、督促检查、议题提报、活动安排等环节的办理程序,促进了各个
方面的协调运转。
综合文字工作。 全年共起草领导讲话、工作汇报等文字材料1500余篇,约450
万字,重要文稿的思想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明显增强。进一步细化公文处理、机
要保密等工作制度,制定下发《关于严格规范公文报送程序提高公文处理效率和质
量的通知》,认真抓好文件办理全程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和运转环节登记制度
的落实。全年制发各类编号红头文件337件,编发《政府公报》12期,发行12000份。
工作中做到严把政策关、内容关、格式关、文字关,公文处理更加规范、高效。全
年收签、分发、传阅、办理上级文件886份、机要件1225份,收发传真电报454件、
密电82件、省直以上委办厅局文件376份。整理归档各类文件材料964件,完成国务
院、省政府文件的清退工作,文件处理更加及时高效。
信息调研工作。 全年编发信息722期,其中上报303期、普刊187期、市长参阅
93期、专报领导参阅信息65期、特刊9期、信息调研23期、《内部情况通报》42期。
在信息编发中注重抓亮点、抓热点、抓特色,上报信息数量和质量有新的提高,上
报信息采用计分在全省17个市中名列第三,被省政府办公厅评为全省信息工作先进
单位。同时,注重围绕中心抓信息,努力在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经市领导
批示的信息91篇,为领导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认真做好
网络维护和网络安全工作,保证了网上办公系统正常高效运转。调研工作注重把握
“大、新、热、快”的要求,认真做好总结性调研,积极开展探索性调研。全年形
成调研报告37篇,为市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有的直接进入领导决策。
政务督查工作。修订完善政务督查考核办法,核实下达了2006年度政务督查考
核工作任务。对全年的工作任务、“双十”工程建设以及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市政
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确定事项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加大现场督查力
度,每月定期通报工作进度,并会同相关部门到现场开展督查25次。全年共下发督
查通知54份,印发《督查通报》58期、《政务督查》15期。进一步规范请示报告办
理程序,印发《领导批示件办理规则》,对部门承办的领导批示事项实行催办制度,
做到当日登记、转办,每月向领导反馈一次办理情况,办理质量和效率都有较大提
高。 全年办理请示报告420件,制发批复单150件;办理领导批示事项531件,办结
520件,办结率98%。修订完善了《东营市社会评议市政府部门、单位方案》,组织
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7个方面人员2778名,对市政府71个部门、单位进行评议,
促进了政风、行风建设。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全年共办理人大
代表建议124件、政协委员提案360件,所有建议和提案全部按时办结,代表满意率
100%, 委员满意率98.6%。同时,运转办理人大、政协方面文件50份,汇总上报人
大常委会意见建议摘要6期, 办理情况及时向人大常委会做了汇报,办理水平有新
的提高。
事务管理工作。值班工作做到上传下达及时畅通、规范文明,全年下达会议通
知250个,通知7500人次,接听办理市长公开电话280多个。按照热情、周到、规范、
节俭的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圆满完成各项接待任务,做到领导放心、来宾
满意。 全年接待上级领导及来宾1000批1.1万人次。精心组织会议,规范会务,先
后参与组织大型会议和活动28次, 小型会议和活动800余次。文印工作质量进一步
提高,全年共打印各类文字材料9600余件,印刷、装订720万份,基本做到无差错。
组织人事、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车队管理、机关后勤、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离
退休干部管理、报刊资料收发等工作也都取得新的成绩,服务保障水平有新的提高。
管理单位工作。打击走私工作,坚持“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常抓
不懈”的方针,围绕“打击、防范”两条主线,加强反走私长效机制、信息网络和
组织建设,协调海关、公安、工商等有关执法部门认真开展打击走私专项行动和综
合治理,组织开展了40户较大进出口经营企业的进出口经营行为规范完善工作,全
市没有出现重大走私案件,没有发现走私窝点。无线电管理工作,狠抓班子、队伍
和制度三大建设,不断强化频率、台站、秩序三项管理,落实工作措施,加大频率
台站管理力度, 审批设台申请14个,办理执照1093本,技术处理报废电台184部,
核查无线电台(站)2653部(座),验证2653个,在查处私设电台、收缴频率占用费等
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查封无线电台47部,查处无线电
干扰案件5起, 有效维护了空中电波秩序。史志工作,在开展好修志编鉴等常规工
作的同时,坚持做好史志工作为现实服务的文章,按照《2005—2010年东营市新一
轮修志工作规划》,编纂出版了《东营年鉴》2006卷,完成新编《天南地北东营人》
的初稿,组织审核出版县志2部、部门志3部,对覆盖全市的市情资料库征集网络进
行改版,新增市情资料200万字。4月,市史志办在全国地方志系统表彰大会上被授
予“全国方志先进集体”称号。驻外机构工作,坚持立足驻地、服务东营的工作思
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驻地党政部门和有关单位的联系,积极开展政务联
络,加强信息传递,认真搞好接待服务、大力宣传东营,扎实做好信访等工作,工
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组织经贸洽谈会、中小城市论坛、黄河口大闸蟹推介
会等重大活动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加强机关各项建设。一是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积极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购置发放《江泽民文选》以及“十一五”规划、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
的学习材料830多本,编印《学习导读》11期,组织学习辅导4次。认真开展建党85
周年纪念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和“五个好”基层党组织、“五个好”党
员争创活动。做好推选出席党的十七大及省九届、市四届党代会代表候选人工作。
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和工作需要, 调整充实有关党支部委员会。 各党支部认真落实
“三会一课”制度,广大党员按时参加组织生活,领导干部带头过双重组织生活。
加强对申请人、 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新发展党员2名,培
训入党积极分子7名,有2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群团机
构结合各自特点,积极组织开展了“爱心献夕阳”“爱心献春蕾”“万人健康赛”
“趣味运动会”等健康有益的活动,丰富了机关文化生活。二是干部队伍建设。党
组提出“加强学习、把握规律、敬业奉献、团结协作、严守纪律”的基本要求,努
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干部队伍。重视班子建设,坚持分工负责与
民主集中相结合,凡是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由集体研究决定,凡是规定明确的事项
由各分管领导抓好落实,促进决策的正确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加强学习培训,组
织对政治理论、 业务知识和法律、科技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全年先后选调5名县级
干部和38名科级干部参加组织、人事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组织41名公务员参加形
势政策、领导能力、信息化、公务员知识等课程的自选式培训。加强教育管理,认
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政治纪律、经济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等方面的管
理。采取开展谈心活动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工作人员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弘扬
勤学上进、团结奉献、争先创优、求真务实、廉洁自律五种风气,努力营造同心同
德、齐心协力、积极进取、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浓厚氛围。三是精神文明建设。
按照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安排,制定工作计划,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
将其与业务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以纪念建党85周年为契机,以理
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开展爱党爱国爱家教育;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落实办公室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参
与“信用东营”建设,认真实施“文明信用工程”,带头遵守《东营市公务员信用
守则》 和《东营市民信用公约》 ,打造办公室及工作人员的信用品牌;积极参与
“平安东营” 建设, 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进一步完
善各项制度和措施,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安全教育;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
严格执行市纪委、市监察局《关于禁止领导干部婚丧事宜大操大办的意见》和有关
规定,认真组织参加双拥、尊老敬老、慈心一日捐、爱我西藏支援西藏等扶贫济困
活动和无偿献血等公益事业;积极完成计划生育职责任务,计划生育率、晚婚晚育
率均达到100%;认真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组队参加市直机关万人健康赛、
“趣味运动会”,组织了棋牌、球类比赛等一系列文体活动;认真做好包村扶贫工
作,圆满完成第十三批帮扶任务,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下派工作先进单位,继续
做好第十四批包村工作, 仅3个月时间,已摸清村基本情况,提出11项工作任务,
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认真贯彻落实“突破利津”战略,组织银企恳谈会,引进
招商引资项目,对重点工作进行督查,协调40万资金扶持被帮扶企业,捐赠部分办
公自动化设备,得到市帮扶办和利津县的好评。四是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市府办成
立领导小组,确定专门人员负责,做到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
人干。紧密结合办公室工作性质和特点,不断强化中心意识,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通过制发公文、编发政府公报和简报、政府网络等渠道和方式,宣传市各项招商引
资政策,提高东营市的知名度;通过政务督查、受理市长公开电话、办理领导批示
等方式,及时处理招商引资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各项政策和有
关规定落到实处;按照市里统一要求,制定、完善并落实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
强化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外来投资者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协调解决税收、
收费、用地、用水、用电、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全年参与接待外商30多
次, 接待人数达400多人;认真落实责任制,实行专业招商和全员招商相结合,拓
宽招商渠道,加强督促协调,加快招商项目的登记、推进和落实,全年共引进招商
引资项目14个,预计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2亿多元,超额完成招商任务。
(任文学)
【政府调研】 2006年,全市政府各级调研部门围绕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式、新
任务,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践,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完成一大批调
研成果, 年内共有9篇获得全省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奖,为推动全市各项事业的
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政府调研工作突出以下特点:一是调研成果质量明显提
高。调研成果进入决策的层次和报告的深度都达到一个新的标准、高度。许多调研
报告得到市县主要领导批示,有的得到省领导的批示;很多调研报告完成后,直接
转化成政府或部门的规范性文件。二是选题注重前瞻性和实效性。适应新形势,把
握大趋势,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抓住有全局性、
苗头性的重大问题,确定调研题目,开展前瞻性调研。三是调研方式不断创新。以
构建大调研格局为目标,整合系统力量,积极开展部门合作,建立由各级各部门以
及不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课题工作组,实行重大课题联合调研。建立了专家资源
库,吸收高层专家参与重大课题的研究,促进专家成果和建议的转化。四是重大课
题调研统一调度制度成效显著。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依据突出重点、切准
时机、提高进入决策率的原则,选定42篇调研课题作为全市重点课题,安排部署到
相关责任单位,并配套制定重大课题监督制度,定期进行调度,42篇成果中有30多
篇进入各级决策,35篇成果在各类刊物上发表,33篇成果获得2006年度全市政府系
统优秀调研成果奖, 其中获得一等奖的8篇,二等奖19篇。五是调研工作和调研队
伍建设。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调研工作,各级各部门把调研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
程,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考核,领导同志率先垂范,带头开展研究。进一步建立
健全了调研机构,配备了专职调研人员,并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学习培训,增强队伍
才干。
2005年度优秀调研成果评选。 2006年2月由市政府调查研究室组织,聘请有关
专家组成评委会, 对各县区及市直有关部门单位推荐的130篇调研成果进行评选。
根据《东营市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评审办法》有关规定,共评出一等奖15名、二
等奖30名、三等奖40名,组织奖15名。市政府调研室将优秀调研成果汇编成册,并
分别呈送给市领导,发放到各县区、市直部门单位。(王延亮)
【人事工作】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一是做好实施公务员法的前期准备工作。开
展对全市干部队伍的公务员法知识教育培训工作,市直共举办专题培训班12期,培
训科级以下公务员1400余人,各县区也分别组织了公务员法知识的普及培训;建立
已过渡人员、考试录用人员和军转安置人员信息库;研究拟定《东营市实施公务员
法工作方案》,并报经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审核同意;成立东营市实施公务员法
领导小组,抽调骨干力量组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集中办公。二是加强公务员
教育培训。在继续加强公务员初任、任职、更新知识和专门业务4种培训的基础上,
不断完善公务员自选式培训办法,突出参训人员的自主性、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培
训内容的实用性,全年共举办自选式培训班15期,培训公务员1700余人。探索建立
公务员实践锻炼制度,选派50名不足一年基层工作经历的新录用公务员到基层进行
锻炼,提高干部队伍的实际工作能力。三是完善公务员管理机制。坚持公开考录制
度, 按照省统一部署, 认真组织2006年度公务员考录工作,全市共确定招考职位
234个, 报考7005人。不断完善竞争上岗制度,共审核批复并指导20个政府部门的
竞争上岗工作。四是加强公务员作风建设。在全市党政机关中全面实行佩证上岗制
度,市直74个党政部门、5786名公务员全部佩证上岗。建立完善检查考核等配套措
施,加强对公务员行政行为的监督考核。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严格落实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环境。及时按照政策规
定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兑现优惠待遇。按照《东营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
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认真做好2006年度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评选工作。二
是不断加强人才载体建设。成立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完善大学科技园的管理
机制;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在原有华泰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基础上,
年内在万达集团和科达集团新增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三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
续教育工作。全年共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举办高级研修班3个,专业性培训班150个,
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3万人次。 继续把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作
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全年共培训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5270
人。四是不断改进专业技术人员评价手段,建立重能力、重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评
价体系。 全年共向省呈报高级职称评审材料629份;评审中初级职称材料1700份。
组织开展非公有制经济职称评审工作,共评审1708人,通过1168人。坚持把人事考
试作为改革专业技术人员评价方式、加强专业技术人员教育的重要手段,精心组织
安排,严肃考风考纪,树立了良好品牌,全年共组织报名考试35147人次。
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一是完善事业单位改革的配套政策。根据中
央、省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制定并以市委、市政府文件下发《关于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拟定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分配制度改革、市属事
业单位改企转制、改企转制事业单位人员实行人事代理以及事业单位首次实行人员
聘用制办法等5个配套文件, 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并原则通过,作为指导事业单
位改革试点工作的政策依据。二是加快试点工作步伐。拟定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和人
事分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运行程序,协调有关主管部门和试点单位加快改革进程。
试点单位的改革稳步推进。三是积极推进有关行业体制改革。改革了全市卫生监督
和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体制,实行卫生行业综合执法和执法监督与公益服务相分离;
创新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机制,实行“三园合一”的管理体制,优化了内
部运行机制;理顺县、乡农业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
不断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机制。研究制定《关于建立机构编制人员与财政预算相
结合管理机制的意见》(东办发[2006] 2号)和《东营市机构编制人员管理考核暂
行办法》,把机构编制人员管理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下发《关于对全
市机构和人员编制进行督查的通知》(东编发[2006]7号),在各县区和市直机关、
事业单位自查的基础上,组织对县区和市直各部门进行编制监督检查。不断加大对
机构编制管理的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开通“12 310”机构编制监督专用举报电话。
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制度,完成全市事业单位的年检工作,为进一步
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奠定了基础。
加强人才市场体系建设。一是加强人才市场软硬件建设。东营市人力资源市场
(山东加工制造业人才市场)将投入使用;发挥东营人才市场的示范带动作用,促
进包括县区人才市场、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和民营人才市场在内的全市人才市场不
断完善设施、发挥功能,实现全市人才市场的联网互通。二是强化人才市场服务功
能。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全年共举办大型人才交流
会8场、 专场洽谈会55场,参会人员4.26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32万人次。三是
不断拓展人才市场服务范围。将各事业单位使用的临时聘用人员、党政机关事业单
位招考的工勤人员和无主管部门的非公有制企业人员纳入人事代理范围,进一步规
范服务内容和程序,现管理流动人员档案3200份;按照《关于对市直机关事业单位
新进工勤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的意见》精神,加强对人才派遣工作的宣传推动,全
年共向有关企事业单位派遣各类人才1054名。
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一是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
拟定《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实
施意见》,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经过公开招考、集中培训,
首批“三支一扶” 毕业生已全部到岗。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在全市选择6家
企事业单位作为毕业生就业实践基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实践机会;加强“东营市
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建设,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的就业指导服务。全年共
有424家用人单位在网上开户, 网上签约应届毕业生3229名。二是认真做好军转安
置和企业军转干部稳定工作。按照《东营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规定,坚
持考试考核相结合, 圆满完成三年裁军最后一年的军转安置任务。省分配市的115
名军转干部已全部安置到位,并进行了岗前培训。积极为企业军转干部解决生活困
难,维护了全市企业军转干部的总体稳定。三是积极做好工资福利与离退休工作。
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 为机关事业单位14854名工作人员晋升职务工资;为3501名
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陈伟颂)
【法制工作】 2006年,政府法制办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为主线,明确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提供优质的法
律产品、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力争为市政府及政府领导当“高级参谋、得力助手、
合格顾问”的工作定位和机构定位,确定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的工作目标。一是依
法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市委、市政府出台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生态经济、
服务业、旅游业发展及开发区建设管理、政务督查考核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认真
审查把关,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依法提出修改建议,并被市委、市政
府所采纳。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要求对省人大《山东省油区工作条例》
草案征求意见稿,涉及油地关系部分,会同市油区办等单位进行反复研究,从市油
区综合治理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依法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得到市委、
市政府领导的肯定和表扬。把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列入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与
劳动保障、财政、土地等部门深入农户调查走访,广泛征求农民意见,对文件草案
反复修改, 9月出台《东营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对市委、市政府
《关于加强农村金融环境建设的意见》等也依法提出修改建议。二是依法帮助解决
热点难点问题。针对油区治安秩序存在很大隐患,油区办作为工作机构,其执法手
段不能满足油区综合管理的需要的问题,及时向市政府提出联合执法建议,组建油
区联合执法队伍,取得良好效果,油区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针对东营区胶州路农
贸市场改造的难点问题,按照市政府要求,组织骨干力量,参与拆迁方案的制定、
拆除通告的审查修改、执法文书的规范、突发事件的处置等一系列工作,及时依法
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保障了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依法维护市政府利益和群众合
法权益。行政复议应诉工作立足于维护市政府利益和群众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
全年接收、受理行政复议申请37件,审结35件,在审2件。受市政府委托出庭应诉,
代理市政府行政诉讼案件3件、 民事诉讼案件1件;为市政府审核合同3份;接受部
门和群众的法律咨询40余人次。办案中,本着顾大局、讲稳定、求和谐的原则,妥
善处理各类法律纷争,通过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化解社会矛盾,平息纠纷,推动和谐
社会建设。对重大、疑难、案情复杂的行政复议案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及时与相关部门、当事人沟通,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主动与审判机关进行交流,
在许多法律问题上达成共识,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依法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和管理。一是严格审查程序,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和
力度,确保出台文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全年市政府法制办审查处理市政府规范性
文件草案22件,审查处理市政府通告草案4件,审核把关市政府非规范性文件33件,
对征求东营市意见的9件省地方性法规、 规章草案,从全市实际出发,组织提出修
改意见和建议。二是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市政府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全部向省
政府备案,备案率为100%,全部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县区政府及市政府部门
向市政府备案文件24件,全部经过市政府法制办审查。三是开展文件清理工作。按
照省政府法制办《关于做好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定工作的通知》要求,会
同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对全市1999年以来制定的市政府文件和市府办文件进行清理。
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
干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和市政府的有关
要求,在全市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一是梳理执法依据。组织全市行政执法主体对
具体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及部门职责进行梳理分类。年内,市级行政执法部门、单
位的执法依据梳理工作基本完成, 48个行政执法主体共梳理出行政许可262项、行
政确认22项、行政征收69项、行政给付12项、行政裁决6项、行政强制措施119项、
行政处罚2923项, 其他(登记备案、行政审查等)495项。为方便社会各界对行政
执法的监督,近期将在东营政府网站、政府法制网站公布。二是分解执法职权。组
织各行政执法部门将法定职权分解到具体的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准确界定执法环
节,细化执法流程,对执法权限、执法内容、执法程序严格规范,有时间规定的明
确期限,并采取文字表述与图表相结合的方式,既具体又形象,为行政管理相对人
提供了方便。全市有34个行政执法部门完成分解职权工作,其中,有14个执法部门
制定了执法流程表。三是确定执法责任。按照有权必有责的要求,针对行政执法部
门和执法人员违反法定义务的不同情形,依法确定其应当承担责任的种类和内容。
全市有39个执法部门完成执法责任的确定工作。四是建立考评制度。市政府各行政
执法部门普遍制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主要对内部执法机构和
执法人员进行评议考核。
加强政府法制监督。一是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证件电子管理
档案, 将全市780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相关情况录入微机, 实现动态管理。对全市
478名行政处罚听证主持人进行资格证件审验。 为规范全市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制
定实施了《东营市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对证件申请、资格审查、培训考试、
执法证件的办理及年审、行政执法监督等,作出具体规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
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活动,要求市直有行政处罚权的执法部门及县区报送近期行政处
罚案卷参加评选。二是开展中心镇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根据省政府
法制办要求东营市实际,提出《关于在市中心镇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试点工作的意见》,对试点机构的设置、管理体制、执法权限作出具体安排。年内,
孤岛、仙河、陈庄、牛庄四镇已成立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市城市管理相对
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从市、县区到镇全面展开,有力地提高了行政执法效率和城市
管理水平。
法制宣传教育取得成效。一是加强对重点工作的宣传。主要围绕推行行政执法
责任制和影响较大的规范性文件发布实施,与东营报社、电视台联合开展宣传活动,
扩大影响,促进工作开展。二是建立政府法制网站。开辟机构介绍、法制新闻、法
律法规库、规范性文件、法制监督、行政复议、法制研究等栏目,并设立主任信箱、
行政执法投诉、行政复议申请、网上法律咨询、行政执法证件查询等快速通道。在
宣传法制的同时,方便了当事人的申请和咨询,拓宽了法制监督的渠道。
及时办理专项督查。一是及时答复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006年负责
答复的建议和提案共3件, 涉及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行政审批、向律师提供协助
等,依据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市实际,及时作出书面答复,提案人表示满意。二是
及时办理完成突破利津、综合治理、信访、安全生产、计划生育、调查研究、食品
药品监管、行政效能、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化、“信用东营”建设、妇女儿童等专
项督查工作。(陈艳利)
【油地校结合工作】 2006年,油地校结合工作在市委、市政府、胜利石油管理局、
石油大学三方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把团结的思想向下渗透,具体的工作向实
发展,决定的事情抓好落实”的工作思路,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在拓展、深化油
地校结合领域,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构筑起
油地校经济一体化框架,油地校结合工作取得新成绩。
加大结合力度,推动油地共建项目建设。油地双方以项目共建为纽带,通过不
同的渠道、采取多种的形式强化结合力度。2006年油地双方共实施结合大型项目13
个,总投资超过4亿元。其中,油田投入资金、物料折合款达2.8亿元。2006年全市
农村公路与油田合作共建项目6个, 总里程26.1公里,总投资1103万元,其中油田
投资410万元。西城改造工程油地结合项目总投资3.95亿元,市财政投资11850万元,
油田投资27650万元, 包括:云门山路建设工程、南一路改造工程、西四路北接线
工程、燕山路南延工程、西四路综合整治工程、西城绿化工程等。2006年,“东营
恒品商贸园”作为油地结合在市开发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启动,该项目为东营汽车总
站配套商业项目,由上海恒品实业有限公司与油田多家单位联合建设,总建筑面积
近4万平方米, 总投资6000万元。油地结合项目的实施为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
良好的硬件保证。
扎实推进油田帮扶地方乡镇工作。2006年,为进一步加强油地团结,深化油地结
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油地双方决定继续开展油田部分单位帮扶乡镇
工作。新一轮帮扶乡镇工作范围涵盖市三县两区的15个乡镇,帮扶期为两年(2006
年3月~2008年3月)。3月,油田帮扶乡镇工作总结表彰暨新一轮帮扶工作会议召开,
会议对第二轮油田帮扶乡镇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对新一轮帮扶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会后,油田帮扶队员迅速到岗熟悉环境和乡镇工作,尽快进入帮扶角色。为使帮扶
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油地校结合办先后2次对各帮扶工作组帮扶计划制定情况及帮
扶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帮助解决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年内,
15个被帮扶乡镇的油田帮扶干部全部到位,两年帮扶规划制订完毕。在当地乡镇政
府、油地办的协助、配合下,部分帮扶项目顺利实施。新一轮帮扶工作开展以来,
油地双方共实施帮扶项目18个,项目总投资1441万元,其中油田投资(含物料、机
械折款)1151万元。部分油田帮扶二级单位还发挥人才、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多形
式智力帮扶,进行计算机操作、电气焊技术等技能培训,无偿为被帮扶乡镇培训外
出农民工近300人。 帮扶工作的深入实施对促进乡镇经济快速发展,帮助当地农民
奔康致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油田帮扶乡镇工作已成为新时期深化油地结合,促
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优势平台。
油田帮扶油区农村特困群众安居工程全部竣工。作为油田帮扶乡镇的重点工作,
油田帮扶油区农村特困群众安居工程在改善农村特困群众住房条件、进一步密切油
地关系、巩固和发展油地团结的大好局面、促进和谐东营和安全文明油区的创建方
面具有积极和现实的意义。2006年市与油田决定在上年成功实施农村特困群众安居
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建设农村特困群众安居住房1000套,其中油田帮扶建设500套,
并将其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为确保油田帮扶油区农村特困群
众安居工程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油地校结合办努力协调油田资金,积极督导、配合
县区及油地相关部门严格监管工程标准和质量,解决工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推动
工程的顺利实施。经过油地双方的共同努力,油田援建油区农村特困群众安居工程
505套安居住房全部完工, 油田累计投入资金1022万元,经公示,符合条件的大部
分特困群众已陆续入住新居。 8月,按照市政府的决定,油地校结合办公室积极协
调油田和县区开展工作, 再争取油田援建农村特困群众安居房100套,10月,新扩
建的100套安居房全部完工,贫困群众已入住新居。
扎实开展信息、调研工作。油地校结合办公室充分发挥“智囊”“参谋”作用,
多渠道搜集、掌握油田、石油大学工作动态,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供有参考价值
的信息及调查报告。针对新一轮帮扶工作开展情况、面临的新形势、涌现的新思路,
分别在4月、6月到15个被帮扶乡镇开展一系列调研活动,探索帮扶工作创新之路,
撰写完成《关于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帮扶河口区六合乡工作成效的调查与思考》。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出发点,结合油田帮扶乡镇工作实际,撰写调研报告《油
地结合实施新农民培训模式初探》,初步分析其可行性,探讨具体操作模式,为新
形势下帮扶工作提出了新思路。年内,油地校结合办共参加油田晨会41次,到被帮
扶乡镇开展实地调研2次, 报发油地校结合信息13期,编发简报23期,形成调研报
告2篇,其中市领导批示2期。(齐 哲)
【油区工作】 2006年,全市油区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团结实干,开
拓进取,实现了油区秩序稳定,油地关系融洽,管理措施到位,内部环境和谐,市
油区办被评为全省油区工作先进集体,油区各项工作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油区综合治理。 2006年, 油区整治工作以建立良好的油区秩序为目标, 坚持
“摸线索、查举报、办大案、保平安”的工作方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始终保
持对涉油不法分子的高压态势,维护了全市油区秩序的持续稳定。一是积极开展专
项整治行动。 为期3个月的春季油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共取缔“三小一点”31处、
非法原油收购点18处, 清理取缔窃气点76处,捣毁土炼油罐11个,填平油池7个,
收缴输气塑料管线3万余米。6月中旬,全市春季油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顺利通过省
政府的检查验收。5月底始开展为期2个月的滨海油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共
出动车辆91车次、 人员809人次,查扣私运“袋子油”轿车6辆、厢式货车2辆、三
轮车15辆, 取缔原油收购点30处、没收袋子油700袋,油区内各类涉油犯罪发案率
同比下降65%, 日减少天然气损失10790多方,孤岛采油厂日增产原油100吨。针对
孤岛油区私运“袋子油” 现象,开展9次较大规模的集中整治行动,共出动稽查车
辆296车次、人员101 2人次,查扣各类机动车72辆,没收袋子油1870袋,抓获涉油
不法分子2人, 有力打击了涉油不法行为,震慑了涉油犯罪。二是创新油区综合治
理工作机制,实施油区联合执法。按照市政府《关于开展油区联合执法工作的意见》
要求,成立由市油区办牵头,市公安、工商、环保、交通、公路、国土资源、农业
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的“油区联合执法检查办公室”,作为维护全市油区秩序的长
设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油区综合治理各项日常工作。创新并实施油区联合执法,有
力推动了油区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8月中旬国务院整治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专项行
动督导组来东营检查油区秩序时,评价东营油区“进一步巩固发展了全国安全文明
油区的创建成果,是全国油区的一面旗帜”。
工农服务工作。2006年, 以“强化服务职能、提高服务质量”为着眼点,积极
深入油区生产一线,及时协调解决油田生产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力地支援了
油田生产建设。 年内,全市累计为油田办理施工作业核准证559份,协助油田开展
施工项目211项, 处理各类工农纠纷288起,召开各类座谈会176次,走访油田单位
582家次, 协调各类赔偿资金2933万元。同时,各县区相继下发文件彻底理顺油田
钻井地方服务工作程序,进一步完善了油区部门为油田服务的手段。
能源管理工作。以有利于油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为目标, 按照“稳定、规范、
拓展”的方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能源管理的新模式,调整思路,扎实工作, 保持
了能源工作的高效运转。各级油区办在用足、用好、用活政策上下功夫,严格基础
管理,理顺工作关系,实现油地合作双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油区
能源管理收益已经成为东营市县区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油区工作队伍及职能建设。经市编委批准,成立市油区办东营经济开发区
管理站和市油区办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理站,全权处理开发区范围内的油区管理事
项,为特定经济区域更好地开展油区管理工作探索出一条新路子。(市油区办)
【老龄工作】 高龄老人生活救工作。为使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得到保障,市老龄
办自上年始,组织对全市75岁以上和9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的数量和生活状况进行调
研,并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向市政府提出2006年适当扩大救助范围,提高
救助标准的建议。市政府第5-77次常务会议决定将2006年度老年人生活救助金发放
范围扩大到75岁,对9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特殊救助,并将其列入市政府2006年度为
民办的十件实事。同时,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到
2010年,全市农村7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救助金达到每年人均1000元”的目标。市政
府出台《东营市农村老年人生活救助暂行办法》,对全市农村老年人生活救助金发
放工作进行规范。 全市共为39876名老年人发放生活救助金1530.876万元。其中,
按照360元标准,为38287名75~89岁老年人发放救助金1378.332万元;按照960元标
准,为1589名9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救助金152.544万元。
继续开展“老骥立功”活动。积极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一是市政
府和市老龄委联合表彰奖励在“老骥立功”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组织召
开了有300多名老年人参加的“老骥立功” 活动事迹报告会,进一步激发广大老年
人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结合全市中心工作,确定以组织老年
人参与经济发展、村级事务管理、移风易俗、民事调解、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活动等内容作为年度“老骥立功”活动的主要任务,让老年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活动中贡献力量。三是建立老年人才信息资料库。依托东营市人事局建立的老专
家工作站,对全市有技术特长的老年人进行登记,为组织他们发挥特长、奉献余热、
参与发展打下基础。 目前,全市有近3万名老年人在各级老龄组织的带领下,积极
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组织开展东营市首届“十大孝子”评选活动。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
传统美德,推动文明城市创建,2006年东营市老龄办与市文明办、东营电视台联合
开展“银座杯”东营市首届“十大孝子”评选表彰活动。活动采取部门发起、企业
赞助、 群众参与、媒体助阵的方式,使评选过程透明公开、公正合理。活动自4月
中旬始, 历时5个月结束。期间,东营电视台0546栏目对各候选人的感人事迹进行
了展播,并通过开设敬老话题、投票中大奖等措施吸引观众参与,各新闻媒体也纷
纷对各候选人的事迹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扩大了活动的社会影响。评选结果揭晓
后,东营电视台演播厅举行了颁奖典礼,演出精彩的文艺节目,部分市领导和老领
导参加典礼并颁奖,节目实况在老人节前播出,在全市引起极大反响,促进了代际
和谐、家庭和睦、社会稳定。
组织开展庆祝老人节活动。为营造热烈、隆重的节日氛围,主要组织开展了四
项庆祝活动。一是市政府副市长、市老龄委主任田振玉在东营日报发表《加强老龄
工作构建和谐东营》的署名文章,要求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敬老爱老助老
活动。 二是举办全市老年人书画展。共展出老年书画作品200余幅,参展作品题材
丰富,形式多样,风格鲜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吕雪萍、市老领导安家训等为书
画展开展剪彩, 200多名老年人参加开展仪式,开展期间约1000多人观看展览。三
是举办庆祝老人节暨首届“十大孝子”评选颁奖典礼,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四是
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深入5个县区走访慰问部分百岁老人和贫困老年人,为他
们送去节日的温暖。老人节期间,东营日报、电台、电视台、胜利日报、鲁中晨报
等新闻媒体对各项庆祝活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报道,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积极开展调研工作。 2006年,市老龄办主要开展4次调研活动。一是对农村老
年人活动场所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形成《因地制宜重在利用扶持发展――谈农村老
年人活动中心的建设、管理和利用》的调研文章,并在《中国老龄》杂志和山东省
老年学学会会刊上发表。二是就“十五”期间全市老龄事业发展情况进行认真的调
查摸底评估,为今后确定老龄工作方针明确了思路。三是开展老有所为工作的调研。
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与老年人开展老有所为的关系进行分析,形成《充分发挥老年
人作用,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论文。四是根据市委常委会关于“突破
利津”的要求,先后两次到利津县调研。通过调研针对利津县农村老年人开展活动
的场所、设施等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确定帮扶措施,采取市、县补、乡镇配套的
办法,筹集资金1万元,帮助建设配套10个农村老年人活动室。(张建国)
【史志工作】 2006年,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史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
方史志工作条例》,加强和规范地方志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职能,依法扎实推进二轮
修志工作,同时,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主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做好史志为现
实服务的文章,各项工作组织有力、进展顺利、成效显著。4月1日,在北京人民大
会堂举行的全国地方志系统表彰先进会议上,东营市史志办公室被授予“全国方志
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是建市以来东营史志工作获得的最高荣誉。
二轮修志工作进展顺利,并走在全省前例。按照省、市新一轮修志工作规划,
启动《东营市志》的续修工作,派员到外地学习续志工作经验,在学习调研的基础
上,拟订续志篇目、续修方案和培训方案,做好启动前的准备工作。加强对县区和
市直部门修志工作组织、指导、审查把关。市直部门志的编修工作实现统一规划、
统一指导、统一开本、统一版式、统一设计风格等,年内《东营市工商志》《广北
农场志》《黄河农场志》先后出版,《东营市妇女联合会志》《东营市交通志》完
成初稿。按省规划扎实推进县区续修志工作,继上年8月《垦利县志》出版发行后,
2006年6月续修《利津县志》 出版发行;《广饶县志》11月通过终审,交付印刷;
《东营区志》《河口区志》续修工作年内启动,并完成资料征集,初稿编写,形成
评审稿。各县区按照市史志办的要求均有计划地启动部门、乡镇修志工作,开展村
志、企业志等基层修志试点工作。自2004年新一轮修志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已出版
县(区)志2部,(全省仅出版9部);出版市直部门志30多部,出版县区部门志、
乡镇志和村志、企业志等基层40余部。
年鉴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区)两级综合年鉴全部当年编纂当年出版。
2006年3月, 《东营年鉴》2005卷在全省评比中获特等奖。2006卷年鉴按照“有创
新、 求特色、出精品”的总体要求展开编纂出版工作,1月开始征集资料,边征集
边编辑,在编辑人手较少的情况下,8月份出版。各县区年鉴编纂工作进一步发展,
年内均实现当年启动、当年编纂、当年出版,编纂、印刷质量均有新的提高,在各
县区产生良好反响。
为现实服务取得新成果。市县两级史志办创新并坚持围绕中心搞服务的工作思
路, 史志工作为现实服务取得新成果。3月,经市政府同意,开始新编《天南地北
东营人》的资料征集工作,共征集到外地东营人资料1000余人,经过资料征集、整
理、筛选、编辑和反馈审查核实等,已完成初稿。县区史志办先后编辑出版《广饶
之最》《利津同乡英才》《利津指南》《垦利人在四方》等为现实服务的史志果。
稳步推进史志信息化和方志馆建设。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2006年继续加强
东营市情网站建设。年初,对网站进行全面改版;上网信息坚持做到每天及时更新;
新增市情资料200余万字。 同时,组织县区继续搞好地情资料库建设,鼓励建设县
(区)情网,提高全市市情网络整体水平。年内,河口区情资料库升级为河口区情
网。积极做好东营市方志馆开馆前的准备工作。2006年1月5日,市政府第5-79次常
务会议将方志馆建设列入10大工程,同东营博物馆、国民经济规划展示馆组合建设。
为提前做好开馆前的准备工作, 4月份起,着手征集各类地方志书籍、资料等,结
合东营实际,计划近期重点收集与东营市有相同点的沿黄、沿海及部分矿区城市和
发达地区的地方志、年鉴,主要包括:沿黄、沿海19个省区的省区志,19省区的省
会城市志, 145个地市志,1122个县区志,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志类书籍,国
内部分矿区城市志等。年内已通过交换、购置等方式征集外地志书、年鉴等百余种。
(史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