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1&rec=176&run=13

【东营职业学院】 东营职业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东营市政府举办的
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院占地3000余亩,已完成建筑面积29.5万平方米,
建成各类专业实验室110个, 校外实训基地51个。拥有宽带直通的高性能校园网和
高标准电子阅览室。 图书馆藏书58万册, 各类报刊1000余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4688万元。学院设文法、经济、教育、艺体、计算机、工业工程、农业工程七个系、
1个中专部和1个农业科学研究所,有教职工800人,全日制大中专在校生12000人,
各类成人教育学员2000余人。
人才队伍建设。学院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完善人才引进、培
养、 使用机制,合理配置人才资源。2006年,学院引进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
生26名。全年共有52名教师报考在职研究生,57名教师取得硕士学位。截止2006年
底,学院教师队伍中有博士11名、硕士学位的170名、在读硕士研究生250余名。
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学院启动“5816”工程,大力加强专业建设,计划
通过5年建设, 实现5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8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和16个院级重
点建设专业的目标。加大对示范性专业的投入,合理调整专业设置,进一步优化专
业结构, 积极鼓励各系大胆探索培植特色专业, 促进系部专业建设的快速发展。
2006年,学院应用化工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依据全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
材建设规划,结合专业特点,围绕培养职业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改
革课程内容和课程模式,加强精品课程建设,2006年,学院电工技术课程被评为省
级精品课程,实现课程建设的重大突破。
校园建设。学院按照建设“文明工程、优质工程、安全工程、廉洁工程”的原
则,科学组织,严格管理,确保各项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完成图书馆主体框架施
工和2号教学实验楼的框架结构、外装饰; 自筹资金完成4栋学生公寓楼和后勤服务
中心的建设,保证了新生住宿和生活需要;新增绿化面积4300平方米,中心广场前
区建设全部完工。
招生就业。 2006年, 学院高职高专招生计划3150人, 实际录取3196人,报到
3072人,报到率达97.52%,考生一志愿录取率达100%。普通文科录取线、普通理科
录取线、艺术类录取线和对口高职平均录取线,分别高出全省最低线82分、50分、
18分和112分, 招生总数、新生报到率、一志愿录取率等指标均位居全省职业学院
前列。中专招收新生991人,学院在校生总数12000人;就业工作的多个领域步入省
内专科院校领先行列。 学院200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1502人,初次就业率达96.9%,
在省人事厅就业信息网的动态数据库排名中,位居第一位;总体就业率达到99.10%,
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2006届中专毕业生352人,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科研工作。学院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和科研激励机制,积极落实科研奖励
政策。 2006年,学院教师在各级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
10余部; 获省级以上立项课题7项;完成各类课题结题或鉴定20余项,获得东营市
科技论文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1项;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10项。
学生体育工作。在全省第12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学院代表队取得优异成绩。其
中,男子篮球队夺得省高职高专组第1名;田径代表队夺得8金4银4铜,列全省高职
高专组金牌榜第1名,获团体总分第1名,并获得最高荣誉奖——“校长杯”。在第
九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山东省预选赛上,学院篮球队获女队亚军、男队季军
的好成绩,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
重点建设高校,并建有研究生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和四大石油石化
企业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
司、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1953年建校,
1969年迁校山东, 改称华东石油学院。1988年,更名为石油大学,2005年1月,更
名为中国石油大学。
校园总面积4000多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总量305万册(含
电子型图书)。学校建有13个教学学院(部)、研究生院,以及后备军官学院、高
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
生3000余人,函授在籍生15000人。有专任教师近14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47人。
两院院士4人(含外聘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100人,硕士生导师526人。专任教师
中有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1人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3人入选新世纪
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人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学校建立
起一支由学术带头人、后备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责任教授和学术顾问组
成的学术梯队。 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
科,32个博士点,99个硕士点,1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57个本科专业,是一所以
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
教育教学。生源质量再创新高。2006年招收本科生5000名,第一志愿录取率超
过94%, 70%的省市第一志愿录取率达100%,全日制本科生规模达到20368人。研究
生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共录取博士生、硕士生1108人,生源质量高于往年,录取
工程硕士、 高校教师489人,各类在读研究生总数达到5500人,其中全日制学历研
究生3312人。
教学建设成效显著,教学改革不断推进。2006年共建成3个省级品牌专业,7门
省级精品课程, 20门校级精品课程。全年立项教材共180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
16部,公开出版教材23部。建成工程训练中心和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内
外实习基地达到92个。8项省级教改试点项目通过验收。
创新教育体系,推进实验室开放,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大学生在省级和国家级数学建模竞赛、电子电路设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
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继续加强学生工作,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教育
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优良学风建设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学生
健康全面发展。完善对于优秀大学生的助推系统、对于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系统、
对于迷恋网络学生的帮控系统、对于学业有困难学生的帮扶系统、对于有疾病学生
的帮助系统的“五大支持系统”。
加强研究生教育,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实施创新工程,设立研究生创新
基金,构筑学术交流平台,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大力实施研究生“三助”工作,
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企业工
作站达到10个。 1篇博士论文、3篇硕士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5项教育
研究批准列为“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教育立项项目”,其中2项为重点项目。
国防生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培养机制,国防生质量好,
得到军队肯定。
函授网络教育不断开拓发展, 效益显著。全年招生2万人,各类培训近4000人
次, 各类在籍学生已近5万人。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共建的“中国石油远程
培训网” 开通运行,校外学习中心、函授站达到60 个,覆盖全国主要油田和大部
分大型石化企业。学校获“山东省普通高校函授夜大学教育办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称号。
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就业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校院两级管理
的工作格局。2006年学校共有各类毕业生5923人,总体就业率91.71%,其中本科生
就业率93.13%, 研究生就业率97.32%,高职生就业率86.12%,有617名毕业生志愿
到西部工作。
学科建设。教育部批准学校实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与转化创新平台”建设项
目, 国家给予专项重点支持。“211工程”二期建设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形成十大
标志性成果,学科优势更加突出,学科结构更加优化,七大学科群和两大公共服务
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促进了学校总体学科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的提升。学校专
项投入、与国际一流大学知名专家合作成立的生物工程与技术中心通过一年的建设
初见成效。学科群大型设备购置方案论证、建设全部完成,期间完成投资6239万元,
其中国家专项投资2000万元, 山东省共建专项经费40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3839万
元, 超额完成计划投资。编制完成学校“十一五”“211工程”建设项目报告,做
好“211工程” 三期建设的立项准备工作。成功申报山东省重点学科6个,1个学科
成为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
科技创新。2006年,学校加大与各大石油石化企业及地方的科技合作力度,拓
宽合作渠道和研究空间,加大对国家级项目的申报组织力度。2006年共争取和落实
上级重点、 重大科研项目18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3项,省部级基金项目43项。在
争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方面取得突破,获得“863”专项11项、参与承担“863”重
大、重点项目13项,参与承担“973”项目6项,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
其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签订横向科研合同450项,其中超过百万元项目14项。
全年科研经费到位1.2亿元, 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0余项,申请职务专利39项,
获授权专利22项, 其中发明专利21项。全年被SCIE、EI、ISTP收录高水平论文300
余篇。 积极做好山东省重点实验室重新申报和调整工作,6个重点实验室获准立项
建设,2个重点实验室被列为强化建设实验室。
师资建设。全年新增教师13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博士后6人、博士61人,
专任教师总数达到1187人,其中教授215人,副教授366人,教师职称结构和年龄结
构逐步趋于合理。 建立健全人才机制,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外聘院士1
人,聘任兼职教授45人,1人当选国家“863”海洋技术领域专家,实现学校在国家
层面高级专家方面新的突破,1人当选“中国石油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领域首席专家”,
1人进入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当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
家”,1人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1人当选“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新增博
士生指导教师35名, 硕士生指导教师95名,学校博士生导师达到100名,硕士生导
师达到526名,4名教师当选首届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新增地球探测与信息
技术、 油气田开发工程2个“泰山学者” 特聘教授岗位, 并争取到国家引智计划
(“111” 计划)的支持。强化师资培养,全年共有31位教师考取各类研究生。加
大教师派出访学、考察力度,全年出访团组12个,出访70人次,首期选派30名教师
赴澳大利亚进行英语培训。
对外交流合作。 山东省人民政府投入共建资金300万元,支持学校建设“生物
工程与技术中心” ,山东省总到位资金达到700万元。校企合作不断扩大,与10家
石油石化企业新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召开学校董事会一届二次会议,10家单位成为
新董事单位,与22家西部企事业单位成功举办石油石化企业合作研讨会。密切与海
内外校友的联系,新成立上海、南京、江汉油田及美国休斯敦校友会。组织开展海
峡两岸大学生黄河文化夏令营活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被评为“全省台办系统先进
集体”。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与英国联合培养油藏管理硕士项目进展顺利,与阿塞
拜疆联合开展“2+2”模式石油工程本科培养项目。2006年共聘请长、短期外国专
家和外籍教师106人次, 与韩国亚洲大学、启明大学等国外友好学校或机构签订合
作协议或意向5个, 成功召开环太平洋国际水射流会议、生物工程国际研讨会、中
英油气田开发国际研讨会和中蒙俄发展中国家改革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加强留
学生教育与培养,2006年招收留学生规模突破10 0人。
深化改革,完善机制。一是改革人才工作机制,规范人才引进程序,落实人才
引进政策,强化学院人事管理职能,扩大教学院部用人自主权,保证人才引进的数
量和质量。二是财务工作坚持开源增收节支,调整财务管理体制,完善管理职能,
提高核算质量,强化预算管理,加强收入管理,全年实现收支平衡。三是进一步加
强和规范土地、公用房资产的科学管理,严格大型仪器设备的采购和验收。四是进
一步完善招标程序,规范招标过程,加强招标管理和监督。五是后勤管理和服务协
调配合,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餐厅一次性通过山东省标准化食堂
验收。教职工住房所有权证办理工作进展顺利。六是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和企业改
制工作稳步推进,组建中石大控股有限公司,完成校办产业清产核资工作,经营性
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进一步明晰,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障了企业经营与发
展。校办产业全年实现业务收入突破40亿元,实现利税近4亿元,国有资产增值1亿
多元,新增企业用地近千亩,学校企业作为教学实习、科研中试基地的功能得到进
一步强化, 全年接收实习学生4140人,完成教学实习任务37197人天,计33万多工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