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1&rec=165&run=13

【机构建设】 2005年底,市编委批准将市地震局调整为市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
编制由原来的3人增至10人, 内设办公室、 执法科、震害防御科3个正科级科室。
2006年8月9日,东营市地震局举行揭牌仪式。10月,市编委批准将原属市科技局的
市科技开发中心整体移交市地震局(6名工作人员) ,新成立东营市抗震工程测防
中心, 编制6人。市人事局批复《关于完善全市地震管理机构的请示》,同意县区
设立地震管理机构。
【震害防御与法制建设】 2006年,市地震局根据市政府要求,委托中国海洋大学
编制完成《东营市中心城抗震防灾规划》,是全国第一个按照国家“城市抗震防灾
规划编制标准”要求完成的规划,成为其他城市编制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参考。落
实国家及省关于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市
地震局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东营市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在全
省率先成立执法科,将地震执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方便地震行政执法的取证,
设计《东营市建设项目性质执法检查表》,制定出台《东营市地震局行政执法责任
追究暂行办法》 及相关的7项管理制度,规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地震安全性评
价工作全部纳入基本建设程序。针对东营以往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局限于市级工程
和重大单体工程的情况,2006年重点加强房地产等大规模开发项目,对东营市在建
的房地产项目进行集中排查,确定4个大型房地产项目进行执法。
【监测预报】 加强东营市地震台网的规划和建设,完成市地震台网建设方案的制
定,2006年8月8日,省地震局组织专家在市地震局召开“东营市数字地震遥测台网
和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建设项目评审会,项目通过省地震局专家组评审。加强地
震台站的建设, 东营区、河口区、垦利县3处深井地震台的建设得到省地震局的批
复, 垦利县深井级强震台已完工,并通过省地震局的验收。配备2台流动地震台,
建设监测水井1口, 实现地下水温、水位的无线监控。地震台观测数据实现与省地
震局和国家地震局的网上传输和电话拨号传输,按照山东省地震局《关于加强地震
数据报送管理的紧急通知》精神,认真制定数据报送程序和规范,每日按要求进行
地震数据报送。组织制作地震应急、地震速报、防震减灾网络、地震震中分布图及
活动构造图等图板,规范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程序。
【应急救援】 2006年,市地震局对《东营市地震应急预案》重新修订,并由市政
府正式印发。规划建设8个大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16个中小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和建设市、县(区)两级城市应急疏散通
道和避险场地,完成场所标志的设置方案。组织应急人员参加省地震局组织的应急
演练。
【防震减灾宣传】 加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建成地震科普展室,建
立省级地震科普师范学校4处, 与市科协、教育局共同认定市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
25处,在河口区实验中学举行示范学校揭牌仪式。聘任28名地震科普辅导员,组织
4所学校的地震科普辅导员参加省局组织的培训。 组织开展地震科普优秀征文竞赛
活动,参赛学生3243名,受教育率93%。3月1日,为纪念“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8周
年” ,举办抗震减灾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发放各种宣传资料5000多份。纪念“7·
28” 唐山大地震30周年,下发开展活动纪念和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意见,7月27日起
播放“纪念‘7·28’ 唐山地震30周年”“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自救互救
能力”等为期7天的公益广告,7月28日上午,在东营区史口镇集市组织集中宣传,
采取观看电视片、 发放资料、 有奖问答等形式,共散发地震科普资料3000多份,
《地震知识手册》1500多册,悬挂趣味性展板10余幅,发放价值1000元纪念品,受
教育群众达200 0多人次。 印发《防震减灾法规文件汇编》,在市地震局网站上登
载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广泛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