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1&rec=146&run=13

【概况】 2006年,全市境内财政收入累计完成361.68亿元(含胜利油田北京缴纳
9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85%。分级次看,中央级完成274.26亿元(含胜利油
田北京缴纳部分90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31.91%;省级完成39.33亿元,比上年
同期增长31.30%;市级以下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8.09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7.83%,
比上年同期增长24.78%,其中,市本级财政收入完成23.5亿元,完成预算的101.88
%,比上年同期增长17.16%。
2006年,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完成61.86亿元,完成预算的111.89%,比上年同期
增长23.35%,其中,市本级财政支出完成27.34亿元,完成预算的102.75%,比上年
同期增长12.83%。东营市连续22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税费征管】 2006年,各级财政税务部门依法加强收入征管,积极实施科学管理,
全面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减免税,努力做到应收尽收,财政收入保持
稳定增长。一是实行严格的督查考核制度,逐级分解落实收入任务。二是加强收入
调度分析,及时研究解决组织收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抓好政府非税收
入征管。市政府把各执收部门的非税收入征管情况列入政务督查,增加非税收入代
收网点,完善非税收入征管系统,初步建立统一规范的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机制。年
内, 市级非税收入完成13.92亿元,其中: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9.39亿元,纳
入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4.53亿元。四是加强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协调房管
和国土资源部门,采取先交纳契税、后办理房产证的措施,有效防止了契税流失。
全市耕地占用税1392万元, 契税17023万元, 分别完成年度预算任务的116%和
134.16%。
【财源建设】 2006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并根据经济
形势的变化,进一步调整和丰富政策手段,加快财源建设步伐。
加大对基础财源扶持力度,安排2000万元,采取无偿补助和贴息相结合的方式,
重点扶持和培育29户农业龙头企业。 安排650万元,重点扶持养殖、名优蔬菜等农
村优势产业发展。投入3746万元,开发20.9万亩荒碱地,逐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
严格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其中,粮食补贴资金1140万元,
良种补贴50万元,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100万元。按期完成成品油价格改革工作,为
17万农户和5038个受益对象拨付资金3210万元。争取到上级农业开发扶持资金5013
万元,产业化参股经营试点项目扶持资金4000万元,有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健康快
速发展,壮大了农业基础财源。
调整财政投资方向,巩固壮大工业财源。支持“工业兴市”战略的实施,围绕
建设加工制造业基地,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建设
大项目、扶持大企业、培育大产业,大力发展后续替代工业,使之成为骨干财源。
市财政安排3100万元,用于全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势产业发展。大力支持节能降
耗, 市财政安排污染治理资金4000万元、乡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资金100万元,支
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
大力支持第三产业发展。市财政安排1500万元,支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落实
资金150万元,支持旅游业发展。
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为招商引资企业、油田改制企业兑付472
万元。为110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贷款220万元。市财政兑现外贸奖励资金85万元,
退税补助资金467.4万元,补助开拓国际市场资金69.4万元,促进了外贸企业发展。
做好“突破利津”战略实施工作。将利津县的明集乡、虎滩乡、北岭乡纳入全
市经济欠发达乡镇,“五保五救助”体系建设需县乡财政配套的资金,由市财政全
部承担,免除县乡两级政府借用市财政的部分周转金,促进了利津县经济发展。
【优化支出结构】 科学合理运筹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在支持社会保障方面,
2006年市财政支出18437万元,增长24.42%,加快以“五保、五救助”为核心的社
会保障体系建设,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其中,安排资金1529万元用于完善老年人救
助体系,农村7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补贴360元,90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补贴960元,60
岁以上老年人可免费乘坐公交车。落实资金5974万元,分别用于提高城乡居民医疗
补贴、城乡居民低保、农村五保标准,缓解农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
题,保障低保户、五保户的基本生活需要。
在支持教育方面,市财政教育支出64378万元,剔除油田教育专项资金51381万
元, 同比增长17.5%,课桌凳更新、贫困生救助、“三免一补”、未升学初高中毕
业生技能培训等工作扎实推进。
在支持文化事业方面,2006年市财政安排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4309万元,同比
增长6.13%,有力支持了全市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
在支持科技方面, 2006年市财政安排科技支出2650万元,同比增长17%,初步
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在重点建设方面,投入10.6亿元,保障“双十工程”“平安东营”等重点项目
顺利实施,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安排专项资金5835万元,
有效改善政法部门的办案条件。
【财政改革】 以“金财工程”建设为总抓手,以信息化为支撑,初步建立覆盖全
市财政收支核心业务的综合财政管理系统,推进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
部门预算改革稳步推进。统筹预算内外资金,科学核定支出定额,更新财政供
养人员基础数据库,市直单位全部采用“金财工程”预算编制系统,实现财税库行
联网,做到网上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执行预算,部门预算改革实现一个部门一本
账,收入全部纳入、支出一个口对外。同时,认真做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制
定工作方案,培训业务人员,顺利完成2006年地方数据按新科目进行数据转换,确
保2007年按照新的政府收支科目编制和执行预算。
集中支付工作进一步规范。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上线运行成功,市直37个单位上
线运行,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资金支出采用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两种方式,直
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的最终受益人。通过财政集中支付,全年支付各类资金33.3亿
元,拒付不符合规定支出1094万元。
政府采购制度逐步完善。 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具体品目类别达83个。对100万
元以下的采购项目实行按抽签顺序选择代理商的办法,有效防范选择代理机构过程
中的违规违纪行为。部署开展治理政府采购领域商业贿赂,针对政府采购领域容易
产生商业贿赂的环节、岗位,制定严密措施,形成更完善、更到位的相互监督制约
机制。 2006年全市政府采购合同金额19.7亿元,其中市本级完成14亿元,连续5年
居全省第一。
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
收入管理意见》,市财政局制定《东营市市级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工作考核暂行
办法》。对2005年以前票据进行彻底清理,并及时更换新版票据,对往来结算收据
进行抽查,进一步规范票据使用行为。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完成全市企业国有资产报表统计、全市行政
事业单位产权登记和资产统计工作,出台《东营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
办法》《东营市市级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国有资产监管和营运体系
进一步完善。筹备组建东营港集团有限公司和东营经济开发区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
司。 对市自来水公司、市政工程公司2个改企转制试点单位进行资产清查和资产评
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财政监督】 加强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征收管理。重点做好国有土地有偿使用
收入征收和支出、土地开发成本核算监管,对土地开发费用实行预决算制度,督促
土地储备机构建立财务报告和财务审计制度。为落实好征地补偿和安置政策,与市
国土资源局制定《东营市市区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片区综合地价》。
完善各项资金管理制度。制定免除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杂费课本费和作业费实施
细则、“超市进乡镇、放心店进村”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优质蔬菜基地建设项
目、农机购置补贴等实施方案和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财政资金规范使用。
加强政府贷款项目管理。完成市人民医院引进芬兰政府贷款项目、利津县第二
人民医院引进以色列政府贷款项目的申报。做好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的承贷运营偿还
工作,确保贷款及配套资金专款专用。做好东营港口建设工商银行贷款管理工作,
贷款总额8亿元全部到位, 市财政设立偿债准备金和项目支出专户,及时对项目支
出进行分析,强化监督管理。积极探索防范外债风险的有效机制和管理办法,对黄
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债务汇率风险保值管理,该管理模式走在全省前列。
强化监督检查。对市交通局2005年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和财务收支管理等情况
进行全面检查。对县区及油田教育中心所属中小学收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市文
体局、建委、市政局2005年非税收入征管和使用情况进行重点检查。通过对市财政
安排的部分科教、 环保、支农、社保等专项资金检查,查出违纪金额445万元。组
织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重点检查房地产开发行业、油田企业集团及“三产”企
业, 共检查单位33个, 查出会计核算不正确不实金额达18669.74万元,违规金额
2487.5万元,补交税款543.31万元。
加强会计管理。重点开展新颁布的39项企业会计准则宣传培训活动,举办高层
次培训班15期,培训财务负责人和高级会计人才1500余名。组织3467人参加市会计
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安装启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系统,实现会计信息资源共享。
加强财政信用资金管理。以促进财政信用资金良性循环为核心,着力抓好资金
投放、回收,全年共投放资金646万元,回收各类借款773万元。
【队伍建设】 一是抓好机关建设。建立综合考核体系,对科室工作量化考核,规
范机关管理。制定《全市财政系统2006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
在鲁中监狱召开警示教育现场会。开展局机关内部监督检查,对财政工作和机关干
部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良好用人机制,经
竞争上岗,选拔3名同志担任行政科室长,80%行政科室长进行轮岗,4名县级干部
分别到县区挂职。选派23人参加全市县级、科级干部及公务员培训班,选派33人参
加省财政厅组织学习培训,干部水平有较大提高。2名预备党员转正,2名入党积极
分子批准为预备党员。三是加强调查研究。组织对石油大明及油公司税收情况、中
石化经营战略调整情况、国家开征石油特别收益金对地方财政影响情况的调查分析,
全面了解政策调整情况及对地方的影响,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四是认真
开展招商工作。引进招商引资项目62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18亿元。
(唐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