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1&rec=110&run=13

【概况】 2006年,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107.6亿元, 主营业务收入
2350.6亿元,利税769.8亿元,利润54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5%、46.6%、29.9
%和17%。利税、利润和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连续7年居全省首位。
2006年,市经贸委围绕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政策引导,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全
市工业实际,制定工业、技改、八大产业等12个发展规划,推动企业和项目向开发
区、园区集聚,工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进程明显加快。建立健全经济运行预警预
测机制,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注重调查研究,侧重理性分析,为市委、市政府提
供情况、当好参谋,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指导、做好服务。及时协调推进煤电油运
工作,加强电力规划和电网建设,积极开展行业性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定演练各类
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工业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年内,地方工业主导地位日益凸显。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
利税、 利润分别完成440.4亿元、 1516亿元、173.8亿元和119.8亿元,增长42%、
67.5%、58.6%和55.2%。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增幅均分别居全省第1、2、2位,
两金占用比例、产品销售率均好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的64.5%。
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显著增强。6家企业入闱中国制造业500强,20家和10家企业
分别入闱全省企业集团200强和工业企业100强。30家重点调度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利税、 利润分别占地方工业的71.3%、 57.2%和57.7%, 拉动地方工业增长44.9、
33.8和32.7个百分点。
产业集群化趋势明显。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六大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5亿元,
利税86.9亿元,利润56亿元,分别占地方工业的62.3%、50%和46.7%。化工、汽配、
纺织三大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6亿元, 利税87.7亿元,利润59.4亿元,分
别占地方工业的59.8%、50.5%和49.6%。
【加大工业投入】 以银企合作为抓手,加大资金投入,工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组织举办全市银企合作洽谈会、“突破利津”现场办公会暨银企洽谈会,组织参加
的“2006山东省中小企业银企合作促进会”等,签约项目202个,签约金额119亿元,
到位102.6亿元。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组织和参加2006鲁港经贸合作活动周等专业
招商活动。争取国家和省直部门的资金扶持,全年共为企业争取贴息、补助、免税
等无偿资金1.6亿元。 对全市58个工业重点项目给予贴息扶持。年内,全市地方完
成工业投入275亿元,其中技改投入201亿元,分别增长36.8%和34%。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培育骨干优势产业产品,工业结构进
一步优化。坚持一手抓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突出发展现
代制造业,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一是壮大重点产业。健全产业发
展推进机制,拉长产业链条,加大技改投入,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促进重点产业的
快速发展。地方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1590万吨,造纸160万吨,纺织173万纱锭,轮
胎1940万条,其中子午胎1100万条。二是培育骨干优势产品。着力优化新闻纸、汽
柴油、轮胎、刹车片、高支纱及石油装备机械等产品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全年
全市机电产品进出口完成6.7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出口3亿美元。信义集团被授予
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在全省占有10%以上市场份额的工业产品有10余种。
3个产品列入省首批百个重点产品扶持计划。新创中国名牌产品1个、山东名牌产品
29个,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山东名牌产品64个。
【以政策引导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一是培育大企业。贯彻《关于加快骨干工业企
业发展的意见》,支持企业上大项目。2006年,地方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
的189家,其中10~50亿元18家,50~100亿元10家。二是全力扶持中小企业成长。启
动实施市中小企业成长计划, 从资金扶持、经营者素质培训等5方面支持中小企业
加快发展,首批76家企业列入成长计划。三是强化企业管理和改革。引导企业强化
现场管理等工作,获省级“现场管理样板企业”1家、“管理创新十佳企业”2家。
组织25家油田存续改制企业召开工业发展现场观摩会,全力支持油田存续企业的改
革发展壮大, 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9.7亿元。 四是大力开展企业家培训。开展
MBA、EMBA教育调研,建立全市企业人才资源库,市经贸委举办各类培训班7期,培
训900余人次,组织200人次外出学习先进经验,开阔视野。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 一是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组织引导和推动企业建
立健全以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华泰集团技术中心成为首批省重点企业
技术中心,金宇轮胎和三洋纺织通过省级认定,另有3家通过市级认定。全市有国家
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 省级12家,市级15家。二是深化产学研联合。鼓励企业与高
校科研单位建立开放、稳定、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组织参加山东理工大学专题产
学研洽谈会, 对接技术难题及洽谈成果8项。三是努力提高技术水平。重点抓一批
对全市产品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技术创新项目,列入省级计划51个,
全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0家企业通过国际招标引进先进设备,使企业技术装备达
到国际先进水平。 信义集团继上年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为美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
主机配套企业后,又与福特、通用两大汽车公司进行产品同步研发。四是培育创新
人才队伍。新建博士后工作站2家,全市共有博士后工作站4家。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一是落实目标责任。召开全市节能工作会议,与各县区及
重点用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并纳入督查考核。组织参加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
成果展暨节能技术产品博览会。二是抓节能降耗。重点加强对32家国家及省“千户
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管理,指导企业健全节能管理制度,实行定额能耗考核。工
业节水工作成绩突出, 3家企业获省级节水型企业,为东营市一年连创省级和国家
级节水型城市做出重要贡献。清洁生产、节能监测、散装水泥推广、报废汽车拆解
等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三是抓示范试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争取16家省级循环经
济试点企业和1个试点园区, 东营市成为首批10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之一。启
动实施循环经济“1320”示范工程,计划3年时间在全市培植1个循环经济示范县,
3个工业园区,20家企业,逐步构筑起企业、工业园、县区3个层面的工业循环经济
体系。四是抓综合利用。着力推动企业开展以工业固体废物为重点的资源综合利用,
组织10家综合利用企业审核认定,累计认定综合利用企业41家。
年内全市万元GDP能耗0.79吨标准煤, 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88吨标
准煤, 同比均下降4.5%,均属全省最好水平;万元增加值取水量22.2立方米,下
降2.7%;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4.7%,提高4个百分点。(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