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0&rec=94&run=13

【概况】 2005年,全市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呈现出资金投入加大、发
展速度提高、经济效益提升、服务环境改善、集群效应凸现、竞相发展氛围
愈加浓厚的良好态势。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
称限额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52户,比上年净增95户,完成产值1672.3亿元,同
比增长32.2%;完成增加值865.7亿元,增长28.6%,增幅比全省高0.16个百分
点;实现销售收入1585.8亿元,增长53.2%;实现利税585.8亿元,增长6 6.4%,
其中利润458亿元,增长75.9%。地方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923.3亿元,
增加值285.2亿元,销售收入887.2亿元,利税102.6亿元,利润72.3亿元,同比
分别增长56.7%、57.1%、70.9%、64.1%和69.4%。
(一)工业投入大幅增长。地方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01亿元,其中技改150亿元,分别增长64%和61%。全年实施技改项目306个,
其中, 列入省技改导向计划的65个;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101个,过亿元的
58个; 到年底已完工234个。全市工业技改贴息资金达到2500万元,支持项目
47个,项目总投资101.4亿元,全部项目投产达产后年增销售收入将达到285.6
亿元,利税40.5亿元。华泰集团20万吨轻量涂布纸、18万吨轻质胶版纸,正
合木业20万吨方中密度纤维板, 华星集团重油加氢,利华益集团油品改造及
100万吨延迟焦化,西水集团等7条子午胎一二期工程,胜通天轮5万吨钢丝帘
线等一大批重大技改项目的建成投产,极大地推动全市工业结构调整,一批
骨干企业和产品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为支持企业发展,
市及各县区共举办银企合作或项目推介会15次,签订贷款协议176.3亿元。其
中,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座谈暨银企合作洽谈会上,65个
技改项目签约贷款95.3亿元,已到位50亿元;在轮胎企业银企洽谈会上,签
约贷款9.6亿元,已到位4.5亿元。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在培育主导产业方面,建立八大产业发展
推进机制,编制发展规划,分别召开石化、轮胎、纺织、盐化工、精细化工
产业发展座谈会,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发展。通过加大投
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协作配套能力,依托大企业初步形成石化、造纸、汽
配、纺织和农副产品加工五大产业集群。地方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达1500万
吨,造纸120万吨,纺织120万纱锭,轮胎1300万条,其中全钢子午胎390万条。
八大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53.5亿元, 利税71.6亿元, 利润48.1亿元,分别增长
71.5%、67.9%和70.1%,占地方规模以上工业的84.9%、69.8%和66.5%。在培育
大企业方面,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骨干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
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地方30家重点调度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43亿元,
利税57亿元,利润39.5亿元,分别增长72%、58%、59%,占地方规模以上工业
的73%、56%和55%。地方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89家,其中,10~3 0
亿元的11家,30~50亿元的6家,50亿元以上的4家,华泰集团达到75亿元。在
培育知名品牌方面。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全市已创中国驰名商标1个,
省著名商标21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41个。胜利动力集团的燃气
发电机组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实现全市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
(三)循环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市政府出台《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
约型社会的意见》,提出全市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突出抓好节能、
节水、节地、节材,开展清洁生产、能源监测和散装水泥推广工作。培植华
泰、胜利工业园等25家循环经济型企业和园区。累计组织认定资源综合利用
企业37家。全市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达到0.68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9%;
地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提高2个百分点。加大报废汽车回收拆解
监管力度,回收拆解100%。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受到全国人大调研组和省
政府检查团的高度评价。
(四)整顿市场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对企业负担情况进行认真调
研,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召开全市减轻企业负担工作会议,
对涉企新、旧“三乱”进行集中检查。扎实开展公路“三乱”整治工作,取
缔非法站点2处, 受理的10件投诉案件全部处结,对已批准的283个加油站、
126个煤炭销售点、7家典当行、8家拍卖行全面进行监管。市场秩序整顿、生
猪定点屠宰和基层药品统一招标配送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各类经济园区和
东营港扩建、临港工业园建设扎实推进,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全市园区
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认真落实以“大通关,建设文明和谐口岸”为主题
的口岸文明共建活动,“电子口岸”建设稳步推进,协调解决了华泰集装箱
场站建设运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企业合资合作取得重大突破。美国杜邦公司投资10亿美元的钛白
粉项目已正式签约落户东营,这是全省改革开放以来一次性吸引外资最多的
项目。华泰集团与芬兰斯道拉·恩索公司合资12亿元人民币建设20万吨SC纸
项目定于2006年3月动工。中国化工集团以51%控股正和集团和华星集团,已
分别注入股金1.5亿元和1亿元,丙烯深加工和重油加氢项目建设已经启动,
两家企业将发展成为中国化工集团在山东的化工原料基地。成功举办中欧化
工项目合作洽谈会,市有12个项目在会上签约。
(六)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全市
累计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10家;东辰集团技术开发中心通过省级
认定; 列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44项,其中,省重点18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0项,填补国内空白15项,已组织实施42项,超过任务17项。为7家企业争取
省技术创新资金150万元。信义集团成为全国第一家为国外大汽车制造商提供
整车配套的企业,刹车片总成成为美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汽车主机配
套产品。扎实开展企业家培训工作,全年培训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1560人
次,组织59名企业家到大连理工大学进行高级工商管理培训。通过学习,企
业家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干事创业的热情,企业内部高学历管理人才不断增
多,人才培养体制逐步建立,优秀企业家不断涌现。市企业管理协会被省企
联等四协会评为2005年度先进单位,科达集团刘双珉当选为中国企业联合会、
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是山东省继张瑞敏之后第二位当选的优秀企业家。

【企业改革与企业管理】 1998年以来,市积极利用政策引导、典型带动、配
套推动等形式规范运作,全力推进全市乡及乡以上企业深化改革,全市乡及
乡以上797户企业已改制787户,改制率达98%。企业改革主要采用股份制、
股份合作制、兼并、先股后租、租赁经营、嫁接改造、整体移交、拍卖、破
产等9种形式。到2005年底,全市共组建股份制企业508户,其中股份有限公
司16户,有限责任公司492户;股份合作制企业176户;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
业50多户;整体拍卖小、微、亏企业40多户;依法实施破产企业222户;其它
实行先股后租、租赁经营、嫁接改造等方式,搞活了一大批国有、集体企业,
93%的改制企业公有资本全部退出;累计盘活企业资产3.08亿元;依法消除企
业债务32亿元。
大力支持油田存续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及时把改制企业纳入统计、规划
和支持的地方工业范围。到2005年底,已有25家油田存续企业改制并纳入地
方工业扶持范围。各企业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规范的法人治
理结构和科学的决策、经营、监督机制,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胜动集团
等企业还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管理理念、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显著进步,多
数企业已经建立适应发展需要的现代管理制度。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方面,
政府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推行企业市场化经营管理,引导企业在运行
机制、市场营销、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全面引入市场化经营管理机制;强化
成本、营销、质量等各项基础管理,在全市企业中推行现代物流管理,帮助
企业引入现代物流管理思想与机制,实施企业物流的优化与控制;多次组织
企业管理者到魏桥、滨化、海化、潍柴等企业参观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人
才培养办法,使他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