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直机关工委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0&rec=42&run=13

2005年,东营市委市直机关工委本着“业务工作出经验、中心工作有特
色”的工作目标,发扬“争创一流、唯旗是夺”的精神,突出重点,真抓实
干,在机关党的建设、参与中心工作和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新成绩。
思想建设。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育
活动。上半年,在市直机关广泛开展向牛玉儒、任长霞、张云泉、高玉身等
先模人物学习活动;结合市直机关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采取上党课、
下基层、外出参观等形式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4月,邀请中国社会科学
院陈一筠教授作了“构建和谐社会与提升人口素质”专题报告会;8月5~6日,
在河口区召开全市机关党(工)委书记座谈会,就机关党建工作如何站在新起
点、实现新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及时组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视
察山东重要讲话,进一步坚定执政兴国理念,增强执政为民意识;举办市直
机关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辅导报告会,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
神和市委三届八次全委会议精神等。
党组织建设。一是根据《基层组织条例》和《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若干规
定》,对所属基层党组织强化指导,有效地促进机关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
高。2005年,共调整改选基层党组织25个,调整充实党务干部98名。二是在
发展党员工作中,完善“两推一公示”制度、组织员谈话制度、发展前考试
制度和党委派员参加接收新党员支部大会制度。11月1~3日,举办市直机关入
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市直60多个党组织的302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培训。机关
工委共确定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23名,发展新党员85名,审批预备党员转正78
名。 三是认真组织庆祝建党84周年系列活动。“七一”前夕,机关工委组织
120名新党员到黄河口烈士陵园举行入党宣誓仪式,增强党员的神圣感和责任
感;在东营松林广场举办“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展”;在东营清风
湖公园广场主办庆祝建党84周年 “永远跟党走” 专题文艺晚会, 市直机关
3000余名干部群众观看演出。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结合各自实际开展的重温
入党誓词、观看典型案例电教片、参观革命英烈事迹展等活动,使广大党员
深受教育和鼓舞。
作风建设。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和党风党纪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
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在市直机关开展
以“争创群众满意的纪检监察组织”和“争当群众满意的纪检监察干部”为
主要内容的“双争”活动,并举办“双争”活动演讲比赛,收到良好效果。
二是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市直机关教育、制度、监督并重
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三是认真做好来信来访和“处法”工作。重大节日
期间,加强对涉军、“法轮功”等重点人员的监控力度,确保无违规上访事
件的发生,为创建“平安东营”做出积极努力。
机关群团工作。加强对机关群团组织的领导,建立健全机关工、青、妇
组织,支持他们发挥各自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6月,市直机关工会
率团参加全省机关干部乒乓球邀请赛,获得优异成绩和集体“道德风尚奖”;
10月,与市文体局联合举办东营市“移动通信杯”第三届职工运动会,市直
机关44个代表队计2000余人参加,运动会历时8天,获得圆满成功;团工委组
织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系列活动,组织“市直机关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妇工委组织开展以“素质工程” “五好文明家庭”和
“春蕾计划”等巾帼创建活动。
“千村绿化”工程。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2005年,由机关工委牵头
组织市直112个部门与112个绿化重点村结成“对子”,为农村提供树苗、义
务植树,并帮助绿化村制定绿化方案和管护措施。机关工委协调林业等部门,
先后组织召开部署会、调度会、督查会等10余次,有力地推进工程的实施。
据统计,年内,市直部门为农村无偿提供绿化资金200多万元,义务植树30余
万棵。(陈守锋)

【党校工作】 2005年,市委党校全面贯彻“从严治校、规范办学”的方针,
深化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改革,努力构建“和谐党校”,不断加大干部
教育培训力度,各项工作再创新佳绩。
教学工作。2005年,市委党校举办计划内主体班次9个,计划外班次3个,
培训轮训学员1500余人。同时,2005年市党校教师应邀到全市各部门、单位、
乡镇、企业以及油田等部门进行先进性教育辅导达88场次,辅导十六届五中
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等专题32场次。获2005年“全省党校系统教学工作组
织奖”。
科研工作。全校共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38篇,其中,全国核心期刊论
文6篇,省级论文20篇;共立项完成省、市、校三级课题18项,其中山东省社
科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立项1项,省委党校课题结项4项,东营市“十一五”规
划课题结项1项;被市领导批示转发的文章2篇;获省以上科研奖励16项。
干部业余教育工作。坚持“党校姓党、社会效益第一、教学质量第一、
服务第一”的四个原则,业余函授教育授课质量和规范化办学水平进一步提
高,社会办学形象和信誉进一步提高。被评为2005年度“全省党校系统招生
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党校系统干部业余教育先进分院”.
机关建设工作。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出台《关于“争创学习型组织、
争做知识型职工”的决定》,全校16个行政和业务处室及群团组织按照创建
要求,对各自职责和工作规范重新进行完善、修订和细化,促进了整体工作
质量和水平提高。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在推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向
纵深发展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先
进单位”。结合党校实际,开展以“讲文明、树形象,讲和谐、树新风”为
主题的“两讲两树”活动,开展“创一流业绩、创一流环境、创文明机关”
的“三创”活动,党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
条件。 5月9日,新建的综合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投资1600万元、建筑面积
7200平方米);投资100余万元为教室、餐厅、学员公寓等进行高标准配置;
加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教职工、学员的学习、生活、
工作环境得到改善。2005年,被省委党校评为“全省党校系统行政后勤管理
先进党校、全省党校系统信息化建设先进党校”。(李希旺)

【信访工作】 2005年,市信访局接待群众来访720起8750人次,同比分别下
降3.4%和24.1%;集体访321起7780人次,同比分别下降24.3%和27.7%;受理
群众来信702件,上升128.6%。到省以上党委政府越级上访、重复上访量均
低于国家、省规定指标,是近年来信访形势最好的一年。
信访“网底工程”建设。一是信访工作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市所有乡镇、
办事处全部配备副科级信访办主任,部分县区的乡镇信访办主任为党委委员,
各村都成立以支部书记或主任为组长的信访民调小组。强化城市社区信访工
作人员的配备,市直、县(区)直各部门、单位健全信访工作科室,充实工
作人员。二是信访工作制度在基层得到深化和延伸。结合新《信访条例》的
贯彻实施,印发《东营市信访工作通报制度》《东营市信访工作三项程序》
《市直部门单位负责人公开接访制度》等,有效地规范了办信、处访、督察
运行程序。在基层,来访快报、周通报、月分析、季交办等制度得到深化和
延伸,基层信访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基层的办公条件和工作
环境有明显改善。 按照信访工作“网底工程” 建设的要求基层各部门加大
“三个一”工程建设力度,五个县区都建设了高规格、高标准的人民来访接
待中心,乡镇在设立信访办公室的基础上,设立专门的接待场所;各县区信
访局实现人均一台微机,乡镇信访办均配置了微机。
宣传贯彻《信访条例》 。 为推动《信访条例》的宣传贯彻实施,出台
《关于在全市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强化以“双教育、
双规范”为主题的《信访条例》宣传教育,在全市开展《信访条例》集中宣
传日活动,扩大宣传教育的效果;全市各级举办《信访条例》不同层次的培
训班,累计培训5200余名专兼职信访工作人员,提高了信访干部的理论水平
和业务素质;同时,全市80多名信访干部参加省举办的《信访条例》培训。
创新工作机制。一是严格落实信访公开接待日制度。为进一步畅通信访
渠道,市委、市政府自6月份开始,把每月10日、25日定为市直部门单位负责
人公开接访日,实行“五公开”,即公开接待领导姓名、职务、接待时间、
接待场所和接访电话,引导群众直接到有关单位、部门反映问题。在公开接
访工作中,实行首问责任制,“谁接访,谁负责”,严格落实“五包”,即,
包接访、包协调、包督办、包落实、包稳定,不仅有利于问题的及时有效解
决,也促使每个领导干部成为解决信访问题的行家里手。全年,市直各部门、
单位共受理群众来访321起,妥善解决了大量矛盾问题,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是率先实施“绿色邮政”工程。自4月1日起,实施群众来信“绿色邮政”
工程,上访人寄往本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来信,只要在
信封上注明“群众来信”,一律免贴邮票。为方便群众邮寄,统一印制了6
万份标有“绿色邮政”字样的专用信封,发放到全市各邮政所,免费提供给
信访人。年内,共受理“绿色邮政”信件214件,占直接受理来信总量的67%。
“绿色邮政工程”,既为信访群众提供了简便快捷有效的诉讼途经,又能引
导群众通过写信反映问题,很好地规范信访秩序。东营市的这一做法在全省
开通“绿色邮政”经验交流会上做典型介绍,新华社记者专门来东营市进行
采访,全国20多家省以上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三是加强信访秩序管理。
出台《关于维护信访秩序的若干规定》,并由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强信访秩
序管理工作的通告》,增强了群众依法有序进行信访活动的意识,进一步规
范了群众的信访行为。
信息化建设。市委、市政府把信访信息化建设纳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的
具体内容,拨出90万元的专项资金,重点建好“三个网”。建立局域网,开
发信访综合协同办公平台,内部公文运转实现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开
通广域网,以局域网为基本模块,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乡三级信访系统联网,
使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程度得以进一步提高;开通东营信访网站,11月15日
《东营信访》独立门户网站正式开通。市、县、乡三级信访系统联网后,实
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建设网络监控系统,在重点部位安装8个红外线
摄像一体机、将图像、声音等动态信息进行及时录制,有利于信访问题及时
妥善处理。
控源治本工作。一是采取有力措施,着力解决信访难点问题。对潜在的
群体性矛盾,按照“各负其责、工作在前、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大苗头排
查力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准备,防范控制一批。对发生的集体上访,
迅速落实责任,查明原因,拿出对策,早解决,急事急办一批。对群众关注
的热点问题,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主动化解一批。
在全市信访系统开展“沉到一线为群众、换位思考当群众、耐心工作为群众”
活动,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使大批矛盾得以解决。二是加大督查力度,集
中解决重点信访案件。加大对省交办的重点案件的督查处理力度,全部落实
责任人和责任部门,规定办结限期。到年底,省交重点信访案件全部结案,
办结率达100%。三是强化调研,当好参谋助手。2005年,市信访局牵头开展
了破产企业、农场改制等专题调研,其中《关于市属破产企业、改制和困难
企业职工信访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农场系统群众信访问题的调查》以市
委《领导参阅》的形式印发。市信访局撰写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分析》
一文引起市领导高度关注,通过及时研究对策,强化措施,农民工因工资拖
欠问题发生的上访案件同期下降41%。信访宣传取得新成绩,在省《信访情
况》上发表6篇稿件,在《山东信访》上发表42篇,在市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
21篇。
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根据中央和省就集中处理信
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作出的工作部署,以“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
得住、处理得好”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群体性事件
预防预警机制。全市各级深入排查各类不稳定因素,根据情况,区别对待,
分类解决,把大量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真正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
道防线”。在省交办的11类重点信访案件中,东营市有3类信访案件为零。中
央联席会在向山东省交办信访案件工作中,东营市是全省唯一没有中央联席
会交办案件的市,得到省领导的高度赞扬。12月份,协助胜利油田妥善处理
“协解工”事件,被中央、国务院称为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典范。(李晓孟令
华)

【保密工作】 2005年,保密工作以强化全方位目标管理为抓手,以计算机
网络保密管理为重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密,确保全市国家秘密的安全,各项
工作取得新发展,队伍建设、技术防范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市保密局获全省
保密工作先进单位,有2人被评省先进个人。8月顺利通过国家、省保密局组
织的“四五”保密普法检查验收。12月在省委保密委组织的年度检查考核中,
东营市40多项考核指标再次全部通过检查考核,总分连续四年在全省名列前
茅。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保密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全市实际,制定下发
全年工作目标任务,与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单位主要领导签定目标责任书,
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集中开展党政机关保密大检查。按照中央、省委
保密委的通知要求,抽调保密干部,对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单位进行一次拉
网式保密大检查,共检查123个市直单位,查出计算机保密管理等15个方面的
泄密隐患,并督促逐一进行整改,消除泄密隐患。认真抓好全市国家统一考
试的保密管理。按上级部署,协调教育、公安等部门加强中、高考和国家司
法考试的保密管理,对试题、试卷保密室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全程跟踪,
确保安全保密顺利进行。建设党政通信专网。市财政拨款145万元用于专网建
设,专网建设按期顺利进行,省专网领导小组多次派专家前来督查,对东营
的工作表示满意。按照国家、省保密局部署,组织开展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
次保密工作情况问卷调查,并及时汇总上报。
保密宣传教育工作。5月,组织开展全市集中保密宣传月活动,在报刊、
电视、网络等媒体开辟保密专栏,发表领导署名文章等宣传品12件,营造浓
厚的舆论氛围。组织对市直各部门单位和县区“四五”保密普法进行检查验
收,开展“四五”保密普法理论研讨活动,将优秀论文汇编成册;组织开展
保密普法板报展活动,市直70多个部门、单位组织参加展出活动。建设开通
“东营保密网站”,设立保密知识、保密法规、工作动态等栏目,为保密宣
传教育打造新的平台。信息调研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被省《山东保密》采
用9篇,采用量列全省首位。全年编发《东营保密》4期,在市级以上报刊发
表署名文章8篇。加大国家保密局《保密工作》的学刊用刊力度,市和县区
连续十四年被国家、省保密局授予先进单位。加强党校保密教育的规范化建
设,完成8个班次、36个课时的保密教育任务。探索和创新宣传教育方式。一
是挤进式教育。派人参与主体班次保密课程的讲授,全年到市县区党校讲课
8次;二是提醒式教育,全市开展“保密提醒”活动,印发《致全市领导干
部的一封信》和《致全市专兼职保密干部的一封信》,印制保密提醒宣传贴
2万多套,在全市党政机关的计算机、复印机等设备上广泛张贴;三是登门
式教育。7月,邀请国家保密技术研究所的专家为县区和市直部门干部职工
演示手机泄密知识,9月组织到市直56个重点部门和5个县区,为各级领导干
部和保密干部播放保密警示教育片《刘兵、龙向京窃密案》60多场次,受教
育1000余人;纠正式教育,把专项督查与纠正问题结合起来,使问题单位在
整改过程中受到保密安全教育。
保密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县区专职保密干部的配备。按照上级部门和市
领导的要求,督促各县区全部落实保密局长和专职保密干部,加强保密力量,
解决保密干部兼职多的问题。二是加强对保密干部的业务培训。坚持“先训
后用、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保密干部的业务知识培训,全年共组织保密
干部培训班两期,计350余人,为培训考试考核合格的保密干部颁发持证上岗
证书;6月,组织召开市直9个协作组会议,对各部门、单位保密干部进行计
算机保密管理教育和培训;积极参加省局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全年参加省
局业务培训3次。三是加强保密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制定下发《关于进
一步加强保密知识学习的通知》,在全市专兼职保密干部中开展学习保密业
务知识、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对学习内容、活动步骤、检查考核等方面提出
严格要求,并组织考试。四是强化保密干部的激励约束。以市委、市政府名
义对16名先进个人和11个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奖励。
规范化管理建设。一是规范计算机保密管理。按照省保密局要求,全市
党政机关的计算机,分绝密、机密、秘密、内部、公开5个等级,全部张贴
提示标签,每台微机都落实责任人,每个软盘、优盘等磁介质都落实到专人
管理。严把上网信息关,督促每个单位建立发布信息审查责任人制度,保证
网络的安全保密。二是依法加强对定密工作的管理。突出年度审报制度、密
级变更制度和定密责任人制度的落实,对各部门单位定密工作进行具体指导,
使各部门单位严格按照保密范围和法定程序确定国家秘密。组织各县区和市
直部门开展国家秘密事项清理工作。三是依法加强对国家秘密载体的管理。
对市、县两级国家秘密载体定点复制单位实行年审制度,与单位法人签定保
密责任状,对定点复制单位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并对定点复制单位进行
不定期检查。对各部门单位国家秘密载体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保存、
销毁等各个环节和信息设备的维修、回收、销毁等,都督促指导建立严密的
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国家秘密的万无一失。四是依法加强对外
提供资料的保密审查。全年先后完成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单位送审的3500
余万字文件、资料的保密审查,防止失泄密事件的发生。五是认真抓好重要
会议、重大活动期间的保密管理。按照中央、省委保密委通知要求,加强全
国“两会”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期间的保密管理。市委全委会、市人大、
政协会议期间,与主办单位配合,对每个环节研究制定保密措施,保证了全
市重大会议的安全保密。(部丰 徐敏)

【党史工作】 2005年,在党史成果评选中,《中共东营市委纪事》被评为
山东省党史系统优秀成果一等奖,《难忘的岁月》被评为东营市社会科学优
秀成果二等奖。2005年在党史资料征集、本子编写、专题研究和宣传教育方
面取得新的成果。
资料征编工作。《中共山东年鉴》东营市承编工作于4月底圆满完成,
有关资料、 文章和图片及时上报省编委会。 编辑出版 《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2005) 》。《纪事 (2005) 》作为市委党史研究室资政的一个重要平台,记录
2004年市委的重要决策、重要会议、重要活动、党史大事、改革发展措施以
及纪检、组织、宣传、政法、统战、武装工作等,全面反映了全市党的思想、
组织、作风、制度建设情况,全书达90余万字。完成《中共东营市组织史资
料(2 000—2005)》的征集工作,征集资料10余万字。
专题研究工作重点围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组织专题研究。以抗日
战争时期渤海区的革命文化建设为主线开展系列专题研究,共征集文章、资
料60余篇,编写出版专题纪念文集《烽烟滚滚唱英雄》,全书计36万字。编
写出版《李竹如烈士纪念集》,被国家图书馆、国家档案馆收藏。围绕编写
《中共东营地方史》第二卷开展有关专题的征集研究,已征集专题资料40篇,
编写《社会主义时期东营地方党史资料集》,全书计30万字。主动参与市级
社会科学有关课题的研究,撰写《关于保护和利用好我市革命文化资源的建
议》上报市领导,对于垦利县修建“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起到积极的推动
作用。完成省安排的“三农”专题研究,撰写的《中国共产党“三农”问题
的理论与实践》论文,得到省委党史研究室的高度评价。
宣传教育工作。围绕资政育人这一根本任务,积极探讨党史宣传教育新
的方式方法。办好“东营党史”网站。通过党史网站大力弘扬东营地区各级
党组织领导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集中反映全市党史工作和党史研究状况,
为社会各界提供党史知识服务。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系列活动。参
与筹办东营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座谈会;与市委宣传部、大众日报社、
利津县委共同举办《李竹如烈士纪念集》发行座谈会;与《东营日报》《胜
利日报》联合设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栏;组织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
周年图片展”,在市直有关部门及学校巡回展览,参观人数达5万人次;组
织“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理论研讨征文活动”,共征集论文30余篇,撰
写的《论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的三个条件的形成》被评为全省优秀论文,并
被省党史学会推荐参加华东七省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
研讨会”。积极参与《山东革命文化丛书》的撰写工作,《山东战略区的稳
固后方——垦区》《陈明李竹如》入选丛书,两书共计22万余字,于2005年8
月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与《油城周刊》联合举办“和谐社会我们共
同打造”专题,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谭新锋)

【老干部工作】 2005年,东营市共有离休干部1301人,平均年龄77岁,年龄
最大的94岁,年龄最小的69岁。80岁以上离休干部有286人,占总数的21.98%;
70岁至79岁的1007人,占总数的77.4%;69岁以下的8人,占总数的0.6%。抗日
战争时期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有300人,平均年龄79岁;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工
作的离休干部1001人,平均年龄76.3岁。生活不能自理的离休干部489人,占
总数的37.59%。
2005年,市委老干部局强化大局观念,认真履行职能,在落实好老干部
基本待遇的基础上,突出抓“双高期”老干部管理服务、“三个亮点”建设
和老干部部门自身建设,努力提升工作层次和水平,老干部工作取得长足发
展。2005年,市委老干部局被评为全省老干部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老干
部党校建设先进单位、全省老年教育先进单位、全省老干部部门调研信息工
作先进单位。
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一是帮助和指导老干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
性教育活动。为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活动开展前,对全市老干部
党支部组织设置情况、全市老干部党员思想状况、身体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
一次详细的调查摸底,建立完善老干部党支部档案。下发《关于做好离退休
党员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通知》,专门成立督导组,对全市老干部党员开
展活动进行统一督导检查;对一些单建的老干部党支部,采取“分类指导、
帮扶结对、送教到门”的办法,取得较好效果。二是组织市级老干部赴省内
外参观考察。5月中旬和9月中旬,组织市级老干部及其家属,分两批4个小组,
先后赴广西、湖南、云南、贵州及省内的青岛、威海、临沂、枣庄等地市进
行参观考察;市老年大学组织80余名老年大学学员参加省老年体协组织的赴
港澳健身游活动;9月底,组织市级老干部到东营区、垦利县、利津县视察
工农业生产。三是加强老干部党校建设。9月,市委老干部党校挂牌成立,
市县两级全都建立起老干部党校。各级老干部党校聘请教师,制定详细的培
训计划,分期分批对老干部党员进行培训教育。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理
论研讨班、专题辅导报告会,对党支部成员及离退休党员进行教育和培训。
四是开展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期间,市委老
干部局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居住在省内外的抗日离休干部普遍进行走访慰问。
9月底,选拨广饶县老干部合唱团代表东营市参加全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
年老干部大合唱比赛,获得组织奖、指挥奖、三等奖。在全市老干部中开展
“六个一”纪念活动,即:举办一次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开展一次合唱比
赛、召开一次座谈会、组织一次演讲会、举办一次书画展览、组织一次“爱
老、助老、送温暖”为主要内容的走访慰问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关心重视老
干部的氛围。五是继续开展“建言献策”“老有所为、奉献社会”活动,发
挥老干部的作用。市级老领导张万湖、赵芳清亲自任市关工委主任,组织开
展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10名为党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德高望重、热爱青
少年教育事业的老干部被推荐为“五老”报告团成员;95%的市老年大学学
员参加“3·15”消费者协会指导站,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大批老科技工作者,
离退休后,深入农村传播科学技术、普及科学知识,做出突出成绩,有2名
老干部受到省人事厅、省老干部局、省科协的联合表彰。市老年大学、各县
区分别成立老干部“建言献策”活动领导小组,每个月向老干部发放一次征
求意见书,每半年举办一次情况通报会,为老干部建言献策提供便利条件。
广大老干部在维护社会稳定、招商引资、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关心教育下一
代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一是加强督促检查,保证“三个机制”有效运转。
自2002年3月以来,市按照“单位负责、社会统筹、财政支持、加强管理”的
原则,普遍建立起离休干部医药费、离休费3个保障机制。为保证“三个机
制”有效运行,市局组织有关人员每季度对各县区“三个机制”运行情况进
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随时整改解决,2005年全市离休干部“两费”不拖不
欠。二是企业离休干部生活待遇得到大幅度提高。针对企业离休干部与机关
事业离休干部生活待遇存在差距的实际情况,5月份,市委老干部局组织有
关人员,对企业离休干部的生活待遇状况进行认真的调查测算,向市委、市
政府写出《关于进一步提高企业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的请示》,得到批准。从
2005年1月份开始增发取暖补贴、通讯补贴、职务补贴和新增房贴4项生活待
遇, 企业离休干部人均月增资426元, 拉平企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生活待遇。
2003年至2005年,企业离休干部每月增加1500元。市企业离休干部人均月工资
近3000元,位居全省前列。三是认真做好老干部医药费资金的报销管理工作。
坚持和完善离休干部定点医疗、住院报告、住院抽查、转院审批等制度。按
照《老干部医药费报销管理办法》,采取“定时、分批、集中”的报销办法,
与医疗保险事业处组成联合审核组,每季度对老干部医药费进行联合审批,
集中报销,进一步规范了老干部医药费报销管理工作,保障老干部医药费实
报实销。 2005年, 市直170名企业离休干部共报销医药费190余万元, 人均
12000元。四是组织老干部进行健康查体。2005年4月,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
组织市级老干部到市人民医院和油田中心医院进行健康查体,两家医院专门
开辟了老干部健康查体“绿色通道”,抽调一流的医务人员、提供一流的医
疗设备为老干部服务,查体结果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向老干部当面反馈,
提供健康服务。五是加强“双高期”老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2005年,在全
市老干部系统广泛开展以“亲情服务、奉献爱心”为主题“亲情服务年”活
动。对离休干部普遍进行走访和健康查体,进一步摸清每名老干部的身体状
况、精神需求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各级老干部部门都设立服务、咨询热
线电话,认真记录老干部反映的问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他们解决存在的
困难和问题;完善细节服务措施,开展特需服务、预约服务、个性化服务、
咨询服务、承诺服务等灵活多样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结合保
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在全市老干部工作系统中开展
“比学习、比服务、比效率、比质量”“四比”服务竞赛活动,争创一流的
服务业绩,提升工作水平。
加强活动阵地建设。一是加强老干部窗口“亮点”建设。2005年,进一
步加大对老干部活动中心(室)、老年大学的投入,优化老干部学习和活动
的环境。市老年大学二期工程已经批准立项,工程预算投资600余万元,建筑
面积3706平方米,开工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已就绪。二是健全老年教育体系。
努力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进一步加强老年教育工作,扩大办学规模,市、
县、乡三级办学网络基本形成。全市共有老年大学(学校)42所,在校学员
达3413人。市老年大学坚持“学、乐、教、为”四结合办学方针,在完成正
常教学任务同时,根据老干部的心理、生理特点、兴趣爱好设置课程,丰富
教学内容,举办太极拳班、舞蹈班、健身操班等短期培训班,受到广大学员
的普遍好评。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依托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
学,定期组织老干部开展易于参与、益寿益智的活动。2005年,市老年大学
先后举办“老年大学春季运动会”“老年大学学员书画作品成果展”“全市
老年人地掷球比赛”“油地结合杯门球赛”等大型赛事。各级老干部活动中
心、老年大学组织成立的老年吕剧团、老年乐队、老年合唱团等文体组织,
定期到广场演出,展示老干部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在社会产生较好的影响。
加强宣传调研工作。2005年先后召开两次全市老干部工作宣传调研会议,
对老干部工作宣传调研进行部署和调度。年内,全市共有8篇调研论文上报
省局,超额完成省局下达的调研任务;有20多篇文章在《山东老干部工作通
讯》《情况交流》上发表;每月编发一期《东营老干部工作》简报,及时反
映工作动态,总结工作经验;与《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联合开辟“老
党员身边的故事”“黄河口抗日烽火”“我身边的抗日英雄”等专栏,定期
宣传老党员、老英雄的事迹,有20余篇报道见报。河口区老干部列席“两会”
制度,垦利县老干部自然减员递补制度,东营区“三个一”献爱心活动,市
局开展亲情服务、提高企业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等一些经验做法在全省老干部
系统得到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