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0&rec=41&run=13

基层组织建设。(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
机,从“选拔、培训、管理、保障”四个方面入手,切实加强村“两委”班
子建设,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
精心组织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先后制定《关于做好村“两委”换
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东营市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程序图》,编制
《陈官乡村“两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材料汇编》《陈官乡村“两委”换届
选举工作纪实》专题片。换届过程中,着力抓好调查摸底、培训骨干、宣传
引导、督查指导等基础性工作,建立定期调度、情况交流等制度。市、县、
乡共举办培训班98期,培训选举工作人员6309人次;派出工作督导组45个、
指导组1039个。通过换届,基层组织实现“三个明显提高、两个明显减少、
一个率先”的良好效果,即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和村“两
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明显提高,由届前的20.1%和28.1%分别提高到96.7%和
94.1%;村干部素质明显提高,新一届村“两委”成员中,45岁以下的3206人,
占58.9%,比届前提高14.8%,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3044人,占56.3%,
比届前提高14.7%;“双带”能力明显提高,新一届村“两委”成员中“双强”
型干部4225人,占总数的77.7%,比届前提高26.4%;村干部职数明显减少,
村“两委”成员由届前的8846人减少到5436人,减少38.5%,由届前的平均每
村5职减少到平均每村3职,仅此一项,每年可减少村干部报酬支出1027.8万
元;群众上访明显减少,与上届相比,上访数量大幅下降,没有发生影响大
的群体上访事件,保持了农村稳定;在全省率先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
作,换届率比全省平均比率高出5.7个百分点。
认真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针对换届后新进村“两委”班
子人员较多的情况,切实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制定出台《关于切实做好村干
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编发《农村干部实用手册》,指导县区、乡镇制
定落实具体培训计划,全市共举办培训班89期,5436名村干部全部培训一遍,
考试合格率达100%。在抓农村党员干部常规培训的同时,突出科技知识培训。
采取“四个结合”的培训方式,即党校培训与基地培训相结合、领导授课与
专家辅导相结合、请进来教与走出去学相结合、典型引导与讨论交流相结合;
注重发挥培训基地和远程教育网络作用,参与组织实施“千村万户农民科技
培训工程”,先后培训农村党员干部55400余人次。
加强村级工作规范化建设。制定下发《东营市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办法
(试行)》,对村干部的岗位职责、教育培训、报酬待遇、离任管理等作出
明确规定。指导各县区相继出台实施细则,切实加强对村干部的规范管理。
推行村干部任期目标承诺制和践诺奖惩制,指导乡镇与村“两委”签订任期
目标责任书,加大对村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村级组织
正常运转保障机制,调动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积极推进村级工作规范化建
设。进一步抓好村务大事村民议决、定时定点集中办公、村级事务程序化管
理、村级工作“阳光操作”等制度的落实,健全完善村情档案,推进了农村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建立保障机制,增强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为适应农村税费改革新情况,
加大向农村转移支付力度,通过实行“两个倾斜”、实现“三个确保”、完
善“三项制度”,建立健全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保障机制。两个倾斜:各级财
政转移支付资金向村级补助倾斜,村级补助资金分配向经济薄弱村倾斜。三
个确保:确保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不减,确保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用途不变,确
保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足额到位。三项制度:村干部绩效报酬制度。对村党组
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文书实行固定补贴,其他村干部实行误工补贴。农
村党员干部表彰奖励制度。对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村干部,市县乡分
别进行表彰,授予荣誉称号,给予一定物质奖励。村干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
险制度。指导广饶县采取个人、集体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村级干部养老保险
和医疗保险制度,消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东营市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做法,得到省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进
行推广。同时,这项工作获2005年“山东省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二等奖”,并
录入省委组织部编著的《活力之源——新时期山东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
与实践》一书。
(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组
建率不够高、作用发挥不够好的问题,按照“先行组建、逐步提高、典型示
范、分类指导”的思路展开工作。一是抓工作规范。制定出台《关于加强非
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带工建”工作的意见》。二是抓基础环节。对非公有
制企业分布状况、经营规模、从业人员、党员数量及企业主对组建党组织的
态度等情况进行认真调查, 分类统计,摸清底数。对职工人数在50至99人和
100人以上的企业分别建立台帐,制定组建目标规划。三是抓督促调度。建立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情况季报和通报制度,对职工人数50人以上的企
业有党员和职工人数100人以上的企业建党组织的情况进行定期通报,促进平
衡发展。四是抓分类指导。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且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企
业单独建立党组织;对党员不足3名或虽有3名以上党员、但建党组织条件不
成熟的企业,采取联合组建、依托组建、挂靠组建、村企合建、区域(行业)
统建等方式,创造条件建立党的组织;对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选
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指导开展党的工作,努力实现党的组织覆盖、
工作覆盖和凝聚力覆盖。多方协调,积极做好油田改制分流企业党组织关系
理顺工作,确保党的组织不散,工作不断。五是抓典型示范。组织开展非公
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各县区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
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要求确立示范
点,进行重点培养。2005年8月,在华泰集团召开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座谈会,总结推广示范点经验,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三)街道、社区党的建设。组织召开全市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现
场交流会议。积极组织驻社区单位与所在社区开展“结对共建”活动。至年
底,全市已有72家驻社区单位党组织与60个社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
动。推行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我为社区添光彩”活动,充分
调动各类党员投身社区建设的工作积极性。抓好在职党员登记报到、表现情
况反馈、活动情况定期通报、评议党员征求社区党组织意见等制度的落实,
促进活动的深入开展。组织开展创建“党建示范社区”活动。在全市选择部
分党建工作基础比较好的社区作为示范点, 进行重点培养, 积极争创省级
“党建示范社区”。东营市《加强社区党组织阵地建设,推进社区党建工作
上水平》的经验做法在全省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会议上进行交流,并录
入省委组织部编著的《铸牢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石》一书。(李西亮)
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
(一)全面完成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1至3月份,抽调专职考
察人员对全市131个县级领导班子(包括中央、省驻东营单位22个)和861名
县级领导干部进行2004年年度考核。本次考核以提高考核结果的真实性作为
工作重点,在增加测评主体、完善方法步骤、合理确定考核内容、细化量化
考核项目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形成立体式、全方位、多元化的干部考核测评
体系。建立跟踪管理制度,对年度考核结果较差的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由分管市领导、组织部负责人与班子成员及相关干部谈话,制定整改措施,
抓督促落实。
(二)扎实稳妥地做好干部调整工作。严格坚持标准条件和严格程序规
定,突出工作实绩的考察考核,选拔靠得住、有能力、作风硬的领导干部。
全年共调整干部305名,其中提拔118名,交流52名,安置县级干部5名,到龄
改非18名,免职24名,进一步改善了领导班子结构,增强了领导班子的活力
和战斗力。对85名试用干部进行试用期满考核,并办理了正式任职手续。
(三)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后备干部培养锻炼的新途径,
加大使用力度,实现备用结合。一是在经济建设和信访一线锻炼干部。从县
级后备干部中抽调28人,重点从事招商引资工作,抽调6人到市信访局挂职锻
炼。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和基层实践锻炼。抽调列入后备干部的31名乡镇党政
正职参加乡镇干部培训班。选调发展潜力大、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后备干部到
基层接受锻炼,从农口部门抽调6人参加第三批教育活动督导工作。要求对
工作经历相对单一的进行适当轮岗,增加工作阅历。三是加大使用力度。对
经实践检验比较成熟的及时提拔到县级领导岗位上,年内提拔的118名县级干
部中,后备干部67名,占56.8%。
(四)进一步规范科级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全年共对市直75个部门、单
位的科级干部进行审批备案,通过竞争上岗或民主推荐调整科级干部803人,
其中提拔正科237人,副科223人;交流轮岗正科188人,副科155人;聘任203
人;免职70人。一是规范程序。形成事前酝酿、沟通方案、笔试、面试、民
主测评、考察公示等一系列成熟的做法,做到一个步骤不漏、一个程序不减。
二是严格把关。对竞争过程、编制职数、人员资格进行严格把关,做到程序
错漏的不审批、职数超配的不审批、人选资格不具备的不审批,全年没有发
生一起因竞争上岗环节和人员资格条件等问题引发的人民来信,实现凡缺必
争、争必公平。三是实行全程监督。竞争上岗方案由组织、人事部门共同审
查,面试工作由组织、人事、纪检共同参与,笔试、面试、民主测评成绩、
考察人选、任职人选及时公开,实现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的有机结合。通过
实施竞争上岗,市直机关科级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干部队伍活力进一步增强。
(五)高质量完成援疆干部选派工作。按照省援疆干部选派工作会议的
要求,东营市应选派10名党政干部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市委召开
书记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选派工作,制定印发《关于选派部分干部支援新疆工
作的通知》,组织召开全市援疆干部选派工作会议。经过层层筛选,在2000
多名报名者中提出30名建议人选,进一步遴选出10名重点推荐人选,经省委
组织部同意,履行了相关任用程序。干部到位后,配合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
施,保证援疆干部安心工作,积极奉献。9月底,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玉
君代表市委专程赴疆看望挂职干部,鼓励他们为疏勒人民造福,为东营人民
争光。
(六)积极做好全省副厅级领导干部考选工作。专门成立市考务服务领
导小组,具体负责公开选拔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工作。筹备召开动员会议
部署报名工作,经广泛宣传动员、严格资格初审、和民主推荐等工作,确定
23人为合格报考人选。积极组织报考干部进行考前复习,并聘请有关专家或
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进行辅导;认真做好笔试、面试、考察各个环节的服务
工作,考选工作取得优异成绩,8人进入面试,3人进入考察范围,其中2人考
试成绩第一名。宋守军考取省建设厅副厅长职位。
(七)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整体推进。一是干部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
形成了规范完善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考察测评工作坚持实行“四公开
三听取两征求一写实”的“阳光作业”制度;酝酿讨论阶段,规范了干部选
拔任用征求意见工作,明确提出五道酝酿“关口”,在民主推荐前、部长办
公会研究确定考察对象后、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前等重要环节,就人选情况
征求分管市领导的意见;县区党政领导正职任职征求全委会成员的意见,双
重管理领导干部职务的任免,事先征求协管方的意见。二是坚持实行凭实绩
用干部制度,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组织民主推荐时,明确要求把
工作实绩作为重要依据;干部考察时,对工作实绩报告进行公示,并进行认
真调查核实;研究干部任用时,部长会、书记会及常委会,都把干部工作实
绩作为重要参考,实现了工作实绩不突出的不推荐,群众对实绩不认可的不
考察,实绩过不了公示关的不任用。三是实现干部工作的有效监督,保障了
干部健康成长。规范细化有关做法,在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监督管
理、奖励惩处等方面提出明确具体的意见,增强了可操作性。年底,相继出
台保障干部健康成长,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干部谈话、函询、
诫勉,年度考核等办法,对干部选拔任用征求意见做出明确规定。(市委组
织部干部科)
干部教育工作。2005年,重点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举办县级班、科级班、
乡镇党委书记班等主体培训班8期次,培训干部605人次;选调49名县级以上
领导干部参加省以上22个班次的培训,其中厅级干部11人次。全市各级各部
门培训干部24409人次,折算培训人数10130人。2003年以来,共折算培训干部
30916人,完成五年大规模培训任务的71.3%。
(一)开展基础调研,提高培训针对性。通过调研拟定《关于进一步充
实干部培训师资力量的实施意见》,整合师资力量、调配教师队伍、科学设
置课程内容。广泛征求意见,掌握干部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设置课程。
共发放问卷和调查卡近3000份,获得有效分析数据14万个,调研报告《关于
东营市干部教育培训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被评为全省组织工作调研成果一等
奖。
(二)强化宏观管理,推动培训规范化。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管理手段,
实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无缝隙”管理。进一步完善干部脱产培训档案和
干部培训电子信息库。根据《东营市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暂行办法》,实行办
班备案和培训情况检查反馈制度,有效地克服了重复培训、多头调训和漏训
的现象。全年备案班次7个,培训干部520余人次。按照《县级领导干部教育
培训学分制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完善《在职干部培训登记证书》填报制度。
中组部在《全国干部教育通讯》上,对东营市县级干部学分制管理办法全文
转发,并加编者意见,作为经验在全国推广。
(三)突出培训实效,积极开展专题化培训。在抓好常规主体班次的同
时,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采取少办长班、勤办短班的办法,突出重
要干部、重点工作、急需专题的培训。充分利用国内外高校培训渠道,举办
各类高层次领导干部培训班。为配合生态城市与文明城市建设,组织25名城
市管理方面的市直部门负责人和分管县区长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为期
3周的城市规划与管理专题培训,东营市被新加坡——山东经贸理事会授予
国际人才培训合作项目“最佳组织奖”;为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在
清华大学举办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高级研修班,48名县级干部参加培训;为
强化环保工作,在德国巴伐利亚州举办环保与工业清洁生产培训班,市直和
各县区有关部门、企业的22名负责人参加培训。加大市内专题性培训的力度,
先后举办全市专业招商人员集中培训班、乡镇党委书记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专
题培训班、优秀女科级干部专题培训班,均取得良好成效。
(四)延伸培训空间,扩大培训受益面。努力拓展干部培训的广度与深
度,把学习效果不断引向深入。在外出培训工作中实施“双三个一”活动,
即:从学员的角度,深化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做到培训前联系工作进行一次
调研,培训中结合学习撰写一篇体会,培训后面向单位干部举办一堂讲座;
从培训组织管理者的角度,搭建培训与实践结合的平台,做到每期培训整理
一本体会文集,形成一份课题报告,组织一次回访座谈。全年编辑学员体会
文集3部,形成涉及经济、外贸、城建、环保等方面调研课题报告17个,召开
学习回访座谈会6个,举办由参训学员主讲的专题讲座120个,6000余名干部
参加讲座。(王兴法 董伟)
人才工作。(一)以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为抓手,深入开展调研,
制定出台相关政策。确定一批重点课题,分行业、系统、部门以及人才队伍
类别开展调查研究,从历史、体制、结构、政策、观念等方面进行剖析,分
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目标和措施。对紧缺人才的需求
数量、结构情况进行预测,为编制人才开发目录、制定规划提供依据。全市
“十一五”人才规划已经多次征求意见,拟于近期正式印发执行。为贯彻落
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协调有关部门研
究起草相关配套文件,从部门单位职责界定、职能划分,到具体事项办理的
步骤程序都作了明确规定,使职责分工进一步清晰,操作程序进一步规范,
有效推动了全市人才工作的开展。
(二)综合调度,整体推进,坚持人才统筹协调开发。加强分类指导,
促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相协调。在
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协调市人事局等部门,加大党务干部、公务员等各
类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
设方面,协调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展首届“全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评选
表彰活动;协调市总工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等单位组织开展
“技工培养工程”,通过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揭榜攻关、拜师学艺等活动,
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学技术、强素质、比贡献的积极性,推动技工培养培训长
效机制的建立。为44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拨付安家费156万元。多次召开人才
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就有关工作和提交事项进行研究,对有关具体工作实行
督导督查。
(三)加大宣传和评选表彰力度,努力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专门
成立市人才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大力宣传东营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人
才资源能力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宣传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优秀人才和先进
事迹。年内,市级媒体共设立人才工作专题栏目5个,开展系列报道3次,反
映人才工作稿件80多篇,宣传优秀人才40多人(次),营造了人才工作和人
才队伍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出台《东营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管
理暂行办法》和《东营市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根据有关规定,与市人
事局、市科协联合组织第三届青年科技奖评选活动,10名优秀青年人才被表
彰;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开展“东营市首届有突出贡献的技师”评选,
有6名技师被命名表彰。(王兴法董伟)
干部下派上挂工作。(一)市委选派市直机关第十三批下派干部到基层
工作。1月21日,市直机关第十三批下派干部选调工作会议召开,安排部署市
直机关第十三批下派干部选调工作。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玉君到会动员并
作重要讲话。市直机关第十三批下派工作采取蹲点包村、部门联系、到企业
挂职和支援基层教育四种形式,共选调267名机关干部到基层工作。3月18日,
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市直机关第十二批下派工作总结表彰暨第十三批下派
工作动员大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军到会作重要讲话,市长刘
国信主持会议,市五大班子领导出席会议。会议放映市直机关第十二批下派
工作纪实片《写在大地上的忠诚》,对做出突出成绩的18个先进单位、16个
先进工作组、56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欢送第十三批下派干部到基层工作。3
月24日,市直机关第十三批下派干部全部到基层开展工作,市领导亲自为下
派干部送行。
(二)市直机关第二批到上级机关挂职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切实加强对
上挂干部的管理,2月召开市直机关干部上挂工作座谈会,通过座谈交流,
促进上挂工作的开展。9月初,与派出部门一起,到省及省以上机关对挂职
干部进行考察。一年半来,上挂干部虚心学习,扎实工作,加强与上级机关
的沟通联系,争取上级的支持,提高了自身素质,树立了东营机关干部的良
好形象。上级机关对东营市挂职工作十分支持,绝大多数挂职干部被安排到
重要岗位,大部分都公布了职务,有的还高挂半格。挂职干部充分发挥自身
优势,积极当好“信息员”“联络员”,在争取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做
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三)宁夏回族自治区5名干部来东营市挂职。按照中央组织部、中央
统战部和国家民委关于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干部挂职工作的要求,宁夏回族
自治区5名干部来东营市挂职锻炼,时间半年。7月6日,召开宁夏回族自治区
挂职干部座谈会,市委副书记张传堂出席会议,介绍了东营市市情。市委常
委、组织部长王玉君主持会议并宣读市委任职决定。各县区对挂职干部的工
作、学习和生活进行妥善安排,市委组织部多次到有关县区看望挂职干部,
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使挂职干部在规定的时间里能够得到
全面的学习锻炼。9月10日,组织挂职干部到青岛、烟台等地进行参观考察。
12月13日~1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组来东营考察挂职干部。
(四)市直机关第十三批下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第十三批下派工作
是重点帮扶6个欠发达乡镇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在每个县区都设立市直
机关驻县区工作队,选派一名副县级干部担任工作队长,同时挂任所在县区
委常委,具体负责本县区下派干部的管理工作。从包村组长中选出一名组织
协调能力较强的挂任所在乡镇的党委副书记,负责本乡镇下派干部的协调管
理工作。形成市县乡村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下派干部管理网络。通过
召开调度会、到县区调研、不定期查岗等措施,确保下派干部在基层蹲得住、
干得实。据统计,至年底,共为帮扶村投入各类资金5112万元,其中,无偿
资金4726万元,贷款386万元。修建柏油路78.1公里,新建扩建水库22座,开
挖沟渠156.06公里,改造中低产田1.36万亩,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各
项事业的发展。
第十三批下派取得的显著成绩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人民日报》先后
以《“绿叶”对“根”的情意》《东营:“干部包村”的多重效应》《真情
聚民心》为题,对东营市的下派工作进行全面报道。《大众日报》《山东电
视台》《山东通讯》《支部生活》《山东组工通讯》等也对东营市以下派工
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做法给予宣传报道。
10月20日,在垦利县董集乡组织召开市委、市政府帮扶欠发达乡镇工作
现场会。市直驻县区工作队长、6个欠发达乡镇的党政负责人、挂任欠发达
乡镇党委副书记的包村组长以及市直驻垦利县帮扶工作组的负责人参加会议。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玉君出席会议并讲话,对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帮扶
欠发达乡镇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对今后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在下派帮扶村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市委组织部专门制定下发《关
于充分发挥下派干部指导作用,推动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
开展的通知》。按照建设群众满意工程和“关键取得实效”的要求,在下派
干部中深入开展“四个一”(每名下派干部联系一个贫困户、一名贫困生和
一个专业户,开展一次走访慰问活动)主题实践活动,增强教育活动的针对
性和实效性。活动开展以来,广大下派干部向346个贫困户提供致富信息540
多条,帮助新上致富项目296个,解决实际问题1100多个。12月中旬,下派干
部集中开展一次走访慰问活动,给村里的老党员、贫困党员和群众送去价值
40多万元的面粉、油、衣被和燃煤等生活必需品,在严寒的冬季为广大贫困
党员群众送去党的温暖。(黄其军)

【宣传工作】 理论武装工作。立足于提高各级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运用科学
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把理论武装工作放在首位。一是继续抓好理论学
习的系统化、制度化建设。以党委中心组为主要形式,继续实施“新世纪强
素质读书计划”,对各级干部的理论学习及时进行安排部署。根据形势的要
求,先后邀请著名经济学家王东京、中央党校教授张志明等5位高层次专家
学者为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作辅导报告。举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
集中研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思路
措施。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后,迅速组织掀起学习宣传热潮。会同有关部门
组织开展第一、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全市县级和市
直科级干部的理论考试,检验学习成效。二是加强理论宣传与普及。深入开
展理论下基层活动,先后组织举办各类专题宣讲报告会40多场次。深入开展
党课集中教育活动,培养了一批基层理论骨干。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
及普及工作,市委宣传部荣获全省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先进集体,市社科联
被评为全国先进社科联。三是加强应用性理论研究。坚持以课题研究服务于
实际工作,围绕东营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确定
构建和谐社会、深化小康文明村创建等10项重点课题,实行公开招标,取得
可喜成果。组织第十三次社科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加大成果转化力度,促进
了实际工作的开展。
新闻外宣工作。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内宣、
外宣并举,以内宣促外宣,全年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了五大宣传战役和集中
报道活动。一是加快发展的宣传。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
展观、深化招商引资、工业强市、建设加工制造业基地等重大决策,加大宣
传力度,保持强大舆论声势。二是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的宣传。紧密配
合全省科学发展现场会、全省“三农”工作座谈会的召开,集中宣传报道东
营市执政为民、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市外宣传高潮迭起,系列报道《和谐
发展看东营》等一大批重头稿件相继在中央及省级主要媒体刊发,在社会上
引起强烈反响。三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为促进创城工作,各新闻媒体开
辟专题专栏,深入宣传发动。特别是“创城话进展”“整改见行动”“曝光
台”“回音壁”“与文明同行”等栏目,媒体与市民互动,取得很好的社会
宣传效果。四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宣传。紧紧围绕“抓教育、
做表率、创佳绩”的要求,大力宣传东营市广大党员践行先进性要求,开拓
创新、干事创业的精神风貌,有力地促进党的建设。五是东营市综合实力进
入全国百强城市第27位的宣传。此外,围绕“双十工程”、纪念抗战胜利60
周年、防治禽流感、安全生产等都组织深入宣传,强化有效的舆论引导。继
续实行市外、对外新闻宣传目标责任制,努力上大报、上大台、上重稿、上
要闻,全年在省以上主要新闻媒体刊播稿件4000多篇,创历史最高水平,并
且重头稿件增多。《经济日报》用5个整版刊发了东营市统筹城乡发展、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做法,份量之重是空前的。《人民日报》有头版头
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也都有重头稿件播出。全年市电台、电
视台在省台发稿都位居前列。境外宣传有新突破,全年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
道、《中国日报》《香港商报》《大公报》等涉外、海外媒体都组织专题宣
传;在新华网、人民网等重点新闻网站发稿近千条,大大提高东营市的知名
度、美誉度。不断创新形式,精心策划外宣品制作,编制了中、英、日、韩、
法五语种市情片及大画册《河海神韵》、小画册《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
—东营》,指导基层单位制作外宣品20余件。组织航拍,制作了《飞越东营》
宣传片。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接待韩国三陟市文化交流代表团,在法国
东比利牛斯省组织“中国·山东东营”周活动,通过举办展览和新闻发布会
等,全方位宣传了东营。
加强舆论引导宏观管理,坚持完善新闻例会、新闻通气会、新闻阅评等
制度,强化新闻出版行业管理,确保市内媒体始终保持正确导向。注重做好
重大事件、突发性事件的舆论引导,落实新闻预警机制,及时做好各种化解
工作,全年在市外媒体没有出现影响大的负面报道。规范舆论监督,各新闻
单位办好《内参》,共有15件被市领导批示。制订下发《关于加强互联网管
理工作的意见》,组织召开互联网管理工作会议,明确部门职责,网络宣传
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建立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新闻发布工作。
精神文明建设。城乡统筹、突出重点、树立品牌,精神文明创建跨入全
国先进行列。一是全力以赴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精
心策划,制订方案,落实措施,扎扎实实地组织2005年的创城工作。先后多
次组织召开动员会、调度会、现场会等,全党动员、全民参与,不断掀起创
建高潮。深入宣传发动,大力营造浓厚氛围。组织得力人员,组成专门班子,
扎实推进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社会秩序等“四项集中整治”,
城市面貌发生崭新变化。组织结对共建文明社区,“四进社区”扎实推进。
大力实施市民素质教育工程,编印《市民文明手册》《市民学习读本》等教
材,在各社区和新闻媒体开办“市民学校”,从日常行为抓起,“文明东营
从我做起”日益深入人心。从各行业实际出发,组织开展“与文明同行”、
交通文明“四让”等各具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市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和
好处。经过严格考核测评,东营市被命名为首批省级文明城市和全国创建文
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东营区、河口区分别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城区和省级创
建工作先进城区。二是深化小康文明村创建工作。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要求,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把小康文明村创建活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
建设的总抓手,并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创建工作组织得力,
各级都有专人负责,各项指标细化分解,层层签订责任书,普遍实行领导包
创建村、部门帮扶的工作机制。着力实施环境整治、文化建设、教育培训、
文明信用、农民增收、平安村居等六项工程。全年各创建村共投入资金8098
万元,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亮化、净化,庭院美化,村容村貌明显
改观。全市2005年共有124个村达到指导标准,超额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
建设100个小康文明村的任务目标。创建活动涌现出一大批高水平的亮点村,
广饶县张庄村作为全省“三农”工作现场会的参观点,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
赞扬,广饶县闫口村被确定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四大样板之一,在
全省宣传推广。东营市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做法得到中央和省有关
部门的高度评价,先后三次在全省有关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三是广泛开
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三大
创建活动,控制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拓展领域,着力抓好窗口服务
单位和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创建工作。全市共评选全国文明单位、文明
村镇9个,省级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村镇81个。文明行业创建着力打造
服务品牌,深入开展“弘扬东营精神,争做时代楷模”活动,选树了东营公
路、国税、地税等优质服务行业和东营“电力彩虹”服务品牌。社区文明创
建打造亮点,涌现出东营辽河社区、河口海宁社区等一大批文明社区。农村
“十星级文明户”“文明进农家”及“好媳妇”“好婆婆”“孝心榜”等特
色创评活动富有成效,倡树了社会新风。深入开展“文明诚信企业”“文明
诚信药店”“百城万店无假货”等创评活动,扎实推进“信用东营”建设,
在全省首批命名的8条“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街中,东营市有3条街榜
上有名。
社会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思
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和谐、诚信、创新、卓越”的东营精神。一是积极
选树和推广典型。总结推出华泰集团董事长李建华、山东半球面粉有限公司
原总经理高玉身、乡村医生王培杰等重大典型。其中推荐的李建华、高玉身
的先进事迹,省委、省政府要求作为全省的重大典型宣传推广。省委作出向
高玉身同志学习的决定,市委追认高玉身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适时组
织高玉身事迹报告会,印发《优秀共产党员——高玉身》一书,在社会上引
起积极反响。组织编印《时代先锋——黄河口人物画廊》,对2001年以来的
重大典型汇编成册,集中展现东营人创业奉献的精神风貌。二是深化农村文
明信用工程。把创评过程作为对农民群众进行诚信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扩
大覆盖,规范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至年底,全市已评定命名文
明信用乡镇33个、文明信用村1025个、文明信用户13万户,农民到期贷款偿
还率达到99.5%以上,综合效益继续位居全省首位,取得农民增收、农信社增
效、农民道德素质提高的多赢效果。三是切实抓好形势任务和爱国主义教育。
深入开展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的形势任务教育,在全市城乡组织开展十六届四
中、五中全会精神集中教育活动。组织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座谈会、专场文
艺演出、书画摄影展等系列活动,配合省级新闻媒体开展抗战纪念地巡访活
动,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代
代传”等主题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四是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
广泛发动评选和大力宣传“十佳文明市民”“十佳文明新事”,弘扬社会正
气。重视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为未成年人办
好11件实事。协同有关部门全面启动“绿色宽带上网”工程,为青少年健康
上网提供保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召开全市企业文化建设现场会。在全省
企业厂歌大赛和企业文化年会上,东营市有3家企业和14项成果获奖,市委宣
传部荣获两项组织工作奖。
文化工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努力促进文化体育事
业的繁荣与发展。一是抓好精品创作。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全市签约重点扶
持的小说、散文、诗歌、戏曲等8部作品如期完成。组织编演大型吕剧《孙
武》,获得极大成功。反映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火热生活的电视剧《黄河口
之恋》,前期拍摄工作已经完成。新创作生产的《实实在在》等一大批主旋
律歌曲受到广大听众喜爱。为鼓励新人新作,组织举办王方晨作品研讨会。
为打造吕剧文化品牌,收集整理民间流传的吕剧名段,编辑出版《东营市民
间流传吕剧精选》。二是抓好群众性文化活动。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广饶·孙
子国际文化节,弘扬传统文化,搭建起对外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平台。“放歌
黄河口”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全年共组织大型演出40多场次,
其中“八一”“国庆”、元旦、春节文艺晚会及山东电视台“大家一起来”、
经贸洽谈会专场演出等规模大、水平高,受到观众一致好评。农村群众文化
活动日益活跃,组织了元宵节民间文艺调演和小康文明村农民歌手卡拉OK大
赛,评选表彰全市百名农村文化能人和体育标兵。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空前踊
跃,举办了社区吕剧票友大赛,常乐业余艺术团获全国群众业余文化活动先
进集体。2005年,还先后承办全省小戏剧会演、晋冀鲁豫津五省市相声小品
大赛、全国老将田径锦标赛等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月活动,组织举
办职工运动会。组织参加全国十运会,竞技体育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夺得两
金一银的好成绩。三是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亿元的市文化艺术中
心已奠基建设,市博物馆、科技馆等作为全市的重点工程,也将列入“十一
五”规划。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80%以上的农村文化大院达到有图书阅
览室、综合活动室、农民夜校、文体活动场所和宣传栏的要求。巩固提高有
线电视“村村通”成果,加快户户通步伐,到年底全市通村率和入户率分别
达到98.8%和71.4%。四是抓好“三下乡”工作。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
下乡”活动,拓展领域,送建结合,建立长效机制,东营市在全国“三下乡”
活动十周年工作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全省“三下乡”
活动十周年工作座谈会和2006年启动仪式在东营市召开和举办,市委宣传部
获全省“三下乡”组织工作奖,市文体局获全省先进集体。协同有关部门深
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净化出版物和演出市场。
改革与发展。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改革,靠改革增强动力、增加活
力。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加快全市文化建设的意见、文化发展五
年规划和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积极推进宣传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
东营日报社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取得可喜进展,促进了办报
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市广播电视局拓宽用人渠道,通过聘任制和人事代
理制充实一大批骨干力量。面向市场求发展,有线电视网络实现公司化运营,
整合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市艺术团文企联姻,积极探索社会化办文化的路子。
大力培养经营性管理人才,各新闻单位和艺术团体经营性收入逐步增加。按
照“三贴近”要求,各新闻单位大胆进行节目改革、栏目改版,市电视台新
开设的深度报道节目《民生在线》、社会新闻栏目《0546》和财经专题节目
《财经视点》等受到观众喜爱。市广播电台坚持办好“行风热线”“雷锋热
线”,创出自己的服务品牌。市广播电视局开通广播电视呼叫服务中心,赢
得了社会好评。
队伍建设。坚持抓教育、强管理、重协作,着力提高宣传干部队伍素质,
树立宣传干部的良好形象。指导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
先进性教育活动,精心组织好部机关的先进性教育,确保带头保持共产党员
先进性。认真学习贯彻《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规定》,研究制订巩固“三
项学习教育活动”成果的长效机制。注重人才培养,鼓励创新,在全系统创
建学习型机关,鼓励争做创新型人才。努力办好《思想》杂志,全新改版,
指导性、知识性、可读性增强。针对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发展文化事
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市民素质等重大课题,加强调查研究,有5篇调研报告
获省级奖励。加强舆情信息工作,进入全省前三名。按照“三个体系”的要
求,将全年宣传文化各项重点工作逐项分解落实,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严
格实行精神文明创建、新闻宣传、对外宣传、精品生产、信息调研等五大责
任制,提高了工作的计划性、实效性。机关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荆向民 贾振华)

【统战工作】 民主党派工作。一是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发〔2005〕5号)。
召开全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学习贯彻《意见》座谈会,举办
全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学习《意见》研讨班,与市委宣传部
联合在全市各主要新闻媒体开展为期1个月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集中宣传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统战系统及社会各界对《意见》的学习贯
彻,为多党合作事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协助做好成立中国
民主促进会东营市支部委员会的各项工作。10月27日,中国民主促进会东营
市支部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会议选举产生民进东营市第一届支部委员会,
王玉文当选为支部委员会主任委员。至年底,东营市建立组织的党派发展到
6个。三是积极协助民主党派组织加强自身建设。重点加强思想、组织、机
关建设,对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全年工作进行考核,进一步促进各民主党派工
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四是积极鼓励和引导各民主党派结合自身特点,围绕
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调研20多次,形成一批有份量的
调研成果。在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其成员共提提
案37份;在全省民主党派优秀提案表彰大会上,东营市有3个集体和1名个人
获奖。五是继续坚持重大情况通报制度。受市委委托,组织召开市委保持共
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外人士座谈会和“十一五”规划(草案)征求党外
人士意见座谈会,为党外人士参政议政、知情出力提供广阔舞台。六是继续
组织各民主党派组织开展“三下乡”等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先后组织市各民主党派集中开展“三下乡”活动3次,6个党派组织的100多名
成员到乡村与广大农民面对面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服务,累计为当
地群众书写春联3500多幅, 捐赠各类科普读物和法律、 农村教育宣传材料
12000多份,电视、VCD机31台,直接服务群众达3万多人次,市委统战部被授
予“1996年~2005年全市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集体”。
党外干部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一是积极争取全国无党派专家考察团到
东营市就“三农”工作进行考察,35位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学者
与市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座谈,对全市“三农”工作和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二是对全市培养选拔党外干
部情况进行调研,摸清市副科级以上党外干部的底数,形成翔实的调研报告。
三是与市委组织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意见》,
召开全市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座谈会,对全市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进行
总结交流和工作部署。四是加强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对全市范围内不同
层次无党派人士的情况进行广泛的调查摸底,建立后备干部队伍。五是调整
充实党外知识分子联络员队伍,加强与党外知识分子集中的单位的联系,总
结推广典型经验;将社会新阶层知识分子纳入联络员队伍。六是坚持和完善
聘任特约人员制度。
经济领域统战工作和海外统战工作。一是非公有制经济代表性人物培养、
推荐工作取得较大突破,年内有1人当选为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理事,2人当
选为中非商会理事,1人被授予“全国光彩事业绿化贡献奖”;1人当选为省
工商联副会长、2人当选常委、1人当选执委,2人被授予“山东省优秀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积极发挥各级工商联组织和市民营企业发展
促进会、市光彩事业促进会的平台作用,增进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联系。
结合开展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指导各县区委统战部深入开展非公有制企
业党建工作,将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与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
结合起来,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提供有力支持。深入开展“争当优秀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活动。以光彩事业为载体,继续引导广大非公有
制经济人士扶危助困,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二是坚持请进来、走出去,进一
步加强对外交流,切实做好海外统战工作。积极做好首届“中国·广饶”孙
子国际文化节期间的相关考察接待工作,与省海联会理事、香港九龙商会成
员进行广泛的交流洽谈,取得较好效果;参加省海外联谊会赴港考察活动,
与有关商会进行积极接洽,宣传东营市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发挥统一战线
整体优势,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先后与加拿大等国商会,台湾、北京、济南、
湖南等地客商和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国家商务部等组织、部门进行广泛深
入地接触、联系。全年,全市统战系统共引进项目23个,到位资金2个多亿。
其中,市委统战部实际到位资金2400万元,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的200%多。
民族宗教工作。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组织召开全市民
族宗教工作会议,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市县乡三级政府分管领导,统战、
民宗干部,市宗教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共110多人进行培训。举办全市宗教界人
士学习贯彻《条例》培训班和宗教界代表人士培训班,对市各宗教团体、各
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进行系统培训。指导各县区、各爱国宗教团体抓好《条
例》的学习培训,在全市营造学习贯彻《条例》的浓厚氛围。二是建立宗教
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市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召开市宗教工作联席会议,
制定《东营市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施方案》,明确市宗教工作协调小组
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为做好今后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三是
积极帮助爱国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协调有关部门认真做好成立佛教协会
的前期筹备工作;指导、帮助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举行市基督
教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圣职按立活动;帮助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
会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宗教活动的规范化。加强中青年宗教爱国人士的培养、
推荐工作。四是围绕“团结、发展、和谐”的主题,开展第五次民族团结进
步宣传月活动。通过开展深入基层调研慰问、召开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座谈会、
全市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情况大检查和集中宣传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活动,广泛
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
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东营市有1个集
体和3名个人分别被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先进个人。(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