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0&rec=165&run=13

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773个(含诊所、医务室、社区
卫生服务站),其中油田139个,占18%。已通过评审的三级甲等医院1处,三
级乙等1处,二级甲等医院7处,一级甲等医院29处。医院床位8010张,其中
地方医疗机构床位4302张,占53.7%,全市千人口占有医院床位4.45张。共有
卫生技术人员9937名, 其中执业医师3433人,执业助理医师743人,注册护士
3129人,药剂人员928人,检验人员516人,其他1188人,平均每千人口占有医
生数2.32人。2005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5409129人次,出院180490人次,
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27224万元,共有万元以上设备3308台件,实现卫生年收入
126534万元。全市计划免疫卡介苗、脊灰、百白破三联、麻疹、乙肝等“五
苗”接种率分别为96.2%、96.4%、95.8%、97.2%、97.3%。疾病防治工作得
到加强,传染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有所下降,全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180
/10万,法定传染病报告死亡率为0.12/10万,全市无重点传染病暴发流行。全
市孕产妇系统化保健覆盖率94%,儿童系统化保健覆盖率90%,农村住院分娩
率达95%。婴儿死亡率为5.2‰,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9.7/10万,基本实现了
“十五”卫生规划确定的目标。

【农村卫生工作】 继2003年全市新建100处、改建100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后,2005年,全市又建设完善171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民群众“看病难”
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截止2005年12月底,全市参保农民92万人,参保率达
到91%,共筹集农民医疗保险资金3415.2万元,已补偿2730.8万元,补偿69.8万
人次,其中5000元以上340人。11月在全省第二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区
督查考核中,东营区、河口区、垦利县、利津县的做法和经验得到省厅领导
的高度评价。2005年,对464名年医药费用超过3万元以上的参保农民大病户
进行大额医药费救助,共补偿资金387.4万元,其中在3万元以上的0~50000元
部分补偿数额267.4万元,50001~100000元部分补偿数额84.8万元,100000元以
上部分补偿35.2万元,总补偿比例达37%。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按照“五保五救助”的要求,积极构建城镇居民健
康保障体系,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呈请市政府以政府令出台《东营市城镇
居民医疗保险管理暂行办法》,将具有东营市常驻城镇户口、未加入城镇职
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民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了城乡
医疗保险的全覆盖。至11月底,5个县区全部制定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管理办法
或实施细则,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全面启动。

【公共卫生】 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救治、医疗紧急救援、公共卫生
信息“四大体系”初步建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6个建设项目中,两区新建
疾控中心项目主体工程已竣工, 争取省财政厅、 卫生厅“两个体系”建设
“以奖代补”资金20万元;市及3县疾控中心装备项目全部装备到位;传染病
救治体系5个建设项目中,4处县区综合医院均按要求建立了相对独立的传染
病门诊和病区,市传染病医院已在油田胜利医院挂牌成立,新建6000平方米
的门诊综合楼项目开工建设;市医疗紧急救援体系已全面投入运行,实现了
全市医疗呼救电话的统一受理和院前急救的统一调度指挥,同时,“120”医
疗呼救电话与全市便民服务热线“12345”连线开通,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医疗
求助。5月12日0时至12月31日24时试运行期间,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共接
警97743次,调度出警7832次,抢救伤病员8117人次,做到了“接警及时、出
警迅速、运转协调、救治有力”,有力地规范了院前急救秩序,提高了医疗
急救水平。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建设初具雏形,依托东营城域网和公用数据库,
市级卫生行业门户网站建成开通,开发网上审批、网上查询、政务公开、投
诉受理、信息发布等应用内容,卫生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120医疗
紧急救援统一指挥调度应用系统做为全国城市信息化工作现场会议的演示项
目,同时被评为全市信息化建设应用示范项目。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处置能力显著增强, 先后制定出台 《东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东营市救灾防病预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
件,组建了急性传染病、急性食物中毒、急性化学物中毒和重大灾害创伤事
故4支市级应急救治队伍,在全市范围内设立了273处公共卫生监测点,所有
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全部实现疫情网络直报,定期进行疫情
分析和走势预测。

【卫生科教】 坚持以人为本、科教兴医,加强卫生重点专科建设、高层次
人才和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工作,对建市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的继续医学
教育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组织开展省市两级继续医学公共课程培训、全科医
师岗位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活动,受训卫生
技术人员9402人次,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2005年,市卫生局被授
予全省卫生科教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行风建设】 一是坚持把软环境建设作为卫生事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的
生命线来抓,按照《行政许可法》要求和招商引资工作需要,修订完善局机
关招商引资服务承诺制度,将审批内容、办事依据、办理程序、监督措施通
过媒体向社会公布,设立软环境举报投诉电话,强化卫生审批行为的社会监
督,全局全年未发生招商违诺现象。加强制度建设,在局机关及局直单位中
全面推行行政公示、审批限时、首问负责、AB角、超时默认和责任追究6项
制度,对外来投资者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重大事项,一事一议”,
对一些重大审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同时,立足部门实际,发挥行业
优势,在局直卫生单位中全面推行“三优一快一上门”“外商就医绿色通道”
等活动。2005年,通过购置流动查体车,先后为681户招商引资企业、8138名
从业人员进行上门查体服务,减免全部证照费和50%的从业人员查体费,受
到招商企业和服务业户的一致好评。二是按照全市加快发展服务业工作会议
要求,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对市级保留的8项行政审
批事项的审批条件、标准和办理时限,全部向社会公布,做到政策透明、标
准清楚。在市行政审批大厅设立卫生服务窗口,推行一站式审批方式,对外
来审批人员人手一份明白纸,对符合要求的审批事项,5个工作日内办结。
对材料齐全的,随到随办,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外来投资者。三是充分
发挥卫生部门的信息发布职能,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常用药品价格、检查
收费标准、单病种医疗质量定期公布,促进医疗服务领域的有序竞争。在医
疗卫生单位中深入开展“无假日服务”和门诊导医活动,为老年人、残疾人
和军烈属等特殊人群开设专门服务窗口,医疗卫生单位的服务意识显著增强。
深入开展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活动,在卫生行业中重申六
项公务纪律和“八不准”规定,局机关及局直卫生单位全部聘请社会监督员,
设立行风意见箱和效能监督公示牌,向社会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完善投诉处
理机制,安排专职办案人员,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果,限时办结,及时反
馈。2005年,共受理投诉案件31起,全部进行及时查处和反馈,卫生行业的
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四是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制定市卫生局政务公开实施
方案,在局机关办公楼大厅设立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政务公开事项,各级
卫生部门、单位增聘260余名卫生行业社会监督员,定期召开社会监督员座谈
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针对反映突出的农村医保、医疗费用、药品价格
等问题,认真研究,拟定措施,抓好整改。局直卫生单位全部建立健全职代
会制度,对职工关注的重大问题和事项,严格实行“五个公开”和“四项公
示”,保护好干部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认真
做好“行风热线”工作,已上线15轮,接听热线电话93个,对所有问题及时
处理、反馈,群众满意率达到100%。

【社区卫生服务】 按照“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集中建设、严格管理”的
思路,2005年,筹资400余万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房屋改造、设
备购置及业务培训等工作,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得到全面加强。河口区顺
利建成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14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被授予省级社
区卫生服务示范机构称号。

【预防保健】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大对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
结核病、乙肝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全市无重点传染病暴发流行。面对
严峻的禽流感疫情,全市卫生系统全力投入禽流感防治工作,主动与畜牧部
门建立起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合作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实行疫情监测和预
警制度,调整充实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和医护救援队伍,
层层开展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和实战演练,各级卫生部门、单位向全市4处
省级动物检疫站派驻20余名卫生人员,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对相关驾乘人
员进行测量体温和健康指导。市及各县区分别指定定点收治医院,各级疾控
机构、医疗机构做好应急物资、药品、器械储备,开设10余部咨询投诉电话,
果断科学处置孤岛第一小学学生集体发热疫情,全市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
流感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完善防治网络,强化归口
管理,在全市乡镇卫生院设立了10处查痰点,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全面实
行结核病发现、转诊、报告、通报制度,结核病防治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
化轨道。把艾滋病防治工作摆到突出的位置,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在全市各
级机关事业单位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工作,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
率达到95.29%。大力推广“100%安全套行动计划”,落实高危行为干预措
施,设立市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在中心城区公共场所、涉外宾馆、酒
店安放14台安全套自动售套机,对26672名外来妇女、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监
狱羁押人员、既往有偿献血人员等9类重点人群开展艾滋病抗体检测,提高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发现率,有效地控制了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加强免疫
接种工作,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网络,实行基础免疫定时定点接种,2005年
全市又有11处接种门诊达到省级示范接种门诊标准,基础免疫接种率达到99
%。认真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积极参与创建黄河三角洲国家生态经济示范
区活动,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及8家民营医疗机构全部实现医疗废物集中
处置。

【妇幼保健】 截止2005年11月底,全市孕产妇系统化管理率和0~3岁儿童系
统化管理率分别达到92.19%和95%, 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为29.7/
10万和5.2‰,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和听力筛查率均达到95%,处于全省领先水
平,共确诊苯丙酮尿症患儿1例,甲低患儿12例,全部进行规范化治疗,90%
以上的患儿智力水平达到同龄儿平均水平,为减轻患儿家庭和社会负担做出
重要贡献。

【卫生监督执法】 全年共出动卫生监督人员8733人次,监督车辆2688台次,
监督单位29396户次,提出整改意见7700余条,强制整改476家,行政处罚81项
次,罚没收入10.2万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强化行业自律,全面
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2005年,全市共有12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建成A
级食品卫生单位,30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建成B级食品卫生单位。加大学校
和建筑工地食堂卫生治理力度,联合教育、建设等部门对全市所有学生集体
食堂、建筑工地食堂进行拉网式检查,全年无重大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加强元旦、春节、五一、十一、高考、中考期间的食品市场治理,做好“两
会”、经贸洽谈会及其它全市性大型活动期间的防疫保健工作,未出现重大
纰漏。深入开展卫生监督执法4号行动,严厉打击卫生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
共查处群众举报案件215件,取缔无证行医197家,清除户外非法医疗广告318
平方米,全市医疗消费环境进一步优化。

【血液管理】 全年完成无偿献血11785人次,实现年计划采血人次的117%。
其中,街头采血占到总采血量的68%,成分用血比例稳定在98%以上,在全
省名列前茅。

【爱国卫生】 加强农村爱国卫生和群众性卫生创建活动,年内建成全国卫
生先进单位1个,全国卫生村1个,省级卫生先进单位11个,省级卫生镇1个,
省级卫生村25个,市级卫生单位19个,市级卫生村59个。

【学会工作】 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2005年,市医学会办公室依法
受理医疗事故35起,完成鉴定21起,有力地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充
分发挥学会的桥梁纽带和行业管理职能,2005年,组织成立和改选医学专业
委员会13个,举办各类学术活动20余次,开展优秀卫生科技工作者和医学优
秀论文评选活动,增强了学会活力,繁荣了学术领域。

【中医工作】 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强中医药工作,组织召开全市中医工作
座谈会,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和全市首届名中医评选活动,
共评选出15名全市首批名中医,另外,有4人分别获得省中医学科带头人、省
中医学科骨干、全国基层优秀中医、全省基层优秀中医称号。

【医院管理】 对全市18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临床
应用、处方管理、医院感染等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召开全市医疗质量管理效
益年现场调度会议,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针对群众反
映强烈的看病贵问题,全面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自2005年开始,全
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所需药品全部纳入集中招标采购,共签定药品中标合同
2300余万元,招标药品零售价平均下调12个百分点,让利患者300余万元,减
轻了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

【卫生支农与卫生下乡】 深入开展卫生支农、卫生下乡活动,市、县24家医
疗卫生机构与32处乡镇卫生院实行对口帮扶,153名城市卫生人员下沉到基层
帮助指导工作,定期开展卫生下乡送医送药活动,受到基层单位和农民群众
的欢迎。积极参与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2005年,共组织各类
卫生下乡、送医送药活动17次,义务诊治病人2430余人次,免费发放药品价
值8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