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0&rec=157&run=13

【东营职业学院】 东营职业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东营市政府
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学院占地3000余亩,已完成建筑面积
20多万平方米,建成各类专业实验室70余个,有金工、电气、兽医院等20余
处实习车间和校外实习基地。拥有宽带直通的高性能校园网和高标准电子阅
览室。图书馆藏书50余万册,各类报刊1000余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688万元。
学院设有文法、经济、教育、艺体、计算机、工业工程、农业工程等7个系,
1个中专部和1个农业科学研究所,现有专任教师540人,其中博士(含在读)
8人,硕士研究生(含再读)285人,正高级职称16人,副高级职称184人。全
日制在校生1万余人,各类函授生5000余人,文体设施齐全,就餐住宿条件均
达一流标准。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根据学院人员编制情况,本着优先考虑利用现有教
师资源合理调配教师、充分考虑教师队伍的梯次结构、突出专业急需、严格
控制教师增量等原则,接收新教师11人,其中硕士10人,本科生1人。自建院
以来学院共引进教师近200名,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
才50余人;积极组织做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全年共有52人报考在职研究
生,有23名教师取得硕士学位;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岗前培训工作的有关要求,
组织58人参加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自建院以来,共组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近
500人次,学院在大专教学岗位教师的培训覆盖率为98%以上;按照学院制定
的职称推荐评审办法,评审通过拟晋升中级职务人员51名,助级职务人员2名。
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按照《东营职业学院实验室建设三年规划》,先后
对现代物流实验室等31个建设项目进行验收,完成1128件新增固定资产的归
口审核,完成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4个项目的招标采购工作。采取校内校
外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起草《东营职业学院校外实践教学
基地管理办法》,鼓励各系部与知名企业加强联系。至年底已有49家企业与
学院签定协议书,并挂牌成为学院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实
验室建设和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等规章制度。制定实践教学制度4个、实验室
建设与管理制度15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制度8个,并编印形成《东营职
业学院实验室管理制度汇编》。
校园建设。 2005年, 学院完成校园前区中心广场建设工程、1号实训楼
(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计划投资780万元)、府前街西延绿化工程以及竣工项目
的验收结算审计工作;建筑面积28300平方米,计划投资7000万元的图书楼,一层
主体工程已完工。
招生就业工作。2005年,学院招生就业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在校生突
破万人大关。一是继续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完善相关制度和招生机制。学院
高职高专招生计划2950人,录取3380人,报到2859人,录取报到率为84.6%,
计划报到率96.9%,一志愿报考率95.2%,分别比上年增长13.7、11.3、24.3个
百分点,主要指标均位居全省职业学院系统前列。加上五年一贯制进入大专
段新生363人,中专招收新生1037人,全年招收新生4259人,在校生总数突破1
万人。二是坚持不懈地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全方位打造就业平台,拓宽就
业渠道,大力提高一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学院200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1523
人,其中专升本考取本科院校404人。初次就业率达92.5%,总体就业率达99.2
%,位居全省前列。
科研水平全面提升。一是加强科研队伍管理,建立科研专家人才信息库。
二是积极组织省高校实验技术研究项目的申报和立项工作,获得省教育厅批
准立项课题6个,申请市级课题2项。年内,学院教师获东营市科技进步二等
奖1项,首届东营十大青年科技进步奖1项。三是做好科研经费的落实、实施
和监督管理等工作。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对科研成果突出的单位和个
人进行表彰奖励。资助院级重点科研课题10个,启动了博士科研基金和科研
成果、优秀科研成果奖等津贴。四是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学术氛围渐趋
浓厚。先后邀请省社科联副主席、博士生导师包心鉴等3位著名专家、学者
来学院作学术报告。年内,全院共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30余次。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于1953年建校,时称北京石油学院,1969年
迁校山东,改称华东石油学院。1988年更名为石油大学,2005年1月更名为中
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园占地总计4500多亩,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
图书馆藏书190万册。建有研究生院、13个教学院部,以及后备军官学院、高
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
其中专任教师1100余人,专家教师队伍中有两院院士5人,教授、副教授500
多人,博士生导师71人,硕士生导师457人。
学校现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流动站,
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博士点,99个硕士点,10个工程硕士授权领
域,57个本科专业,目前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达到21000余人,各类在读研究
生5000余人,成人(网络)在册学生30000余人。
学校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已初步建立起特
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在10多个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某些项目达到国际
先进水平。现有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加工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
心等25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机构。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扩大对外联系,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1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学术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交流
与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在国内外一些重要的学术组织中都发挥着一定的影响,
每年都承办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每年派出教师等各类出国人员近150人次,
来校工作、讲学访问的外国专家学者60多人次。聘请近百名著名专家、知名
人士为学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招收留学生和派出学生出国学
习的工作有较快发展。
2005年1月,教育部批准石油大学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同时调整理顺了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明确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作为法人实体独立办学,
在山东省拥有独立户头,办学统计数据按属地化原则统计上报。
共建工作。2005年8月,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的协议,学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可以更深更广地参与山东省经济
社会发展规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学校签署协议共建油气加工新技
术重点实验室、催化重点实验室、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环境工程重点实验
室和中国石油远程培训网。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调研组也专程到学校来考
察共建事宜,并初步达成共建意向。学校根据石油石化工业生产实际和山东
省地方经济发展战略要求,进一步完善了为四大石油石化企业集团和山东省
的服务方案。
“211工程”与学科建设。“十五”“211工程”建设按进度计划顺利实
施,学科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学校投入专项建设资金共计4300万元,圆满完
成学科群大型设备购置论证工作。完成新一轮学位点申报工作,通过本次申
报学校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由3个增长为4个,博士点由22个增长为32个,
硕士点由47个增长为99个。完成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换届工作。研究生导师
队伍进一步壮大,博士生导师达到71名,硕士生导师达到457名。
人才培养。2005年学校招收本科生5000名,其中国防生77人。在31个招生
的省市中,第一志愿录取率为92.70%,16个省份达到100%,生源质量再创新
高。研究生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共录取博士研究生123人,硕士研究生950
人,工程硕士、高校教师446人。成人、网络教育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致力
于打造石大品牌,全年成人教育招生4000余人,网络教育招生10000余人。与
军队的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国防生培养工作得到加强。
2005年,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教学建设和改革,扎实推进本科教学
评建工作:一是本科教育实行“分类招生、柔性培养”,首次在部分专业实
行按学科大类招生。制定本科生“柔性培养”计划,并在2005级新生中开始
实施;二是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全面修订;三是继续实施质量工程,积极开
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四是加大对教学基本建设的资金投入, 落实教育部
“修购专项”经费770万元,组织申报2006年教育部“修购专项”27项;五是
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修订学籍管理规定与考试管理规定,进一
步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不断完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六是进
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规范在职研究生教育;七是进一步加强
成人、网络教育,稳定规模、加强管理、保证质量。
2005年申报本科专业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2个。全年获山东省优秀教
学成果奖10项,获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成果奖6项。1门课程
通过国家级精品课程终审,9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成人、网络教育
办学质量、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顺利通过山东省函授夜大学教育水平评估。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制定
《中国石油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及
11个配套文件。结合教育部下发的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文件
精神和学校实际情况,对相关文件进行了修订。积极引导大学生“以学习为
中心,走全面发展之路”,发挥“五大支持系统”的作用,促进大学生成长
成才:一是组织好各种评优、推优工作,全年共发放各类奖学金近900万元;
二是建立全校性的勤工助学贫困生数据库, 勤工助学固定岗位数量稳定在
1000个左右,全年共发放勤工助学资金400余万元,并且为5889名学生办理共
计2845万元的助学贷款,学校“爱心基地”正式挂牌,构建了济困助学的新
平台;三是继续加强对沉迷网络学生的帮控工作;四是对欠学分的学生群体
进行帮扶;五是对出现身体疾病、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帮助,成功开展了学
校首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周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及感恩、亲情教
育;开通“五四青年热线”,成功举办首届青年健身节、第20届大学生文化
艺术节和第14届大学生科技节;举办山东省首届校园“公益之星”评选等活
动,活跃校园文化。
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学校积极贯彻中央《关
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继续开展“艰苦奋斗,深
入基层,献身事业”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就业工作机制,构
建立体化就业市场格局,在确保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开辟行业外市场,拓展
省内市场;2005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5.51%,有395名毕业生志愿到西部就业。
科学研究与创新。2005年科研工作在继续保持原有特色领域和市场优势
下,扩大服务面向,取得明显效果。科研经费稳步增长,到位经费达到1.1亿
元。纵向科研项目和数量稳步提升,达到320多项,科研经费到位4500万元,
比上年增加500多万元。横向科研市场稳定,到位科研经费6000多万元。获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经费创历史新高,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情
况创历年最好水平,全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奖励28项,
其中省部级一等奖4项。文科科研有较大发展,新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省部级课题2项。全年申报专利24项,发明专利申请量比上年提高70.8%。新
增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以上重点研究机构达到25个。完成国家一级
安全培训机构资质评估认定工作。全年举办各类学术活动300余场次,被三大
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236篇,其中SCI、SCIE收录111篇,EI收录57篇,ISTP收录
68篇。修订完善学校科研奖励机制,科研管理进一步规范。由东营市、胜利
油田和学校三方共建的大学科技园通过科技部、教育部评估,成为国家级大
学科技园。
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引进工作势头良好,全年补充专任教师108人。加强
对教职工继续教育的规范管理。组织完成“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和山东
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的招聘和评选工作,选聘推荐“长江学者”1
人,聘任“泰山学者”3人。完成各类人才计划的申报推荐工作,申报山东
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申报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和青年教
师奖3人,组织推荐18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
国内外合作与交流。2005年,获得国家外国专家局引智专项、教育部重
点项目、普通项目专家经费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部经费有显著增
长,共聘请长短期外国文教专家近90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与牛
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国外名校合作建设的生物工程研究
中心顺利启动,中英联合培养油藏管理硕士班第一期教学阶段任务顺利完成,
第二期学员已入校学习。中阿“2+2”石油工程本科项目和中澳企业管理硕士
项目进展顺利。分别与日本石卷专修大学、韩国京畿道教育代表团和台湾宜
兰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成功举办海峡两岸大学生黄河文化夏令营活动。积
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开拓招生渠道,全年共招收留学生80多人次。
校企合作更加深入,顺利完成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注册工作。成立西部校
企合作办公室,在海外成立中国石油大学北美校友会加拿大分会,在烟台市、
海南省等分别成立校友会。与中国建设银行联合推出龙卡项目,成为联系校
友的纽带。
校内改革与机制建设。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结合二级干部换届工作,
对部分二级单位机构进行调整。岗位聘任和津贴制度及医疗保险地方统筹后
的学校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加强资金管理,出台《中国石油大学内部会计
控制制度》,对学校财务管理体制和核算模式进行改革。资产设备管理工作
进一步加强,公用房和大型设备有偿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规范招标管
理,加强审计工作,进一步完善审计工作制度。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深入,
专业化、物业化发展方向更加突出,学校餐厅通过山东省高校标准化食堂评
估验收。积极推进校办产业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学校独资的资产经营公司—
—中石大控股有限公司。完成对校内部分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工作。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2005年,学校按照“党务+政务、行政+思政”双
目标管理的要求,大力加强“学习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建工作
进一步加强,成立党委组织员办公室,在全校建立了一支约100人的党委组织
员队伍。2005年共发展党员2682人,2005届毕业生中有党员2350人,占毕业生
总数的40.8%。继续开展“爱校、荣校”教育,弘扬石大精神,确定了“惟真
惟实”的校训。大力加强师德教育,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建立“中国石
油大学新闻网”,与山东电视台联合组织“梦圆西部”大型采访活动,提升
了学校的知名度。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出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办法》。平安校园建设得到加强,确保了学校
的安全稳定。
油地校结合。学校力所能及地为油地军各方面做好服务工作,积极融入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2005年4月1日,学校与东营市共建成立中国石油大学
东营工程学院,刘国信市长亲临学校为学院揭牌。东营工程学院的成立标志
着油地校在教育合作上又迈上一个新台阶。学校还利用所具有的条件,积极
配合各方解决本地区子女的培养问题,共同探索走读生培养模式,务实地解
决学校周边油地军幼儿教育和基础教育问题,同时推荐了一批优秀毕业生在
本地区建功立业。学校还积极与胜利油田共同办好胜利学院,科技合作也有
新进展,与东营市、胜利油田新签科技协议与技术合同大幅增长,在与垦利
县、利津县、河口区等签订科技全面合作协议的基础上,积极进行科技对接,
通过对口召开科技成果和信息发布会,联合调研等不断加强科技合作,并积
极拓展新的合作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