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0&rec=147&run=13

【概况】 2005年,东营市科技进步工作发展迅速,成效显著,科技政策、科
技投入、技术创新、中介服务、科技服务“三农”和行政服务6个体系基本
形成, 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2005年市级科技三项经费为2300万元,人均
31.82元。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资金1464万元。全市共获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
获省级科技奖励20项, 申请专利1793项, 授权专利630项, 分别比上年增长
20.8%和6.4%。 东营市和东营区、 垦利县、 广饶县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2
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东营市
被省科技厅命名为“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市”。中国石油大学科技园被
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东营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创业服
务中心。市科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省委书记张高丽做
出重要批示,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科技日报》等新闻媒体给予重点宣
传报道。东营市农业科技信息协会被评为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
集体。市科技局被评为全省科技系统先进集体。东营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全
省同行业中唯一的一家,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服务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技术市场】 市科技局与税务部门联合建立技术合同联审制度,积极落实
科技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技术市场日趋繁荣。2005年,全市新成立技术贸
易机构67家,总数达到983家。全年认定登记各类技术合同2010份,技术交易
额达到8.6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26%,技术交易额居全省首位。2005
年11月,在全国技术市场工作会议上,市科技局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技
术市场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 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26.25亿元,
居全省第10位;同比增长74.53%,居全省第6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的比重达到13.53%,比重居全省第13位,较年初提高了2.45个百分点。
全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4家,其中国家级11家,分别比年初增加11
家和3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337.18亿元,实现利税总额45.05亿元,实现
利润34.7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27.46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产品累计实现产
值88.3亿元,同比增长66.9%。

【科技交流与合作】 至2005年底,东营市已与241家高校院所建立科技合作
关系,转化实施科技项目504项,引进高层次人才1200多名。
国内方面。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吉林大学、国
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科
技合作。9月16~18日,成功举办2005年东营市高新技术成果推介会,与会专家、
教授发布最新高新技术成果102项,签订项目合同协议14项,计划投资15.9亿
元,达成科技合作意向15项。市政府与吉林大学、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签署全面科技合作协议。
国外方面。东营市与澳大利亚联邦工程院的合作开始启动,市政府聘请
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国家研究理事会专家委员、澳大利亚联邦教
授逯高清院士为首名海外科技顾问。8月9~24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秀
香率团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访问,就东营市与澳洲在生态、环保、农业、生
物技术等领域的合作进行考察。逯高清院士于10月2~7日和11月3~12日两次访
问东营市。澳大利亚PMM亚洲发展事业有限公司、BIO能源有限公司、BST公
司分别与胜利油田长安集团、胜利油田动力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凯银集团初
步达成建设中澳生态科技园、合资建立燃气发电公司、中澳农业生物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3个协议,涉及投资金额5500万美元。

【科技成果及评奖】 2005年获山东省科技奖励20项,其中技术发明奖1项,
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3项。首次同时获得省技术发明奖
和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数量居全省各市前列。

【知识产权工作】 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执法体系。《专利申请费用资助办法》
将申报资助的范围、条件、资助标准、项目申请、审批等事项向社会公开;
先后制定出台《东营市专利整顿工作三年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专利工作
的若干规定》《2005年东营市专利实施补助项目申报指南》。成立市知识产
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市知识产权局专利行政执法工作组和专利纠纷案件审
理委员会;在部分商场设立专利产品监督管理员;进一步完善专利产品月报
制度。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增强。(1)知识产权专项补助资金对经济增长的拉
动作用显现。2005年对实施补助项目实行公开受理。年内全市共组织实施市
级以上知识产权补助项目21项,其中省级1项,市级20项,获上级扶持1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新增产值8亿元,利税0.6亿元。县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财
政部门及胜利油田、石油大学、济军生产基地科技管理部门组织上报符合资
助条件的专利申请项目562项。(2)发挥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的桥梁作用。在
市政府门户网站设立专利技术交易市场,整理发布专利项目100余项,为发明
人架起专利转化的桥梁。充分发挥发明协会的纽带作用,组织发明人定向交
流会,促进会员企业和会员个人的交流。(3)提高专利文献的利用水平。
在重点行业选择3~5家有代表性的企业,建立相关领域的专利数据库,进行专
利信息分析。开展信息承诺服务活动,为第四批信息承诺服务企业提供专利
信息1000多条。建立造纸、石油机械两个省级行业专利信息平台。引进国家
专利信息中心的专利信息分析软件,积极帮助企业筛选项目。(4)专利园
区的集聚作用凸现。黄河口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园和石油大学科技园自命名为
省级园区以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均达到入园企业总数的80%以上,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00余项,开发专利产品50余项,累计实现技工贸收入近2
亿元,达到了“引进高科技人才、转化专利成果、聚集专利企业”的目的。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重点在食品医药领域、商业流通领域开展多次
联合执法检查行动。全年共检查专利产品1700多项,查处假冒专利67项,冒
充专利64项,专利权终止产品200多项,并对6件“李字牌电灭蚊器”、200余
件“旺仔小馒头”外观设计包装袋,给予勒令退架的处理。2005年,东营市
知识产权局共受理纠纷案件6起,接待专利纠纷咨询200人次,其中涉及跨省
市的专利纠纷案件2起,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达300余万元。同时,积极探
索知识产权与工商、文化、公安、海关、药监等行政部门联合执法的横向互
动模式和市知识产权局与各县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的上下联动模式,逐步建
立技术专家和知识产权法律专家联合“会诊”制度,与公安、法院建立知识
产权案件移送、信息共享制度,专利执法的协调与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强。
强化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作。成立市“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组委
会;4月26日在《东营日报》举办由60个单位参加的庆祝世界知识产权日系列
宣传,公布“2004年度全市十大商标典型违法案件”、刊登“如何通过民事
诉讼程序保护你的知识产权”专题;组织大型广场宣传咨询活动,共接待咨
询人员800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50000余份,并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调查社会公
众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和关注程度,在主要街道路口设立知识产权宣传报道栏
10个,悬挂过街宣传横幅100条,分别到虎滩乡、大王镇等6个乡镇和市育才
中学、市师范学校、市农校等学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将知识产权的相关知
识送到乡镇,送进课堂。先后组织开展全市《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专利行
政执法证的培训和考试,参加国家局组织的知识产权师资培训班、高新技术
与知识产权培训班,省局组织的专利工作者培训班,共培训人员40人次。

【地震工作】 牢固树立震情观念,切实加强监测预报工作。制定应急期工
作措施,新增宏观观测点6个,周会商改为日会商,每天实行零异常汇报制
度。建立健全地震应急体系,落实大震应急措施。制定《东营市地震应急检
查工作制度》和《全市地震应急工作检查方案》。协同有关部门建立应急避
难场所,该项工作得到省地震局的高度评价,并在全省地震系统进行推广。
加强防震减灾宣传, 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 向各县区地震局(办)下发
“关于开展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施行七周年宣传活动的通知”,
在电视台、报社、市区、网络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纪念活动;油田地震台
建成1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基地。依法加强地震安评管理,提高城市综合防
御能力。组织山东省地震工程院完成东营观海栈桥和大唐电厂、港口扩建等
工程场址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为工程科学设防提供科学依据。组织开展
东营市活断层分布探测和研究,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
进水平,为城市规划建设、土地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积极开展地震科学研
究,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制定油田工程振动生物行为影响野外测试方案,并
于4~5月份,连续开展五口钻井和物探振动对生物行为影响的实地试验活动。
为解决油田生产过程中因三维应力场变化引起的地质灾害,开展油田科技攻
关研究项目《东营凹陷三维应力场与油田地质灾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