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rec=85&run=13

城乡建设

[城市规划] 1994年,市政府制定并出台了《关于中心城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中心城规划管理,并对中心城发展方向、城市风貌、建设重点等问题进行了规定,为第二轮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条件。1994年市建委又提出规划科学化、布局合理化、设计现代化、设施配套化、功能多元化、环境洁美化、城乡一体化、管理法制化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八项具体目标和原则,总结形成了符合东营市实际的大水面、大绿化、大空间的城市风貌特点。在具体工作上,主要抓了中心城规划的调整和完善,西城控制三面,放开东面,集中向东发展。东城近期向北向西发展,加快工商业发展速度,尽快吸引人口聚集,扩大城市规模。将胜利镇纳入东城规划,使分散的三点尽量集中融汇。东西城之间的中间地带也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实行严格的控制管理,规划建设万亩植物园和大型游乐园,以联接东西城,并为居民提供游乐消遣场所,改善东营市的环境。中心城的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由中规院承担。成立了东营市规划设计院,加快了详细规划和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全年共完成各类详细规划和专业规划23项,比上年提高12.8%。强化政府对城市规划的集中统一管理,强化规划和城管队伍建设,坚持以法治城,使城市规划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县城的规划工作和中心城的规划工作同步进行,广饶、垦利、利津三县县城的第二轮规划编制工作,委托省规划院进行编制,已完成初稿。特别是过去没有的抗震规划、城市风貌规划、环卫规划、消防规划等专业规划,结合总体规划的编制,都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村镇建设] 1994年,认真贯彻全省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小城镇建设的路子,加快了村镇建设步伐。一是召开了全市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落实措施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市政府下发了财寸镇建设“十、百、千”活动实施方案》,这两个文件为全市的村镇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调动了全市各县(区)、乡镇加快村镇建设的积极性。二是狠抓规划工作,全市确定了第一批小城镇建设的重点镇10个,要求到2000年达到现代化小城镇的标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东营市小城镇建设总体布局,即抓好“二线”、“五群”,“二线”是沿东王公路一条线和辛河公路一条线,各重点规划10个小城镇;“五群”是以县区驻地为中心,形成5个小城镇群,每群规划5个小城镇。到2000年,全市城镇化人口达到40%,2010年达到50%。1994年全市建制镇规划调整完善率达到95%,集镇达到70%。1995、1996两年完成全市小城镇规划和村镇布局规划。三是和油田结合,探索企地兼容、工农共建的路子,充分发挥大企业的优势,油田规划由分散向集中发展,小城镇建设和油田的发展紧密结合,使油田的农工商和居民点,纳入小城镇建设规划,企业带地方,地方促进企业,相互兼容,共同发展。已经出现一批具有东营特色的企地兼容式小城镇,并成为全省、全国先进小城镇。四是抓好试点,培养典型,推动全市小城镇建设,确定了5个试点镇,市、区(县)建委结合,共同抓好。仙河镇、大王镇已成为全国的试点单位,牛庄、胜坨、陈庄的规划工作已经完成,规划实施正在逐步展开。

[东城建设] 东城建设按照“大空间、大水面、大绿化”的城市风貌特点,以基础设施为重点,努力为西城的市直机关部门和国家有关工作部门东迁创造条件,为干部职工、居民居住提供优良环境。1994年重点实施了5项工程:一是实施安居工程,新开海河、银湖、明月湖3个居住小区,新建住宅6万多平方米,其中属政府直接安排的安居工程4万多平方米,原定二年解决的住房难问题,一年已经解决。二是自来水厂建设,年内累计投资近3000万元,工程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三是完善东城的城市道路网络,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10条道路的延伸和改造。截止年底,东城城市道路共修建10条,累计长度28.3公里,面积达45.9万平方米。四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对供热网络进行了调整,全部实现了集中供热。五是实施东城水系与环境工程。
东城水系与环境工程是市政府下半年提出并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是具体体现东城城市风貌和特点,改善东城环境,创造城市绿化条件,提高东城居民居住质量的一项关键性工程。该工程包括新挖5条人工河,贯通3个湖,全长12358米,总寸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市硅管部门的作用,精心组织市二级、三级市政公司、油田钻井三公司、黄河口企业,义务承担施工任壬工,经过一个半月的艰苦紧张施工,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全面完成土方任务,初步形成东城循环水系。

[西城改造] 西城改造以五台山路改造为重点,同时实施了燕山路改造工程、青岛路改造工程和五六干合排西城段治理改造工程,共投资1亿多元,拆迁建筑物7万多平方米,根治了西城的“龙须沟”,初步完善了西城排水系统,提高了公用设施建设水平,大大增强了西城的城市功能。
五台山路改造是全市人民关注,西城居民多年来迫切要求实施的一项重大城市改造工程,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与胜利油田紧密结合,发挥地方企业两个积极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施工,开创了企地兼容、工农共建、共同建设中心城的新路子。五台山路全长2800米,设计主路宽38米,路两侧各有一条直径2.2米的排污管道,水、电、讯、路灯、公厕、绿地、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仅基础设施投资就达7000多万元,无论从投资规模还是设计和施工要求上,都是城市改造中少见的重大工程,在全省引起了重大反响。承担该项工程任务的东营区政府、区建委、胜利油田油建三公司,按照市政府和胜利油田的要求,认真组织工程设计、动迁和施工,积极克服资金紧张和施工环境恶劣等困难,按时完成了主体工程任务,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建筑业] 1994年,全市建筑企业已达215家,从业人数6.5万人,全行业完成总产值9.4亿元,施工面积147万平方米,实现经济效益96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6%、22%和20%,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组织召开了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建工工作会议。市直和区县的320人参加了会议,共评选表彰“建功创业杯”、“明星企业”、“先进企业”、“十佳工程”等先进单位56个,先进工作者96名。
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创优活动。市建管处年初下达了全市工程质量指标,落实创优项目30个,面积7万平方米。组织评审上报省级优良工程10项,省施工工程优质奖1项,评审市优质工程20项,组织评选了年度全市“十佳工程”。
定期组织工程质量大检查。组织了上半年工程质量抽查,抽查工程35项,查处不合格工程4项,对1家外地质量低劣的施工企业清理出市。组织了全市施工企业资质年检工作,对施工企业的资质实行动态管理,先后对50家存在问题的企业实行黄牌警告、限期整改;对严重不符合资质标准的16家企业进行了降级处理,对6家存在严重问题、名不符实的企业实行吊资质证书的处罚。同时对13家发展快、素质高的企业推荐上报省建工局进行资质升级,其中三级升二级2家、四级升三级企业11家。施工企业年检结果在9月22日《东营日报》上公布后,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完成了市直及油田所属施工企业的普查工作,组织了对党政群行政事业单位所办“实体”施工企业的清理整顿工作。对存在问题的25家企业进行了处理。
加强了对砼预制构件厂的管理工作。根据建设部和省建工局的安排,组织了对全市砼预制构件厂的资质复查工作,共复查企业66家,其中审查上报一级预制厂2家,二级预制厂5家。同时组织全市砼预制构件厂质量检查,对15家基本合格、u家不合格企业分别给予了限期整改、停产整顿等处罚,促进了全市砼预制构件厂管理水平和构件质量的提高。
推行了安全达标制度,已有8个企业实现达标。在10月份省建工局对东营市的安
全大检查中,抽查15个施工现场,其中创优良项目8个,优良率达53.3%;全年全行业伤亡事故比上年下降15%,万人死亡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大力推行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年内招标面积73万平方米,投标金额3.5亿多元。

[勘察设计] 1994年全市共有勘察设计单位29个(市属18个,部属11个),其中甲级1个,乙级4个,丙级7个,丁级17个。设有建筑、规划、水利、交通、石油、机械、勘察等专业,职工总数1718人。全年共完成勘察设计项目2050项,建筑面积87.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额14.5亿元,人均完成114万元投资额施工图设计任务,比1993年增长27%。1994年全行业收费单位总收入3988万元,人均2.7万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勘察设计质量、水平有明显提高,全市评出优秀工程勘察设计21项,其中有4项申报省级优秀勘察设计评选,胜利石油管理局勘察设计研究院有5个Qc小组参加全省评优,其中4个获省优秀Qc小组,1个获部级优秀小组。市建筑设计院设计的3幢新一代住宅全部入选全省100幢新一代住宅。

[工程质量监督] 东营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为科级事业单位,归口东营市建筑工程管理处管理,业务上受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的领导和东营市标准计量局的指导。东营市3县2区共有5个监督站,5个检测站,1个专业监督站和1个专业检测站。
截止1994年底,共监督建筑工程1388项,建筑面积达453.55万平方米,工程造价36亿元;受监设备安装项目82项,工程造价4亿元;监督构件厂70家;复验构件969批次;进行现场无损检测586项次;工程质量检测试验42571项次;桩基检测验桩751棵;超声波探伤130个检测点;探伤焊缝80.7米;发现和处理质量隐患2683起;处理严重影响结构安全的事故238起,处理重大质量事故40起;发放停复工通知书1624份;对劣质工程罚款40.13万元;挽回经济损失达千万余元;为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2300余条;协助法院办案40起;对36个检测机构进行系统管理;监督检测覆盖率达到了98.5%。

[建筑市场整顿与管理] 1994年,东营市部分地区建筑市场出现了混乱局面,特别是划地为牢、乱收地盘费、管理费、欺行霸市、地痞闹事、乱挂乱联、强买强卖现象非常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市建管处于4月10日发出了整顿建筑市场的紧急通知,对问题严重性及危害性及时向市建委及市领导反映,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5月24日市政府以特急明传电报的形式发出了《关于加强建筑市场管理整顿建筑市场秩序的紧急通知》。市建管处先后组织协调会12次,调查取证材料80多份,部署和配合了东营、河口两区的整顿建筑市场的专项行动,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60多人,没收非法收入180余万元。经过整顿,建筑市场的混乱局面得到遏制。
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管理。一年来,共检查建设单位139家,施工企业268家,查处无证施工企业7家,未办理注册擅自施工的企业12家,越级施工企业5家,停工整顿12家,对违反建筑市场管理规定,不按规定办理《工程项目(栋号)施工许可证》的98家施工企业发出施工警告处理通知书,有效地净化了建筑市场环境。
修订了《东营市施工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办法》,并与市工商局、市建行、油田基建处联合签发,对施工企业注册登记时间、程序、办法及有关管理措施做了明确规定,对限制外地队伍盲目进市施工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共注册施工企业291家、65582人。其中本市施工企业增长19%,注册人数比上年增加25.7%;省外施工企业人数比上年下降19.2%。经过多方努力做工作,《东营市建筑装饰装修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经市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出台。组织3次市场检查和1次装饰工程质量检查,查处无证施工和手续不全的企业23家,清理出市外地企业7家,为15家装饰企业换发了资质证书,扭转了建筑装饰装修市场混乱的局面。
组建了“河口地区建筑市场管理办公室”,人员到位,工作运转正常,黄河以北建筑市场管理得以加强。加强了与外地市建委驻东营办事处的协作,一年来共召开办事处主任会议13次。

[建材、房地产] 截止1994年底,全市共有建材企业400余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工业总产值5亿多元,利税9000多万元,产品“大类100多个品种。主要产品产量:水泥10万吨,水泥制品21.1万立方米,玻璃130万平方米,油毡820万平方米,门窗3463平方米,粘土砖2.38亿块,新型墙体材料6.08万立方米。
1994年,全市有房地产企业31家,全年综合开发区片12个,开发面积42万平方米。在小区开发中,实行了建委直属开发公司为龙头,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办理有关手续,统一基础设施配套,统一建设管理,吸引多家公司参与,交纳基础设施配套费后,按栋号实施开发,保证了开发小区的完整性和开发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