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rec=60&run=13

综 述

[概况] 1994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以水利建设为龙头,以大农业开发为重点,以加快农业产业化为目标,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加大投入,增粮、增棉、增效益,大力发展“双高一优”农业,积极组织实施“三百”富民工程,实现了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主要农产晶产量稳定提高。粮食生产稳中有增,总产量达87.5万吨,比上年增长0.2%,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小麦41.2万吨,玉米24.1万吨,大豆13.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一3.6%、5.1%和27.4%。棉花生产扭转了连续几年下滑的局面,总产量达到2.29万吨,比上年增长58.5%。油料总产量1.13万吨,蔬菜总产量53万吨,水果总产量2.9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2.8%、20.7%和69.7%。
林牧渔业和多种经营大幅度增长。林业总产值达到4049万元,全年造林面积18713公顷,比上年增长8.6%,四旁植树448万株,新育苗面积1070公顷。畜牧业总产值49781万元,比上年增长43%,肉类总产量61337吨,比上年增长51.2%。牲畜年末存栏,大牲畜27.73万头,猪26.9万头,羊54.87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33%、31%和84.6%。渔业总产值41195万元,比上年增长22.2%。水产品总产量75103吨,增长22.5%,其中海水产品56559吨,淡水产品18544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 5.1%和52.2%,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2.05干公顷,其中海水养殖5.78千公顷,淡水养殖6.27千公顷。多种经营实现产值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1994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经济工作大会上提出的“三百”富民工程顺利实施,全面完成任务。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65元,比上年增加410元,增长4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增长18%。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在稳定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总结推广农业开发股份制、粮食银行、劳务银行经验,并使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积极探索了增加农业投入的新路子。同时,积极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了土地承包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发展。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达到2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农业产值117781万元,比上年增长13%。
(农 委)

[农业开发新进展] 1994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共安排项目22个,总投资3904万元,开垦宜农荒碱地5.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沙区综合治理1万亩,改良草场1万亩。1988—1994年,国家和省在东营市集中实施了160多个农业开发项目,累计开发利用荒碱地132.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72.6万亩,建设吨粮田12万亩。1994年新增生产能力:粮食2.78万吨,皮棉240万公斤。农业综合开发因素可使全市农民人均增收131.6元,占全市农民人均增加收入300元的45.2%。

[科教兴农]1994年,农业科技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各县区都配有科技副县区长,56个乡镇配备了科技副乡镇长,1823个村配备了科技副村长。全市农业、林业、水产、水利、农机、畜牧等各类推广中心(站)共有市级15处,县区级48处,乡镇级295处,科技人员1003人。村级农技服务组织812个,农民技术员3125人。全市已建立科技示范村181个,科技示范户8965户。56个乡镇建立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780个村建立了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全市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与科普培训班6300期,受训人员50万人次。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实施面积达260万亩。土地复种指数达154.6%。实施农业科技推广市级“丰收计划”项目18个,增产粮食855万公斤,畜禽产品985万公斤,蔬菜1264万公斤,水产品27万公斤,果品990万公斤,共增经济效益8100万元。1994年农业科技推广项目获市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在全国开展的创建科技进步先进县区活动中,河口区顺利通过了国家级验收,成为全市第一个科技进步先进县区。

[“三百”富民工程超额完成] 1994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大力实施“三百”富民工程,即通过综合措施,确保199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加快全市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全市以“三百”富民工程统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发展生产,提高效益,推进了全市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1.29亿元,比1993年增长20.1%,其中种植业产值、畜牧业产值分别达到了11.78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65元,比上年增加410元,同比增长48%,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百”富民工程奋斗目标。
实施“三百”富民工程,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狠抓棉花生产。把棉花生产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突了位置,全党动员,全民发动,上下齐心,突出植棉面积落实和棉铃虫防治工作,实现了棉花生产的恢复发展,棉花总产达到2.29万吨,比上年增长了58.5%。二是狠抓蔬菜生产。在搞好大田菜生产的同时,着力点放在了保护地蔬菜栽培上。全市塑料大棚发展到了24000余个,新上11000余个,并强化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引进新品种,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规模生产,开拓市场,实现了生产、效益同步提高。三是狠抓畜牧业生产。把畜牧业作为发展“双高一优”农业的突破口,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畜牧资源配置,调整畜禽经济结构,大力发展规模饲养和集约化经营,组织实施“百村千户”工程,实现了规模生产和规模效益,依靠科技,不断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极大地提高了畜牧生产水平。四是狠抓林果和水产生产。积极发展水产养殖和捕捞,加快了“海上东营”建设步伐。扩大优质水果栽培面积,加快经济林建设,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成效明显]1994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山东省农民负担管理条例》,切实加强对减轻农民负担“四清理三整顿”工作,加强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的建章立制,把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纳入依法管理轨道。狠抓农民负担预决算工作,全面推行了农民负担卡和农民负担统一收据制度。突出了农民负担资金的管理,做到取之有度,用之合理。加大减负工作宣传力度,把减负政策交给广大群众,实行民主监督,全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994年全市“三提五统”资金总额4880万元,农民人均44.30元,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4.93%。其中由农民直接承担的“三提五统”资金额4084万元,农民人均承担37.07元,占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3%,农民承担“两工”1371万个,劳均26个。“三提五统”和“两工”都没有超出《条例》规定5%的比例范围。
东营区农民直接承担“三提五统”款488万元,人均29.49元,占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2%,安排两工108万个,劳均12个;河口区分别为197万元、26.62元、3.65%、65万个、20个;垦利县分别为5 58万元、30.95元、3.78%、122万个、18个;利津县1109万元、42.04元、4.85%、635万个、53个;广饶县分别为1 732万元、41.44元、4.22%、441万个、20个。“三提五统”五个县区都没有超过《条例》规定的5%,“两工”只有利津县超过《条例》规定30个的标准。
与1991年相比,全市农民直接承担的“三提五统”减少2529万元,农民人均承担额由1991年的60元减少到37.07元,占上年的人均纯收入的比例由1991年的10.64%
下降到4.13%,降低了6.51个百分点;与1993年相比,全市农民直接承担“三提五统”增加246万元,农民人均承担额由1993年的34.59元增加到37.07元,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比例比1993年的5.09%降低了0.8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