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rec=54&run=13

经济体制改革

[概况] 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下设生产体制科、流通体制科、宏观体制科、农村体制科、综合调研科、办公室等6科室,定编20人,实有19人,其中干部16人,工人3人。1994年,市体改委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推进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6个方面的新进展。
一、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推动企业改革向全方位、深层次发展。年底,全市新设立股份制企业73家,新审批组建企业集团8家,388家国合小企业实行国有民营,8家企业破产,2家企业解散,123家企业租赁,5家企业兼并,8家企业拍卖,1家企业实行净资产承包。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极大地促进了全市企业的发展。
二、以股份制改革为契机,探索企地结合开展建设黄河三角洲的新路子。在股份制改革中,通过组建东营广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和东胜精攻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地进行了油田和地方共同出资参股开发建设石油及其替代产业的新探索。从而使胜利油田这一国家特大型企业从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幕后走到了前台,由间接支持变为直接参与,真正为发展地方经济发挥了强大生力军和主要经济支柱的作用。
三、以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为目标,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得到了稳定和完善,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结合东营实际,重点发展完善了粮食银行,创办了劳务银行。在大码上企业总数的10%。同时对市木材集团公司等4家不规范集团进行了限期整顿,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提高丁全市企业集团的整体组建水平和规范化程度。东营胜利技工贸集团公司成为全市首家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集团。

[住房制度改革] 遵照国家和省有关房改工作的指示精神,1994年市政府以东政发
(1994)35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加快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率先在全省推出了以售房为重点的房改新举措。主要内容包括,妥善出售公有住房,适当提高住房租金,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和加快开发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合理负担,售、租、建并举,机制转换、配套改革,统一政策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散决策。改革中,各级各部门强化领导,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运作,确保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年底,市区共售出公有住房9448套,面积55.84万平方米,收售房款6666万元;2万多名职工实行公积金制度,收缴公积金715万元;收取房屋租金99万元;市政府安居工程新建房594套。三县房改工作也在紧张进行,利津县已圆满结束首批公有住房出售工作。

[试办农村保险互助会] 1994年,全省保险互助会试点工作会议确定东营市广饶、垦利两县为农村保险互助会试点县,试办农村互助保险。这是以农民互助保险为主,人民保险公司再保险为辅,政府给予必要扶持的农民互助互济性质的独立核算的保险组织,它不以盈利为目的,当年收取保险费的剩余部分留作风险基金,在保证安全、增值的前提下,由政府利用时间差有偿使用,发展当地经济。两县认真贯彻《山东省农村保险互助会管理办法(试行)》,先后建起了保险互助会,成立了互助会管理委员会,并很快办起了乡镇企业财产保险、农民家庭财产保险、拖拉机保险、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及短期人身保险等业务。年底,两县的农村保险互助会共收取保险费308万元,投保面占庆投保量的60%以上。

[全市中小学校全面推行三制改革] 1994年,在全市中小学进行了学校内部管理改革。主要是围绕学校内部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全市各级党政干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提高认识,明确政策界限和方法步骤,积极支持参与“三制”改革。年底,广饶、利津、河口等县区的“三制”改革已经结束,完成改革的各校校长全部重新选聘,共精减教职工1205人,民办教师工资平均提高了30%,学校布局得到了合理调整。其它县区的改革也已接近尾声。“三制”改革基本上收到了调整结构、整顿思想、优化队伍、增强活力、提高效率、改善待遇的预期效果。

[农场改革] 全市5大农场在全省农垦系统中占有较大比重,在全市农业经济发展中也占有重要位置,深化农场改革,搞活农场经营,成为1994年体改工作的重要内容。年初市委、市政府就加大农场改革力度做出了明确指示和安排,5月份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深化农(牧)场改革的决定》,对农场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一)农场领导管理体制改革。所有农场全部改为公司,并改过去套用行政级别管理为按量划型管理。各公司正职与市农场局签订指标责任承包合同,副职与正职签订合同,并全部下到二级单位领办企业,由所在企业发放工资奖金。各公司按新体制设置机构,机关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改革后人员减少40%以上。基层单位负责人全部实行公开招标,竞争上岗。(二)农业生产全面推行“两费”(生产费、生活费)自理大包干,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发展家庭农场,同时加强以水利站、农机站为重点的农
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农工提供及时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年底,已发展承包土地50—100亩的家庭农场153个,100亩以上的74个,家庭农场年纯收入达893.5万元。(三)二、三产业重点抓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同时选择9家农垦企业,参加全市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其中东营市利源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已创立并挂牌营业。通过改革,全市农垦系统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1994年共完成社会总产值1.3亿元,比上年增长66.8%;实现纯利543万元,增长1.74倍;粮食总产1113.5万公斤,增长24.4%;棉花总产569吨,增长45%;人均纯收入1426元,增长127%。全市农场无一亏损,创建市以来最佳成绩。

[证券市场建设] 1994年,东营市加快了证券市场的建设步伐。3月份成立了东营市证券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制订全市证券市场发展战略规划和有关证券市场的管理规划;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各县区、各有关部门与证券业务有关的工作;监管证券经营机构的证券业务,依法监管有价证券的发行、交易;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证券统计,研究分析证券市场形势。日常工作由市体改委负责。同时,市股份制发展服务中心开办两处股权证柜台转让交易业务。10月份,由部分单位与省证券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了山东证券公司东营营业部,首次开通上海、深圳股票交易行情,并开展股份证转让过户登记及国债业务。这是全市第一家名副其实的证券经营机构,实现了证券业零的突破。东营市证券管理经营体系已具雏型。

[利津县劳务银行] 为适应农业开发需要,利津县于1993年10月份创立了劳务银行。
1994年,该行主要办理农业开发劳务借贷业务。具体做法是:由劳务银行将出工方的劳动成果折算为价款,为其办理存款手续,确定存期和利率;同时为用工方办理贷款手续,确定还款日期和利率,并向双方各收取1%的管理费和4%的兑付风险保证金。用工方向劳务银行预付20%资金,劳务银行向出工方支付40%资金,用于支付开发过程中劳动力的生活费和机械燃修费。年底,该行已完成3800亩造价200万元的鱼塘蟹池开发工程,占全县开发面积的55%,当年创效益456万元。同时采取“定时分期增值回收法”,发展了30户养羊专业户,在三高农业主战场初露锋芒。

[大码头农工商股份公司] 创建于1993年7月5日的广饶县大码头农工商股份有限公
司,是全市第一家农业开发股份制企业。该公司成立以来,以5000亩荒碱地开发为基础,以乡农场、乡食用菌开发公司、乡鱼种场为起步项目,实行外接市场、内联农户的种养加销一体化及农工商科贸综合性经营方式,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高速度,勇于探索,大胆开拓,成为广饶县东部区域食用菌、淡水养殖、棉花生产的龙头企业。1994年,公司所开发土地全部实现当年开发当年见效。在棉铃虫害严重的情况下,亩产皮棉平均55公斤。同时开挖鱼池20亩,产鱼1.4万斤;养羊150余只;种植果树26亩;研究开发食用菌品种20多个,带动食用菌生产大户3000多个,总产量600万公斤以上;人工孵化淡水白鲳鱼220多万尾,所产优质鱼苗辐射到潍坊、淄博等地区。通过综合经营和系列化服务,1994年公司实现产值306.37万元,获利74.64万元,资产总额由创建时的267万元增加到376万元,分红率达到22.36%,全年增加社会效益3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