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学(华东)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技人员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rec=158&run=13

石油大学(华东)享受
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技人员

信荃麟 1929年11月生,河北静海人,中共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家,现任石油大学(华东)油藏地质研究所所长。获全国能源工业劳动范、省高校先进科技工者、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司突出贡献科技工作者等称号。合作撰写出版《含油气盆地构造岩相分析》等专著7部和译著1部。科研成果曾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多项。现已培养和合作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70多名。
沈忠厚 1928年2月生,四川大竹人。1951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留任教,1953年到北京石学院任教,历任教研室主任、主任、系主任等耳现任石油大学(华东)钻研究所所长、水射流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9年获能源部“全国能源工业特等劳动模范”称号,是1993年总公司重奖有突出贡献的15名科技人员之一。专著《油井设计基础和计算》、主编《钻井工程》以及其它5本著作,均已出版发行。科研成果1990年获总公司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全国新产品、新技术金奖。1992年获美国专利1项,国家专利7项。先后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外刊物发表射流方面的论文10篇,并先后有4篇论文获山东省科技进步论文奖。
杜世通 1934年10月生,山东黄县人。1955年8月至1960年7月在莫斯科石油学院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学习,获矿山工程师证书。回国后,长期在北京石油学院、华东石油学陟石油大学(华东)任教。任石油大学(华东)勘探物探教研室教授、博士导师。培养了30余名硕学位研究生。积极参与决石油工业重大科技题,科研成果先后获石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被授予石油工业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称号。
陈世廉 1935年生,195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系,分配到北京石油学院工作。是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的教育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技专家,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石油大学(华东)无线电物理学科带头人。在担任教学工作的同时,主要从事微波技术在石油工业中应用的科技工作,科研成果1982年获国家发明四等奖,1987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88年获山东省发明展览会三等奖及国家专利。
顾永泉 1927年当江苏海门人。1950年毕于杭州之江大学机械系,由石油总局调北京石油院工作,现任化机教研教授,炼油化工机械和体动密封研究室主任,庆石油学院兼职教授。版3本教科书和3部专著,发表论文140余篇,培养了20多名硕士研究生。在国内首先研究推广机械密封,曾获国家、石油部、中国石化总公司、山东省的奖励。负责石油部6种压缩机新产品的设计与试验,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国家专利局批准的7项实用新型专利。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石油天燃气总公司石油工业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山东省科技拔尖人才、山东省科教兴鲁先进工作者。
张庚骥 1930年生,河北丰润人。1952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到北京石油学院建院筹备处工作。1984年任石油学会山东分会测井委员、博士生导师,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电测井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编写的教材《电法测井》已正式出版,1977年提出了计算电测井响应的逐次逼近解法,形成了一套完整体系。1980年至1981年在美国休斯敦大学进修期间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积分方程。这些研究成果都以论文形式发表在中外杂志上,共计10余篇。
鞠晓东 1953年生,山东泰安人。1982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勘探系井专业,留校后在测井研室工作。1987年破格定为副教授,1992年又格晋升为教授。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研究测井教学和现场急需的设备方面有突出贡献,先后设计出了6种教学实验装置、3种整机,其中有2种在学校获奖。1985年起先后研制了多种数控核测井仪器,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完成了总公司的重点科研项目“超声波水泥胶结测井仪”和“长源距声波测井仪”的设计研究工作,所负责研制的“岩芯伽玛连续测量仪”和“碳酸盐含量自动分析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篇。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物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科技拔尖人才、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石油系统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尹宏锦 1930年,南澧县人,1952年毕业清华大学采矿系。先后清华大学、北京石油学陷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大(华东)从事教学和科研作。曾获山东省优秀科工作者、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1992年10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2—1985年期间,先后赴河南、中原、大庆、长庆和四JVI五大油气田,结合生产推广地层可钻性统计分级科研成果,解决了传统方法不能评价非均质地层分级的难题,系统地标定了地层分级,为科学钻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988年该成果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李健鹰 女,1935年生,山东文登人,1964年北京农业大学土化系研究生毕业。现任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系教授,石油大学报编委,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贴的科技专家。多年来从事石油钻井泥浆化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攻页岩井壁稳定性研究与泥浆化学处理剂研究。已出版的著作有《泥浆胶体化学》、《钻井泥浆》、《钻井液》、《胶体与表面化学》。科研成果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与三等奖,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提出的SLSP与KAHM两种新型泥浆处理剂的合成路线已被几十家化工厂采用。
张 琪 1936年生,甘肃省人,教授,博士生师,全国优秀教师,总公有突出贡献。石油科技家,山东省第七届政协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家。1958年北京石油学钻采系采油专业毕业后校任教,现任采油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采油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编及合编5种教材,其中《采油工艺原理》获部级优秀教材奖。所负责的10多项科研成果已有10项获奖,其中,获省部级和国家级奖5项。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
万邦烈 石油大学(华东)机械系教授,1935年12月生,浙江瑞安人,中共党员。1955年7月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机械系,1956年至1960年在苏联莫斯科石油化学及然气工业学院研究生部习,获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61年起在北京石油学院、华东石油学院以及现在的石油大学(华东)机械系从事教学、科研和指导研究生工作。1988年获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1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授予石油工业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出版了5部专著和教材,其中《石油钻采机械》(上、下册)获得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发表了60多篇学术论文。有4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单螺杆式水力机械工作理论的研究1994年获山东省教委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
赵正修 1925年3月生,河北灵寿人,1952年毕业于天津大机械系,现为石油大学授。曾先后任东营市政第一、二届副主席、政协六、七届山东省委员会委、全国化工设备与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员、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研究会顾问及《石油化工设备》杂志编委等。长期从事炼油、化工机械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炼油机械专业创始人之一。主编了《石油厂设备的制造与安装》、《石油化工压力容器设计》等教材,合译出版了英、俄文专著4部。主持压力容器强度及静密封的科研工作,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培养了硕士研究生12名,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约20篇,多次为石化企业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
范耀华 1933年月生,河南修武人,西北学院化工系毕业,石油学教授,国家重质油加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重油研究所所长,中石化油沥青标准审查委员会任委员,中国石油天然总公司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重质油及沥青化学与加工的科研与教学。科研成果先后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山东科学大会奖,1987年中石化总公司科技成果三等奖,1991年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论文60余篇。代表著作《石油沥青》获1986年石油工业部优秀图书二等奖。
段道顺 1937年生于大连市,中共党员。1959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化工机械专业,
1963年北京石油学院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年赴美国进修一年。曾石油大学(华东)外事处长,现为石油大学炼制教授。1991年被评为中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有突贡献的科技专家,享受府特殊津贴专家,1993年被选拔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长期从事化学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与有关专家学者合编《现代塔器技术》一书,培养研究生7名。主持开发的新型高效浮阀塔板——船型浮法塔板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获得中国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国家发明三等奖。先后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获得过山东省科协、山东化工学会及石油大学的奖励。
梁文杰 1930年6月生,天津市人,现任石大学炼制系教授,《石油报(石油加32)》、《石油青》及《油气加工》编委,东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习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化工系,历任北京石油院、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大学炼制系副主任、主任。主编《石油化学》教科书,先后培养研究生20名。所主持的学术集体长期进行关于重质油化学及加工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共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在国外发表的有10余篇。在重质油化学组成与结构的研究方面有所创新,获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科技进步奖。重质油热转化和临氢转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1992年被评为石油工业有突出贡献专家。
苏贻勋 1936年生,广西玉林市人,中共党员,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87年晋升为教授。历任实验室主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系主任等职务。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长期从事有机化学和石油化学的教学、科研工作。编写多种有机化学教材教学物参考书。在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项。自1983年以来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14名。
黄隆基 1935年生,山西平定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矿场地球物理专业,
同年留校任教。1965—1967年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石油学院读研究生,1982—1984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LBL)研究所做访问学者,1990—1991年先后在美国锡拉丘兹和得克萨斯农业与工业大学访问研究。历任石油大学勘探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和·系主任。长期从事核测井教学和研究工作。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和三等奖各1项。在国内外发表的论文、译文共30余篇,编著的《放射性测井原理》为石油高校统编教材。
徐依吉 1953年8月生,山东省淄博人,中共党员。1975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钻井工程专业。1993年赴美参加世界华人石油学会学术研讨会,并担任钻采会场执行主席。1993年被评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现任石油大学(华东)射流研究室副主任。先后主持并完成了10多项科研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0年获得山东省和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次,199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本人均排第二位)。曾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多篇,获1项美国发明专利,近10项国家专利。
赵福麟 1933年8月生,广州人,1957年业于北京石油学院,毕后留校工作。现为教授,士生导师,东营市三届大代表。曾于1981年赴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学院修,研究表面活性剂化写长期从事采油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所编著的《采油化学》获1991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优秀教材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优秀教材奖。先后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胜利油田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次。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采油化学论文50余篇。
吴铭方 1935年生,浙江慈溪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北京燃料部干部学院俄专,留校任教,1957年调入北京石油学院任教,历任外语教研室主任、基础科学系副主任、外语系主任。1983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有突出贡献教育专家。参编和主编《俄汉石油常用词汇》、《俄语语法》、《大学英语1500句》、《大学核心英语学习参考书》、《大学英语词汇学习手册》等书,发表过大量译著和多篇教学研究论文。1989年,参编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十年成果》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集体项目,主要负责人),同时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刘泽荣 女,教授,1935年8月生,四川重人,中共党员,石油大(华东)油藏地质
研究所所长,享受政府特殊津的专家。从事地质教学研近40年,承担科研项60项,其中51项通过定,20余项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10余项成果获省级部级以上奖励。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40多篇,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共60人。系统提出在渤海湾地区寻找油区到油藏的理论和方法,在胜利、大港和江苏等油田勘探和开发中取得突破,为增储上产做出了贡献,串富和发展了石油地质理论。
雍世和 1935年9月生,四川邛崃人,中共党员。1957年北京石油学矿场地球物理专业毕业留校任教,历任测井教室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探系副主任,现任石油学(华东)教授、硕士研生导师。长期从事地球物理测井的研究工作,在测井资料计算机处理解释与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及地质应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科研成果1978年和1979年分别获得胜利油田和石油部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1986年获得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颁发的二等奖,1991年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著作有《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测井资料综合解释与数字处理》、《最优化测井解释》。发表论文30余篇,并获山东省和石油大学优秀论文奖6项。译著80多万字,主要有《地热测井资料解释》等3部。已指导15名硕士研究生。
王德新 1944年11月生,山东省青州人。19年大学毕业,分配到青石油管理局,1981年研生毕业,分配到华东石学院,现任副教授,享受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油钻井技术及教育工个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编写教材1部,发表论文7篇。
韩志勇 1937年月生,陕西蓝田人,中共员。1962年毕业于北京油学院油井工程专业,留校任教。历任教研室支部书记、教研室副主代主任,系副主任等职。任石油大学石油工程系授,钻井研究所副所长,油气钻井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油气钻井学科负责人。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编写或参加编写过7部教材及大量的辅助教学材料。在定向钻井理论研究方面有突出成就,出版专著《定向井的设计与计算》。曾获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共发表教学论文3篇,科研论文20篇。
陈月明 1937年9月生,浙江建德人,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1960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采油专业,留校任教。1980年至1982年作为我国首批访问学者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石油工程系修,并参加该校科研所作。曾任采油教研室主任开发系副主任,现任石工程系主任。长期从事石油工程和油藏工程方面教学和科研工作。主编《采油技术手册》、《采油物人技术手册》、《油藏数值模拟基础》、《注蒸汽热力采油》,参编过《采油工程》、《采油工艺原理》等教科书。主要译著有《油气藏评价》、《热力采油》等。已培养硕士生9名,在读研究生11名。1989年和1991年获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1993年获国家教委和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1994年获总公司科技进步奖1项。并在国内首次研究应用油藏数值模拟和最优化技术进行区块调剖设计,在全国推广。已发表论文近30篇。
栾志安 1943年4月生,山东黄县人。19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发系油气田开发开采业。1981年获西南石油院渗流力学专业硕士位,1982年到石油大(华东)油藏工程专业教,1993年晋升为教授。长期从事油气田开发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在裂缝——孔隙介质和非顿液渗流方面有系统研究,解决了我国裂缝油田和稠油田试井基础理论问题。1988年在全国首先倡导和应用物理——水动力学油田开发新方法,为该方法在全国普遍应用奠定了基础。1985一1992年期间,曾在苏联、美国、挪威做学术访问及科研合作,在油藏驱动理论方面有贡献和创新。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多篇,2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赵怀文 1931年生,河北省人,中共党员。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石系,1957年北京石油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孝历任教研室主任、机械主任等职。主要从事石矿场机械研究与教学作。先后发表石油套管及其他方面的论文30多篇,出版了《液压与气动》、《石油钻井机械》等书。成果获199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6名。
翟玉生 1945年月生,山东泅水人。1969年同济大学机电系建筑械与筑路机械专业毕且1981年华东石油学院械系研究生毕业,同年工学硕士学位,副教授,究室主任。从事石油矿机械及应用摩擦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主要参加者和负责人承担并完成了8项部级科研课题,其中“石油钻机刹车副研究”1988年获石油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制的新产品和改进的产品分别获1985年国家优秀新产品金龙奖、1984年国家优质新产品银质奖。代表性著作有《应用摩擦学》等。发表论文20余篇。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黄祖祺 1931年生,广东南海人,中共党员。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石油系,1956年北京石油学院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曾任实验室主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现任石油大学(华东)管式炉科研组负责人。长期从事化工原理的教学、科研工作,专长化学工程、流体流动和传热的数值计算、管式炉的数学模拟。科研成果曾获中国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与合作者完成有关管式炉计算的论文10余篇,其中1篇获学校优秀科研论文一等奖及山东省优秀论文一等奖。主要译著有:《精馏过程及塔板效率》、《辐射传热及工业炉计算方法》、《化学工程手册》中的《辐射传热计算及加热炉设计计算》,合编《石油化工管式炉的模拟与计算机计算》等。
寿德清 女,教授,1936年生,浙江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留
校任教,曾任炼油工程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等职,1992年晋升为教授,现为重质油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石油物质研究组负责人。指导了5名硕士研究生。编著出版了《储运油料学》和参加编写了《石油炼制工程》等教材,在校内出版了2部教材,先后发表了18篇论文,其中10篇分获山东省科协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石油学会和学校优秀论文二、三等奖。自行设计并主持建成三套关键实验装置,先后获校仪器研制一、二等奖。“临界性质的测定和研究”等3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达到80年代国际水平。
贾生盛 1936年4月生,甘肃酒泉人,中共员。1960年毕业于北京油学院,留校任教,曾任质油研究室副主任、石大学胜华炼油厂厂长,任教授,兼任胜华炼油总工程师、重质油研究副所长。参加和主持了胜华炼油厂的建设、扩建和技术改造等工作。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2篇获山东省优秀论文奖。取得2项国家专利。
张昌祥 1933年生,辽宁锦州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炼制系,同年赴布加勒斯特石油学院读研究生,1961年获罗马尼亚技博士学位,回国后在京石油学院任教。主要事石油沥青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1984年合作版的《石油沥青》专著,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白,获中石化科技图书二等奖。科研成果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山东省科学大会奖、山东省和中石化科技进步奖和成果奖、交通部“七五”科技攻关一等奖。在国内外先后发表论文40多篇。起草、制订、复审的沥青试验方法标准13项,产品标准8项,为我国沥青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李正清 女,副教授,1938年5月生,四川成都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并留校在物理教研室工作。长期从事大学普通物理的教学科研工作。编写了《微波技术实验讲义》,发表科研论文多篇。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彭广兰 女,1935年2月生,河南杞县人,中共党员。1955年9月考入北工学院石油系,1956 9月在院系调整中转入京石油学院石油炼制月1959年12月毕业,留任教。长期从事无机化教学、实验教学及教学研究工作,曾任无机化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等职。1986年晋升为副教授。研究成果先后获石油大学一等奖3次、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编写出版《无机化学实验》一书。1993年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的教育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岳伯谦 1937年9月生,湖南邵阳人,中共员。1961年北京石油学机械系毕业后留校任孝曾任力学实验室主任、研室副主任、主任、系副任,现任石油大学(华另机械系主任。长期从事物体力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指导研究生4名。从事石油套管、管道的结构分析及强度研究,科研项目获山东省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次。在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
黄德先 副教授,1959年1月生,河南潢川人,1982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留校
任教,现在石油大学(华东)自动化系工作。1989年参加完成了“催裂化装置反应过程的动态观测与控制”,获得1989年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16篇,还参加和主持了其它项目15项。1991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范玉久 1930年生,辽宁辽中人。曾在沈阳工科高级职业学校、外交部、外贸部学习和工作。1960年北京石油学院无线电电子学专业毕业留校任教,历任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1项国家专利。编写的著作和教材有《化工测量仪表》、《气体分析器和物质性测量仪表》、《化工测量及仪表》等,发表过一些论文和译著。
王基鹏 1953年8月生,浙江义乌人,中共党员。1978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外语系,分配到石油大学(华东)任教,曾先后派往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进修深造。现任石油大学(华东)外语系副主任。长期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1989年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3年获得国家级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10余篇。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阙国和 1938年生,福建福州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炼制系。1986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犹他大学进行科学研究。现任重质油国家实验室副主任,《石油炼制》杂志编委、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课程指导小组成员。长期致力于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学领域的教学、科研及研究生培养工作。先后参加编写《石油炼制工程》、《润滑油生产》及《石油化学》等教材,合作培养和正在培养的硕士研究生7名,协助指导2名博士研究生。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刊物发表40余篇论文。先后获得国家教委、石油工业部、石化总公司以及山东省科委、教委、石化厅和石油大学等单位的多项科技进步奖、优秀教材以及优秀论文奖。
(石油大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