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rec=127&run=13

报 刊

[《东营日报》]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好地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服务,《东营报》从1994年1月1日正式改为对开大报,并正式更名为《东营日报》。版面增设了渤海涛声、黄河口揽萃、热点追踪、油海浪花、黄河口人、社会广角等十多个栏目,增加了报纸的信息量,提高了宣传效果。
1994年《东营日报》共出版156期,发行11000份;出版《黄河口影视报)52期,发行9000多份;出版《东营日报通讯》4期。按时出版率达99.2%。在全省市地报好新闻、好论文、好专栏、好专版评选中,有13件获奖,其中黄功霖撰写的消息《信义公司到北科大颁发奖学金》、张松撰写的通讯《卖棉给国家,俺才不亏心》、王玉民于6月11日编辑的专版《社会.家庭.人生》三件获得一等奖;刘宪义、岳清峰撰写的消息《昔日超生游击队,如今计生当先进》、赵清秀撰写的论文《发扬正面宣传为主的优良传统》等七件获得二等奖;三件获得三等奖;还有一件新闻作品获全省对外传播一等奖。
1994年,东营日报始终把提高办报质量放在首位。一是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搞好重点宣传。在内容上突出了经济宣传、改革开放的宣传、稳定的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二是唱好重头戏,加大宣传力度。围绕市政府要办的八件实事,专门开辟出“热点追踪”专栏,详细报道了八件大事的进展情况。还及时报道了东营市重大改革举措及进展情况,开辟专栏,发稿12篇,详细报道了全市在企业制度、财税、金融、外经外贸、计划投资、国有资产管理、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市场体系建设、农场改革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建国45周年之际,组织了“黄金海岸行”大型系列报道,十余名记者、编辑沿本市350公里的海岸线采访,记述了东营市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可喜变化、具有的优势潜力、广阔的美好前景。整个活动历时两个多月,发稿31篇,收到良好的效果。三是注重了重大典型的报道。先后报道了郑玉影、欧成俊、陈重道、段德娥、王瑞孚等先进典型,构筑了一条东营英模人物的画廊。
(黄功霖)

[《黄河口社会科学》]社科联会刊《黄河口社会科学》是东营市第一个经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的唯一的综合性理论季刊。1994年共出版《黄河口社会科学》五期,其中广饶县委宣传部出版一期专刊,垦利县委宣传部出版一期增刊——《垦利精神研究专集》,都侧重了经济、党建和特色理论学习,突出了应用,反映了东营市改革开放和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领导和外地专家也积极为《黄河口社会科学》撰稿。李殿魁同志的《黄河口三角洲开发与黄河流域经济发展》、陈锡山同志的《繁荣社会科学、加速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跨世纪工程》先后发表。有的文章被《新华文摘》收入篇目。为了同全国各地社科界进行学术交流和联系,《黄河口社会科学》已与全国100多家刊物、报纸有交流联系。

[《黄河口文学》] 1994年是《黄河口文学》创刊的第5个年头。全年共出刊4期,计发表小说30篇,散文24篇、诗歌120首、报告文学5篇、文艺评论6篇。其中,有20多篇(首)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文汇报》、《中华散文》、《散文选刊》、《人民文学》副刊、文化艺术出版社、《大众日报》、《作家报》、《中国黄金报》、《黄河诗报》等省以上报刊选载。
第2期所辟“中国散文学会暨东营市黄河三角洲散文笔会作品特辑”一栏,刊载了我国文艺界老前辈、老领导陈荒煤,我国著名散文家、学者林非,著名作家、编辑家张守仁等先生的一批作品。这些篇什是这些作家来黄河三角洲参观游览后有感而发,充满激情地歌颂了东营人民的崭新精神风貌,描绘了黄河入海口的雄奇壮丽景观。
1994年,《黄河口文学》还新开辟了一个专栏:东营文学新秀小说专栏。这个专栏从1994年第1期起成为固定栏目。每期推出一位东营优秀的青年小说作者,发表同一位作者的多篇小说。1994年有薄文军、郭青贤、张明德、郭爱霞4位优秀青年小说作者入选这个栏目。此举引起东营青年作者的注意,极大的激发了他们努力创作优秀小说作品的热情,为培养东营优秀青年小说作者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汤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