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rec=125&run=13

文学艺术

[文学创作] 1994年,全市广大专业、业余文艺创作员认真贯彻中宣部《关于繁荣文艺创作的意见》,深入基层,写出了质高量多的文学作品,全年在国家及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近400篇(首),并有不少作者出版了自己的作品专集。其中,市文联创作员孙玉忠的小说集《孙玉忠小说选》在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王桂林的诗集《内省与远鹜》在新体出版社出版,东营区创作员赵建英的散文集《天涯孤旅》在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利津县创作员鲁北的诗集《冷风景》在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市文化局一级创作员卢振中先后在美国《世界日报》、台湾《民生报》等报刊发表了10余篇文学作品。为促进全市文学创作,市文联还与孤岛采油厂文联联合举办了“首届黄河口槐花笔会”。

[音乐舞蹈] 市文化局精心组织,选拔优秀少儿舞蹈参加山东省第三届“小飞天”少儿歌舞比赛。其中舞蹈《羊羔乐》获表演三等奖,《舞腕腕》获表演一等奖、创作三等奖和服装奖、排练奖,舞蹈《舞腕腕》还代表山东省晋京演出。市文联、市音乐家舞蹈家协会与中国音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自1993年举办的“黄河口杯全国行业金曲展评大赛”活动,在1994年又继续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掀起宣传高潮。自6月20日以来,中央台用一个半月时间每日三次播出黄河口杯获奖歌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了这次活动的获奖作品专集。

[群众文化] 1994年,全市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群众文化专门机构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城乡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元旦、春节期间全市城乡文艺舞台异彩纷呈,广饶县15个乡镇40余支表演队约2000多人汇集县城为群众表演高跷、罗汉头、秧歌、龙灯、短穗花鼓、霸王鞭、彩车等传统民间文艺节目。垦利县举办了元宵大型民间艺术表演,观众达5万人次。利津县、河口区、东营区也举办了一系列的文艺活动。安排了重大节日的庆典活动。“七.一”、“十·一”期间,市和区县都举办了一系列庆祝纪念活动。市文化局配合市委宣传部举办了全市文教系统庆祝建国45周年文艺晚会。广饶县开展了“读一百本优秀书籍,看一百部优秀影片,唱一百首革命歌曲”为内容的“三百”活动。垦利县举行了全县行业歌曲大奖赛,县直及乡镇33个单位参赛,演唱人数达2074人,并在黄河影院举办了行业歌曲汇报演出。

[美术、摄影] 1994年,市文化局专业美术工作者深入生活,到地域特色浓郁的入海口写生、体验生活,累计完成了写生及素材作品170余幅,为创作打下了基础。1994年,发表美术书法作品30余幅,参展作品15幅。其中常城创作的油画作品《海味》被选入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首届油画静物展,并选入画集出版。王可佩的国画作品《新淤地》、《红柳之乡》入选八届美展山东美术作品展,作品《曙》、《雪野》入选“唐诗宋词颂”书画赴日展,获银奖,《龙骨雪魂》入选“国际中华书画展”获佳作奖,《山水》入选澳门“东方名家教授书画展”。张相三的国画作品《秋水》、《秋声》二幅入选八届美展山东作品展,并选入广东举办的“中国’94艺术博览会”,在广州展出。另外作品《颖》、《芳草青青》、《幽情初唤》分别在省级刊物发表。郭方明篆刻作品参加全国“五台山”杯书画大赛获优秀作品奖,共有15件篆刻作品发表在《中国书画报》等报刊上。
摄影工作者杨霞的作品《古风》参加由文化部、中国艺术摄影协会举办的摄影展,荣获三等奖,并在沿黄九省区展览及出版。杨霞的作品《黄河从这入海》被联合国文化外调部入选,由文化部外交处选送,在40多个国家展出,并出版。市文联年内又举办了第三届少年儿童书法大赛,举行了评奖和展览。这次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576件,评出一等奖5人,二等奖19人,三等奖63人,给获奖作者和他们的辅导教师颁发了证书和奖品。市文联摄影家协会还举办了“大王一日”摄影活动。这个活动利用图片的形式,用纪实的手法,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全市“乡镇企业一枝花——大王”飞速发展的现状,并分别在大王和市里举办了作品展览。“大王一日”摄影活动共展出作品70余幅,作品图文并茂,受到了各界好评。这个活动的举办成功,也为开展好今后的文
艺工作开创了一条新路子。

[图书] 1994年全市有县级公共图书馆3个,其中国家二级图书馆、三级图书馆各1处,藏书16万册。图书馆工作稳步发展,各区县图书馆在深化内部改革强化管理的同时,走“以文补文、以商助文”的路子,激发了内部活力。他们还充分发挥图书的教育功能,精心组织了图书宣传周、读书知识竞赛、有奖征文、少儿优秀读者评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图书馆的吸引力。全年增加藏书8000册,外借50.5万人次,阅览70万人次,发展正式读者930人。利津县图书馆于1994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电影] 1994年全市有电影公司(管理站)5个,影剧院9个、电影放映队215个。近年来,电影事业在受到电视、录像放映及各类现代化娱乐设施的冲击下,迎难而进,各级电影管理部门瞄准市场,广开渠道,加强了城镇影院的改造和管理,加速了好影片的流动,千方百计提高上座率,全面完成了省公司下达的三项任务指标,并很好地组织开展了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汇映活动。

[戏剧] 东营市是吕剧的故乡,吕剧是黄河口文化的重要内容,继承和弘扬这一民族文化遗产,振兴和发展吕剧艺术事业是全市人民尤其是文化部门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下,在广饶县吕剧团的基础上于1994年成立了东营市吕剧团,结束了吕剧故乡没有地市级专业吕剧团的历史。该团有演员40人,其中三级演员以上的艺术骨干16人,吕剧专业毕业的新生15人。先后有15人荣获省优秀演员。他们深化改革,剧团内部建立了“一包三定一奖励”机制,先后创作演出了现代吕剧《那时星光》、古装戏《郑板桥说亲》等剧目。年均演出都在300场以上。该团以方向正,路子对,面向农村,扎根群众,多演戏,演好戏,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成绩突出,获“山东省先进剧团”光荣称号。

[第二届大河上下艺术摄影展在东营市闭幕]由文化部社文司、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牵头,
沿黄河的青海、甘肃、四川、陕西、山西、宁夏、内蒙古、河南、山东九省区文化厅主办的“第二届大河上下艺术摄影展”于1994年6月22日在东营市隆重闭幕。展览于1993年10月在四川成都市开幕后,先后在八个省区进行了巡展,共展出摄影作品266件。文化部社文司、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山东画报社、东营市六大班子的领导出席闭幕式并参观了展览。此次展览是建市以来东营市承办的规模最大的跨地域大型摄影展。
(赵国防 王秋林)

[文物、博物] 东营市历史博物馆是在广饶县博物馆和孙子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经市委、市政府批准于1992年10月成立的地市级历史博物馆。内设办公室、文博部、学术部和治保科4个办事机构,中国孙子与齐文化研究会也设于其内,还设有1个文博服务部。编制27人。主要负责文物征集、收藏、研究、宣传教育和400余处文保单位的保护工作,还负责孙子与齐文化研究及中国孙子与齐文化研究会的日常会务工作。
该馆位于广饶县城西北隅的“孙武祠”内,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它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于1991年11月破土动工,1993年10月落成。整个馆舍是以国保单位南宋大殿为主体,分为4个相互通联的仿宋式建筑群,布局精巧,错落有致,古朴典雅,蔚为壮观。
该馆藏品丰富,地方特色浓郁。现藏有各类文物5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晶5件,二级品15件,三级品175件。设有7个展室。其中有体现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历史文物”展,有形制逼真的“古代兵器”展,有刻工精细的“隋唐石造像”展,有反映建党以来广饶人民英雄事迹的“革命文物”展,有揭示兵圣孙武故里的“历史资料”展,有琳琅满目的“孙武书画”展,有气势恢宏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巨幅刻瓷”展等。它们不仅异彩纷呈,弥足珍贵,而且充分展示了东营地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良的革命传统。该馆于1994年4月22日正式对外开放。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翟永淳及市、县有关领导同志为开馆仪式剪了彩。开馆一年来,已接待国内外各个层次的观众2万余人次。其中有谷牧、邓兆祥等国家领导人,有陆懋曾、吴爱英等省级领导,还有美、日、加、法、德、荷、韩等国家的游人上千人次。
该馆已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游览胜地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孙子与齐文化研究的重要基地。
(任树德 候青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