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rec=114&run=13

科技工作

[科技体制改革] 1994年,东营市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1、科技工作政策环境日趋优化。1994年1月8日,市委、市政府以东发(1994)1号文作出了《关于推动科技进步,加速经济发展的决定》,是市委、市政府贯彻《科技进步法》优先发展科技的重大举措。各区、县也制定了科技工作的有关政策和措施,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政策环境。2、科技投入增长。1994年,全市科技投入资金7985.8万元,同比增长29.6%;科技推广经费80万元,同比增长60%;落实科技开发贷款2867万元,自筹资金4663万元,形成了以企业自筹为主体,财政拨款为引导,银行贷款为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新体系。3、市、县(区)、乡(镇)、村四级科技管理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市选聘科技副乡镇长56人,建立乡镇科委58个,配备科技村委副主任1823人,建立科技示范村181个,科技示范户8965个。全市四大科技服务体系得到建设。1994年底,全市县级以下独立科技推广机构发展到323个,服务人员2351人。建立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站52个,村级集体科技服务队(组)发展到812个,从业人员4200余人。

[科技兴农] 强化农业科研和开发,大力推动“双高一优”农业发展。1994年,共组织实施省、市农业科研与开发项目38项,其中省级项目10项。李鹊乡“高效农业综合技术开发试验”、“优质高档牛肉生产配套技术开发研究”及国家科委下达的星火计划项目“黄河三角洲农区牧工商配套技术开发”等项目,形成了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龙头,市场牵动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科工贸一体化的农业发展新格局。继省级项目“滨海盐碱地蔬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完成后,河口区蔬菜办又承担了省级攻关项目“滨海盐碱地塑料大棚蔬菜高产栽培技术开发试验”,1994年底,全区大棚蔬菜已发展到1000亩,平均亩产11394.1公斤,不仅填补了我国北方滨海盐渍土地区大棚蔬菜生产领域的空白,而且使大棚菜成为河口区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带动了全市滨海盐碱地区大棚菜的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通过组织推广肉牛改良、快速育肥、枣粮间作、灯光诱杀棉铃虫、植桑养蚕等18项科研成果,涌现出李鹊乡、龙居乡、新户乡等“牛乡”、“蚕乡”、“枣乡”等发展典型。预计项目完成后,可增产粮食855万公斤,棉花180万公斤,畜禽产品985万公斤,蔬菜1264万公斤,果品990万公斤,水产品27万公斤,直接效益可达8100万元。

[科技兴工] 以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重点,促进了企业生产和管理水平的普遍提高。
厂办科研,到1994年底,全市厂办科研机构已发展到65家,其中行业研究所6家,从业人员达到671人,较1993年有较大增长。1994年,开发新产品114个,应用高新技术44项,有11家企业成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研制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良性循环。
大力实施星火计划。1994年,新上国家级星火项目3项、省级20项、市级5项,结转省级以上星火项目26项,市级4项。新上项目总投资4990万元,新增产值3.28亿元、利税7368万元。开发出一批高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的拳头产品,促进了三个密集区内石油化工、机电产品、橡胶制品、建筑建材等四个支柱产业以及造纸、轿车制动蹄片、精密铸造等三个出口创汇产业的发展。建立起8个星火企业集团、4家省级星火示范企业、3家省级星火骨干企业。大王镇、辛店镇、胜坨镇被列为省星火示范乡镇。
大力实施火炬计划。全市实施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2项、省级火炬计划9项,实现新增产值2.8亿元、利税7008万元。有9家企业被省科委认定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大王镇被省科委纳入山东省高新产业密集带。东营市化学材料厂承担的我市第一个国家级火炬项目“羟丙基瓜尔胶粉”,各项性能指标达到美国改性瓜尔胶WG一11标准,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新增产值2200万元、利税778万元,产品很快覆盖了大庆、胜利、大港十五个大中型油田,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成了年产藻粉36吨,新增产值576万元的生产能力,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螺旋藻养殖基地。在此基础上,新上“螺旋藻藻兰蛋白的提取技术研究”项目,此项目被列入省科委黑体学计划,成为全省重点攻关课题。

[技术市场管理] 贯彻执行《技术合同法》和《山东省技术市场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依法行政,强化服务,充分发挥“大市场”、“大科技”的先导作用。促进了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发展。
民营科技型企业蓬勃发展。1994年,全市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到330家,从业人员达6880人,其中科技人员占84%,涉及机械、电子、能源、化工、农业、信息技术等领域,全年实现产值1.86亿元,利税3136万元,走在全省前列。
技术贸易空前活跃。全年审批技术贸易机构104家,比1993年增长46%。技术合同登记完成650份,合同成交额1.4亿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20%和80%,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跃居全省第二位,全市技术贸易机构已达到372家,从业人员1.3万人,已有196人取得经纪人资格证持证上岗,全年共组织不同层次和规模的技术洽谈会14次,展出项目2560个。

[科技情报信息和专利工作] 科技情报信息工作,1994年完成了《东营市创汇产品开发现状研究》、《东营市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汇产业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畜产品加工利用研究》等五项研究成果,发行《传真信息》97期2万份,为用户提供信息5万余条,提供检索查新90余项。为全市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专利工作。1994年共组织申请专利105件,比1993年增长8%,实施专利42项,实施率达到40%,居全省先进水平。调处专利纠纷2起,有力地维护了企业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科技成果] 1994年,共取得科技成果62项,有10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20项达到
国内先进水平。其中有9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有9个星火计划项目获省星火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奖率居全省各市地之首。评出市科进步奖41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21项。在第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暨山东省第三届技术发明展览会上东营市展团获最佳组织奖,获国家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12项。在山东省同时举办的发明技术展览会上获特等奖8项,一等奖13项,二等奖2项,优秀新产品奖6项,获国家发明金、银、铜奖及省发明特等、一等奖牌总数居全省首位(青岛单列)。在德国纽纶堡市举行的’94年度新思维、新发明、新产品国际展览会上,东营市参展项目获得金奖1项、银奖3项、获奖数量占整个中国展团的50%,为国家赢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