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9&rec=30&run=13

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1994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按调整后的现行价计算,实现3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27.7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034万元,比上年增长7.13%,连续14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
工业生产持续发展。1994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完成64.18亿元,比上年增长60%;实现销售收入52.67
亿元,增长83.96%,利税5.83亿元,增长69.2%,利润2.77亿元,增长60.17%。乡镇办以上工业企业各
项效益指标在全市五区三县名列前茅。全区工业产值过亿元的村6家,过5000万元的村16家,过亿元的企
业6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12家,过2000万元的企业24家;实现利税过1000万元的企业7家,过500万元的9
家。
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1994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农业总收入完成
18.85亿元,增长30.1%;农民人均纯收入1853元,比上年增加385元。全区粮田与经济田面积比例达到
5.8∶4.2。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23.5万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7万亩,总产达7亿公斤,收入5.6亿元;林
果发展到4.6万亩,果品总产量达1600万公斤。全区肉蛋奶总产量达3.53万吨。农机总动力达到33.3万千
瓦。
第三产业有新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3.49亿元,比上年增长20.13%,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
33.9%。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77亿元,比上年增长44.3%,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5.03亿
元。全区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1.57亿元,占全市的22.6%,比年初增加14.5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
达24.27亿元,比年初增加8.11亿元,列全市第二位。农村储蓄存款余额达10.9亿元,比年初增加2.48亿
元。
对外开放稳步发展。全区出口商品交货值完成4.27亿元,比上年增长94%,自营出口创汇396.69万美
元,新增产品出口企业10家,有40家企业的10大类产品43个品种销往世界近20个国家和地区。年内新批三
资企业16家,合同利用外资额31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累计达3831万美元,累计外资到位率56.43%。
各项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区累计组建和改造规范化股份制企业41家,股份合作制企业563家;实
行企业兼并14家,拍卖了10家经营门店。资产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年薪工资制在区属企业全面实施
。乡镇较大企业两级法人管理体制在较广范围内推行。流通企业208个门店、柜组实行了抽本租赁经营。
有231个单位、16450名职工建立了住房公积金缴存关系,年内共出售公有住房6245套。
城乡建设和管理迈出新步伐。全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初步论证,城区规划面积达到450万
m2,详细规划占规划总面积的79%,规划面积覆盖率居全市首全位。完成了可容纳25万人的
27个生活小区规划和占地34公顷的体育中心详细规划。4个小城镇总体规划已经完成,试点建设全面展开
,其中朱台镇被列为省试点乡镇,并被推荐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单位。全区公路里程达到743公里,绿
化覆盖面积达到830万m2。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52m2
,两项指标均列全市首位。711局三期扩容5000门程控电话开通,市农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7000门,比上年
增加5400门,全区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程控电话。
“科教兴区”成效显著。科持进步因素在全区经济增长中的比重达到49%。全年实施各类科技计划84
项,取得科技成果33项。淄博增塑剂厂和临淄顺达昆虫蛋白厂被省科委命名为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组
织发展到23家,固定资产440.5万元。教育事业基本形成了三教统筹、四位一体、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新
格局。提出并实施了初中改制“三配套”工作模式。第一职业高中被评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
位”,临淄区被中央教科所确定为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达18处,居全市首位。高考
本科生录取254名。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1994年,临淄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临淄区开发齐文化发展旅游业规
划》通过专家论证。合作医疗覆盖面继续保持在80%以上,行政村卫生室覆盖率100%;投资20万元,重
点加强了部分乡镇卫生院的改貌建设。投资80万元,完成了91户农村公办教师的住房建设;投资800万元
,完成了区实验中学一期工程建设任务,并于当年9月份招生开学。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3万多户。计划生
育率、晚育率均达99.9%,晚婚率达99.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

(于强 宋爱国)

列为全国粮食大县
年内,临淄区继1993年列为全国“八五”第二批商品粮基地县之后,又被列为全国粮食大县,全省名
、特、优产品示范基地和淄博市蔬菜科技示范基地。近年来,临淄区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优化农业种
植结构,狠抓“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协调、稳步发展。1994年,全区粮食单产
918公斤,创历史最好水平,总产3.36亿公斤,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作法,一是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努力
提高科技进步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在普遍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农业栽培技术的同时,坚持提高单产
,增加总产,积极进行大面积技术开发。年内以朱台镇为主引进的PH系列高蛋白小麦种植1万亩,获得亩
产410公斤的好收成。15万亩立体高效益田开发完成14万亩,其中亩收入5000元以上的高效益田达11万亩
,亩收入万元以上的达3万亩。千亩麦套花生开发,平均亩产达250公斤,召口乡东召西村麦套花生高产试
验示范,平均亩产达348.7公斤,通过了市级验收。全区整个农业生产中新技术、新成果覆盖面已达85%
。二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区全年新打配套机井350眼,建标准机房170间,新发展粮田
喷灌、果园微灌、菜田滴灌1600亩;新增小麦联合收割机、大型秸杆还田机79台,并在召口、高阳、梧台
三乡镇组建了农业机械工程队;第二期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八五”第二批商品粮基地县建设以及
“八五”绿化达标等项目均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分别通过了省或国家验收。另外,生态农业建设在进一步
修订《总体规划》的同时,突出抓了规划的实施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三是实施龙头带动,狠抓农副产品
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全区已形成面粉加工、玉米芯加工、蔬菜系列加工、酒精系列开发、奶制品加工、香
菇加工等十多个农产品加工系列,并逐步向深层次、系列化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向非农产业的
转化,提高了经济效益。

(于强)

发展节水型农业
近年来,由于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的急剧增加,地下水资源采补失调,临淄区从1980至1994年
的14年间,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下降2.4米,先后有5000多眼机井报废,干旱年份每年都要投入2000多万元
用于更新配套机井,灌溉成本成倍增加。传统的严重浪费水资源的大畦漫灌方式已不适应大农业生产的发
展,农业灌溉向节水型方向发展已势在必然。对此,临淄区从1993年起在全市率先实施以“粮田喷灌、果
树微灌、蔬菜滴灌”为内容的“农田三灌”工程。实施该工程亩投资仅为300~500元,比漫灌节水60%以
上,节电50%以上,并缩短了轮灌周期。到1994年底,全区已建成粮田喷灌面积2000亩,果树微灌面积
1500亩,蔬菜大棚滴灌面积200亩,在全省率先进入规模性试点推广阶段。

(耿乃松 于强)

工业企业转向效益型
年内,临淄区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了工业企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一是围
绕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对现有化工、建材、塑料、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行业,积
极引进新工艺、新技术,加快改造步伐,使之向高科技领域迈进;同时,大力发展新兴行业,开发了生物
工程、稀土材料应用、机电仪一体化、精细化工、医药等高科技项目。二是狠抓企业科技进步,推动企业
上水平。年内全区注入4.57亿元,完成高效技改项目119项,消化吸收和推广应用新技术77项,开发新产
品113种。三是加大产权制度、资产经营责任制等各项改革力度。至年底,全区已组建规范化股份制企业
48家,股份合作制企业563家,企业兼并14家,在区属企业实行了资产经营责任制,推行了乡镇较大企业
两级法人管理体制。四是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市场主体。区经委、区乡企局由过去19个科室133名干部精
减为11个科室52名干部,其职能是重点帮助企业解决项目考察、融通资金、销售产品中的难题。1994年全
区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8.43亿元,利税3.0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和48.9%,逐步转向效
益型。

在全省首家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
年内,临淄区针对过去的承包制采取“一对一”谈判、承包期短、产权关系不明晰、承包基数不够合
理等问题,制订了《工业企业资产经营责任制实施办法》,并着手实施。11月15日,区经委与各区属工业
企业分别签订了资产经营责任制合同书,成为全省首家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区县。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
的目的是在规范政府与企业分配关系的前提下,建立有利于企业追求最大效益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确保国
有、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按照“责任明、风险大、激励强、约束严”的原则,落实企业经济指标,建立
风险抵押机制,依据“资产增值、目标利润、实现税收”三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奖惩。经营者收入实行年
薪工资制,并实行二次分配,凡完成目标利润进度计划的经营者月收入按基本工资加各种补贴进行预发,
年终奖励按当年所有者权益大小分档确定奖励系数,根据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值和超目标利润确定。

(耿乃松)

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再上新水平
1992年临淄区被国家卫生部、农业部等五部委授予“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区”以后,提出了以乡镇为单
位达标的工作目标并付诸实施。针对工作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领
导,把“初保”工作当作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来抓,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二是扩大宣传,提高人们
对初保工作的认识,增强人们参与初保工作的自觉性。三是狠抓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的推广和实行,执
行农村合作医疗一票否决权,对完不成农村合作医疗的乡镇医院,年终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一票否决
,院长不能评为先进个人,单位不能评为先进单位。四是健全网络,狠抓健康教育。区设立了健康教育所
,组织指导全区健康教育工作,村里设置了健康教育辅导员,向村民广泛宣传健康教育知识,提高人民群
众的自身保健意识。11月,顺利通过了初级卫生保健复核。

(孙小宁 陈仁昌)

普遍建立乡镇级优抚法规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军人抚恤优待办法》,1991年3月,区政府制定出台了临淄区建国以来的第
一部优抚法规——《临淄区优抚对象抚恤优待办法》。1993年,国家民政部在临淄区召开了全国县级优抚
法制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了临淄区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临淄区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
效、重点突出的原则,先后在辛店、孙娄、南仇三个乡镇进行了乡镇级优抚法规建设的试点工作,并于
1994年7月召开了全区优抚法制建设经验交流会。至10月底,18处乡镇全部完成了乡镇级优抚法规建设,
成为全市第一个普及乡镇级优抚法规的区(县)。

(于强 宋爱国)

在全省率先完成国家公务员制度推行工作
年初,临淄区被市政府确定为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试点区(县)之一。区委、区政府按照《国家公
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坚持以机构改革“三定”为基础,以实现机
关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为目标,从2月1日开始,经过精心准备,认真组织,细心工作,于
7月15日完成了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试点工作。参照试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标准条件,全区区、乡(镇)
党政群机关和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中有1067人过渡为国家公务员和党的机关工作者,其中公务员886
人,党的机关工作者181人,有8人因未转正定级暂缓过渡,有3人因受行政处分或考试不合格没有过渡。
全区顺利实现了区、乡(镇)党政机关和行使行政职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转轨,受到了国家人事部
和省、市人事部门的肯定,在国家人事部召开的全国人事工作会议上做了典型经验介绍,具体做法被省委
办公厅转发全省参照执行。

(陈仁昌)

成立全省第一个县级社团发展促进会
1994年5月19日,临淄区成立了山东省第一个县级社团发展促进会。该促进会的宗旨是: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开展社团理论研究,促进社团健康发展,发挥社团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促进会成立后,加强了理论学习和研究,注重发挥理事及团体会员单位的作用,使
促进会成为“社团之家”。组织了一次社团秘书长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秘书长的社团管理理论水平及社
团工作人员素质,召开了社团管理经验交流会,就如何搞好社团管理进行了理论研讨,充分发挥了社团促
进会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宋爱国)

区人民医院建设成绩斐然
近年来,临淄区人民医院注重内涵建设,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强化内部目标化管理,严格奖惩
制度,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开展以“三基三严”(基础理论、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为主要内容的行业技能训练,进一步提高了护理人员的
业务素质。年内全院职工共撰写论文37篇,其中,国家交流5篇,省级刊物发表15篇。获国家专利1项,市
级科研成果2项。三是积极筹集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420万元,购进TCT300S型CT机、光电
血疗仪、心电监护仪等一批先进仪器。1994年9月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的复审,并成为全省通过国家卫
生部和世界儿童基金会“爱婴医院”评审验收的唯一一家医院。

(孙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