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9&rec=29&run=13

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1994年,博山区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国内生产总值53亿元,比上年增长
28.1%(上年国内生产总值41.38亿元,年鉴中误为61.38亿元);地区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农业
总产值4.01亿元,比上年增长47.9%;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5%;财政收入按老
口径完成2.3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7.57%,按新口径完成9709万元,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人口自然增长
率控制在6‰以内。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粮食总产达6.48万吨。完成荒山造林补植1372公顷,新建经济林3734公顷
,提前两年通过“八五”绿化达标验收,获得“全国绿化百佳县(市)”称号。开展“颜水杯”水利竞赛
达标活动,投资1500万元,投工150万个,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200项,扩大和改善水浇地面积1万亩,完成
小流域综合治理44平方公里,14处乡镇社会化供水全部通过市政府验收。畜牧业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加强
农业区域化、规模化、基地化建设,初步形成了以仲临路两侧为主的经济林带和以白塔、域城为主的粮食
基地。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2.28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到2万亩,按产值计算全区粮经比例达到2.5
∶7.5。以公司为龙头、以基地为纽带、以农户为基础的“龙型”企业实体发展到15家,农副产品出口供
货总值达到1270.5万元。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200个村建立了农业综合服务队,民办农业科技服务
组织发展到39个。农机总动力达到11.1万千瓦。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05亿元,同比增长50.95%,农民人
均纯收入达到1806元,比上年增加451元。经省验收,达到小康区标准。
工业生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区属及其以下工业企业完
成产值74.6亿元,比上年增长62.2%。乡及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1.2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实现
利税1.4亿元,比上年增长33.9%;产品产销率达到96.66%。完成技改项目130项,引进开发高新技术21
项,专利产品生产企业增加到72家,开发新产品35项,亿元村达到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暨外向型工业加
工区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各类乡镇工业小区发展到7个。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投资2185万元,新建、改造城乡道路39.5公里,完成了7条道路的升级。完成大
环境绿化面积1200亩。孝妇河公园建设初具规模。完成了城市液化气管道工程的初步设计,供气试点成功
;建成5号集中供热站,新增供热面积10万平方米。完成了村镇建设的初步规划。5个山区重点小城镇建设
拉开序幕。投资2296万元,加快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全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0万元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进行53处市场、网点改造建设,新增营业面积32万平方米。基本完成陶瓷琉璃大
观园三期、机电泵业城二期扩建工程。福乐园、购物中心商业群房落成。全区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
8.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75亿元。创建国家级文明市场1处,省级文明市场5处。个体工商
户达7131户。私营企业达418家,从业人员增至17157人。全年实现工商各税收入2.31亿元,其中“两税”
完成1.8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7%。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2.94亿元,比年初增加2.9亿元;各项贷款
余额达到12.4亿元,比年初增加1.7亿元;城乡储畜余额达到12.8亿元,比年初增加3.8亿元。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65项,有33项列入国家、省级火炬、星火、攻关计划
,有16项填补国内空白,10项达到国际水平。有12项科技成果列入国家重点成果推广计划。创建全国首家
专利工业园。通过了国家级星火密集区机电小区的验收。签订经济技术意向、协议、合同101项。九年制
义务教育通过市级验收,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成功地举办了首届赵执信学术研讨会。2000年人人享有
初级卫生保健规划主要指标已通过省级验收。16处乡镇办事处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工作全部启动,共收取
保险费317万元。《博山报》扩为周四报,电视台自办节目增至周6次。全市第一家区县级新闻大楼已完成
主体工程。

(王济世 姚勇)

全区各乡镇社会总产值全都过亿元
1994年,博山区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18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05亿元,14处乡镇社会总产值全
部过亿元。其中域城镇42.7亿元,白塔镇24.7亿元,八陡镇15.3亿元,山头镇8.6亿元,崮山镇5.7亿元。

(区计委)

“两田制”格局基本形成
1993年2月,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在农村推广“两田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的意见》。“两田制”即以村为单位把新有耕地统一调划为两部分,一部分按人口分,人均0.3~0.4亩
,作为口粮田;另一部分集中起来,按能承包,村集体收取一定的承包费。7月,区委、区政府又提出搞
好农业和农村经济“走好五步棋,做好一篇文章”的发展战略。“五步棋”是:推行“两田制”;组织农
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施“1511”经济林工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篇文章
”是搞好小城镇建设。推行“两田制”列为“五步棋”之首,采取了联片承包、拍卖荒山使用权、分户联
片承包、集体农场(绿色车间)承包、异地承包等多种形式。推行“两田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994年底全区已全面实行了“两田制”,15.79万亩耕地中经济责任田面
积达7.9万亩,口粮田面积7.89万亩,粮经田面积比为5∶5。

(李亿章 徐宏智)

提前两年实现“八五”绿化达标
1991年区委、区政府提出“三年基本消灭荒山,五年绿化博山”的奋斗目标,至1994年底,共绿化荒
山20.7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54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5.06%,全区基本完现无荒山目标。年内5月19
日至29日,经省委、省政府绿化达标组的检查验收,认定博山区提前两年达到省“八五”绿化标准。12月
中旬,博山区又作为全省抽查的15个区县之一,代表山东省接受国务院灭荒验收组的检查,认定各项绿化
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部颁标准,并特别认为,博山在瘠薄青石山造林绿化水平达到了国内北方造林一流水平

(杨翠兰 李明臣)

博山地区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
博山地区工矿企业历史悠久,近来乡镇企业又异军突起,基本形成了以机电泵业、陶瓷琉璃、冶金建
材为支撑的工业体系。拓展了功能陶瓷、棉纱、化纤、精细化工、矿山设备等行业,初步形成博山地区经
济工业带。1994年地区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

(区计委)

区属企业实行4项改革举措
年内,区属企业实行了4项改革举措:一是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有43%的企业进入实施阶段。二是
对企业的厂长(经理)实行年薪制,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在区属工业企业中实施厂长(经理)年薪制的试
行办法》。从12家试点企业看,年薪制对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28
家企业实行了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有两家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四是推行“自选改革类型”的改革,
有20家企业选择了股份合作制,5家企业选择了产权转让。

(张敦美)

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机电小区挂牌
博山区从1986年开始实施星火计划,经过8年建成国家级星火密集区机电小区,年内10月10日,正式
通过验收挂牌。至年底,共实施国家、省、市、区级星火计划202项,累计投资2.7亿元,新增产值11.5亿
元,创利税3.4亿元。建立起以机电泵业为主、包括耐火材料、化纤、精细化工、食用菌、特种水产养殖
等一大批支柱产业。有2人被评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带头人,1个乡镇和1个企业被评为省级星火示范乡镇和
星火示范企业,星火产品在国际博览会和国内星火展览会上共获金牌21枚、银牌15枚、铜牌6枚。

全国首家专利工业园建成
1994年9月4日,博山专利工业园由山东省专利局正式命名授牌。10月7日,《中国专利报》头版以“
全国首家博山专利工业园被命名”为题进行了报道。专利工业园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引进、开发专利技
术和专利产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已有企业17家,年内实现社会总产值3亿元,工业产值2亿元,
其中40%是专利产品创造的。全年共申请专利21项,其中4项获部、省优称号,6项获国际、国家展览奖或
科研成果奖。

(刘乃顺)

博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初具规模
博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0年11月创建,1993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
,其中外向型工业加工区2平方公里。4年来,累计进区项目72项,新建企业50家,其中三资企业18家;引
进资金4.4亿元,利用外资3275万美元。累计投资2.6亿元,进行区内道路、供电、供水、厂房等基础设施
建设。截止1994年底,开发区内已有企业80家,199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2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出
口创汇636.7万美元。
年内5月,经省、市政府批准,域城、蕉庄两镇合并为域城镇,并与开发区暨外向型工业加工区管委
会合署办公。充分发挥行政区划与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的优势,依托政府的职能,利用原域城、蕉庄两个
省经济百强乡镇的优势,加快了开发区的建设步伐。从6月份开始,全面实施了“六路一所一站一话”的
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该工程预计投资1.2亿元。到年底已完成投资5000余万元,完成了区内3条道路
、1.2万千瓦发电厂建设,新上生产项目31个。

(魏其秀)

外贸有较大发展
年内,博山区全方位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外经外贸工作有了较大发展。全年实现出口商品供货总值
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8.8%,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创办“三资”企业14家,合同利用外资3690万美元
,利用外资由1993年全市的第六位跃居第三位。劳务输出实现“零”的突破,组织了8名工人到韩国工作
。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参加了青交会、中韩(威海)、鲁台(潍坊)贸易洽谈会。先后组织25个团体到17
个国家和地区招商引资,共签订利用外资合同、协议17项,合同协议利用外资12451万美元,出口成交882
万美元。建成了博山区第一家“海外关系库”,搜集了世界各国2万家工商企业、1000余家驻外办事机构
的有关资料,办起了首届英语外经外贸中专班。

(王加亮)

对孝妇河进行第二次大规模治理
年内,博山区对孝妇河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综合治理。共完成主次河道清淤52万立方米;完成上游小
流域综合治理面积12平方公里;新建河堤5000米、排污干道6000米、拦河坝5座;城区段重点整治了45个
污染源;新建花坛1.5万平方米,新植树木3500株,其他花木4.5万株;沿河两岸安装了花岗岩护栏5200米
;两岸河堤设计制作了长5200米、共计1.6万平方米的玻璃玛赛克壁画,西岸题为“博山的故事”,展示
了博山的悠久历史和人文景观;东岸题为“风景这边独好”,展示了博山的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

(姚勇)

实施村庄合并
博山区是全省24个纯山区县之一,有279个行政村,城郊与边远山区之间、村与村之间发展极不平衡
。为从根本上帮助山区农民脱贫,1993年初,区委、区政府开始实施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大决策
。1994年又组织22个富村、强村合并了22个弱村、小村,共转移人口4278人。到年底,全区通过多种途径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6万人,有效地缓解了边远山区人多地少,“有人无事干”、城郊劳动力不足,
“有事无人干”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矛盾,为边远山区农民彻底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文
明开辟了一条新路。

(薛聪宝)

博南铁路设计方案通过省级评估
10月6日至8日由山东省工程咨询院聘请专家组成的评估组,对济南铁路局勘测设计院编制的《大昆仑
至南博山地方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评估。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建设博南铁路的必要性:一是铁路
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纲要,二是可对国铁货运起到分流作用,三是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尤其是博山
区经济的发展。该铁路全线长38.12公里,预计总投资32818万元。

(韩克元)

颜灵塔、福乐园建成
9月18日,博山区标志性建筑颜灵塔落成。该塔矗立于颜山公园之巅,建筑面积3899平方米,塔高
55.25米,平面呈正方形,计12层,总造价850万元。塔顶为一旋转平台,是一多功能现代风景旅游建筑物
。同日,“福乐园”亦建成。该园占地6公顷,是由原税务街改造而成。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街道总长
460米,投资4000万元,园内共有建筑物17座。坐落在南大门的太空船形游乐厅,为钢网架蓝宝石玻璃球
形建筑物,直径27.6米,高13.6米,面积为700多平方米。“福乐园”是一座集购物、餐饮、娱乐、休息
于一体,功能齐全的商城。

(姚勇)

赵执信纪念馆建成
年内,博山区投资727万元,在原赵执信别墅——因园建成赵执信纪念馆。该馆占地15640平方米,建
筑面积3970平方米,绿化面积6942平方米,水面面积3547平方米。馆内设有多个展室,内有“赵执信传略
”、“赵执信年谱”、“赵执信漫游图”、“赵执信著作介绍”、“赵执信书法介绍”等陈列,还收藏赵
氏早年用过的各种文物20多件及后人研究、纪念赵执信的著述、字画等。

(贾清江)

史档工作又上新台阶
在区(县)级机构改革过程中,博山区保留了区史志档案局,集党史、地方志、档案工作为一体,工
作成绩显著。年内11月5日,经省、市档案局检查验收,该局在全市首家晋升为省一级先进档案馆;年底
,又被评为全省党史系统先进单位。

(姚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