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7&rec=82&run=13

综述
1992年,全市各级蔬菜管理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促进蔬菜生产的
发展。 年底菜田总面积达27万亩,比上年增加5万亩,总产量达1179466吨,比上年增长55.1%;总产值达6亿元,
比上年增长20%。其中保护地栽培发展迅速,面积达13万亩,比上年增加1.36万亩;塑料大棚生产取得长足进展,
达到38500个,折地17756亩,其中“冬暖型节能日光温室”(又叫琴弦式日光大棚),达3930亩,比上年增加2675
亩。年内蔬菜生产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保护地栽培的品种向多样化发展,不再拘于黄瓜单一生产,形成西红柿、黄
瓜、西葫芦、辣椒、茄子、芸豆、苦苣、结球莪苣等多品种化。二是种植方式向立体化方向发展,仅桓台县的麦套
菜、棉套菜、果园套菜、西瓜套菜面积就达10万亩以上。三是基地建设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如临淄区齐都
镇2.4万亩早熟西红柿、 辣椒,周村区梅家河芸豆、白寨芹菜,张店区房镇乡的冬棚黄瓜和大张乡的冬棚西葫芦等
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因此,全年蔬菜市场供应数量足、品种全、质量好、价格平稳,不仅满足了全市城乡人
民的生活需要,而且每年约有2.5亿公斤销往外地,实现了蔬菜生产的四季常青、周年均衡供应。
一、增强蔬菜商品意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给蔬菜生产带来良机,党的
富民政策极大地激发了菜农生产积极性,加之五区三县蔬菜机构逐步建立健全,强化领导与科学管理,使全市蔬菜
产量已超过本地需求量的一倍以上。面对大规模生产的新格局,各级蔬菜管理部门转轨定向,认识到蔬菜生产不仅
是为了满足本地城乡人民需求,而且必须利用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优势,发展商品蔬菜生产,进入全省、全国大流
通,推动农村尽快实现“小康”。
二、抓好科技服务,推动蔬菜生产的发展。一是制定科技发展规划,确保科技增效作用。是年,全市安排种植
各类稀有蔬菜14570亩, 总产5105万公斤;筹建鲁山万亩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广嫁接技术在西瓜上的应用和
大棚“粉尘法”施药新技术等,使全年新增产值中科技增值占50%。二是抓人才培训,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不断提
高菜农科技素质。全年市、区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3次,培训人员近3.5万人次。
三、强化服务意识,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年内市蔬菜办公室建起了蔬菜产销服务总公司,下设物资
经营和蔬菜种子两个经营部,五区三县也都建起了自己的蔬菜服务实体,50处重点乡镇的蔬菜站也建起了经济服务
实体。 全市蔬菜系统经济实体拥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年产值4000万元,年利润150万元(微利服务)。临淄区
蔬菜局在搞好蔬菜种苗公司等5个服务实体基础上又建起了供销贸易大厦, 以多种形式为客户服务,全年运销瓜菜
315万公斤,产品销往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
四、开始建立出口创汇和名特稀蔬菜基地。为适应人民食菜结构的改变和国际交流的增加,年内多次派员赴青
岛、北京、佳木斯等地考察外向型蔬菜生产,市和各区县划出部分蔬菜生产基地,安排专门生产绿菜花、青刀豆、
鲜香菇等名优特蔬菜品种35个,专供宾馆、饭店使用和出口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抓科技人员培训,促蔬菜生产发展
1992年,市蔬菜系统坚持科技兴菜,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蔬菜生产的发展。年内,采取集中培训、印发科技资料
万余份和分赴各区县讲课等方式,帮助区县和重点乡镇培训技术人才,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各区县举办各种类型培
训班、 现场会、技术咨询等53期(次),培训人员35000人次,多是蔬菜专业种植户和科技示范带头户,分布在全
市109个乡镇1000多个自然村。 通过培训,学员的科学种菜意识增强,特别是在间作套种立体种植、配方施肥和及
时防治病虫害等技术素质方面显著提高。张店区、临淄区蔬菜局为了提高乡镇蔬菜管理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分别
委托山东农业大学和莱阳农学院开办了学制一年的蔬菜专业技术培训班,共委培学员50多名,毕业后充实到重点乡
镇农委或蔬菜站,加强蔬菜管理与科技推广工作。由于科技人员素质的提高,促进了蔬菜生产的发展。全年蔬菜生
产新增产值中科技增值占50%。

(孙鸿钜)

沂源发展山地蔬菜致富奔小康项目经过省专家论证
沂源县原有瓜菜3.14万亩,其中:塑料大棚3300亩,越夏西红柿1100亩,瓜菜年总收入4500万元。1992年有关
部门通过调查研究提出把发展蔬菜生产作为沂源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为明确山地发展蔬菜致富农民的可行程度,探索研究发展山地蔬菜的路子和措施,沂源县政府于8月31日至9月
1日邀请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系教授蒋先明、 赵德婉、山东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何启伟、省农业厅蔬
菜科科长苏注恕、济南市农科所所长、高级农艺师叶秋林等专家对沂源发展山地蔬菜问题进行论证,结论是:沂源
县具有自己独特的自然优势和市场,有利于发展山地蔬菜,特别是越夏蔬菜,是全省蔬菜生产的短线,具有发展生
产,致富农民的巨大潜力;山地越夏蔬菜的发展,应以越夏西红柿为主,考虑夏萝卜、甘兰、结球白菜、豆角等。
发展山地蔬菜的关键措施,一是轮作和综合防病措施;二是引进新品种;三是加强服务,组织开拓市场。因为蔬菜
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认真抓好山地蔬菜生产的发展,对沂源县致富农民一定能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专家论证,沂源县政府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工作。一是抓南麻、悦庄等中部四个乡镇,一百个村的蔬菜
开发;二是以土门乡为主建立越夏蔬菜开发区;三是建立深冬大棚试验区。到年底,沂源瓜菜总面积达到4.4万亩,
增加40%。瓜菜总产量1.25亿公斤,总收入6200万元,对发展山区经济发挥了作用。

(陈昆)

稀特名优蔬菜开发工程
1992年,市蔬菜办公室为适应市场需求,组织实施稀特名优蔬菜开发工程。以张店房镇特菜场为主,建设稀特
蔬菜基地200亩, 引种国内外生菜、秋葵、苦瓜等蔬菜新品种40个,产量30万公斤;以早熟西红柿为主的临淄保护
栽培基地年内发展到3万亩, 并通过结构调整,增加了多品种栽培,以其质优价好远销东北各地;桓台无籽西瓜、
淄河蒜黄、梅家河芸豆等淄博名优蔬菜也得到发展,效益显著。

出口蔬菜生产基地有较大发展
1992年,市蔬菜办公室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充分利用淄博市的自然地理优势,发展拳头蔬菜产品出口创汇。在
荆家镇建设了320亩地的绿菜花出口基地,出口日本速冻绿菜花210吨。香菇是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淄博市是全省
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年产香菇1500吨。临淄尹家的工厂化香菇生产,菇伞厚大,质量好;博山石马的香菇生产,
可周年供应, 发展出口创汇优势大。年内出口日本鲜香菇53吨,香菇菌块出口美国120吨,为全市蔬菜出口创汇填
补了空白。

(贾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