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7&rec=35&run=13

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1992年,全县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实现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国
民收入4.35亿元,增长-3.1%;工农业总产值完成8.24亿元,增长5.2%。
农业生产开始走上高产优质高效的路子。在遭受历史罕见特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取得了比较好的效益。粮
食总产22.2万吨, 比上年减少10.7%;棉花总产1.2万吨,比上年减少50%。林牧副渔业收入有较大增长,农业总
产值达到4.5亿元,仅比上年减少4.7%,避免了大灾之年农村经济的大幅度滑坡。林业生产完成了利用世行贷款营
造丰产林0.74万亩的年度任务, 新建果园5000亩, 巩固和发展了全国“平原绿化达标县”的成果;桑园面积达到
7020亩, 蚕茧产量28.6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18%;大牲畜存栏量达12.5万头,比上年增长30.3%;淡水养殖总产
达3750吨, 比上年增长80.3%;瓜菜总产达8.4万吨。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治理沟渠路1652条,新打和修复
机井947眼, 建成万亩丰产方6个;农机总动力19.8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4%。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12元,比上
年减少68元。
工业生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加强了企业的技改基建项目建设,万吨酒精配套技改项目于10月份投产,其装备
水平步入全国同行业先进行列; 织布厂的后整理项目上半年完成,年直接经济效益140万元;活塞厂的铝活塞毛坯
生产线、 地毯厂的针刺地毯、一塑厂的新生产设备等技改项目,都已投产。全年兴办“三资”企业5家,合同利用
外资522.7万美元, 实现了零的突破。加强了企业管理,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机制纸综合入库一等品率由原来的33
%提高到87%, 一次性输液器在全国138个厂家样品抽查中质量名列前茅。全县创市优产品8个,省优产品2个,获
国际金奖2个。全县工业总产值3.84亿元,比上年增长18.89%。其中县属工业产值2.83亿元,增长15.3%;农村工
业产值1.01亿元, 增长30.4%。乡及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287万元,增长113.8%。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分别下降
20.9%和86.79%。 建筑业逐步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县完成建安产值2.15亿元,比上年增长90.5%;实现
利税1273万元,增长31%;劳务收入6889万元,增长85%。
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第三产业迅速兴起。城市建设有突破性发展,新修了新建一路北段、高苑路西段、中心
路南延段和东环路,建起了天鹅商城、供销大厦、购物中心等30个标准较高的商业服务设施,完成了供热站、黄河
水厂二期工程,新建了液化气站和水上游乐园,规划了高新技术开发区。强化了县城管理,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
市容市貌焕然一新。交通、通信、电力事业发展迅速,完成了张田路高青段一期工程和潍高路部分大修任务,修建
县乡路110公里。 开通了6个乡镇的程控电话,全县电话总数达1743部,比上年增加493部。扩建了黑里寨变电站,
农村通电率达到97.6%。市场货源供应充足,购销两旺,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1.86亿元,比上年增长26%。
物价相对稳定, 零售物价指数为106.1%。全县外贸出口收购值完成2790万元,比上年增长33.1%。财政收入2014
万元,增长7.9%。全县年末储蓄余额3.0亿元,增长6.3%。全年保险费收入917.7万元,增长1.03倍。
“科教兴县”战略实施顺利,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科技队伍和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建立了中科院工程师
协会高青办事处, 各项科技计划顺利实施,有8项科技成果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
教育进一步发展,县城第二实验小学开始兴建,农村中小学布局趋向合理,全县教育质量显著提高。高考本科上线
人数由上年的53人增加到71人,创新记录。计划生育加强了基层基础工作,县、乡和部分村建起了计生服务站,有
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2‰,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是建国以来的最好水平。文化工作
开展了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系列活动,创办了《青苑报》,建起了档案馆,文艺
创作日趋繁荣。卫生工作加强了农村卫生和预防保健,开展了“爱国卫生月”活动,巩固了“无鼠害县”的成果。
体育工作举办了纪念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发表40周年系列活动,召开了全县首届运动会,
促进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唐坊、青城被授予“省级体育先进乡镇”称号。建起了县电视转播台,加强了对全
县两个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宣传的力度。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教育进一步加强,实施了部门执法责任制。加强了政
府自身建设,县乡机构改革在探索中进行,有24个县直部门创办经济实体32个,田镇镇有12个政府部门成为经济实
体,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王智平)

学习四区两县经验,加快高青发展
11月17~22日,县委、县府组织了由主要领导带队,各乡镇党委书记和部分县直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50人学习
考察团, 赴周村、博山、沂源、淄川、临淄、桓台6区县进行考察学习。考察采取听取经验介绍和实地考察相结合
的方法, 历时6天。总的指导思想是:乘考察学习的东风,学习和借鉴兄弟区县的先进经验,加快高青经济发展的
步伐。
在考察学习期间,听取了博山区经济建设的总思路和城市建设、党的建设的经验;周村区开发区建设、股份合
作制试验区建设、合作建房、发展第三产业的经验;淄川区发展乡镇企业、第三产业的经验;临淄区发展市场农业、
生态农业、大力发展区办及乡镇企业的经验;沂源县发展县办工业、兴办开发区、大力开发山区林果业的经验;桓
台县建设吨粮县、双千县,大力发展建筑业以及县级机构改革、机关办实体的经验。参加考察学习的同志一致认为,
兄弟区县的基本经验是:自觉、坚定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大胆改革,扩大开发,团结实干,开拓奋进;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超常规、跳跃式快速度地发展经济;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全面发展;自我加压,永不满足,争创一流,
不断进取。
县委、县府在学习和借鉴兄弟区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县实际,作出了加快实现四个战略转移的决定:一是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战略转移;二是由以农业为主向一手抓农业、一手抓二、三产业的战略转移;三是部门由
“条条”、“自转”为主向以“公转”为主,齐心协力为高青经济发展服务为主的战略转移;四是领导力量向集中
精力、形成合力抓经济转移。这些新举措,必将推动高青县的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刘和堂)

推广瓜棉间套作开发
1992年,高青县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传统农业的生态系统改造成综合的高级农业系统,推动瓜棉间套作开发,
农业生产实现了高产低效向高产高效的战略转变。
瓜棉间套作开发,充分利用土、肥、水、光、气、热等自然资源和作物间的互补效应,即利用作物间生育期长
短的时间差、 植物生长高矮的空间差、根系分布的层次差等生态规律,提高复种指数,进行交错种植,科学搭配1
集约经营,形成一个不同生长周期的多层次的复合群体结构,以解决瓜棉争地矛盾,稳定(扩大)植棉面积,达到
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年内全县推广瓜棉间套作2.5万亩,增加纯益2250万元。

(张忠业)

淡水渔业向高产高效发展
高青县淡水资源丰富, 淡水养殖条件得天独厚。全县有各类水域16.5万亩,其中宜渔面积3.2万亩。为鼓励开
发,1991年省、市分别将该县列为淡水养殖地,省水产部门进行重点管理。高青县抓住这一机遇,采取政策鼓励、
科技引导措施,促进淡水养殖向高产高效发展。
一是强化领导。县成立了水产开发领导小组,建立了水产局,有10个乡镇建立了水产站,50个管区设立了水产
网长,重点村设立了渔技员,形成了四级渔业生产服务网络。
二是制定规划。 全县渔业生产划分为沿黄涝洼地开发区、大芦湖养殖基地开发区、南部坑塘精养高产区3种类
型,重点抓好“一线一片”,即沿黄一条线,芦湖一大片。还制定了“八五”期间的“四一一”工程,即养殖水面
达到4万亩,产量1万吨,产值1亿元。
三是政策鼓励。该县规定:对于多年荒芜的涝洼地,坚持“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对未承包地限期开发,免
征承包费5年,有权转让、继承。
四是科技引导。该县积极引进罗非鱼、鲤鱼等优良品种,发展出口创汇鱼种。县水产局积极搞好培训,以提高
养鱼户的科技养鱼水平。
自被列为淡水渔业基地县后,全县新开发渔塘621个,增加水面3100亩,改造旧塘3000亩,养殖水面2.1万亩,
新建乡镇池塘6个, 养殖量1200吨。年内市县有关部门联合对高青县的淡水养殖进行实地测产验收,抽测1吨渔塘2
个,亩产1335公斤,亩利税6167元;千斤塘3个,亩均产583公斤,亩利税2233元。产量、效益均超过预定目标。

(窦文峰 刘国华)

大芦湖建成肉鸭出口基地
位于县境内的大芦湖面积11000亩,加上湖周围的涝洼地,整个湖区面积19521亩。湖内常年积水面积5000亩,
平均水深1.2米,湖区海拔9.3米,是高青地势最洼处,素有“千水归芦”之说。湖内盛产鱼虾苇蒲。

为使大芦湖这个自然形成的平原湖泊得以开发,1988年成立了大芦湖开发公司。建立方式是大芦湖开发公司与
英国樱桃谷畜牧有限公司以补偿贸易方式建设包括种鸭厂、孵化厂、商品鸭饲养厂等在内的养鸭基地。英方负责提
供种鸭、技术、饲料配方,中方则以鸭绒、鸭掌、鸭舌等产品予以补偿。为实现规模效益,大芦湖开发公司把引进
的雏鸭大量繁殖后,推广给当地群众饲养,使群众获益。由于公司效益很好,1992年中方又投资近30万元扩大生产
规模, 使大芦湖开发公司由1988年不足60万只鸭发展到百万只以上。 公司仅养鸭一项实现年产值1200万元,利税
100万元,创外汇40多万元,被国家列为肉鸭出口基地。

(王波)

外向型经济有新的突破
1992年,高青县对外经济以出口创汇为中心,以利用外资建立合资企业为重点,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加快对外
开放的政策措施,外向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全年完成出口商品收购值2790万元,比上年增长33.1%。
为了加强对外联系, 扩大交往渠道,县委、县府领导多次带领有关人员走访客商,洽谈业务,先后派出8个考
察团到南方、东北地区和胶东、鲁南等地考察学习,并出台了《关于鼓励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规定》。在此基础上开
展了给高青籍台胞、侨胞和港澳同胞发一封信活动,介绍家乡的变化、丰富的资源及各项优惠政策,欢迎他们来家
乡投资。并邀请了德国、英国、日本、韩国和香港、台湾地区的客商到高青观光旅游、考察项目。年内与外商签订
协议、合同30余项,有5个工业项目取得中外合资企业的批准书,合同利用外资额522.7万美元,超额完成市政府下
达的50万美元的任务。

(张忠业)

万吨酒精生产线投产
县酒厂万吨酒精改造项目,是高青县投资较多、规模较大的技改项目。为加强领导,县政府成立了以一名副县
长任总指挥的扩建指挥部, 县酒厂成立了以厂长任主任的扩建办公室。该项目于1990年11月3日立项后,首先邀请
有关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并于1991年1月27日举办了万吨酒精改造技术论证会。土建工程于1991年3月破土动工,并
与设备选型、购置及设备制造同步进行。由于土建与安装穿插进行,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大大加快了工程建设进
度。两项工程于1992年8月底竣工,9月份一次试车成功。
酒精车间占地6000平方米,总投资1200万元。万吨酒精生产线投产,改变了县酒厂大量外购酒精的局面,降低
了产品单耗,年新增产值3880万元,新增利税500万元。

(刘和堂)

土地管理工作创出4项成果
年内, 土地管理工作从抓各项工作制度入手, 落实岗位责任制, 创出4项显著成果。一是《高青县1990年至
2000年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此项工作始于1991年7月,1992年7月经国家土管局、省土管局、市科委、山
东农大等7个单位的专家、 教授技术鉴定,认为“此规划是高青县建国以来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技成果,居全国同类地区成果的先进水平。”二是《高青县城区地籍调查》。该项工作始
于1992年5月,同年11月由省土管局、市土管局、省建材学院、济南军区测绘大队等6个单位的专家、教授代表省验
收组进行了技术鉴定,并经省级验收组再次复核,认为“地籍调查成果是高青县建国以来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地籍资
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资料翔实可靠”,并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是《村庄地籍调查》。此项
工作始于1991年11月,1992年11月经省级鉴定认为:资料完整、系统,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
奖,并由省土管局向国家推荐报奖。四是土地档案管理工作。1992年11月经省档案主管部门检查验收,达到了省三
缴档案标准并由省档案局颁发了省级先进单位证书。
四项成果的创出,使县内的土地利用做到了目标明确、结构合理,保护了耕地,促进了工业、农业、交通、城
建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张田路高青段改建一期工程竣工
张田路高青段始建于70年代, 路面窄,路况差,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1992年3月,市计委、市交通局下达
了张田路高青段改建工程计划,8月13日破土动工。
张田路高青段全长14.7公里,按照工程设计,要将原来宽24米的路面拓宽到44~49.5米。此次改建工程工作量
大,牵涉面广。县委、县政府积极努力,沿线群众和单位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保证了工程按时开工。此项工程征地
579.45亩, 处理各种树木9552棵,拆迁房屋273间,迁移电线杆110根、通讯线杆125根、油田计量房5个、贮油罐4
个,新建桥涵24座,投入民工2万多人次,总工日18万个,完成土方38万立方米,总投资410万元,整个工程于年内
10月25日竣工。

(魏兴英)

天鹅商城一期工程建成使用
天鹅商城一期工程开始于1991年4月,1992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该工程总投资1000万元,全长350米,占地20亩,总建筑面积12412平方米,预计年营业额3000多万元,创利税
200多万元。 商城集百货、布匹、服装、五金、日杂、副食等多种经营于一身,批零兼营,堪称鲁北目前最大的现
代化商品集散地。
商城呈南北走向,全框架防震式楼房,装有铝合金门窗和自动卷帘防盗保险门,内外装饰豪华、大方。两排营
业门分列东西两侧,四处过街天桥又将整座商城连为一体,多处楼梯为售货、购货者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条件。整座
商城的供排水、电力、通讯等设施配套,与外界联系极为畅通。

(谷先锋)

转变职能,深化县级机关机构改革
1992年,高青县县级机关以创办经济服务实体为重点,结合组建专业公司、事业单位改企业化管理和精简机关
人员,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一是兴办实体,转变职能,改善服务。
全县10个乡镇新办经济实体41个,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创办实体42个,实体注册资金691万元,从业人员387人,全年
累计营业额923万元,实现利税88.4万元。二是实行政企分开,组建专业集团公司,强化行业经营。首先将商业局、
粮食局、 物资局、供销合作联合社、电业局、外贸局6个企业主管部门改建为企业集团总公司,共减少行政管理人
员154人。 三是加强事业单位改革,变部分事业单位为企业性质,放宽经营,增加收入,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在抓
好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基础上, 重点选择了19个经济基础较好的事业单位直接改为企业性质,取消351名事业人
员的财政拨款,让它们组织生产经营,参与市场竞争。四是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努力推进乡镇综合体
制改革。年底全县除政改企、事改企的505人外,已有216名行政事业人员勇于到实体或企业工作,在市场经济的海
洋中学习知识,发展自己。

(张忠业)

青城镇加快综合体制改革试点步伐
青城镇人口不足4万, 但机构设置35个,各类名堂的牌子挂满了镇政府大院,吃“皇粮”和吃摊派粮的干部、
职工达139名, 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根据上级有有关文件精神,该镇于5月4日推出了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一是打
破原来的机构设置模式。按照“压缩编制、合理设置、裁减冗员、优化组合”的原则,将21个临时性机构撤掉,对
19个业务相近的部门和单位进行合并,对5个工作量不大又适合兼并的部门,由综合部门人员兼任。调整后的部门,
实行干部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干部、职工双向选择、逐级聘任,层层签订聘用合同和责任书。二是转变职能,增
强服务意识, 减少财政开支。 农口、文教卫生口、政法口等兴办服务实体19个。年内创收14.8万元,上交镇财政
6.6万元。 对经委实行“断奶”后节支1.5万元,精减人员节支工资3.3万元,相应地增加财政收入11.4万元,减轻
群众负担10多万元。三是建立多劳多得和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首先逐级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实行量化考核,工
作实绩与奖金挂钩。一律停发奖金和奖励工资,年终算总账,奖惩兑现。其次各实体在完成定额后,超额部分按财
政、部门、个人“三三三”分成,上不封顶。三是落聘人员按治懒不治老、不治病的原则,妥善安置。临时工一律
辞退。

(谷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