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7&rec=34&run=13

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1992年,桓台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和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深化改
革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以调整结构、强化科技、加强管理为手段,突出抓好外经外贸,发展高产高效
生态良性循环农业, 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年社会总产值实现41.75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比
上年增长45%;国民生产总值13.68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国民收入13.49亿元,比上年增长36.8%。
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向高产高效农业发展进程加快,生态良性循环农业战略稳步实施。进行
农业结构调整, 蔬菜种植面积增加到20万亩(间作、复种数累计),复种指数达188%。畜牧业产值达1.62亿元,
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达到30%。 建立6万亩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为加快全县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建设开辟了新
路。 在大旱之年,粮食生产又创历史最高纪录,总产实现3.8亿公斤,平均耕亩单产1048.6公斤;种植业总收入实
现5.1亿元,平均耕亩收入1020元,比上年增收275元,提前一年实现“双千县”,并荣获“全国商品粮高产优质高
效先进县”称号。
工业生产重投入,上规模,增效益,实现了速度、效益同步增长。乡镇企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全县
工业增长幅度和固定资产投入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一年。建成了桓台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并被省政府批准成为全
省48个县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
建筑业强化管理,建筑施工质量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全县建安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建筑劳务收入3.34
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1.1%、11.3%。获得部优工程1项,省“双十佳”工程2项,省优秀工程1项。省老干部活
动中心、市博物馆等重点工程顺利竣工,又一次展现了“建筑之乡”能打硬仗的精神风貌,扩大了对外影响。
第三产业投入加大, 市场建设和改造步伐加快。全县共投资1.2亿元,先后建成了五金、农副产品批发、畜牧
交易等多处专业市场;木材市场已发展成全省最大的木材专业市场。外经外贸取得重大突破。
“科教兴县” 工作迈出新步伐。全县年内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840名,推广科技成果25项,有22项科研成果
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科教兴鲁”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争创全国科技进步达标先进县工作开展顺利。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民素质提高,社会风气良好。政法部门和广大干警自觉履行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保驾
护航的光荣职责,坚持“严打”斗争,深化综合治理,维护了社会稳定,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先进县”称号。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拥军优属工作成绩突出,荣获“全国培养、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先进县”称号;
争创省级食品卫生先进县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顺利通过省市验收;乡镇全部实现通讯自动化;国家建设部确定
的起凤镇和华沟村的村镇建设试点工作获得成功;全县有1个乡镇、43个村达到小康水平。

(牛璟廷)

由“吨粮县”跨入“双千县”
1990年全县建成“吨粮县”后,粮食的丰收并没有给农民带来理想的经济效益。为解决这一问题,县委、县政
府决定带领全县人民, 把农产品全面推向市场,向高产高效转轨,提出了3年建成“双千县”的目标。全县围绕市
场经济做了大量工作。

一、调整种植业结构,优化种植模式,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土地产出效益。首先,积极进行土地调整、扩大经
济作物种植面积。 全县蔬菜、桑蚕、林果等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达到12.28万亩,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由1990
年的8:2调为7.2:2.8,全县种植业形成了粮食、棉花、蔬菜、桑蚕4个主要生产区,实现了规模生产、规模经营,
获得规模效益。 其次,积极发展蔬菜生产。县、乡两级先后拿出100万元用于鼓励蔬菜生产,使蔬菜生产在种植面
积、 高新技术应用和效益方面取得了突破。蔬菜种植由大路菜转向了保护栽培。全县小拱棚、小阳畦发展到10394
亩,建起高标准蔬菜大棚1036个。第三,进一步优化种植模式,大力推广立体种植、间作套种,提高种植复种指数
和产出效益。全县复种指数比1990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
二、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年内,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科技组织体系,通过多渠道、多形式,
发展壮大农业科技队伍。 全县从事农业技术工作的干部326人,其中有专业技术职称的293人,农民技术员达到820
人,培养科技示范户5500户。全县狠抓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全年举办培训班60余期,培训人员6000余名,发放明白
纸110万份。 实行技术集团承包,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在健全科技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全县全方位、大面积
推广应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科技在农业增产增效中的比重达到40%以上。在作物栽培方面,重点推广应用了秸杆
还田、 深耕、 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100余项新技术、新成果,全县良种普及率达到100%。全年蔬菜总产量达到
3.9亿公斤, 总收入达到17537.52万元,仅此一项,亩均收入即达350元。唐山镇的“651”工程(即六作六收,耕
亩收入5000元,耕亩产量千公斤)和马桥镇的麦、棉、油、菜四作四收等套作模式均取得成功。
三、围绕市场深加工,促进农产品增值。县里适时引导兴办了食品加工、畜禽加工、化工、棉花等加工企业,
年创产值1.6亿元,实现利税1030万元。
四、放开搞活,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全县规定除完成国家合同定购任务外,其他农副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价格
全面放开,允许自由上市。同时,进一步完善落实了补农强农、资金扶持、补贴和奖励、优先提供服务等一系列激
励政策。 由于方向对头,措施得力,1992年全县37.72万亩粮田,平均亩产1048.6公斤,耕田亩均收入1020元,实
现了从“吨粮”到“双千”的跨越。

(牛景廷)

农机事业健康发展
桓台县在建设“吨粮县” 和“双千县”的过程中,农机事业得到健康发展。年内,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7.99
万千瓦,机井总数达到1054.7眼,机井房渠配套率达到80%,农机工作夺得全国首届“铁牛杯”竞赛活动金杯奖。
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树立市场意识,深化农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向市场机制迈进。全县13个乡镇农机管理
服务站都办成管理、服务、经营三位一体的经济实体,积极开展农机供应、维修、推广和农田机械作业等8项服务,
各站还根据自身优势建起了加油站、运输队、木材厂等20多个经营项目。这些农机管理站全部成为省级一级站,其
中耿桥乡、新城镇农机站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先进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称号。
二是县政府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 每年都拨专款用于新农具、 新技术的推广。近两年,县财政共拿出
27.7万元,用于玉米秸杆还田机、铡草机、青贮机的推广补贴和村级农机大院建设。
三是县农机局对农机工程开发项目及时进行补充完善。全县成立了农机工程开发公司,建起了以农机为龙头的
村级农机大院210个。 一方面为发展农业生产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同时根据自身优势进行多种经营项目服
务,实现了以工养机、以副养机。

(牛景廷)

农村改水成绩显著
桓台县的改水工作1991年曾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农村自来水普及县”。1992年,进一步加强管水工作,巩固
改水成果, 健全管水组织,建立管水档案,保证了水源的卫生质量,改水工作又登上一个新台阶。全县343个行政
村有335个喝上了自来水, 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7.2%,其他村采取手压机井饮水,从根本上解决了地方性氟中毒、
工业废水污染和大口井引起的传染病流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全县改水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多方集资。全县农村改水从1982年开始。十年来,县、乡镇各级政府把解决群众吃水难当作为
群众谋福利的一件大事来抓,县委、县府每年召开多次会议进行专题讨论和研究。资金筹集,采取国家、集体、个
人多方负责的办法, 10年共投资达2214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70.6万元。同时,组织动员群众出义务工,挖供水管
道,加快了改水工作的进程。

二、以除氟改水为突破口,推进全面改水工作。桓台县是全省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之一,改水前,氟骨症患者
达15000多人, 氟斑牙患者达30多万人。根据这一情况,全县改水工作确定以除氟改水为突破口。卫生部门积极组
织宣传,加强技术指导。各级政府积极组织集资和义务工,使除氟改水工作顺利完成并带动农村卫生改水工作的深
入开展。 全县共打深井333眼,建水塔100座,安装压力罐218个,水柜15个,铺设供水管道156.5万多米,使41.79
万人喝上了符合卫生要求的深井水,受益人口达97.2%。

(牛景廷)

依托农业优势,兴建现代工业群体
“吨粮县”的建成,标志着桓台农业已在较高水平上实现飞跃,但一向薄弱的桓台工业,却对全县继续发展优
质高效农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较低的农业自身积累,已无法承受日益加大的农业投入,缺少有广度和深度的加工
转化工业,严重制约农业的产出效益;工业落后造成的财政拮据,物资匮乏,钳制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县委、县
政府领导认识到,桓台如不适时振兴现代工业,强农之路会越走越窄,农业这条“长腿”也会萎缩。年内通过几次
会议,县委、县府确立了依托农业优势,抓好工业和外经外贸的指导思想,全县上下统一认识,齐心协力,急起直
追抓工业。
一、加大有效投入,强化投入意识,重点解决办企业的资金问题,紧紧依托农业优势兴办相关的工业,加快工
业发展步伐。 年内,全县完成工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3.45亿元,相当于前3年的总和。抓好企业技术改造,新上
技改项目305个。 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到2624个, 比1989年增加441个, 比1991年增加342个。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
24.78亿元,有12个乡镇工业产值过亿元,13个企业产值过千万元,200个村工业产值过百万元。有5个乡镇、2个村、
7个企业跨入全市强乡镇、强村和重点企业行列。全县已初步建成畜禽、粮油、棉花、皮革等6大系列的深、精加工
工业。全县粮油总量的57%,畜禽总量的75%可就地转化增值。
二、 大力发展股份合作企业。全县办成各种类型的股份制企业301家,融聚资金达1.07亿元。其中,规范化股
份制企业8家,发行股票达2490万元,居全市之首。
三、大力兴办“三资”企业,加快利用外资步伐,紧紧追踪当今工业发展的先进水平。全县全年办成“三资”
企业42家,合同利用外资总额达1720万美元。其中高起点创办的镭射全像防伪商标等30多个高新技术项目,增强了
市场占有率。中美合资建立的淄博鲁美蛋粉有限公司,将大路货的鸡蛋分离加工成蛋粉,远销欧美市场,一跃达到
国内外蛋粉加工的先进水平。

(牛景廷)

依法行政跨入全省前列
1992年,桓台县荣获全省“依法行政先进单位”称号,法制工作跨入全省前列。依法行政的主要做法:一是适
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工作的需要,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制发工作。重新制定了规范性文件制发程序和审查原则,为规范
性文件向法制化转化创造了条件。先后制发了《农民负担管理实施办法》、《关于农民进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
若干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坚持“立、改、变”相结合原则,对规范性文件定期进行清理。
二是全方位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建立了县长依法行政联系制度,共建立县长依法行政联系点19个、联系人19人,
全年召开联系点(人)座谈会4次,征求意见和建议204条。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政座谈制度,自觉接受人大、
政协的监督,全年召开座谈会2次,收集了6个方面计57条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将处理情况书面答复给各位人大代表
和政协委员。三是搞好法律咨询,为经济建设服务。建立了“周五”法律咨询日,解答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疑问
59个。对副科级以上干部进行经济法规培训,举办涉外法规类培训班21期,培训2300人次。四是开展一系列宣传教
育活动,使政府工作人员普遍增强了法律意识,政府行政工作逐步纳入法制轨道。

(牛景廷)

培养和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工作受到国家表彰
桓台县在全方位安置退伍军人中,注重发挥“建筑之乡”的优势,大大拓宽了安置渠道。自1985年以来,全县
共接收退伍军人3437人, 其中998名军地两用人才得到妥善安置,连续8年开发使用率达100%。在两用人才中,有
776人安排在各级建筑行业, 占78%。1990年在全省“双先”代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1991年又在全省平阴现场会
上作了题为《发挥优抚安置网络作用,促进拥军优属社会化》的发言,1990、1991年连续二年被淄博市评为退伍安
置工作先进县。1992年11月,在全国培养和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经验交流表彰会议上,荣获民政部和解放军总政
治部联合授予的“全国培养和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先进单位”称号。主要经验是:
一、领导重视,设置机构。县委、县政府领导认为,开发使用人才是支援国防建设,促进社会长治久安的大事,
必须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大胆创新。建筑业是桓台经济支柱之一,有着开发使用两用人才的广阔前景。同时,县
领导也认识到退伍军人两用人才决不同一般的社会成员,而是经过部队多年培养造就的一代新人,他们年轻、有文
化、守纪律,是振兴建筑业不可多得的宝贵人才。为了搞好安置工作,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86年10月,全县成
立了退伍军人两用人才开发机构。 1989年9月,又专门建立了以县建筑总公司为主体,由民政、人武部门共同参加
的开发使用服务总站, 各乡镇设分站。全县共有开发服务机构16个,有446名专兼职办事人员。县开发使用总站每
年2次例会,专题研究接受办理和开发使用事宜,二年一次总结表彰会。县安置部门积极做好业务指导,当好参谋,
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选贤任能,发挥两用人才的特长。县、乡两级安置机构根据两用人才的德才表现,尽量专业对口,允许个
人选择单位,各公司间可互调余缺,同时注意就地安置。8年间,共对口安置462名,占建筑系统两用人才的55%。
有178名退伍军人被选拔到企业中层以上领导岗位,其中担任副经理以上的9人,工区副主任以上的23人,施工副队
长以上的89人。
三、多渠道进行培训。8年间,全县开发培训总投资达1000多万元。经开发培训有167人晋升技术职称。其中,
助理工程师34人, 经济师1人,工程师4人,政工师3人,施工技术员125人。开发培训主要采取了3种形式。一是与
部队挂钩跟踪定向培育。 桓台县与某集团军地炮旅建立开发共育关系,在共育的100名桓台子弟兵中,退伍后有45
人适合建筑工作。二是建筑部门举办短训班。8年共举办72期,培训500多退伍军人。三是委托外地代训。对已上岗
表现好且有发展前途的,推荐到外地高等建筑专业学校(院)深造。已有35人取得大专文凭,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
了作用。
四、注重把两用人才放到两个文明建设阵地的前沿。桓台县军地两用人才开发使用总站,对一些急、难、险的
重大工程,都以退伍军人中的精兵强将为骨干来承担。如先后承建的济南外贸大厦、淄博化纤总厂、中科院外国专
家公寓、李政道外国专家公寓、约旦王宫及省老龄委老干部活动中心大楼等10多个重大工程,就是以退伍军人为主
体的建筑工人组织大会战完成的。他们不仅是建筑能手,而且在抢险救灾、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维护大局方面也
堪称模范, 在“吨粮县”、“双千县”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中也做出了突出贡献。1989年以来,有350多名退伍军
人受到县以上领导机关的表彰。

(牛景廷)

村镇建设试点工作获得成功
1992年4月, 桓台县起凤镇及华沟村被列为国家建设部镇、村建设试点单位。起凤镇以建设规划小区为主,规
划建1000户,可居住4000人,投资1亿元。年内计划完成50—100套居民小楼,实际完成60套并交付使用。华沟村主
要以旧村改造为主,集中改建面积12.8顷,2000年改建完成580户,年内计划完成80—100套居民小楼,已竣工并交
付使用100套。 起凤镇和华沟村镇、村建设试点工作获得成功,建设部初步确定1993年在桓台县召开村镇建设试点
工作现场会,并对桓台县的村镇试点工作予以表扬。起凤镇和华沟村村镇建设试点工作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
起凤镇和华沟村有着较好的经济基础和较强的建设技术力量;二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市、县领导给以具体指导,
镇、村成立了专门机构,有得力人员专管其事,主要领导亲临建设现场,加快了试点工作的进度。

(牛景廷)

《桓台县志》出版发行
新编《桓台县志》 历时9载,5易其稿,于1992年3月由齐鲁书社正式出版发行。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六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彭真为志书题写了书名。
《桓台县志》是按照社会主义方志理论精心编修而成的,全志坚持马列主义为指导,全面记述了桓台县的自然、
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演变与现状。重点记述了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经济发展的
巨大成就。其上限为1840年,下限至1987年,全书90万字,志首置概述、大事记,志末设附录,中设专志21篇,照
片50余幅。为突出桓台特点,专设建筑志,以详述桓台县建筑业的今昔。
《桓台县志》由刘宗泽任主编。出版发行后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得到史志专家的好评。

(牛景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