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7&rec=20&run=13

经济发展明显加快,综合实力跃入全国强市之列
1992年,全市各级政府和全市人民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和党的十
四大精神,把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作为中心任务,狠抓落实,真抓实干,整个国民经济呈现
出全面启动、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各项主要计划指标全面完成。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
到174.26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国民收入达到145.04亿元,比上年增长39.5%;社会总产值达到470.51亿元,
比上年增长34.4%;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88.11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年内,淄博市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
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全国“十佳卫生城”,争取到了外贸进出口权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批准
设立了全国第一家乡镇企业投资基金,跨入了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行列。

(齐孝福 袁晖 冯新生)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开发取得可喜成绩
1992年,全市各级政府重视农业发展,认真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
系, 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和科技进步步伐。年内,全市遇到了历史罕见的旱灾,全年降水量仅353.7毫米,为历年平
均值的61.3%,特别是1至4月份,全市降水量仅有20.6毫米,为历年同期的22.8%。各级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立足抗
旱夺丰收,进一步增加了资金、科技和劳务投入,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抵御自
然灾害的能力, 保证了农村各业的稳定发展, 整个农村经济呈现出持续稳定发展的好势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
29.47亿元,比上年增长8.3%;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228.69亿元,比上年增长59.2%。夏粮生产战胜严重干旱,创
历史最高水平,唐山镇成为全省第一个小麦亩产千斤镇。秋粮减产较大。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49.09万吨,虽比上年
减产10.7%,仍为全市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棉花由于受干旱和虫灾的严重影响,总产1.76万吨,比上年减产45.4
%。除粮棉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减产较大外,林、牧、副、渔各业都有较大发展。肉、蛋、果、菜分别达到9万吨、
10.25万吨、10.53万吨和117.95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7.2%、19.8%、45.7%和55.1%。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开发
成效显著, 全市种植业粮经比例更趋合理,已由上年的83:17调整到81:19,复种指数提高到186%,全市平均亩
产值(90年不变价)提高到563.8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亩产值过千元的130多万亩,亩产值过5000元的4万亩,
亩产值过1万元的7700亩。全市林、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07亿元和10.06亿元,比上年增长28%和25.8%,畜牧业
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提高到34.14%。全市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641个,比上年增加317个,加
工业产值达到29.4亿元, 比上年增长35%。全市农村奔小康步伐加快,到年底,已有18个乡镇、464个村提前实现
小康。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有了突破性发展,全市乡镇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已达5400多家,占全市股份合作企业的98
%以上。出口创汇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农村“三资”企业已发展到50家,引用外资3000多万美元,农副产品及
乡镇企业加工品出口交货值已达4亿多元,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农业技术开发和服务实体建设都取得较好成绩,
全年全市共引进推广应用先进技术24项, 农业部门兴办服务实体800个。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加快,30万亩山旱田综
合开发取得新进展,大旱之年平均耕亩单产达到504.6公斤,降水生产效率达到了1.12(即每降水1毫米生产1.12公
斤粮食) , 居全省领先水平;黄准海平原农业开发也取得新成就,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6.17万亩,改造中低产田
6.8万亩,开荒复耕土地1.7万亩,增产粮食1057万公斤;桓台县近40万亩耕地建成了“双千田”(亩产粮千公斤、
收入千元),全县实现了“双千县”。

(齐孝福 袁晖 冯新生)

工业生产实现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
1992年,全市工业战线上的广大职工认真贯彻《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整个工业生产呈现出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的好形势。 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58.6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
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245.3亿元, 比上年增长17.9%;市及市以下工业产值达到237.89亿元,比上年增长38.9
%;乡村工业产值达到151.69亿元,比上年增长57.33%。全民所有制企业完成16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集
体所有制企业完成76.2亿元, 比上年增长26.2%;轻工业完成67.1亿元,重工业完成17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6.5%和18.4%。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销售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利税总
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3.4%、18.1%、32.6%和16.6%。其中,市及市以下企业分别增长21.2%、21.2%、46.2%和
29%。 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达29.03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
到108.6,居全省各地市首位。技术进步步伐加快。全市共完成技术开发项目789项,比上年增长17%,开发新产品
537项, 比上年增长39%;全年新产品产值达29.58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2.05%。全市地方企业共安排技术改
造项目857项, 总投资23.96亿元,年内完成投资额14.4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59%,相当于“七五”期间完成投
资的总和。 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实现优质产品产值100.6亿元,优质产品率达41%,比上年提高了4.79个百
分点; 全市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96.15%。扭亏增盈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企业亏损额比上年
下降4.32%,其中地方工业企业亏损个数和亏损额分别下降29%和51%;地方预算内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分别下降
50%和80.8%。 节能降耗工作又有新进展。 全市(区县属以上) 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耗标煤由上年的7.3吨下降到
6.81吨,降低率为6.71%,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和耗材稳定降低率分别达到77.97%、77.78%。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
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净产值计算)为12377元/人,比上年提高22.18%,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为171天,比上年延缓4
天。年内,工业企业以三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贯彻落实《条例》和省《实施办法》,企业改革取得较大突破,
到年底, 全市23户试点企业不同程度地深化了劳动、人事、分配、医疗、住房制度改革,共精减科室115个,裁减
富余管理人员416人。裁减富余生产人员1036人,公开招聘中层以上干部696人,企业活力明显增强。

(齐孝福 袁晖 冯新生)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市场建设成效显著
1992年,全市第三产业按照市委提出的“三个名城、四个中心”的战略目标,以产业化为方向,以实施外向带
动战略为动力,加快了发展步伐,城乡市场繁荣稳定。年内全市共改造和新建大中型商业网点45处,近30万平方米,
全市销售额过千万元的商业网点达到21个。城乡集市贸易大幅度增长。各区县按照发展集市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
方针, 发挥各自优势,相继建成专业批发市场82处,全市城乡集贸市场已达470处,全年成交额44亿元,比上年增
长198.1%。其中专业批发市场成交额达30.8亿元,比上年增长3倍多;淄川服装城全年成交额12.2亿元。年内,全
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55.93亿元, 比上年增长27.4%。其中,居民消费品零售额42.4亿元,增长31.1%;社会集
团消费品零售额7.1亿元, 增长32.1%;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6.4亿元,增长8.6%。从所有制形式看,各种经济类
型都有很大发展,全民商业零售额20.3亿元,集体商业零售额21.1亿元,个体商业零售额10.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
长27.8%、 22.8%和26.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8.65亿元,比上年增长46.4%。房地产、旅游、信息咨询等新
兴第三产业也有较大发展。价格改革迈出较大步伐。1992年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都有较大改革,市场调节的比
例逐步扩大。全市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总水平受粮油价格放开和部分非商品调价的影响又有所提高,全年平均比上年
上升9.1%,涨幅比上年增加2.3个百分点。其中零售物价总水平上升8.8%,服务项目价格总水平上升11.9%。

(齐孝福 袁晖 冯新生)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利用外资取得重大突破
1992年,淄博市全方位、多层次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狠抓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多渠道、多形式利用外资,对外
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 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全市供应出口货源总值达20.24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出口商品
收购总值达13.01亿元,增长27.9%。出口创汇过500万美元的企业发展到20家,出口收购值过亿元的区县达到5个。
年内新批“三资” 企业397家,是1991年底以前总和的4.86倍;合同利用外资额3.22亿美元,是1991年底以前总数
的4.51倍。 截至1992年底,全市累计批准“三资”企业479家,其中已有145家投产或试投产,完成产值4.2亿元,
比上年增长137.24%。 利用外资已从生产领域扩展到房地产、旅游等第三产业。境外办企业达到8家。开发区建设
步伐加快。 市及周村、博山、淄川、临淄、桓台区县的6个外向型工业加工区已经省政府批准,有一批项目已经进
区建设。 广开出口渠道,扩大出口创汇。全市已有市和7家企业享有自营进出口权。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日趋活跃,
成功地举办了中国淄博第三届陶瓷琉璃艺术节,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影响。

(齐孝福 袁晖 冯新生)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金融工作进一步搞活
1992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0.33亿元,比上年增长9.8%;财政支出8.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4%,继续保持了
财政收支平衡。 年末, 全市各项存款余额1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各项贷款余额112.4亿元,比上年增长
21.9%。城乡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储蓄余额68.1亿元,比年初增长22.5%。保险事业得到较大发展。1992年全
市保险事业不断扩大业务范围, 增加保险类别, 保险费收入总额达19596万元, 比上年增长48%。保险赔款支出
8623万元, 增长114.4%,赔款率为44%,保险的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发挥。以银行同业拆借、证券交易为主要形
式的金融市场有较大发展,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齐孝福 袁晖 冯新生)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较猛,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199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国有和城镇略有增长,农村集体猛增。全年全市国有和城镇集体单位完成投
资29.9亿元,同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商品房投资增幅较大,市属投资和重点工程投资明显下降。国有单位完成25.6
亿元, 比上年下降2.2%;城镇集体完成4.3亿元,增长31.2%。生产性投资完成22.3亿元,下降7.4%;非生产性
投资完成7.6亿元,增长41%。在国有投资总额中,基建完成14.2亿元,下降16.1%;更新改造完成8.4亿元,增长
11.3%;商品房建设投资2.3亿元,增长1.4倍。从隶属关系看,省属以上投资完成9.9亿元,增长2.8%;市属完成
10.6亿元, 下降28.8%;区县属完成9.4亿元,增长89.9%。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投入猛增。全市农村集体固定资产
投资施工项目(计划投资5万元以上)达2525个,比上年增加1175个,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1亿元,比上年增加2
倍多, 农村集体与城镇集体投资之和比全市国有单位高出0.7亿元,为建国以来所仅有。投资收到明显效果。1992
年全市新增固定资产原值22.2亿元,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21万吨,水泥16万吨,硫酸2万吨,丙烯4.1万吨,
饮料酒2.2万吨, 日用陶瓷2156万件,改建公路48.7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长度24.2公里,学生席位1.37万个。重点
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市21项重点工程共完成投资8亿元;由于国家安排的重点项目投资规模减少,加之资金短缺,
因此只完成年计划的88.7%,比上年下降32.7%。4.5万吨腈纶、2.5万吨丙烯腈、烷基胺、市焦化煤气、张店污水
处理厂、 张辛路拓宽改造、市博物馆和侯庄铁矿8项工程已竣工试产或基本竣工。引黄供水一期工程实现了简易通
水,其它工程建设也比较顺利。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城市面貌和环境质量进一步改观。年内新建和
改造城市道路13公里,城镇住宅竣工建筑面积73.8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增加5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37.6%。邮电事业迅猛发展。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11万门,长途自动交换机500路,可与全国各地和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拨通话,移动电话和无线电通讯发展迅速,移动电话达1356部,比上年增长2.14倍。年内建成了
市邮件处理中心。全市邮电业务计费总量达1.32亿元,年末电话机总量9.35万部,分别比上年增长81.4%和6.1%。

(齐孝福 袁晖 冯新生)

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1992年全市继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进步受到高度重视,各类科技计划实施顺利,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建设步伐加快。 全年完成火炬、攻关、星火、工业振兴、丰收计划共255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15项,有161项
获市级以上成果奖。教育事业继续得到加强,城乡中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路子不断拓宽,
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新格局。年内向大中专学校输送学生6306人,比上年增加1800人,其中委培生、自
费生达到2548人。实际接收安置大中专毕业生5313人,比上年多接收1302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空前高涨;城乡医疗卫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医疗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圆满承办了省十六届运动会,实现了“保第
三,上水平,争取更大成绩”的参赛目标。计划生育工作严格目标责任奖惩,计划生育率达到98.9%,人口自然增
长率为4.35‰,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都有新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城
乡人民的收入有新的提高。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27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1000元,达到1077元。

(齐孝福 袁晖 冯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