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及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7&rec=2&run=13

——1992年1月21日在淄博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韩新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及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
请审议。
根据党中央确定的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市政府从1988年开始,着手研究制定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十年规划及第八个五年计划。在制定过程中,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市经
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两次组织论证,市委六届六次全委会进行了讨论。按照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和市
委六届六次全委会的要求,在与国家和省十年规划及“八五”计划纲要进行衔接后,又作了进一步的修订完善。经
过三年多的努力,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及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业已制定完毕,并经市委六届
九次全委会讨论原则通过。《纲要》(草案)已印发给各位代表,请一并审议。

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基础条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80年代,是我市各级政府和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10年。这一时期,
全市上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一心一意进行现代化建设。在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先后
圆满完成了第六个五年计划和第七个五年计划,提前两年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第一个翻番的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
发展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全面开创了我市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国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9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0.9亿元,比1980年增长1.6倍;国民收入达到89.1
亿元, 增长1.5倍;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59.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达到235.8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24亿元,分别
增长2.7倍和86%。这10年,是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投入最多的时期,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7亿元,相
继建成或开工建设了齐鲁30万吨乙烯、柳泉石矿、张店热电厂、4.5万吨腈纶、280万平方米釉面砖、10万吨玻璃瓶
罐、2.5万吨丙烯腈、1万吨环氧丙烷以及引黄供水、焦化煤气、污水处理等一大批重点建设工程,其中已建成投产
的38项。 市、区县两级累计安排技改项目1074项,完成投资17.1亿元。全市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达到157亿元,
比1980年增长3.5倍, 经济发展日益建立在新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地方工业迅速发展,市及市以下工业占全市工
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0年的44.7%提高到65.2%。 1990年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3.3亿元,比1980年增长1.5倍;
工商税收完成13.13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8.3亿元,为全国、全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强化,农村经济由单一经营转向综合经营。粮食生产跃上15亿公
斤台阶,林牧副渔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为37%,农产品商品率达到70%以上,初步建立起了城郊型农业的
框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已经成为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积极进行了工业产品结构、技术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及生产力布局等方面的调整,提高了工业的整体素质。能源、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得到加强,轻纺和消
费品工业有了长足发展,石油化学工业逐步成为支柱产业,轻重工业比例由1980年的23.7:76.3调整为30:70。建
成了一批工艺技术先进的生产线,医药、纺织、陶瓷、建材、机电等行业开发了一大批拳头优势产品,改变了我市
工业以粗放式、初级产品为主的状况,开始向深加工、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变。1990年,全市名优产品产值率达
到34%。10年间,全市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发生明显变化,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0年的10.6%提
高到18.4%。
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市被划入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区,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1990年,全市出口商品收
购总值完成11亿元, 比1980年增长3.5倍。出口格局向多元化发展,出口商品结构和质量不断改善,工业制成品比
重提高到94%,已形成一批出口重点产品和生产基地。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领域进一步拓宽,从引进技术、
利用外资逐步向劳务输出、境外办厂等方面扩展。全市累计利用外资项目达150项,利用外资2.2亿美元。已批准成
立“三资”企业82家,其中21家正式投产。投资环境显著改善,新建了淄博商检、海关等涉外机构和设施,开辟了
“淄博工业加工——高新技术园区”。广泛开展了各项涉外活动,先后与美国伊利市、法国拉罗什市等18个国内外
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成功地举办了两届“中国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扩大了我市在国际、国内的影响。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围绕增强城市的整体服务功能和承载力、辐射力,重点加强了城市交通、通讯和供水、商
业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10年累计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9亿元,相当于前31年的4.5倍。全市新建、改建城
市道路和干支线公路485公里, 建设开通了18座立交桥,主要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开通了1.9万门程控电话和500路
程控长话,基本建成了市、农长话联为一体的通讯网络,使得长期困扰我们的行路难、通讯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集中力量完成了一批重点引水、供水工程,增加城市日供水能力20.4万吨,引黄供水一期工程实现简易通水。一大
批较大规模的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和公益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全市各类商业、饮食、服务网点达到5.4万处,
特别是服装、建材、陶瓷、机电、纺织品、蔬菜等专业批发市场,在活跃经济、方便人民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0年, 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36亿元,比1980年增长3.1倍。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同步发展,村镇规划建设
步伐加快,环境保护和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面貌明显改观。金融、保险事业迅速发展,全市存款和贷款
余额分别达到72.4亿元和74.6亿元。旅游、信息、咨询等新兴第三产业蓬勃兴起,促进了城市综合功能的提高和完
善。
科技、教育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方针,经济建设初步纳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
素质的轨道。 十年间,全市共取得重大科研成果1928项,其中“七五”期间有116项获部、省以上科技成果奖。累
计实施工业技术振兴计划、 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和丰收计划375项,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提高到42
%。教育事业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办学取得较大进展。开始全面实施五年和九年制义
务教育,已有44处乡镇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已占高中段在校生总数的55%。成人教育发展
很快,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取得新的进展。全面完成了农村校舍改造和实验室建设,市及部分区县属国办中小学实
现校舍改造达标,改善了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文化、艺术事业更加繁荣。体
育运动水平有新的提高。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迈出新步伐。张
店、周村、临淄、桓台被命名为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县。市志、档案、信访、兵役、气象、地震、人防、土地
和矿产资源管理、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城乡人民生活显著改善。这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过去比较贫困的山区已基本解决温饱
问题,全市绝大多数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较大提高,开始向小康生活迈进。1990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
生活费收入达到1546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5元,分别比1980年提高1倍和1.4倍。城乡人均储蓄1156元,增长
25.5倍。 10年间,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由4.4平方米增加到7.9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9.5平方米增加到20.6平
方米。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明显变化,各类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度增加,用于文化娱乐等方
面的支出增长较大。 社会福利和保障事业有了新的发展。累计安置城镇就业人员24.74万人。人口增长纳入有计划
的轨道,计划生育工作保持全国、全省先进水平。从1982年至今,市政府连续10年办了89件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
实事,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许多实际困难。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1991年,是“八五”计划的第一年。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提出的“保持
稳定,强化科技,加快开放,深挖潜力,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克服各种困难,促进了全
市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圆满完成了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25亿
元,比上年增长12.7%;国民收入达到102亿元,增长14.4%;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03.6亿元,增长16.8%,其中农
业总产值达到26亿元,增长7.9%,工业总产值达到277.6亿元,增长17.7%;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1%;出口商品
收购总值增长28.8%;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20.9%;零售物价指数为106.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其
他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为顺利实施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纵观80年代特别是“七五”以来,全市人民都能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一时期,是社会生产
力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全市人民团结
一致,艰苦奋斗,为了不断夺取改革和建设的新胜利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所有亲身经历这10年巨大变革并贡献了自
己力量的干部群众,都有理由为我们所取得的成就而自豪。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
子和一切劳动者,向大力支援地方建设的淄博驻军全体指战员,向驻淄博的中央、省属单位,以及所有关心政府工
作,为淄博两个文明建设做出贡献的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80年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就来之不易。我们在实现这一系列成就的过程中,探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这些经验在实践中已经发挥并将继续产生重要的作用,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并在今后继续坚持和发扬下去。
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保持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广泛
深入地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
念,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排除干扰,努力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
的稳定的社会环境。特别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中,全市人民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暴乱,表现出坚定的政
治立场,维护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二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我们及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的轨道上来,把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专心致志进行经济建设。10年内,我们经历
了两次大的调整。我们坚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稳定与发展、速度与效益、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当前与
长远等方面的关系,确定了既要稳定,又要鼓劲;既要控制,又要发展,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导思想,
着重在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上下功夫,突出抓了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通力解决影响经济全局
的突出制约因素。国民经济没有出现大起大落,保持了健康发展的势头。应当说,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是我们取得80年代巨大成就的关键所在。今后,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三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80年代我市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最
强大的动力在于改革开放。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逐步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积
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全面发展。城市围绕增强企业活力这个中心进
行了配套改革。普遍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坚持并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注意保持政策
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努力为搞活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改革城建、财政和副食品经营管理体制,适当扩大区县
和基层的权力。积极进行科技、教育以及计划、投资、金融、外贸、物价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
控。加快流通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并存的流通格
局。我们把加快对外开放作为振兴淄博经济的战略措施来抓,不断增强全民开放意识,努力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加快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四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努力做好上级各项方针、政策同淄博实际相结合这篇大文章,
不断探索和实践符合淄博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子。从组群式城市特点出发,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实施
“科教兴市”战略,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摆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积极调整工业经济结构,巩
固传统产业,加强轻纺工业,突出发展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坚持内涵和外延并举,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技术
改造走“以高补晚”的路子;坚持工业城市决不放松农业,实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和山区经
济,积极培育高产开发、生态农业、旱作农业和山区开发的典型;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重点、分步骤解决城
市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不断增强城市的整体功能。同时,在处理改革与发展、当前与长远、速度与效益等方面的
关系上,也积极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五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切实把精神文明
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不断改善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条件。广泛开展各种
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大力倡导和发扬社会主义新道德、新风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总结了“团结实干争创一
流”的淄博精神,凝聚了全市人民的思想,保持了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进一步加强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决策水平。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廉洁勤政,坚决惩治腐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还必须正视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主要是:一些经济关系
尚未理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不
足;农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工业产品、技术、组织结构不尽合理,调整进展不够快,
管理粗放、产品质量不高的状况改变不够明显,经济效益仍然比较低;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差距
较大,少数行业发展后劲不足,一些山区乡镇还比较落后;财政紧张的状况和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外经
外贸仍是整个经济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外汇资源不足,内外债压力很大;城市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第三产业
与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耕地逐年减少,各类资源不足,严重制约着经
济发展;人口形势比较严峻,安置就业工作任务较重。从政府自身来看,虽然工作效率和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
仍然存在着极少数干部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等腐败现象,廉政建设和依法行政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等等。这些问
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切实认真加以解决。

九十年代及“八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

90年代特别是“八五”时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为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政治经
济格局处于新旧交替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将发生较大变化。全国各地尤其是沿海开放地区发展
迅猛,竞争更为激烈,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审时度势,继往开来,继续把振兴淄博大业推向
前进,提前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目标迈进,是时代赋予全市人民的历史重任。
根据国家和省关于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立足我市现实基础,“八五”时期及90年代我市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总的任务要求是:遵循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
心,深化各项改革,优化经济结构,强化科技教育,加快对外开放,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城市功能,大力推进社会
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前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第二个翻番。力争经济效益、发展速度和计划生育保持全省
前列,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人民生活提前达到小康。
综合考虑需要和可能,《纲要(草案)》对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建议为: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
增9%;国民收入年均递增8.5%;工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9.6%,其中,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4%,工业总产值年均
递增10%; 第三产业产值年均递增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八五”期间达到12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
增8%; 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年均降低3%;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6%;资金利税每年提高一个百分
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4%;出口商品收购总值年均递增20%;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2‰以内;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年均递增4%。其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要取得新的发展。
实现上述目标,我市经济和社会面貌将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
济效益和经济素质明显提高,外向型经济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并向更加
文明富裕的方向迈进。当我们经过10年努力,跨入21世纪的时候,淄博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经济更加繁荣,社
会全面进步,这无疑是一项宏伟壮丽而又十分艰巨的事业。
《纲要(草案) 》提出今后10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速度为9%,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低于全市前
10年的平均速度。这是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的,既比较积极,又留有余地。达到这个要求,我们就可以提前实现翻两
番的目标。我市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应该也有条件为全国、全省经济发展多做贡献。建国4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
放以来, 经济发展比较快。从1981年到199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国民收入年均递增9.4%,工农
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3.1%。近10年我市建设投入较大,已逐步进入集中产出时期。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生产潜力将进一步发挥。据此分析,今后我市经济发展速度仍然不会太慢。但考虑到现在的经济规模比前10年要大
得多,今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包含的绝对值要大得多。为了不使各方面的安排绷得太紧,以便把注意力集中到全
面提高经济效益和整体素质上来,计划指标定的低于前10年的平均水平,是必要的。当然,工作中我们还要积极进
取,努力争取把经济建设搞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特别是对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要实行重点倾斜,加快发展步
伐。《纲要(草案)》安排今后10年出口商品收购总值年均递增20%,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和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
度,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抓住机遇,积极开拓,加快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其它指标的安排,也都综合考虑了需要和
可能,符合我市实际,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大力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是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纲要(草案)》在对今后10年经济增长的速
度和数量进行具体安排的同时,提出了力争经济效益增长继续保持全省前列的明确要求。目的就是使大家更加注重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素质的提高,使经济发展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提高经济素质和效益的
关键,是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纲要(草案)》对今后10年我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以
及生产力布局的调整,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政策和措施。强调要继续加强农业这个基础;优化第二产业,努力实现
工业结构的特色化、优势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实现生产力布局相对集中,产业聚集和区域
发展有机结合。 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和积累后劲, 在积极调整、优化存量的同时,继续把增加投入放在突出位置。
“八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安排120亿元,基本与“七五”时期持平,其中技术改造投资要比“七五”
时期提高50%。这样安排,既考虑到“七五”时期的重点项目,需要进一步填平补齐,发挥能力,以及新上一批新
的重点建设项目,更重要的是考虑到要加速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效
益的显著提高。
经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使全市人民生活提前达到小康,并在
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是今后10年特别是“八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小康生活是一个综合指标,既包括物质生活的
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及社会福利、劳动环
境的改善。为此,《纲要(草案)》不仅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总体目标进行了规定,同时对人民的消费水平、
居住条件、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生活环境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实现这些要求,全市人民将能过上比
较殷实的小康生活。在这里有必要强调两点:第一,我们所说的小康生活,是指我国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生活水准。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力争提前实现小康。特别要充分发
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鼓励先富帮未富,继续下大力气抓好扶贫工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第二,衡量人民生
活是否达到小康,是以人均占有指标进行考核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人均意识,把计划生育切切实实作为基本
国策,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坚决把人口增长控制住,使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全省前列,确保
提前实现小康目标。
实现“八五”时期和90年代的战略目标,任务非常艰巨。我们既要看到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困难,更要看到有利
的条件和光明的前景,增强我们的信心和勇气。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和省确定的今后10年发展的蓝图,为
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治理整顿的主要任务已经完成,经济环境明显改善,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国
4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摸索出比较符合淄博实际的发展战略和路子;建立了
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经济发展的条件好于过去任何时期;我市地处鲁中,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有较大的
回旋余地;全市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在“团结实干争创一流”的淄博精神鼓舞下,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
义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只要我们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及时克服不利因素,扎实工作,开拓前进,我们就一定能够全
面完成既定的各项任务。
在今后10年的工作中,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
走下去。把上级指示精神同淄博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要遵循以下基本指导方针:
——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济建设一定要坚持速度和效益的统
一。只有把经济搞上去,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只有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组织社会再生产,才能
保持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我们要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稳定与发展、当前与长远等方面的关系,切实把提高经济
效益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既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有利条件和社会生产中蕴藏的巨大潜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努力使各项事业发展得好一些、快一些;又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实效,稳步前进。坚决防止超越客观可能,
急于求成,避免经济上的大起大落。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今后10年,我们必须更高地举起改革开放的旗帜,依靠改革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稳定完善各项政策,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继续探索适合淄博实际的改革路子。加快贯彻实施沿海地区经
济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整体开放意识,更加积极大胆地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建立外向型经济格局。要坚持改革开
放的社会主义方向,使改革不断深化,开放更有成效。
——坚持“科教兴市”,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素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最终取决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
高。必须把科技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努力探索建立科技教育与经济建设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的机制,依靠
科技教育兴农、兴工,振兴一切事业,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坚持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继续巩固、扩大城乡经济“挂网联”成果,进一步拓宽城
乡交流的渠道,探索建立城市与农村互为依靠、相互促进的机制,促进城乡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融汇贯通,
协调发展。城乡建设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努力建设布局合理、中心突出、功能齐全、城乡一体、环境优美、更
加开放的现代化组群式城市。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今后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我们都将处在艰苦创业时期。与发达地区和先进城
市相比,我们毕竟是一个新兴城市,基础比较薄弱,各方面差距还很大,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困难依然很多。我们
没有任何理由为已取得的成绩骄傲自满,也不容有丝毫的麻痹松懈。全市上下都要进一步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继续
过紧日子的思想,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付出更大的努力,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加快经济建设的双重
任务,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加
强思想政治工作,长期不懈地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团结实
干争创一流”的淄博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努力为改革和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突出抓好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

90年代和“八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10年时间有限,要办的事情很多。必须总揽全局,统
筹兼顾,抓重点促一般,实现全面发展。在工作中,特别要集中力量抓好以下几件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
一、继续强化农业基础,促进农业高产、高效协调发展。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基础。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农业在实现经济发展第
二步战略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继续下大力气办好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在90年代,我们面临着这样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我市7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
市的小康。较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改善农民生活,是全市提前实现小康的关键;另一方面,农业资源相
对不足,人均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加上自然因素的制约,农产品的数量还不可能大幅度的增加。从这个实际出
发,今后我市农业发展,必须遵循自然和社会经济规律的要求,充分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在大力提高农业综合
生产能力的同时,重视提高农业的产出水平和经济效益,走优质低耗、高产高效的农业发展路子。《纲要(草案)》
提出,到1995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60万吨,棉花总产达到60万担,花生总产达到4万吨,果品总产达到20万吨,
肉类总产量达到7.5万吨,淡水产品争取达到1.5万吨。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树立大农业的观点,坚持科技、资金、
劳务综合投入,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向农业综合开发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努力实现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业
和林牧副渔各业的良性循环。粮食生产要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以平原吨粮田开发和山旱田综合开发为重点,
大力发展高产节水和旱作雨养型粮田。 “八五”期间,100万亩吨粮田要形成稳定的生产能力,80万亩山旱田粮食
亩产达到400公斤以上。 努力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作物。积极推行区域化种植,推广粮棉、粮
菜等间作,提高复种指数。推广西单经验,发展生态农业。特别要加快畜牧业的发展,使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
中的比重提高到35%以上。通过粮食转化和作物秸秆过腹还田,增加有机肥,降低成本,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继
续搞好山区综合开发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采取有效措施,使山区面貌有大的改变。要围绕“奋战五年基本绿化
淄博”的目标,把林业作为发展农业的基本建设。“八五”期间,每年工程造林25万亩,重点搞好百万亩荒山绿化,
建设和改造50万亩优质高产果园,争取到“八五”期末全市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5.4%。同时,要继续加强副食品生
产,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抓好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
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下大力气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促进农业高产、高效协调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
要物质基础。特别要充分认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兴修水利是百年大计。各级政府要围绕治水这个重点,本着近期
与长远相结合的原则,做出规划,分步实施,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年复一年地坚持干下
去, 奋战5—10年,使全市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有更大的改善。重点抓好农业引黄、四大水库配套和
北部平原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加快山区小流域治理和各类小水体建设,大力发展防渗渠、喷滴灌等节水工程,力争
“八五” 期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50万亩,基本形成旱能浇、涝能排、节水型、效益型农业水利体系。同时,
继续加强农村交通、能源和人畜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提高农村各业的技术水平。
积极发展农用工业,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
二、调整结构,提高素质,保持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从根本上说,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目前,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
的迅速变动、组合,以及经过治理整顿,国内供需总量的基本平衡,为调整结构创造了有利时机,也使得今后几年
成为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争取“八五”期间有较大进展。《纲要(草案)》
提出全市工业结构的调整,必须立足现有经济技术基础,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加强基础产业,强化和发展主导产
业,培植开发新兴产业。继续巩固发展能源及基础原材料工业;加快陶瓷、丝绸、机械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技
术进步;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及深度加工和医药工业、机械电子工业及建材工业,使其真正成为我市的主导产业;积
极发展轻纺和日用消费品工业;大力开发高技术新兴产业,逐步实现产业替代和升级。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切实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选择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促其加快发展,
更广泛地占领市场。严格限制和减少那些消耗高、质量低、效益差的产品生产,加快淘汰更新。抓住一批对我市工
业结构调整和长远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新产品,集中力量加快开发。要把调整与发展结合起来,继续安排、落实一批
重点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集中人、财、物力,搞好重点工程建设,提高我市工业的整体实力和技术水平。对
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要按照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分工的要求,通过改组、联合和兼并,积极稳妥地推进,实现生产要
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加强经营管理,改善企业素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要在所有工业企业中强化管理就是效益的意识,
加强基础工作,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大力推广现代化管理方法,全面加强质量管理、技术管理、成本管理、劳动管
理和营销管理,努力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要继续深入开展“双增
双节”运动,全面推行质量否决权制度,在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扭亏增盈等各个方面都要有大的进展。
《纲要(草案)》规定的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必须成为各行业、各企业的硬任务,自上而下,层层分解,落实措施,
确保全面完成。
乡镇企业的崛起,为我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要继续按照“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
强管理”的方针,促进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在保持适当增长速度的同时,突出抓好现有乡镇企业的挖潜改造和整
顿提高,全面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要逐步开发建设工业小区,发展一批有较大经济规
模和竞争优势的骨干企业,并积极向高技术、外向化发展。进一步组织好城乡“挂网联”,扶持经济基础薄弱的地
方,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努力实现第二次异军突起。同时,要稳定政策,落实措施,继续扶持城镇集体企业和个体、
私营企业发展,进一步繁荣城乡经济。
三、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
继续坚持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是实现淄博经济振兴的必然战略选择。《纲要(草案)》提出,今后10年,要
进一步强化整体开放意识,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基本形成我市外向型经济格局。
出口创汇能力的大小,是更大规模地实行对外开放和经济技术交流、合作的基础和关键。要继续坚持以扩大出
口创汇为中心,坚持工业、农业、劳务出口一起抓,实施全方位推进和市场多元化的出口战略,促进外贸出口大幅
度增长。进一步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开发新的出口商品,全面落实专业化、集团化、基地化措施,建立和完善
出口生产体系,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降低换汇成本,形成一批在国际市场上信誉比较高、有较强竞争力的
出口拳头产品。大幅度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实现由主要出口初级品、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深加工
制成品的战略转变。继续鼓励乡镇企业发展出口生产,创汇农业方面要有新的突破。继续做好争取自营进出口权的
工作,发展多口岸出口,鼓励企业到境外办厂。扩大对外劳务、技术输出和边境贸易、易货贸易,努力增加非贸易
外汇收入。
“八五”期间和今后10年,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多渠道、多形式扩大引进和利用国外资金、技术、人才
和先进管理经验,特别要十分注意吸引外商及港澳、台商直接投资,努力争取条件比较优惠的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
组织贷款。按照产业政策,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主要是兴办出口创汇型和技术先进型的项目,以及基础工业和基础
设施建设。特别要把引进外资同改造老企业结合起来,提高利用外资效益。同时,对合资企业股份制、土地有偿使
用、成片开发等新的利用外资形式进行积极探索。进一步用足用好政策,健全涉外法规,切实办好现有“三资”企
业,发挥示范作用,增强对外吸引力。
扩大对外开放,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新的形式、新的路子。继续强化对外宣传,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
各种对外交流活动, 努力办好一年一度的“中国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 。要把全方位开放同重点突破结合起来。
“八五”期间,重点搞好“淄博工业加工——高新技术园区”的开发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带动和促进全市
对外经贸有更大的发展。
四、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方针,大力提高国民经济素质。
加快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是使我市经济走向新的成长阶段的关键因素。 今后10年,我们必须始终坚持
“科教兴市”的战略指导思想,进一步强化科技首位意识,切实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的轨道上。
科学技术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要围绕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建立健全科研、引进、创新、
推广和应用相结合的机制,大力推进重点产业的技术进步,在产品技术水平和产业装备现代化上有大的提高。继续
抓好“丰收计划”、“星火计划”、“工业技术振兴计划”和“火炬计划”的组织实施,加快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
转化。大面积推广农业优良品种和适用技术,重视发展农业机械化,在不同地区推广和探索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模
式。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固定资产投资要更多地向技术改造倾斜,并注意集中财力、物力,在传统产业推行成片开
发和系列改造,切实改善传统产业的装备水平。要以节能降耗、提高质量、资源综合利用为目标,鼓励和支持群众
性的技术革新活动,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加快开发新产品。要高度重视和大力开发高新技术,努力抢占经济
发展的制高点。重点在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等领域实现突破,并逐步向产业化发展。争取经过10年特别
是“八五”时期的努力,全市农业主要生产环节的技术创全国或全省一流水平,主要工业产品达到国际80年代先进
标准,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诸因素中的比重提高到50%。
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淄博振兴的根本大计。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培养更
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继续动员和鼓励全社会大办教育,多渠道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进
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到1998年,在全
市范围内全部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进一步优化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重视发展成人教育和高等
教育,为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继续实施“燎原计划”,搞好农民技术培训。特殊教育、幼儿教育都要有新的发
展。
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和全体知识分子是实施“科教兴市”的主力军。要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
才的良好风尚,对于广大知识分子给予更多的理解、关心和支持,进一步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发挥他
们的积极性,为经济振兴贡献聪明才智。
五、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城市功能。
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功能,进一步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客观要求。从我市实际出
发,必须把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完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重点来抓。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
经济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纲要(草案)》着重对城乡供水、交通、通信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作了规划安排,要
求“八五”时期要完成引黄供水一期工程,配套完善博山、淄川等城市供水工程,改造重点水源地;建成济青高等
级公路淄博段和张辛一级公路,有计划地改造和拓宽部分干线公路、城区道路,加快山区道路建设;增加市话程控
交换机4万门, 长途电路总数达到3408条;建成张店污水处理厂和焦化煤气工程,并全面发挥效益。同时,也安排
了一些文化、体育、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项目。今后将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继续加大对
精神文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争经过十年的努力,使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基本趋于完善,城市的承载力和辐射力
显著增强。
发展第三产业,特别要抓好流通这个重点。按照把我市建成鲁中地区商贸中心的要求,突出抓好市场体系的培
育和发展。加快建立各类大型生产资料贸易中心,继续扩大和完善工业品和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及集贸市场,进
一步搞活流通。坚持国营、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搞好大、中、小型商业网点建设和布局
调整,积极发展各类饮食服务业。同时,适应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要求,有计划地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档
次较高的接待设施。继续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资金市场,拓展各类金融、保险业务,融通搞活资金,
更好地发挥金融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大力发展综合技术服务和信息、咨询、旅游等新兴第三产业,逐步改变我
市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状况。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95年达到22.8%,2000年提高到29.7%。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城市功能,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坚持规划先行,
以规划指导建设,实行综合开发,努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十分重视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加快建设文明、
富裕、体现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建筑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建筑市场。继续强化城市管理,搞好绿
化、美化和净化,使城市面貌有大的改观。
六、繁荣和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改善人民生活。
坚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方针,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人民生活达到小
康水平的重要保证。今后10年和“八五”时期,我们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繁荣各项社会事业。文化艺
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 的方针, 一手抓整顿,一手抓繁荣,努力提高精神产品的思想和艺术水平。进一步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八五”期间及“九五”前期,建设市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新华书店、书画院、广播电视中心和区县微波传
输网络。卫生事业要围绕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加强医疗设施和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
量,重视发展中医事业。巩固发展农村三级医疗网,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全国卫生城。积极发展体育事业,
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市志、档案、信访、兵役、气象、地震、人防、民族、宗教等
各项事业都要有新的发展。
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各级政府要围绕提前实现小康的要求,进一
步重视、关心并千方百计安排好人民生活。要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在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
上,逐步增加城乡人民的收入,进一步改善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积极组织好市场供应,搞好社会
化服务。加快住宅建设,进一步改善城乡居住条件。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每年
为人民群众办一些急需办、又能够办的实事,更多地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要重视做好劳动就业工作,
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多渠道、多层次拓宽就业门路。要看到,我市经济发展
不平衡,特别是少数山区实现小康任务还相当艰巨。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重视扶贫工作,
从资金、物资、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继续对贫困乡村给予扶持,加快发展步伐,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七、坚持三项基本国策,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
控制人口、保护土地、改善环境,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子孙后代的重大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
高度重视。
90年代特别是“八五”时期,是我市控制人口增长非常关键的时期。必须始终把计划生育工作摆在与经济建设
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严格实行控制人口目标责任制,坚持不懈地抓好。要广泛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人口意识和
人均观念,稳定现行政策,继续提倡晚婚晚育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严禁计划外生育。加强各项基础工作,坚
持分类指导,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基层,促进后进转化。加强计划生育网络建设,完善各级服务机构。更加重视
优生、优育、优教和妇幼保健工作,提高人口素质。重视和加强老龄工作,办好老年福利事业,做到老有所养,老
有所为。
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把保持耕地面积的基本稳定作为土地管理的中心任务来抓。严格控制非农
业建设用地,认真执行各项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和建设用地许可证制度,切实加强乡镇企业和农民建房用地管理。划
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鼓励开发和复垦土地,确保“八五”期末全市耕地面积保持在320万亩以上。认真贯彻《矿产
资源法》和《水法》,搞好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节约,为经济社会发展储备和提供充足的资源。
环境质量与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环保工作,改善环境质量。要以防治工业污
染为重点,大力加强环境综合治理,使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继续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环境监督和管
理。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对现有污染源的治理,特别要重视做好乡镇企业的环保工作。加强对河流、重
要水库、引黄渠道、自然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逐步解决小清河、孝妇河、朱龙河沿岸群众的吃水问题。加强环保
科研,发展环保产业。做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为子孙留下蓝天碧水绿地。
各位代表!
1992年是实施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重要一年。根据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总体任务要求,今年政府
工作要继续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入贯彻党的十三届七中、八中全会精神,在继续巩固治
理整顿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主要计划指标安排是: 国民生产总值比去年增长9.5%;国民收入增长9%;农业总产值增长4%;工业销售收入增
长13%; 实现利税增长11%;工业总产值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基本维持去年水平;
出口商品收购总值增长20%;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4%;市场零售物价指数控制在10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
在10‰以内。在具体工作中,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把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对外
开放,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保证重点工程建设等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
衡;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为顺利实施“八五”计划和
十年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深化各项改革

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我们要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从我市实际出发,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纲要(草案)》提出,今后10年,必须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
节相结合的原则,以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要求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为目标,进一步加大改革份
量,围绕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有领导、有步骤地配套推进各项改革。
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国营大中型企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和骨干力量。进一步搞好国营
大中型企业,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切切实实把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
企业作为“八五”期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来抓,从改善外部环境和深化内部改革两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一项一项地狠抓落实,尽快取得大的成效。一是要全面落实《企业法》及中央、省、市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
要坚持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各级政府机关要继续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加强服务,切实保障企业的生
产经营自主权。对中央和省、市已经出台的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任何部门、任何单位都不得中间
截留,确保落到实处。要健全制度法规,强化监督检查,坚决制止对企业的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严格控制各
类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在兼顾国家、企
业和职工三者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承包办法,完善承包指标体系,实行综合指标承包,鼓励企业多创、多缴、
多留。特别要强化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完善企业留利办法,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三是要进一步转换企业内部
经营机制。主要围绕打破“大锅饭、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进一步深化企业人事、劳动制度改革,打破干部、
工人界限,继续推行劳动优化组合,对干部职工实行双向选择,择优上岗,逐步推行全员合同化管理;进一步深化
分配制度改革,着重解决平均主义,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提倡实行以岗位技能工资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分配制度,真
正把劳动报酬与贡献挂起钩来,调动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同时,要进一步深化企业领导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企
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四是大力发展企业集团。“八五”期
间,在巩固、提高现有企业集团的基础上,要抓紧修订完善具体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改组、联合、兼并,
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不失时机地组建一批生产规模大、市场占有率
高、技术开发能力强、外向型、紧密型的企业集团。同时,要积极探索搞好企业的新办法和新措施。要选择部分企
业进行放开经营试点,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加以推广。搞好各种形式的租赁制、股份制试点,并认真加
以规范,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我们设想,经过“八五”时期的努力,切实焕发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使之
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应当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是我们长期不变的基本方针。在进一步搞好国营企业的同时,
要继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城镇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正确引导和积极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
企业等经济成份,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所有制结构,推动全市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要在继续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不断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的基础上,
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壮大集体经济。要围绕解决分散经营与规模效益、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把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中心环节。要从我市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按照以社
会效益为主,以科技为先导和围绕服务办实体,办好实体促服务的原则,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
兴办各类服务实体,基本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相互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特别要突出抓好乡村集体服务组
织这个基础,为农民提供全过程、系列化的服务。要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继续推进和完善供销社的体制改革,
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流通组织和产销一体化的经营组织,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批发为主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村
商品经济的全面发展。继续组织好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试验,在完善和规范的基础上,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要认真
贯彻国家和省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农民利益,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同时,
要从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推进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重视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在有条件的地
方,根据农民自愿的原则,探索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和健全市场体系。没有统一、完整的市场体系,就没有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今后10年
和“八五”时期,要继续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围绕促进生产力发展,进一步拓展流通、培育市
场。要从推行经营、价格、劳动、分配“四放开”入手,不断增强国合流通企业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能力,有效
地发挥其主渠道和“蓄水池”作用,有步骤地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大型商业、物资企业集团和
工商联合的生产流通集团公司,推进流通社会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类工业品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试办商品期
货市场和物资拍卖市场,兴办多种形式的金融、技术、信息、房地产和劳务市场,形成统一完整、功能齐全的市场
体系。进一步加强市场行政管理,健全市场法规体系,实现规范化管理。在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按
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稳步进行价格改革,逐步理顺比价关系,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发挥价格对促进生产
发展的积极作用。
积极推进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八五”期间,
要以改革低租金和无偿分配为基本点,力争实现以租养房,并逐步达到成本租金水平,初步实现住房建设资金投入
产出的良性循环。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居民买房或集资、合作建房。住房制度改革涉及千家万户,要加强
宣传,广造舆论,确保这项改革顺利进行。
要按照“有利生产,保障生活”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国营和城镇集体企业
职工退休费社会统筹办法,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养老
保险制度,改变完全由国家和企业包下来的办法。同时,有步骤地在其他所有制企业和个体劳动者中建立完善相应
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完善职工待业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待业保险范围,加快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改革。
积极兴办农村救灾合作保险和老年人保险事业,有条件的乡镇、村要实行农村退休制度。各级都要广开渠道筹集和
建立各类社会保障基金,逐步形成由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继续探索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具体途径和形式,不断改进和完善宏观调控机制,
逐步建立起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综合运用,适合中心城市特点的宏观调控体系和制度。进一步深化计划、财政、
金融体制改革,理顺各经济杠杆部门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计划部门的综合平衡作用和经济杠杆的调控作用。进一
步强化审计、统计、物价、税收、标准计量、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的职能,加强对经济的核算管理和监控,建立预
测预警、研究咨询和监督系统,更好地调节经济运行。同时,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
方面的改革。
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管理、干部人事、机构等方面
的改革,保证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纲要(草案)》确定的今后10年和“八五”时期改革的方向、重点和任务,是根据中央和省有关精神,在认
真总结我市10年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对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更加清醒和
深刻的认识,在具体工作中,既要发扬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适时加快改革的步伐,又不能轻率从事,急于
求成;既要坚持已被实践所证明是好的经验和做法,又要有新的创造和突破。应当特别强调,今后的改革,将在更
广泛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上展开,改革的难度和风险将更加增大。因此,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进一步加
强对改革的领导,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稳定的关系,认真组织好改革试点,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相互配套地
推进各项改革,防止不应有的反复和曲折。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要广泛地宣传群众、动员群众、
组织群众,各项改革方案的出台和实施都要充分考虑群众的物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十分注意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关心、
理解、支持和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推动各项改革的健康、稳定、顺利发展。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90年代和“八五”时期,我们面临的改革和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大力加
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为实现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创造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社
会环境。
继续深入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坚定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是顺利实现十年规划和“八五”计
划的根本保证。我们继续在全市上下广泛、深入、持久地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和社会主义教育,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农村和企事业基
层单位,要以坚定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为重点,引导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
放是强国之路。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们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特别在广
大农村,要把形势教育和“奔小康”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努力发展生产,齐心协力奔小
康。对各级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通过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正确
认识和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十分注重社会主义
思想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把思想教育与各项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解决好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的“疑点”和“难点”
问题。切实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事关社会主义千秋大业。各级政府必须切实加强对
青少年的教育工作,特别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及中国近代、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增强广大青少年的民族自尊
心和自信心,树立远大的理想。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
接班人。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重要任
务。今后10年和“八五”时期,要围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一根本任务,大力进行卓有
成效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的整体素质,争创省级文明城市。要以弘扬“五爱”精神
为重点,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用共同理想动员和团结全市人民。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全
体公民形成立足本职、尽职尽责、诚实劳动、勤劳致富等职业道德观念。社会公德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从社会
生活最普通、最平凡的事情抓起,使讲文明、讲礼貌、遵守公共秩序等风尚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农村,要
特别注意清除和克服各类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引导广大农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继续广泛开展群
众性的精神文明活动,重点抓好基层单位的文明建设,认真组织好争创“文明路、文明车、文明岗、文明店、文明
站、文明医院、文明市场、文明舞厅、文明小区和文明影剧院”等活动,使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城乡基层。
各类精神文明活动都要注重质量,讲求实效,吸引更多的群众参加,并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基层群众自发组织的各
种移风易俗、改造环境、建设文明生活等有益的活动,切实把教育人、培养人和尊重人、关心人的工作同群众从事
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融为一体,让广大群众在参与和实践中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和现代文明的熏陶,使精神文
明建设更加朝气蓬勃,富有成效。各级政府都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逐步增加必要的投
入,加强和改善精神文明设施,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条件。
要继续坚持和弘扬“团结实干争创一流”的淄博精神。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形成的淄博精神,对于动员人民、凝
聚力量,具有巨大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继续发扬光大。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丰富和挖掘淄博精神
的深刻内涵,使之更加富有时代精神和感召力,进一步凝聚全市人民的力量。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唯
有实干才能兴邦”的观念,长期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实现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实干、苦干、勇于奉献。
鼓舞全市人民振奋精神,积极向上,立足本职,争创一流。继续大力加强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和校风建
设,使淄博精神进一步延伸和具体化,把爱淄博和爱企业、爱岗位结合起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脚踏实地做好本职
工作的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建设淄博、振兴淄博的强大合力。
要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做好新时期的拥军优属工作,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实现“同呼吸、共命运、
心连心”,争取早日建成全国“双拥模范城”。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市,是实现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重要保障。必须把民主
和法制建设贯穿于整个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抓好依法治市。要努力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行使宪法赋予的民主权力,提高公民的参政意识。坚持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尊重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继续推进政务活动公开化,进
一步扩大同群众联系的渠道,建立和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制度。各级政府要坚持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
大会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经常向政协通报情况,高度重视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
建议,认真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保证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得到切实体现。继续全面
实施依法治市五年规划,认真搞好第二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民法制观念。进一步加强地方性规章体系
建设,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提高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保证宪法和各项法律、法规、规章的全面贯彻实施。
加强公安政法队伍建设,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坚持以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群专结合,城乡一体,打防并
举,标本兼治,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和严重经济犯罪活动。继续深入开展“扫
黄”和“除六害”斗争,坚决取缔一切社会丑恶现象,努力保持社会安定。
各位代表,全面实现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各项任务,保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必须进
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政府工作水平。各级政府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不懈地抓好思想建设、作风
建设、组织建设和纪律建设,大力加强廉政建设,努力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真正做到“勤政、务实、高效、
清廉”。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首要的是加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要坚决纠正许
多领导干部陷于日常事务,不注意提高理论素养的问题,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各级干部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切实提高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敏锐性,使他们善于在实践中发现新情况,研究新矛盾,解决
新问题。加强作风建设,主要是恢复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所有政府工作人员一定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深入调查研究,经常听取群众意见和呼声。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克服和纠正官僚主义现象。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勤政为民,忠于职守,努力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加强组织建设,主要是继续抓好干部队伍建设。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现有政府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
力,完善机关内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建立和完善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
质和工作水平。加强纪律建设,特别要强调令行禁止,强调集中统一,保证政令畅通。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坚持下
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对于上级的各项决定,要不打折扣,坚决执行,确保国家、省、市各项方针政策得到
全面准确的贯彻。
保持政府机关廉洁,清除腐败现象,是关系政府形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廉政建
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它作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中心任务突出抓好。首要的是要大力加强为政清廉的教育,
从根本上增强广大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把廉政教育贯穿于廉政建设的全过程,大张旗
鼓地表彰和奖励那些为政清廉、勤政为民的单位和个人,树立典范,弘扬正气。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
干部,都要时刻牢记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权力越大,责任越重,越要用权为公,执政为民,真正把人民当做自
己的衣食父母,切实管住自己、管住亲属、管住身边的工作人员,坚决杜绝“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的腐败风气,以自己的模范行为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要进一就健全完善各种惩腐倡廉的制度措施,并切实落到实
处,扎扎实实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持廉政建设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当前要采取果断措施,
坚决刹住用公款请客送礼、大吃大喝的不良现象。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公开办事制度和办事
程序,把各种管理职权的行使置于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之下,提高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把纠正行业不正之
风作为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切实纠正凭借行业特权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继续下大力
气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重点是查处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严重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搞权钱交
易,以及严重官僚主义造成重大影响的违法违纪行为。各级行政监察、审计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排除各种干扰,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要实行专门机关与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相结合,及时揭露和查处政府
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做到有案必查,违纪必究,执纪必严,绝不姑息养奸。所有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努力维护
和提高人民政府的威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同全市人民一道,把我们的各项事业推向
前进。
各位代表!
90年代是继往开来,开拓前进的伟大时代。实现本世纪末最后10年的奋斗目标,胜利跨入21世纪,是我们肩负
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尽管前进道路上的艰难曲折仍然很多,但我们对前途充满着必胜的信念。全市人民团结
起来,继续发扬“团结实干争创一流”的淄博精神,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