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7&rec=148&run=13

综述
1992年,全市高等院校在校生6350人,毕业生1954人。年内,各高等院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解放思想,转变
观念,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新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开拓办学领域,改善办学环境,充分发挥
高校教学、科研、产业三大功能作用,各项事业均有新发展。
坚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年内,各高校结合师生的思想状况,有计划、分层次地引导广大师生学习十四大重要
文献和邓小平南巡重要谈话,把教育的重点放在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上。山东工程学院在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采取贴近现实、贴近学生思想,突出改革开放、商品经济、竞争意识的教育,加强学风建设,
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其主要做法:1.把德育教育纳入正式课程。2.强调德育与智育相结合,与管理、服务相结合,
培养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意识。3.结合节假日、纪念日及党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4.立足校园,
分层次、分专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雷锋活动。5.对学生德育进行量化管理。6.结合暑假开展社会实践
活动,让学生了解国情、省情、市情,进行自我教育。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年内,各高等院校在教学改革方面,继续遵循“加强主体、发生两翼、办出特
色、稳步前进”的办学思路和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重视实践、培养能力”的原则,深化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
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商品意识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鼓励师生走向社会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主
动进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战场,逐步建立教学新格局。山东工程学院倾力抓好学科、专业建设,新增设经济贸易、
社会科学、 计算机工程3个系。该院的成人教育注重教学环节的配套与协调,严格规定,保证质量。职业技术教育
积极开展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职教理论研究和信息服务,年内培训职教师资及管理干部近1500人。山东建材工业学
院分院改造和拓宽现有专业, 增设建筑陶瓷、城镇建设、工业工程管理、工业分析、财务会计、计算机应用等6个
专业,同时为学有余力的高年级学生开设计算机应用和涉外经济管理等第二专业班,不少专业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电
工、测量、英语、数学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强化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淄博师
专在教学改革方面积极采取如下措施:1.物理、化学两专业由二年制改为三年制。2.开办文秘、环保、外经外贸英
语3个非师范类专业。3. 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加强课程建设。4.将政治专业更名为政史专业。5.加强实践性
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适应农村中学对教师规格的要求。
教研、科研工作又上新台阶。高等院校坚持教学与科研并进,加强科研计划管理,开拓科技市场,挖掘潜力,
加大投入,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山东工程学院年内列纵向课题10项;鉴定横向技术合同32项;出版专著11部,发
表论文278篇; 科技服务合同额达61.7万元;获省以上奖励的科研成果4项,其中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省教委社科一等奖1项、 三等奖1项、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建材工业学院分院积极做好科技成果的宣传
和交流,年内鉴定科技开发咨询合同20项,总额40.8万元;“人造无机花岗石”、“琉璃型彩色复合瓦”等一批新
技术项目投入市场,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淄博师专注重齐文化研究,年内开始《齐文化丛书》的《丛书、文献、
资料》篇的整理工作;全年发表论文97篇,其中在省以上刊物发表16篇;出版专著6部,编写教材5部。

(寒力)

山东工程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1992年,山东工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牢固树立开放办学思想,坚定走联合办学之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要求,走出校门,纵挂横联,积极进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主战场,在加强同国际教育的协作与交流中,迈出了扎实
有效的步伐。
在国际教育交流方面,学院加强了同国际友好学校——日本新泻中央短期大学的交往,就有关事宜签署了协议,
双方互派访问团和访问学者。以教育交流为中介,学院还为两校所在地——淄博市与日本加美市政府间的友好往来
牵线搭桥,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与俄罗斯国卡巴尔丹·巴尔卡尔农学院初步达成建立校际关系的意向,两校将进行
互访、签订协议、洽商合作项目。学院从1989年开始外籍专家、教师的聘请工作,1992年,在外教使用与管理中,
积极做好服务与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了聘用效益,在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适应高校改革开放的需要,学院联系实际,北上西进,广取真经,先后与北京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延
安大学、陕西机械学院结为友好学校,在寻求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高教改革与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新途径方面, 进行积极探索,丰富了学院办学经验。尤其在人才引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年内有9名
硕士以上学历的知识分子及专家教授来校执教,有80多名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和中、高职称的知识分子接受了学院的
录用考察。
与教育系统的内引外联相同步,学院大胆走出去、请进来,与社会联合办学。同淄博、东营、济宁、聊城等市、
地在人才培养、 科技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年内学院为各地代培学生近400名,推广应用、
委托研制科研项目达27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也受到中宣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的嘉奖表彰。

山东建材工业学院分院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1992年,山东建材工业学院分院面对传统办学模式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解放思想,打破自
我封闭的小天地,面向社会调整自我,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努力走出一条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
新路子。
该校大胆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单纯矿类专业为主的旧格局,按照社会需要,特别是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
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学科建设。1.对传统学科和专业,有的以巩固提高为主,适度扩大规模;有的拓宽专业口径,
增强适应能力;个别长线专业暂时停办但保留骨干。2.根据市场经济需要,加强新学科和专业建设,增设城镇建设、
工业工程管理、建筑陶瓷、财务会计、计算机应用、工业分析等新专业,使专业总数增加到11个,初步形成理、工、
管相结合的学科格局,本科、专科、中专相配套的教育结构体系。3.大力发展直接为地方服务的成人教育和职业技
术教育,开办拥有8个专业的夜大学、函授大学和职业中专。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分院坚持把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作为重点,使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不同职业和岗位的需
要。通过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应用型专业课程和外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加大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办了涉外经济管理、计算机应用和财务会计等3个第二专业,使学有余力
的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对社会的适应力和竞争力,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

(高长民)

淄博师专开办非师范专业
淄博师专根据自身办学能力和淄博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办好师范专业的基础上,经与市计委、市环保局、市
外经委等部门商议, 市政府批准,开办了文秘、环保、外经外贸英语3个非师范专业,学制均为二年,毕业生由师
专颁发大专文凭。1992年度招收新生103名,其中文秘专业31名,环保专业27名,外经外贸英语45名。
为保证非师范专业的教学质量,师专注意克服原办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中加强了实践性、应用性、适应性等
环节。学生除学好中文系、生物系、英语系相应的基础课程外,文秘专业开设秘书写作、新闻写作、秘书学概论、
档案学、行政管理学、社会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办公室技术、计算机及打字等课程;环保专业开设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生态学、环保概论、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工程学、生物监测、环境管理与环境法等课程;外经外贸
英语专业开设外贸口语、外贸函电、国际贸易、贸易基础知识、导游与翻译、英文打字等课程。担任这些专业教学
任务的以师专骨干教师为主,部分课程聘请校外专家任教。
以师范教育为主,充分发挥人才、设备的潜力,开办非师范专业,是师专教学改革的一大举措。这一举措突破
了师专原有的办学模式,优化了结构,使专业设置与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紧密挂钩,增强了学校办学活力,更好地
体现了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服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针,受到社会的普遍支持与肯定。

(王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