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7&rec=139&run=13

综述
1992年是淄博市科教兴市五年初见成效阶段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开展全国科技兴市试点工作的第一年。全市
科技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大和十四大精神,坚持“依靠、面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方针,以改
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教兴市为首要战略,以建立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为宗旨,以组织实施多类科技计划
为主要渠道,突出科技兴农、兴工和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三个重点,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在推动
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992年,淄博市被国家科委正式列为全国科技兴市试点市和科
技兴市山东试点带城市。淄博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市有4个单位和4名同志被
省委、 省政府授予全省科教兴鲁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315项,其中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16项,国内先进水平124项,填补国内空白56项,获省科技进步奖22项,市科技进步奖137项,科技成果推广
应用率达89%。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达到45%。

(王广怀)

科教兴市迈出新步伐
1992年,以开展科教兴市五年初见成效和区县科技工作达标活动为突破口,全面深入地开展科教兴市试点工作,
加快了经济建设向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转移,科教兴市工作取得较大成绩。科技进步因素在经
济增长中的比重由1987年的35%增加到45%。
科教兴市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3月,市政府通过《淄博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方案》;5月,市人大通过
《淄博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方案》、《淄博市1992年科教兴市实施计划》。年内以区县科技工作达标和科教兴
市专项管理为硬杠杆撬起科教兴市工作。根据国家科委《关于开展区县科技工作达标的通知》及检查验收标准;各
区县及公司局都结合各自实际,制定达标方案。市政府与科技工作达标行动早、基础好的桓台县、博山区、临淄区
签订了科技工作达标责任书。三区县又分别与乡镇和区县直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市科委从科教兴市专项基
金中拿出30万元作为三区县达标的启动基金。11月中旬,省科委在淄博市召开全省县级科技工作达标与管理工作会
议,国家科委、省科委的领导同志现场考察三个区县的科技达标工作,并给予较高评价。12月中旬三区县通过市政
府组织的科技工作达标验收。
年内, 全市组织实施国家级科技兴市项目6项,争取资金1080万元;安排市级科教兴市项目11项。淄博市被国
家科委列为全国科技兴市试点市和科技兴市山东试点带城市。

(张建明)

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继4月省政府批准该区为省级开发区后,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
强对开发区建设的领导,研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发展规划和实施措施,使开发区的建设再上新台阶。1992年11
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区位于张店城区的北部和东部,
总体规划面积7.04平方公里,分为北区和东区。北区是以科研开发为主体的科、工、贸相结合的新技术综合开发区;
东区是以医药创新和农药及其它精细化工新产品为特色的专业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为加快开发区建设,市委、市政府成立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成立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对
全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协调。聘请市内外专家13人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
对高新技术项目进行评估咨询, 为市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1992年7月,市科委成立高新技术办公室,先后会同
有关部门起草13份政策性文件,初步审查认定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积极参与开发区的各项工作,
使全市高新技术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年内取得的主要成绩:一是编制较为详细可行的规划。在原规划基础上,市政府委托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
心编制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开发区论证和发展机制研究报告;二是制订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优惠
政策;三是完善支撑服务体系,成立地产开发公司、电力开发公司,筹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技术贸易进出口
公司;四是规划区建设继续展开,基础设施已投资11.6亿元,基本实现“七通一平”(供水、排水、电、通讯、道
路、蒸汽、煤气七通,地面平整)。在建和竣工项目34个,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总投资2.46亿元。已建成投产
项目15个,总投资5.29亿元,年产值5.81亿元,利税1.78亿元,创汇1000万美元。已领取营业执照的外商投资企业
12家, 其中8家是高新技术企业或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投资总额达7984.2万美元,其中外商出资额2664.1万
美元。

(陶朝晖)

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1992年,全市科技体制改革以建立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和体制为目标,本着勇敢闯、积极试、大胆
冒的精神,放活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不断完善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把科研机构推向市场,使其释放出更大的潜
力。
年内, 24所专业科研机构完成各类科研课题124项, 其中绝大多数为横向委托和自选课题; 实现业务收入
8874.8万元,其中技术收入1320.1万元。厂办科研机构发展到130余所,其中20所独立挂牌,逐步成为企业的特区。
民办科技机构蓬勃发展,已达263所,有的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并向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发展。技术市场进一步繁荣,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615份,合同交易额2100余万元。与300多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行横向联合,经济技术洽谈会
签订经济技术合作项目452项,贷款总额3320万元。

(王秋中)

科技宣传进一步加强
1992年,全市科技宣传工作按照国家科委、省科委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从提高认识、制定规划、健全网络、
广辟渠道、加大力度入手,本着形式活、声势大、范围广、措施硬、效果好的原则,积极进行科教兴市的新闻、理
论、文化和社会宣传。市各新闻单位重点实施了“八五○”工程,即重点报道50个科教兴市先进集体、50个科技进
步先进企业、50个星火示范企业、50个重视科技的领导干部、50个优秀科技工作者、50个青年星火带头人、50个星
火女状元、50项优秀科技成果。全国各新闻单位连续报道了淄博科技及科教兴市成果。《光明日报》用专版报道淄
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情况;《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经济日报》、《大众日报》、《山东科技
信息报》、《瞭望》海外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其它有关报刊也对淄博市科教兴市工作作了新闻或专题报道,进
一步增强了淄博科技及科教兴市工作的宣传力度。

(马念峰)

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成效显著
1992年,全市科技计划工作,坚持面向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增强全市的科技经济实力、提高经济效益为总
体目标,以科技兴工、兴农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立足发展新兴产业,重点突出高新技术,大力培植科技示
范基地和科技示范企业,在全市重点行业中选择有引导和示范作用的关键项目进行科技攻关和研究开发,以此引导
和推动全市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 攻关计划。全市承担省级攻关项目130项,国家级新产品试制鉴定计划项目9项,安排市级攻关计划4批,
下达科研、中间试验和新产品开发项目144项,安排研究开发补助经费363.5万元。
二、火炬计划。全市火炬计划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为指导
方针,围绕新材料、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等高科技实施计划项目21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8项,市
级11项,总投资4958万元。
年内,落实“火炬计划”贷款2570万元,周转金57万元,均超过历年最高水平。年内22项“火炬计划”项目通
过验收,据对其中18项统计,年内实现产值2.1亿元,利税6400万元,投入产出比1:5左右。
三、星火计划。全市星火计划以发展星火支柱产业为重点,围绕化工助剂、泵类产品、新型建材、皮革加工、
山区资源开发等区域性支柱产业,实施计划项目116项,其中国家级20项,省级81项,市级15项,总投资1.7亿元。
四、工业技术振兴计划。全市安排工业技术振兴计划项目50项,其中重大科技成果推广20项,新产品开发项目
30项。
五、丰收计划。全市丰收计划坚持大科技振兴大农业的方针,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重点,以建立农业科
技示范基地为突破口, 实施丰收计划项目26项,其中省级6项,市级20项,总投资67.7万元。建立淡水养殖、优质
果品等5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以上五大科技计划,共实施项目485个,总投资2.24亿元,项目完成后可实现产值13.4亿元,利税2.53亿元。

科技投入有新的突破
1992年,全市建起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企业自筹和引进外资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一是财政科技投
入有了增加,全市安排科技三项费用(重大科研、中试、新产品开发补助费)240.4万元,其中市财政安排90万元。
全市安排科学事业费379万元,高新技术基金50万元,科教兴市专项基金200万元,农业科技开发经费31万元。二是
银行及金融机构科技贷款有新的突破。全市火炬、星火和科教兴市专项贷款达1.06亿元,较上年增长30%以上。各
金融部门安排的其它科技专项贷款也有大幅度提高。三是企业普遍建立科技开发基金。资金来源包括从企业销售中
提取1%,从税后留利中提取5%,从固定资产折旧基金中提取10%等,全年全市共筹集企业科技开发基金1.5亿元。

(车纯滨)

科技第三产业开始起步
1992年,市科委系统抓住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动科技第三产业的发展,制订并实施《关于大力发展科
技第三产业的意见》、《淄博市关于建设鲁中地区科技服务中心的总体构想》。年内,市直部门与专业科研机构兴
办科技服务实体23个,从业人员1140人,注册资金2054.9万元,营业额达3783万元。

(王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