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6&rec=83&run=13

综述
1991年,淄博市林业工作成效显著。继临淄、张店、周村区和桓台县之后,高青县实现平原绿化达标,全市提
前一年跨入全国平原绿化达标市行列;市长绿化责任状5年任务3年完,走在全省前列;育苗工作被省林业厅评为一
等奖; 国营场圃利税居全省第一;林木管护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向纵深发展。全年育苗2.2
万亩, 造林23.29万亩,新建、完善林网131.8万亩,果品产量达72308吨。林业产值实现0.8亿元,比上年增长2.6
%。主要工作特点:
一、 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林业工作。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全民动员奋战5年基本绿化淄博的决定》,提
出了5年绿化淄博的主要目标和加快造林绿化的实质性措施, 把林业当作大事来抓。各区县、乡镇党委、政府认真
贯彻《决定》,研究、制定了加快绿化的措施。张店区确定每绿化1亩荒山补助100元,林网每建成一个网格(不大
于400亩) 补助300元;临淄区确定每绿化1亩荒山补助40元;周村区确定土穴、半土半石穴、石穴栽树每棵分别补
助1、2、3元。
二、狠抓育苗。市委书记杜祥荣要求把育苗作为林业工作第一位的任务来完成。为了抓好育苗,采取如下措施:
层层制定育苗规划,及早落实育苗任务;落实“三包”,业务部门包技术、单位个人包育、乡镇政府包销;领导带
头办育苗点,一级带动一级;大力推行塑料营养袋育苗;督促检查、真奖真罚。
三、全面动员,分类指导,大搞造林绿化会战。1991年,市、区县、乡镇党委、政府先后分别召开动员誓师大
会200多次, 绿化投工108万个,搬运土石150万立方米,组织万人会战14次。在全面发动的基础上,对平原、山区
进行分类指导。
四、加强林木管护,建立健全管护组织。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护林队,分管乡镇长任队长,派出所长、林业站长
任副队长。落实管护制度,盖了护林房,选派护林员,实行全社会护林。
1991年全市完成但尚未进行鉴定的林业科研项目5项;完成、通过鉴定并获奖的林业科研项目4项,其中获国家
级奖的1项,获市级奖的3项;还有部分科研项目正在实施、试验中。

(王俊亮)

市委、市政府决定奋战5年基本绿化淄博
1991年7月20日,淄博市委、市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对奋战5年基本绿化淄博动员部署,并作出了《关于全民动
员奋战5年基本绿化淄博的决定》。
《决定》 规定:从1991年至1995年,全市宜林荒山栽上树,造林存活面积80万亩,林地面积达到280万亩,林
木蓄积330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由1991年的20.4%提高到25.4%。为保证绿化目标的实现,采取如下措施:
一、稳定、完善林业政策。继续实行“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和各行各业一齐
上。
二、依法造林,依法管林。贯彻《森林法》,查处毁林案件,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引向深入;执行国务院《林
木种苗管理条例》,做好林木育苗及种苗调剂工作;贯彻《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森林植物检疫条例》,搞好
林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搞好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巩固绿化成果。
三、增加对林业的投入。从1991~1995年,市每年增拨造林绿化专款,直接用于每年25万亩荒山工程造林。各
区县、乡镇也安排足够数量的资金,直接用于造林绿化。平原地区农业发展基金和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资金,用于
林业建设的部分不少于10%。山区农业发展基金和贫困山区经济开发资金,用于林业的部分应占30%左右。进入市
场的果品、木材等要按比例交纳育林基金。对植树造林所需的化肥、农药、钢材、炸药等,有关部门要列专项指标
确保供应。
四、普及林业技术、实行科技兴林。着重推广容器育苗、果树嫁接换种、病虫综合防治技术,为基层培训技术
骨干。
五、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强化对林业的领导。市委、市政府确定:每年2月、6月集中分析林业工作形势,
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区县党委、政府也要把这一工作摆到战略位置,定期研究。继续坚持领导办绿化点。市级绿
化点荒山造林不少于1万亩,区县不少于5000亩。
会议下发了《淄博市“八五”绿化标准和检查验收奖惩办法》。
会后,各区县认真研究、贯彻落实,先后召开动员大会,作出了绿化决定,平原提前挖坑整穴;山区采取一治
一座山,一治一条流域的办法,大搞植树造林,从7月份到年底,平原整穴120万个;山区造林17万亩,占年计划的
68%。

(王俊亮)

市长绿化责任状5年任务3年完
1988年7月, 淄博市市长和省长签订了为期5年的绿化责任状。责任状规定,淄博市5年之内增加片林10万亩、
农田林网和农林问作87万亩、四旁植树1066万株、封山育林26万亩,果品产量达到8000万公斤。
签状后,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绿化全市的决定》,层层签状将指标进行了分解。1989年召开了绿化表彰大
会,推动造林绿化进程。1990年开展了“绿化达标年”活动。是年的造林绿化,平原采取冬天一地坑,春天一片树
的办法;山区采取群众造林和工程造林相结合、封山育林和封山造林相结合、春天突击植树和雨季集中造林相结合
的办法。到1991年底,全市完成营造片林25.93万亩,为指标的259.3%;农田林网、农林间作106万亩,为指标的1
21.8%; 四旁植树1315.8万株,为指标的123.4%;封山育林26.29万亩,为指标的101.1%;果品产量达到8059万
公斤,为指标的100.7%,3年超额完成了5年的工作任务。

(王俊亮)

林木管护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1991年,全市充实加强护林组织,做到了市有林业公安科,区县有公安股,林场有派出所,乡镇有护林队。平
原500~800亩林网, 建一座护林房,设1名护林员,层层签定林木管护合同。山区继续推行“五个一”的护林法,
即每个山区村庄每年封造一片500亩的山林,盖一座护林房,设一名护林员,留一亩养山地,建一个蓄水池。同时,
坚持依法管护林木,贯彻落实《森林法》、《森林植物检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森林防火条例》
等法律、法规,开展了林木病虫害的测报与防治,加强了护林防火,强化森林植物检疫,杜绝了国际检疫对象——
美国白蛾传入淄博。
在林业部门抓护林的同时,实行了全社会护林。针对中小学生毁树多的实际,林业局、教育局、农机局、土地
管理局等有关单位联合发出通知,广泛开展了护林活动,使全市护林工作逐步走上了专群结合、制度化、规范化轨
道。

(王俊亮)

场圃利税居全省首位
全市共有国营林业场圃24个,其中9个林场,3个园艺场,12个苗圃,职工总数1102人,经营面积20万亩。1991
年销售总收入3300万元,利税393.21万元,居全省首位。固定资产达到1656.3万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继续坚持以林为主的方针。1991年全市国营林业场圃造林1.1万亩,其中速生丰产林1500亩,经济林320亩,
中幼林抚育18400亩次。病虫防治35000亩次,果品产量60万公斤,销售苗木318万株。
二、 加强基本建设。1991年全市国营林业场圃共筹集资金340万元,完成了市原山林场印刷厂技术改造,市铁
山园艺场恒温库建设,市园艺场、市铁山园艺场的果树资源更新,原山陶瓷公司张店分公司的筹建,鲁山林场的道
路和植物园建设等大型基建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和投产,为振兴场圃经济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三、大力发展多种经营。1991年全市国营林业场圃坚持从实际出发,从资源、市场出发,艰苦创业,挖潜革新,
不断充实和完善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采取“万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超利分档分成”、“定产值,定利润,超
利润分档分成” 等有效措施,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实现纯利313.7万元,比上年增长47%;上缴税金
79.5万元,比上年增长43%;人均实现利税3570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淄博市原山林场、淄博市实验苗圃人均
创利税1万元。

(王俊亮)

育苗工作被评为全省一等奖
1991年,全市育苗工作由于领导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做法是:1.领导重视、真抓实干。
市委、 市政府提出要把育苗作为5年绿化淄博的第一战役来打;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孙立义在有区县长参加的林
业会议、农村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育苗工作;市、区县、乡镇主要领导带头办育苗点。2.措施得力。严格督促检查,
落实育苗基地,推行塑料营养袋育苗。3. 增加投入。市政府1991年春投入30万元,用于育苗补助,比上年增加1 0
万元。张店区规定:山区育苗每亩补贴150元;淄川区规定:育1亩苗,区、乡镇、村各补助50元,并给200~250公
斤统销粮指标,投入比上年明显增加。
1991年6月5~30日,省林业厅育苗检查、核查组检查,核实淄博市育苗面积为2.2万亩,比上年增长103.7%,
被省林业厅评为一等奖。

(王俊亮)

首次招聘农民合同制林业干部
为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加快绿化淄博的步伐,充分调动基层林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根据市政府《81次常务
会议纪要》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市政府决定从在乡镇林业站工作的农民技术员中招聘农民合同制林业干部。
招聘对象是在乡镇林业站从事林果技术工作满10年或取得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农民技术人员。招聘条件是:政
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具有高中或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身体健康。
招聘实行自愿报名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业务考试和全面考核。乡镇推荐人员后,区县人事局、林业
局对被推荐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由市人事局、市林业局组织对报考人员进行业务考试(已取得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的人免试)。考试合格人员由区县人事局、林业局组织进行考核、政审、体检,最后由市人事局、市林业局进行审
批。
这次招聘,从11月30日开始,年底结束,全市共招聘100名农民合同制林业干部。

(王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