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6&rec=82&run=13

综述
1991年,全市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加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充分发挥农技、土肥、种子、植保、环保、科
研、农教等职能部门的作用,扎扎实实地开展科教兴农工作。1.认真贯彻种子管理条例,加强种子质量和经营管理,
大力推行区域化种植,使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有效地改变了品种多、乱、杂的状况。2.以典型引
路推动面上技术进步, 以大面积开发推动全市平衡增产、全面增产。全市安排各种新技术示范点片117处,领导样
板田、 示范田2000余处。组织100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开发,吨粮县、乡(镇)、村开发,30万亩山旱粮田开发,
西河镇旱田综合开发,山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平原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塑料大棚高产栽培开发,百公斤皮棉
县建设等一系列大面积示范开发项目,加快了新技术的普及。3.科学研究与开发、推广密切结合,联为一体,相互
促进。年内,全市有59项科研项目获得省、市、县级科技成果奖励;同时新开课题37项,为进一步搞好科教兴农进
行了技术、典型贮备。4.信息服务得到加强,集团承包形式的推广,促进了科技、物资、行政三方力量的融合,保
证了新技术、新成果的迅速普及。编发《农情信息交流》、《病虫情报》、《土地信息》、《农经信息》百余期,
发信息传真电报20余期,利用电台、电视发表消息30余次,为领导提供了决策依据。5.农技推广体系得到初步完善,
农教工作得到加强。到年底,全市122个乡镇相继建立了农技站,有专、兼职人员605名;各区县农技推广中心得到
不同程度的加强,2960个村设有科技村主任或农民技术员;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生产第一线又培养了一批技术骨
干。全市举办技术骨干培训班150余期,举办广播、电视讲座120余次,受训人员达24万余人次。广大技术人员根据
农事季节, 深入生产第一线现场指导,推广技术,提高农民素质。年内,全市小麦精播、半精播面积达140万亩,
旱田小沟麦面积达40万亩, 玉米高密度栽培面积160万亩,病虫害综防面积达60%以上,化学除草60万亩,配方施
肥240.1万亩,秸杆还田243.6万亩,棉花地膜覆盖30.5万亩。科教兴农工作的加强,加快了这些实用增产技术的推
广,保证了农业增产增收。

(徐建光)

1991年获奖农业科技成果
1991年全市农业系统获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高青县低酚棉大面积丰产技术开发试验、市农科所秋菜花小株采种
技术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桓台县吨粮县建设综合配套技术、市农业局集团承包大面积夏玉米及小麦高产综合
技术开发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淄博市10万亩吨粮田综合技术开发研究、市农科所大孔树脂提取胶股蓝皂甙工艺研
究分别获省农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张店区农村新型生产方式示范试验获省农业厅科技进步三
等奖和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青县整建制6.5万亩低酚棉单产百公斤皮棉综合技术开发、沂蒙山区旱地小麦综合丰
产技术开发、淄博市塑料大棚蔬菜生产综合技术开发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桓台县索镇夏玉米高产攻关技术开发、
淄河滩砂培瓜菜技术开发、桓台县农技站村级小麦千斤技术开发、马桥乡青沙湖万亩中低产粮田技术开发、市农科
所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系与紧凑型玉米配套直播试验、菊苣引种及栽培技术研究、市农业环保站淄博市农田环境质量
评价研究、高青县农技站10万亩玉米综合增产技术研究、高青县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研究、临淄区极早熟大豆新品种
的选育、 5万亩砂姜黑土改良、西瓜枯萎病药剂防治试验研究、沂源县推广省柴节煤炉灶、张店区8000亩商品菜基
地开发、淄川区西河镇旱田地膜覆盖春地瓜间作春玉米亩产吨粮试验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市土肥站稀土在淄博市
20万亩夏玉米上的推广应用获省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二等奖,市农技站周村区20万亩粮菜作物示范推广、高效作物生
长新制剂、临淄区19万亩小麦高产综合技术推广获省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三等奖。另外还有28个项目获市农业局科技
进步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4项。

(于凤琴 徐建光)

西河镇旱作农业开发成绩显著
淄川区西河镇旱作农业综合开发取得显著成绩。1991年粮食总产达到9668吨,平均亩产601公斤,与开发前3年
平均产量相比,总产、单产分别增长131.85%和116.19%。小麦、玉米高产地片单产分别达到505公斤和720公斤,
实现了旱地高产。这个镇的开发工作主要有两个特点:1.科技在开发中唱主角,狠抓了科技推广、应用、培训、示
范四大服务体系的建设。 自1990年以来,培训技术骨干250人次,培训干部群众10万人次。创造并应用了蓄墒、用
墒、保墒的“三墒”种植法,应用了良种、地膜覆盖、配方施肥、药剂拌种、合理密植、秸杆还田、病虫害防治等
先进配套的科学技术,实现了山旱田由产量低而不稳向高产稳产的进步。2.集投入、科技、产业、管理于一体,大
力进行以工补农,把镇村企业上缴利润的40%和60%用于农业开发,形成了农、林、牧、副、渔、山、水、林、田、
路综合治理,全面发展。1990~1991两年,用于打井、修路、建塘、购买农机具、整修“三保田”、小流域治理、
奖励性供应化肥等项目的资金共计500万元。 通过集体“六统一”的服务,实现了种植区域化,耕播机械化,服务
系列化,旱作技术配套化,常规技术规范化。

实施“丰收计划”
1991年, 全市完成部、省级“丰收计划”项目3项。其中:列入黄淮海亿亩玉米“丰收计划”的135.69万亩,
平均单产达493.3公斤, 比项目实施前3年亩增156.4公斤。累计增产玉米3.83亿公斤,增加产值1.91亿元。“小拱
棚早熟瓜菜高产优质综合技术推广”41184亩,亩产3442.1公斤,比前3年亩产增376.2公斤。累计增产瓜菜1549.34
万公斤,增加产值837.14万元。“棉花综合丰产技术推广”10.6万亩,单产达106.3公斤,比前3年亩产增48.6公斤。
累计增产皮棉761.94万公斤, 增加产值5028.78万元。三项“丰收计划”均超额完成了推广计划要求。年内,又承
担部、省级“丰收计划”6项。

(徐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