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6&rec=80&run=13

综述
1991年,全市农业部门继续围绕实现全市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的总目标,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
方针政策,稳定粮田面积,扩大棉花面积,控制发展其他经济作物,推广立体种植,普及实用增产技术,粮、棉、
菜获得全面大丰收。 粮食生产, 播种面积为434.88万亩, 虽比上年减少9.78万亩, 但由于单产提高,总产达到
166.90万吨,比上年增产15.61万吨;单产384公斤,比上年增加43.8公斤,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棉花播
种37.29万亩,比上年增加5.86万亩,单产86.6公斤,比上年增长41.97%;总产32293吨,比上年增长67.74%。蔬
菜总产达760412吨, 比上年增长5.4%, 花色品种和精细菜占的比重又有较大提高。 年内,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
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种植业产值达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徐建光)

集团承包粮食高产开发又有新进展
1991年,粮食高产开发进一步扩大规模,组织了集团承包小麦102万亩、玉米100万亩,取得圆满成功。
一、102万亩小麦高产开发。开发区主要分布在桓台、临淄、张店、周村和高青县的46个乡镇。1990年9月24日,
市农业局局长受市政府委托同各区县分管区县长签订了承包合同,有关区县分别与有关乡镇政府及技术承包组签订
了承包合同。 全市共有195名干部和216名高、中、初级技术人员参与承包,配备农民技术员1680名,平均每600亩
地一名。 开发区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36期,培训农民43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9万份,基本实现了“村村办班、户
户受训、一家一张明白纸、一户一个明白人”的要求,开发区除增加投入外,重点抓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大力推
广鲁麦7号、8号、12号、14号和山农215953等大穗、大粒、耐肥水的高产良种,开发区良种推广面积占97%;二是
普及精播、 半精播技术, 使精播、半精播面积达94.3万亩;三是进一步进行种植规格调整,改畦背60厘米、畦面
120厘米的种植规格为畦背40厘米、畦面120厘米,与玉米密植栽培技术相配套;四是播种期集中适时,钾肥、锌肥
施用面积又有突破。 小麦开发区平均单产421.5公斤,比计划指标超出1.4公斤,比上年增加44.9公斤;总产4.3亿
公斤,比上年增4580万公斤。
二、 100万亩玉米高产开发。 为开发高产玉米,共举办技术培训班420期,培训29万人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
34.6万份。开发区普及了鲁玉2号、10号,掖单4号,烟单14号等紧凑型杂交一代良种,推广了密植技术,平均密度
达到4938株/亩。71万亩采用了配方施肥技术,普遍推行了规范化管理。玉米开发区实际完成开发面积100.5万亩,
平均单产583公斤,比上年亩增40公斤;总产达到5.86亿公斤,比上年增4020万公斤。

1991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与总产量

┏━━━━━━━━┯━━━━━━━━━━┯━━━━━━━━━━┓
┃项目 │播种面积 │总产 ┃
┃ ├────┬─────┼────┬─────┨
┃ │万亩 │比上年± │吨 │比上年± ┃
┠────────┼────┼─────┼────┼─────┨
┃农作物 │521.3 │ │ │ ┃
┠────────┼────┼─────┼────┼─────┨
┃一、粮食作物 │434.87 │-9.78 │1668950 │±156063 ┃
┠────────┼────┼─────┼────┼─────┨
┃夏粮(小麦) │205.94 │+2.87 │706251 │±88850 ┃
┠────────┼────┼─────┼────┼─────┨
┃秋粮 │228.93 │-12.65 │966299 │±70813 ┃
┠────────┼────┼─────┼────┼─────┨
┃其中:玉米 │180.07 │-7.03 │846678 │±68750 ┃
┠────────┼────┼─────┼────┼─────┨
┃谷子 │7.40 │-1.36 │14850 │-2886 ┃
┠────────┼────┼─────┼────┼─────┨
┃地瓜 │18.39 │-2.16 │63456 │±1346 ┃
┠────────┼────┼─────┼────┼─────┨
┃高梁 │3.72 │-0.68 │7309 │-1086 ┃
┠────────┼────┼─────┼────┼─────┨
┃大豆 │14.51 │-2.84 │18723 │-1274 ┃
┠────────┼────┼─────┼────┼─────┨
┃二、经济作物 │54.36 │+3.28 │ │ ┃
┠────────┼────┼─────┼────┼─────┨
┃其中:棉花 │37.29 │+5.86 │32293 │+12996 ┃
┠────────┼────┼─────┼────┼─────┨
┃花生 │8.28 │-1.12 │12630 │-1587 ┃
┠────────┼────┼─────┼────┼─────┨
┃烤烟 │6.53 │-0.93 │8023 │-656 ┃
┠────────┼────┼─────┼────┼─────┨
┃芝麻 │0.55 │-0.15 │344 │-72 ┃
┠────────┼────┼─────┼────┼─────┨
┃三、蔬菜 │28.19 │+1.21 │760412 │+35009 ┃
┠────────┼────┼─────┼────┼─────┨
┃四、瓜类 │3.85 │-0.45 │85806 │-598 ┃
┗━━━━━━━━┷━━━━┷━━━━━┷━━━━┷━━━━━┛

(徐建光)

高青县百公斤皮棉县建设获重大突破
1991年,高青县依靠科学技术,进行百公斤皮棉开发,获得重大突破。全县26万亩棉花,平均单产达到93公斤,
比上年增加31公斤; 总产24180吨。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单产列全省植棉县第一位。主要抓了以下几方
面的工作:
一、建立“科物政”三结合的技术承包集团,成立以分管市长为组长、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开发领导小
组;建立以分管市长任总指挥、县长任指挥、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指挥部;每个乡镇组建一个技术承包集团。
市拨出无偿扶持金64万元, 周转金300万元,尿素2600吨,柴油2000吨,支持开发工作,科物政三方协同作战,保
证了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按照“两田制”或“三田制”模式,对全县农村承包土地进行了调整,户
均地块由原来的6~7块调整为2~3大块,解决了土地过于分散、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和抗御自然灾害的问题,为区域
化、规范化种植奠定了基础。
三、强化社会化服务。采取社区性和专业化服务相结合,建立了以县级为龙头,乡镇、管区为骨干、村为基础
的五大服务体系。一是由县农委、科委和农业局牵头,以乡镇科协、农技推广站、管区科技推广网和村级农科队、
科技示范户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全县按3000亩一名农民技术员,招聘87名农民技术员,各乡镇按500亩一
名,配备了517名农民技术员,培养科技植棉户5000余户、重点户25850户。二是由县供销社牵头,以基层供销社为
主体成立农用生产资料供应服务体系,具体负责棉花生产所需用地膜、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供应。三是由县农
机局牵头,乡镇农机站、管区、村农机服务队为主体成立农机服务体系,为机械化作业提供服务。四是由县水利局
牵头,以乡镇水利站、管区和村为主体成立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具体负责水利规划、水利建设和水利设施的管理和
维修。五是由县人民银行牵头,以各专业银行、基层营业所、农村信用社为主体成立金融服务体系,为棉花生产提
供所需资金。
四、强化科技首位意识,坚持科技兴农。该县聘请10名专家组成技术顾问团,各技术承包组共举办培训班5期,
培训16万人次,印发技术明白纸14.6万份,保证了七大技术措施的落实。棉田普遍进行了深冬耕。多数棉田拿到了
4月苗, 并实行了大小行种植。1500台铺膜机上阵对全部棉田进行地膜覆盖。全县基本上做到了统一供种,普遍采
用良种,统一实行机防,综合防治病虫害。

(徐建光)

试验田、样板田推动科教兴农深入发展
为强化对农业生产的领导,引导投入,树立科教兴农的首位意识,市农业局从1989年起,在桓台县唐山镇为市
委书记安排了玉米高产样板田,在周村区南营镇为市长安排了玉米高产样板田。书记、市长在抓好全面工作的同时,
经常深入到样板田, 依靠科技指导,结果玉米平均单产均达850公斤以上。样板田发挥了表率作用,两处示范点先
后接待了省内外上万人次的参观。其后,各区县、乡镇干部开始安排各种形式的试验田、样板田,有的乡镇称“干
部责任田”,到1991年底,全市各种样板田、示范田总面积约10万余亩,计2000余片,不少乡镇副科级以上干部每
人1片样板田。 试验田、样板田的确立是科教兴农的深化,对引导干部学科学、用科学,搞好高产开发起了积极作
用。

(徐建光)

植物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1991年,全市各级植保部门围绕生产实际,继续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开展技术
服务,推广植保新技术,在病虫测报、植物检疫、病虫防治和植保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为农业生产的高
产、稳产做出了贡献。1.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2.搞好病虫监测,及
时提供病虫信息,当好各级领导的参谋。年内发展巩固农民测报点16处,对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蔬菜等农作
物上的20多种病虫草害进行了系统观察、调查和重点监测,取得数据近万个,积累了大批珍贵资料。推广应用模糊
数学综合评判和总体预报等新技术,及时发布病虫情报18期4000余份,中长期预报准确率达92%,短期预报准确率
达96%。向上级业务部门提供病虫信息66次,完成15种电码模式电报的发报任务,向市委市政府提供病虫信息23次,
为领导指挥农业生产起到了参谋作用。3.年内,共发生病虫草鼠害面积2176.4万亩次,防治1360.7万亩次,取得了
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制定了综合防治小麦根病和执行“淄博市小麦病虫综合防治技术规范标准”的实施方
案。全市小麦病虫害综防面积达83.5万亩,占应防面积的60%以上。棉花病虫综合防治20万亩,同时应用BT制剂防
治二、三代棉铃虫1000余亩,促进了百公斤皮棉县的建设。采取选用无病种苗、甲基异柳磷和茎线灵药物防治等一
系列措施,完成了10万亩地瓜茎线虫病的综合防治开发任务,挽回鲜地瓜损失7200万公斤。化学除草推广面积60万
亩,应用范围由小麦、玉米扩大到棉花、大豆、水果等。引进推广磷化铝片防治农户贮粮害虫新技术,年内在全市
的64个乡镇1500多个自然村19.4万户中推广这项新技术, 累计处理农户贮粮41800万公斤,挽回粮食损失5016万公
斤。在全市开展了假高粱的普查工作。加强了种苗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工作,市植保站直接进行产地检疫2000亩,
调运检疫1200余批次, 检疫种子10万公斤。产地检疫总面积达13.7万亩,调运检疫种子427.1万公斤,有效地控制
了检疫对象的传播。

(徐建光)

种子工作成绩显著
1991年,市种子部门在依法治种、强化管理、提高质量、统一供种、搞好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
显著成绩。
一、强化种子管理,依法治种。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
种子管理条例农作物种子管理实施细则》、《山东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种子工作的方针、政策、条例、
法规, 使种子工作进一步纳入依法制种轨道。 根据国家及山东省种子管理条例和(90)鲁农种子第17号关于印发
《山东省农作物种子三证一照管理办法》,全市核发新证56个,占应发证率的40%。加强了种子市场管理,进一步
理顺了供种渠道,减少了经营伪冒、假劣种子的现象。与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配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种
子质量检查工作。
二、 加强计划管理,实行统一供种。对全市种子部门设置的5.3万亩小麦种子“一圃三田”进行了检查,并组
织严格去杂去劣, 共产种1500万公斤,通过区县、乡镇调剂565.9万公斤,占总用种量的30.2%,统一供种水平较
往年有所提高。 在搞好统一供种的同时,秋播按“1·25”工程要求,落实种子田5.4万亩,其中株行圃9.5亩,原
种田222亩,一级种子田1.07万亩,二级种子田4.3万亩,首次实行一村一种,保证了种子质量。玉米杂交种在上年
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适当压缩沂源基地, 稳定桓台基地,发展高青基地。年内,全市制种面积8182亩,其中鲁玉2号
2203亩,10号3700亩,掖单4号1000亩,烟单14号540亩,自繁种160余万公斤,加上调入已备种450万公斤,满足用
种还略有贮备。玉米杂交种质量达到部颁二级以上种子质量标准。
三、坚持了试验示范、评选鉴定、繁育推广的科学程序,保证合理用种、区域化布局、科学用种。年内,除承
担省小麦、 玉米、蔬菜等9项区域试验、高产示范、村种高产攻关外,市种子站还安排了2项8点次试验,按农时季
节及时组织了小麦、玉米、秋菜品种评选会议,不断优化品种布局,保证了全市良种普及率的提高和高产稳产、连
年夺取农业大丰收的需要。
四、搞好服务,提高经济效益。在确保种子质量的前提下,搞好优质服务,努力扩大经营量,提高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年内,仅市种子直属部门经营各类蔬菜种子16万公斤,各类粮食种子9万公斤,经营额达310万元,实现
纯利20.1万元。

(徐建光)

农业环保工作迈出新步伐
1991年,全市农业环保部门加强农业环保工作的宣传,建立和完善农业环保机构,提高管理与监测能力,搞好
调查研究,继续抓好生态农业试点工作,使农业环保工作迈出了新步伐。
一、充分利用会议、培训、报刊广造舆论,以提高人们对农业环保的认识。《农业环保信息交流》年内创刊发
行6期, 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及技术人员到西单村学习,并组织区县农业环保站长及生态农业试点单位负责人到全国
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单位的北京留民营和窦店参观学习。
二、加强机构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年内,张店、淄川、周村、沂源正式建立了农业环保站。年底,全市五区
三县农业环保人员已达21人。为了改善监测手段,市农业环保站购置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自动定氮仪等仪器,
提高了服务能力。
三、继续抓好生态农业试点工作。年内,试点西单村在原有基础上建成奶制品生产线,新建果园1000亩,环村
河已完成1/4。 以西单村辐射周围5个村,安排了省科委下达的《平原型生态农业综合技术开发研究》课题。截至
年底,全市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试点已有14个。
四、注重基础调查研究,为农业环保提供科学依据。开展了农畜产品质量调查工作。《淄博市农业环境质量调
查与发展趋势》获省生态环保学会调研成果一等奖,《淄博市农田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获1991年淄博市科委科技进
步三等奖。

(徐建光)

土壤肥料工作进一步加强
1991年,全市土壤肥料工作部门积极推广新技术,扩大秸秆还田、配方施肥面积,开展社会化服务活动,积极
兴办经济实体,开展有偿服务,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 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年内,推广配方施肥达240.1万亩,较上年的230.3万亩增加了9.8万亩。与习惯
施肥法相比:小麦亩增产42公斤左右,增长14%左右;玉米亩增产50公斤左右,增长12.5%左右;瓜、果、菜等经
济作物亩增产值60元左右。推广秸秆还田243.6万亩,其中小麦高留茬110万亩,麦穰盖田66.7万亩,玉米秸杆还田
66.9万亩。推广微肥61.8万亩;推广小麦喷施磷酸二氢钾施用技术50.1万亩;钾肥应用50.2万亩;稀土农用技术26
万亩。
二、广泛开展社会化服务。土肥部门更新观念,主动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服务和商品信息,协助农民购买适
用肥料。同时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给化肥生产厂家提供复合肥配方,生产出适合不同土壤的作物专用肥料2万余吨,
推动了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 年内结合“开方卖药”,给农民提供了锌肥200余吨,硼肥12.5吨,磷酸二氢钾30余
吨,钾肥20余吨,植物生长剂2000余支,稀土肥料10公斤,使技术推广更具有深度和广度。年内还编发14期“土肥
工作信息”,发布土壤墒情,推广新技术,提出生产性建议等;印发技术明白纸15万余份,培训农民10万余人次,
撰写了《新编农业技术实用手册》。
三、 积极搞好科学研究,为农业技术推广积蓄后劲。年内,全市土肥系统完成科研课题8项。其中“稀土农用
技术研究与推广”、“高产田钾肥应用研究”、“磷酸二氢钾推广应用”通过技术鉴定。另外,获省“丰收计划”
二等奖1项、市科委和市农业局科技进步奖6项。

(徐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