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6&rec=77&run=13

综述
1991年,全市乡镇企业依靠科技,强化管理,调整结构,开拓市场,全面完成了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速度、
效益同步增长。年底,全市乡镇企业已发展到5.75万家,职工人数达65.85万人;完成企业总产值127.7亿元,比上
年增长34.8%, 其中工业产值96.56亿元, 比上年增长33.1%, 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4.8%和地方工业总产值的
56.4%;实现利税总额10.4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94万元/人·年,比上年提高24.36%;
完成出口交货值3.5亿元, 比上年增长66.7%,占全市外贸出口收购值的24.6%。历经改革开放和三年治理整顿严
峻考验的全市乡镇企业,已经走向成熟,进入发展提高的新阶段。
各级对发展乡镇企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年初召开的全市乡镇企业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七五”期间全市乡
镇企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全面分析了当时面临的严峻形势,找出了思想和工作上的差距,进一步提高了发展乡镇企
业对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农村提前小康的重要性的认识。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主动为乡镇企业出主意,想办法,
排忧解难。各部门、单位积极扶持引导乡镇企业发展,在研究制定发展规划、部署工作任务,都把乡镇企业放在突
出位置。桓台县在实现了江北第一个吨粮县后,及时调整经济工作重点,确定县、乡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乡镇企业,
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考核农村干部政绩的主要内容。
乡镇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1991年,全市乡镇企业通过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技术
水平、 管理水平、人员素质有了较大提高,竞争能力、开发能力、市场应变能力明显增强。全市有4个乡镇企业晋
升为全国系统级先进企业, 59个晋升为省系统级先进企业;165种新产品通过鉴定验收,32种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76种产品填补省内空白;24个产品采用了国际标准,6个产品获省优,15个产品获市优;636个企业的会计工作达到
规定标准, 54个企业统计工作达到规范化;3个企业成为国家二级计量单位,97个企业计量定级。全市有近20万干
部职工参加各种专业培训,1000多人到大专院校深造,聘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5600多人,具有技术员以上职称的
人数已占乡镇企业职工总数的8.2%。
实现了速度与效益的同步增长。全市乡镇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走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路子,保
持了发展速度的适度增长和经济效益较大幅度提高。1991年,全市乡村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4.8%,基本实现了产
销平衡;百元固定资产实现产值280.52元,人均创税1603元,分别比上年增加45.27元和89.57元。以增强全市乡镇
企业规模和实力为主体的“三五”工程进展顺利,工业产值过亿元的乡镇发展到38个,比上年增加20个,其中周村
镇达到4.2亿元;过5000万元的村7个,比上年增加4个,其中岜山村完成1.5亿元,周村镇长行村成为第二个亿元村;
工业产值超2000万元的企业达到26个,比上年增加16个,其中5000万元的4个,周村绸缎炼染厂达到7809万元。
外向型经济有新突破。各区县借鉴江浙、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经验,抓住国内汇率凋整和外贸体制改革的机
会,发挥自身优势,加大步伐,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1991年全市乡镇企业出口创汇额达6463万美元,比上年增
长66.5%; 创汇企业223家,比上年增加53家;出口产品达175种;出口交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6家,其中临淄
有机化工厂达2953万元。全市新建“三资”企业17家,引进外资800多万美元。岜山村新开办合资企业2个,独资企
业1个,引进外资600万美元。全市有20多个企业到国外寻求贸易伙伴,在国外办厂。淄博工业阀门厂初步达成在巴
西等国家合资建厂的协议。山东王村造纸机械厂的成套造纸机械已在东南亚国家落户。
深层次改革有新进展。全市乡镇企业以厂长牵头集体承包为主要内容的“四制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乡村集
体企业中普遍推行了桓台县耿桥乡的“自选承包基数、分档承包分档奖惩”的承包办法。各种不同形式的风险抵押
承包,不仅解决了企业资金的不足,而且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和职工的责任感。以周村区为主的股份合作制试验取
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向全市扩展和延伸的势态。乡镇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开始形成,加强了企业财务收支、经济
效益和利润分配等监督评价工作,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淄川区黄家铺乡“钟楼工业小区”规划方案已通过专家
论证评审。

乡镇企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
1991年,全市乡镇企业勇于开拓,实现企业总产值127.7亿元,突破了百亿元大关。
在抓乡镇企业的发展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有5点:1. 始终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不断完善发展
乡镇企业的有关政策、规定、办法。年内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批转了
市财政局、税务局、物价局、乡镇企业局《关于乡镇企业职工教育基金收取管理的意见》,批转了市审计局、乡镇
企业局《关于在乡镇企业系统内部实行审计制度的通知》和《乡镇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办法》。市乡镇企业局还与
市直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了管理费收取、企业设立审批制度,财务、统计规范工作意见,物价、质量检测等方面配套
文件10个,解决了企业发展中一系列的难点、热点问题。2.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继续组织开展经济“挂网联”,
带动和发展了一大批为大工业配套的乡镇企业和为城市服务的第三产业。3.在地方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各级党委、
政府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采用股份合作、风险抵押等办法,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上项目,上水平,上规模,
增强企业发展后劲。4.依靠科技,强化培训,提高素质。一方面背靠大专院校、背靠科研机构、背靠大企业,积极
组建科研生产联合体,广泛引进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另一方面,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技术
培训,从而促进了乡镇企业上等级、上档次、上水平。5.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宏观指导。各级乡镇企业
主管部门适时指导乡镇企业实行战略转移,广泛开展“双增双节”,技术进步管理和“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
使乡镇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另外,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还在质量检测、安全生产、信息咨询、人
才培训、外贸出口、供销渠道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保证了乡镇企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遍及乡镇企业
在“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中,市乡镇企业局下发了《关于在全市乡镇企业中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
活动的实施意见》,设立了专门机构,提出了指导思想和方法步骤,收到了显著效果。
一、科技进步与产品创优工作有较大进展。1991年全市完成技术开发项目340个,其中140项通过鉴定验收,15
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85个产品填补省内空白,12个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个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产品
产值完成5.5亿元。 完成技术改造项目450个,完成投资3.5亿元。年内有9个产品创部优,18个产品创省优,106个
产品获市优良称号。积极开展了标准计量的升级工作,全年新制定产品标准39个,有24个产品通过了采用国际标准
的验收,97个企业计量定级,3个企业晋升为国家二级计量单位。
二、 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1991年全系统首次建立了主要技术指标月报制度,对273个重点企业的主要产品进
行月调度,实行质量否决权制度。同时广泛开展群众性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召开了成果发布会,发表TQC成果38个,
评出一等奖23个, 二等奖14个。有25个企业通过农业部全面质量管理达标验收,14个通过省达标验收,2个获省质
量管理奖,1个获部质量管理奖。全市乡镇企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据对294种产品质量跟踪检测,质量稳定提高率
为98%。国家、省质检部门抽查的产品合格率为86.1%,高于市标准1.1个百分点。
三、效益明显提高。是年,开展了管理效益综合考核工作,对各区县实行了以利润为中心的“十率”考核制度,
增强了效益意识, 狠抓了扭亏增盈。乡村工业有531户扭亏,减亏1999万元。各级主管部门突出抓了增产、增收与
货款回笼及降低产品成本工作。 1991年可比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3.1%,共降低5908万元。回收货款534214万元,
占销售收入的97.02%,加速了资金周转,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全市乡村工业企业百元产值占用资金24.72元,比上
年减少0.41元; 百元总产值占用固定资产37.38元,比上年减少15.54元;百元固定资产净创利税25.67元,比上年
增长0.23元;乡村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3023元/人·年,比上年提高29.75%。

周村镇工业产值超4亿
1991年,周村区周村镇坚持以工业生产为重点,狠抓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
动, 收到很好的效果。全年共完成工业产值42149.8万元,比上年增长33%;实现利税总额1784.8万元,比上年增
长18.9%; 完成出口收购值5724.76万元,比上年增长53%。年初,该镇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业上水平,农
业抓突破,精神文明、党建工作创双优”的思想指导下,在具体工作中,一是坚持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并重,抓投
入,增后劲。1991年开工建设重点开发项目9项,技术改造项目15项,开发新产品15项,3项合计投资6705.5万元。
二是坚持速度与效益并重,抓管理,促效益,引导企业走效益速度型的路子。三是坚持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并重,
抓出口,创外汇。出口企业由16家发展到22家,出口产品由80多个增加到100多个,有3个企业的出口交货值超1000
万元, 6家企业被市政府命名为“外向型企业”。灯塔毛巾厂和台商合资兴办的瀚博毛绒有限公司投产后,年创外
汇达928万美元。 四是坚持以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提出了“以轻纺为主体,以出口为导向,各行业并
举”和产品上档次、上水平、多品种、深加工、高附加值的调整思想。五是坚持科技兴镇。先后举办各种类型的培
训班9期,参加培训人员达500多人,全镇有职称的干部职工达922人。同时,在全镇企业中开展“开发一个新产品,
引进一项新成果,推广一项新技术”的三个一活动。年内,有13个产品获省、市优质产品称号,15家企业三级计量
达标,4家企业标准化管理达标。

(王玉明)

多镇企业会计达标工作成绩斐然
1991年,全市乡镇企业广泛开展了会计工作达标升级活动,收到了显著成效。年内,全市有1701个企业开展了
这项工作,到年底,已验收确认达标的636个。其中达到二级的5个,三级的36个。
主要做法是:1.健全机构,落实措施。为开展好这项活动,全市自上而下成立了会计工作达标升级活动领导小
组。市、区县、乡镇还层层签订了工作责任书,形成了达标升级责任网络。2.搞好培训,强化基础。年内,全市共
举办各种类型的财会培训班328期, 培训人员7200人次,占财会人员总数的49%。通过培训,使财会人员从业务上
吃透了标准要求,实现了指标计算口径、步骤做法、验收标准“三统一”。实行了管理制度标准化,建立健全了资
产管理、定额、经济活动分析等岗位责任制度。3.严格自套,加强整改。各企业在自套、整改的基础上,分别请乡
镇、区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进行试套,寻找差距,把存在的差距消灭在验收之前。为避免重复工作,还采取了一
步到位的措施,即:对需要升级或有升级条件的,必须一次达到或超过需升级档次的分数。4.按照标准,精心验收。
验收组由乡镇企业局和财政局人员组成。验收采取听、查、看、议的形式,即:听取单位达标升级汇报,查基础工
作,看准备的资料和工作状况,验收小组成员进行评议。考评结果要达到企业领导、财会人员和验收小组三满意。
5.抓好典型,全面推进。年内,市乡镇企业局联合市财政局召开会计工作达标升级工作会议,表彰了98个先进单位,
86名先进个人,20个单位在会上介绍了经验,推动了面上工作的进行。

(孟繁远)

淄博开关厂依靠科技增效益
1991年, 淄博开关厂依靠科技进步,人均创产值5.87万元,人均利税8230元,两项指标在全国404个同行业厂
家中均居首位。
淄博开关厂1970年建厂,由于缺乏技术人才,到1984年仅能生产低档农用配电盘。该厂为摆脱面临倒闭的危险
局面,积极寻求科技后盾,走横向经济技术联合的路子,先后与上海、天津、西安等地3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
厂矿企业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通过购买专利、技术转让、联合开发等形式,及时将国内电器开关行业最新技术成
果转化为产品。同时,该厂从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聘请56名高中级科技人员,作为本厂的“智囊团”和
信息员,及时了解和掌握电器开关行业的新技术开发、市场需求及国内外同行业发展动态。该厂还把人才培养作为
科技兴厂的战略任务来抓, 1986年投资5万元,建起全市第一家国家承认学历的乡镇企业职工中专学校,开设企业
管理、电器自动化等十几门课程,至1991年已有4期180名学员毕业。1991年,该厂助工以上技术人员达44人,占职
工总数的11%,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大中专毕业生116人,占职工总数的29%,主要生产技术岗位职工均达到中专
以上学历。年内,该厂开发新产品12个,其中填补国内空白1项,省内空白3项;创部优产品2个,省优产品3个;并
投资70万元建成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喷塑车间、 仪表成套车间和质量检测中心,投资300多万元引进国外先进的微机
数据冲床、剪板机等加工设备。

石材锯切砂填补国内空白
1991年6月20日,周村区萌水镇泉龙村民韩克广等6人,研制成功的石材锯切砂(即稀土合金铸铁砂)通过了省
级鉴定。鉴定认为:稀土合金铸铁砂的性能接近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属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
该产品是一种适用于各式柜架式锯切机锯切各种花岗石板材的新型锯切砂,特别适用于进口锯石机。它具有显
微组织均匀,硬度高,耐磨性好,破碎率低,并能减少锯条磨损和提高锯条效率的特点。该产品可替代进口钢砂,
按泉龙村办钢砂厂年产3000吨能力计算, 每年可为国家节约300万美元以上的外汇。年内,该产品已获国家发明专
利。

(王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