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6&rec=36&run=13

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1991年,县委、县政府围绕提高经济效益、重工强农兴商,狠抓开发,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全
年社会总产值达到13.13亿元,比上年增长9.2%;国民生产总值5.87亿元,比上年增长9.8%;国民收入5.1亿元,
比上年增长10.2%;工农业总产值10.4亿元(19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11.2%。
农业通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不断增加投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组织开展了以田庄水库除险加固、
10座中小型水库灌渠配套为主的水利建设, 共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468项,扩大、改善灌溉面积5.5万亩。开展以乡
镇会战为主体的大规模农田基本建设, 完成治山整地15.46万亩,治理小流域面积60平方公里。按照以林为主、多
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组织实施沂蒙造林绿化工程。全面开展“果树管理年”活动,促进了林果业的发展。完
成育苗0.7万亩, 造林10.05万亩,发展经济林1.7万亩,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推广苹果、蔬菜等
栽培新技术28项,开发吨粮田、山旱田,花生中、低产田,苹果低产园和花椒低产园12.7万亩。粮食总产达到16.2
万吨,比上年增加1.4万吨,单产277公斤,又有24个村、2495户、8276人跨过了温饱线。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
4.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农民人均纯收入546元,比上年增长7.9%。
工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实施技改为重点,产值稳定增长,效益逐步回升。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4亿
元(19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15.9%,其中县属工业完成3.7亿元,比上年增长8.9%;乡镇工业完成2.7亿元,
比上年增长27.5%。县属工业实现利税3766万元。
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继续贯彻生产、流通一起抓的方针,狠抓了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整顿工作,全县社
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3.1亿元,比上年增长23.84%;集市贸易成交额9875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外贸出口商品
收购总值5082.13万元,比上年增长44.3%;利用外资总额5032万美元。连续6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年内实现财
政收入3170万元, 比上年增长2.03%, 其中完成县级工商税收2766.6万元,比上年增长20%;年末城乡储蓄余额
2.95亿元,比年初增加4155万元;保险费收入614万元,比上年增长3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新修、维修道路340公里。开通了韩旺、梭背岭两乡的直拨电话。年内全县总
供电量达到2.56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2.7%。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基本纳入了法制轨道,新开发土地4037亩。
投资65万元,开展了对水泥厂、东风化肥厂等单位的治污工程。科教兴县取得明显成效。共实施“丰收计划”两项、
申报“星火计划”12项。全县捐资助学537万元,完成了11080平方米校改土建工程。全年计划生育率达到97.8%,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集中整顿1016个村级卫生室,完成6个乡镇卫生院改貌;在市第九届运动会上夺
得83枚奖牌, 有1人入选第25届奥运会国家集训队。通过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全县农民主动交清了拖欠多年的
承包费,教育集资达100万元。全县共调整党、团支部班子312个,妇代会、民兵连等244个。

(尹雪原)

实行山区规模治理
沂源县有宜林山滩及梯田隙地150万亩, 人均1亩田、3亩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委、县政府遵循山
区自然规律,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以整山造林为重点,对山区实行规模治理,到1991年底,
全县林地面积、木材林蓄积量、果品总产量、林果业总收入等都有大幅度增长,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主
要做法:
一、实行“一体五段”的治理模式。针对以往治理山、水、林、路不配套的状况,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
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充分利用山坡地、地堰、隙地、城镇空地、公路边、山脚好地、河岸渠边,建设防护林、
林粮间作、城镇绿化体系及经济林、用材林基地。按照“山顶松柏草戴帽,山腰刺槐乔灌混交,山脚经济树缠绕,
山下稳产高产田,山沟拦沙蓄水工程配套”五个段式,因地制宜,综合开发。至1991年底,共累计营造用材林16.5
万亩, 经济林13.2万亩,建生物堰1443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6平方公里,增加地下蓄水850万立方米,有4个乡
成为林果乡,130个村达到“人均一亩经济林、50棵经济树”的目标,34个村人均林果收入超千元。
二、坚持“四轮齐转”的组织形式。根据荒山面积大小、治理难度大小、村级领导班子状况等情况,采取以下
几种形式治理。一是组织乡镇会战,即以乡镇为单位,按流域划片,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验收,实行“大兵
团”作战。二是实行村自为战。以村为单位,按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对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将任务分解
到户到人,统一发动,集中时间,连续治理。三是组织村级治山造林专业队。将育苗管理、水利工程等技术难度大、
标准高、专业性强的任务,统一规划,限定时间,承包给专业队。四是坚持分户和联户治理。将荒山划分到户,在
服从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稳定承包关系,完善承包政策,限定治理时间,由户或联户治理,至1991年底共累计治理
荒山滩35万亩,造林28.7万亩,新修维修各类水利工程1680处,扩大改善灌溉面积6.8万亩。
三、坚持国家、地方、社会、外资、集体、个人“六位一体”的投入机制。在资金投入上,采取国家、银行、
部门、乡镇、村、群众各出一点的办法。在资金使用上,国家、地方投资及外资,主要用于购买治山造林所需物品,
采取拨物不拨款的办法。至1991年底,共利用外资、吸引群众投资1975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5平方公里,新
建水利项目6079项。在劳务投入上,实行劳动积累工政策。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投入山区开发建设的义务工、基建
工不少于30个。不出工的以资代劳。乡镇会战的统一用工,采取“工换工几年清,大体平衡”的做法,条件好的乡
镇,采取以工补农方法,拿出资金给非受益村做用工补偿。
四、实行“三管齐下”的保证措施。一是在思想上引导。主要是在干部群众中倡导、弘扬进取、廉政、团结、
奉献、科学五种精神。二是在组织上保证。主要是着眼于选人用人,配备一个具有创业精神的好班子,以保证造林
绿化事业顺利进行。三是在制度上落实。县、乡、村制定党政领导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层层签定责任状,实行三
级党政一把手抓绿化点制度,并把造林绿化实绩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尹雪原)

开展果树管理年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果树管理水平,提高果品产量质量,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县政府决定1991年为全县果树管理年。
为开展好这项活动,县政府制订了《果树管理年实施方案》,县、乡、村都成立了果品生产领导小组,由一名领导
同志专抓此项工作;充实加强了县、乡镇果树技术服务站,村成立了果树生产服务组,进一步完善果品生产政策,
鼓励科技人员搞科技承包,把普及实用技术与应用最新科技成果结合起来。在具体工作中,一是常规管理与特效管
理相结合, 克服重栽轻管现象,突出抓好幼树的栽培管理,全年新栽优质果树2万亩。二是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
理。 全年施土杂肥900万车,追施化肥120万公斤,推广果园覆草5.5万亩,盖地膜5400亩。三是推广改接换头、疏
花疏果等技术, 提高果品质量。全年完成改接换头1.5万亩,从胶东地区引进乔纳金、新红星、北斗等新品种15万
个芽。四是加强技术培训。用各种形式培训农民技术骨干5000多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万余份。开展“果树管理年”
活动, 促进了林果业的发展。年内有164个果园被评为省级样板园;生产的红富士、新红星等品种再次被评为省级
特优苹果。在果树受到严重灾害的情况下,苹果产量仍达到2.25万吨。

(尹雪原)

果树滴灌试验示范工程通过省级鉴定
该工程是省科委确定的“七五”技术攻关项目,系节水型水利工程,对水资源贫乏的地区发展果品生产有重要
意义。沂源县课题试验示范区在悦庄镇崔家庄村。这项工程自1988年开工至1991年9月竣工,总投资22.78万元,每
亩投资282元。共建成机房4座,澄沙池、过滤分水池和第二分水池各1座,建田间闸阀室17座,安装首部枢纽7个。
铺设环山暗渠2400米,干支管道9142米,毛管81115米,灌溉面积为807亩。年内10月,该工程在山东省果树滴灌技
术研究与开发科研成果鉴定会上通过鉴定,受到水利部、省水利厅、省水科所以及河北、河南、辽宁等省的专家的
高度评价,称此成果“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尹雪原)

“以工代赈”扶持水保项目通过部级验收
“七五”期间,沂源县被国家列入全国12个“以工代赈”扶持水土保持工程重点县,国家共扶持该项目棉布85
万米,棉花412.5吨。5年来,全县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7.46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96.95%。营造水保林4.4万
亩, 建设“三保”梯田11.67万亩,垒生物堰105万米,造防蚀草带6.2万亩,发展地边经济树96.5万株,开挖沟洫
工程1300公里, 修筑生产路150.9公里,筑河堤9812道,蓄水总量147.3万立方米,扩大灌溉面积2.8万亩。经过治
理, 水保工程区内泥沙流失量,由每平方公里4905吨降至842.83吨。工程区内51个行政村、59720口人,人均口粮
由188.3公斤提高到389.7公斤;人均收入由305.5元上升到614.3元,其中有6个行政村人均收入过千元。年内11月,
该项目经国家水利部验收全部合格,验收组认为,大面积流域治理顺利通过部级验收,在省内尚属首次。

(尹雪原)

水库“创丰”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沂源县有宜鱼水库面积1.66万亩。为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县水利局于1990、1991年主动承担了省下达的
“2000亩小型水库综合技术开发试验”课题。先后组织投放扶持金10万元,提供大规格鱼种89.3万尾,饲料374吨,
鱼食优质化肥8万公斤, 网箱13个,建成鱼饲料加工厂1个,培训技术骨干200多人次。还探索总结出了水库套置网
箱精养罗非鱼、 化肥喂养和鲢鱼、鳙鱼、草鱼、鲤鱼立体混养等成功经验。1991年2000亩水库水面产鱼402万吨,
获利100.6万元,亩均盈利503元。12月19日,山东省、淄博市、临沂地区和泰安市水利水产部门的专家,对该项目
进行了技术鉴定,认为达到了全省先进水平。

(尹雪原)

中德合作山东粮援项目沂源一期工程竣工
该工程1987年下半年德方开始立项考察,1988年5月中德双方鉴定协议正式实施,1991年6月竣工,经专家组验
收全部合格, 工程优质、优良率达95.7%,受到中外专家的高度评价。整个工程完成总投资2175.51万元,德方投
资957万元(包括粮援资金645万元、外汇资金312万元),国内配套资金296.2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922.31万元。
在德方投资总额中, 援助的汽车、钻机等折款75万元,项目管理费36万元,实际投入工程经费846万元。一期工程
经过3年的实施,建成各类工程109处、6079项。其中,建人畜用水工程64项,解决了3.38万人的吃水问题,有30个
村、1.4万人吃上自来水;修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23处,增加灌溉面积1068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5平方公里,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尹雪原)

企业技改成绩突出
1991年,全县的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取得了历年来最好成绩。全县共立项25项,其中,续建5项,新开办20项。
计划总投资4777万元, 实际完成4429万元,占年计划的92.7%,比上年增加2300万元,增长110.8%。其中,县属
工业进行技改项目20个, 计划投资4019万元,实际完成3672万元,占年计划的91.4%;乡镇企业技改立项5个,计
划总投资755万元,全部完成。预计全部项目投产达产后可新增产值8000万元,获税2000万元。
年内企业技改的特点是:1.领导重视,重点突出。县领导亲自过问、检查,解决项目的具体问题。以配套改造
扩大现有骨干企业为主,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使之成为县财政的支柱企业,同时也兼顾了具有优势的小企业
改造,因此,技改投资重点放在了玻璃、水泥、皮革及革制品,塑料及塑料制品上。2.项目选得准,建设速度快、
质量高。 新开的20个项目,除第二水泥厂项目1992年完成外,其余项目都当年完成见效。县水泥厂投资400万元,
将4.4万吨生产线改造为10万吨, 仅用7个月完成,当年投产,新增产值1500万元,利税200万元。县制革总厂投资
95万美元,引进国外制革管件设备,使部分主要设备达到国内装备一流水平,当年增税250万元。3. 金融部门大力
支持和积极配合,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资金保证。

(尹雪原)

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突破5000万元
1991年,全县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达5082.13万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工业品出口4489万元,农产品出
口592万元,两项创汇近千万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主要措施:一是外贸公司实行独立、自主、交叉、灵活经营和自找口岸、销路的方法,积极开展竞争。将工资、
奖金与经营额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二是完善制度、措施,严把出口物资质量检验关。根据实际
情况,重新修订质检岗位责任制,普遍实行验收编码、验后签字措施,杜绝了“人情货”。仅吊饼收购一项,就成
立了21人的质检组。几种主要出口商品的质量,在外商中一直享有很高声誉。三是积极开发工业出口新品种。外贸
公司深入工厂、 牵线搭桥,在原有23个出口厂家、25种出口品种的基础上,又帮助工厂新开发4个品种。四是重点
抓农副产品出口。羊绒、蜂蜜、板栗、吊饼是沂源的拳头产品,为发挥这一优势,外贸公司在收购季节深入农村,
设点购货, 全年收购羊绒3吨、板栗20吨、蜂蜜200吨、吊饼350吨,超额完成计划。五是积极开辟出口渠道。除山
东口岸外,又新开辟了黑龙江、沈阳、北京等8个口岸,形成多渠道出口的格局。

(尹雪原)

计划免疫工作通过全国审评
1991年, 在全国计划免疫第二个85%审评县级抽样中,沂源被确定为重点审评县。3月5日~9日,全国审评团
山东第四分团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卫生部委托,对沂源县计划免疫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审评。
审评团按照《全国计划免疫第二个85%审评方案》 要求,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组群抽样法,从全县16个乡镇
635个行政村和130个县直单位中抽查了30个单位, 走访了2140户群众,调查了210名1989年出生的儿童,查阅了县
卫生防疫站、 南麻镇防保站和沟泉乡防保站的全部计划免疫资料。 审查结果为:全部8项审查指标中,有4项达到
100%,3项99%,1项93%,受到审评团的高度评价。
取得优异成绩的主要原因是:1.领导重视。县委、县政府把卫生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县政府成立了分管副县长
兼任主任的卫生工作协调机构,各乡镇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2.业务机构、制度健全,资料
完整。县、乡镇普遍建立计划免疫协调小组,冷链运转领导小组等业务管理机构。乡镇均设防保站,编制单列,经
费全额。全县防疫系统均建立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保证经费来源,实行了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合同制。为提高专
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实行定期培训制。乡镇防保站常年坚持“一苗一训”制度。计划免疫的全过程,都保存了完整
的资料,进行科学管理。3.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广播、电视、电影、幻灯片、宣传画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受教
育群众达30万人次,普遍增强了自我防病意识。

(尹雪原)

15万农户建立家庭文明档案
为使思想政治工作进家入户,逐步建立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机制,培养“四有”新型农民,沂源县从12月
1日起,为全县15.5万个农户建立了家庭文明档案,占总户数的96.3%。立档内容包括:家庭成员履历、好人好事、
遵纪守法、执行村规民约、实行计划生育情况,完成国家收购任务、缴纳税金、交集体承包费及正当集资提留情况,
完成义务工、基建工情况,移风易俗、教育子女、赡养老人情况,家庭和睦、邻里关系情况等。档案的填写由党员
责任区的组长负责,填写的内容由本人认可签字,交家庭文明档案管理小组审查后,盖章存入档案,由村文书或会
计负责专门保管。在外经商、务工者及在校学生均填表入档。档案建立后,实行“三挂钩”:1.与政治待遇挂钩。
入党、入团、参军、升学、招工等,村民档案作为政审内容之一。2.与社会荣誉挂钩,为评选“五好家庭”、“遵
纪守法光荣户”、“先进个人”等提供重要依据。3.与经济待遇挂钩。对获得荣誉称号的家庭,年终视村经济状况,
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此项活动推动了全县的精神文明建设。

(尹雪原)

开通进京旅游专线
年内, 沂源县旅游公司新购置了大型客车,开通了进京旅游专线,定期组织当地群众到北京游览观光。从4月
20日起到年底, 共发车23趟,运送旅客1200人次,获纯利4万元,为沂源的旅游业开出了新路子,促进了全县旅游
事业的发展。进京旅游者中,农民占总人数的80%,农民走出深山,进京游览,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激发了
建设好自己家乡的信心和决心。

(尹雪原)

农民唐慎庆完成5项发明
沂源县土门镇芝芳村中年农民唐慎庆酷爱革新发明,1976至1991年间,共完成“无压运行器”、“煤炭助氧剂”
等5项发明,其中两项获得国家专利。他看到农民用原始笨重的镢头刨地,耗力大,效率低,就琢磨进行革新改造,
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 经过反复设计、试验,终于发明了“人力耕地机”。经山东工业大学专家实地验证,比传统
的人工用镢刨地提高工效6至8倍。特别在北方小块头的山地使用,有更高的实用价值。年内,这一发明经临朐县及
本县3家农具生产厂家小批量生产, 销路很好。他研制的“电磁锤”是传统空气锤的代替工具,经山东工业大学测
定,比空气锤节能降耗38.5%,造价仅为空气锤的50%,很有实用价值。这两项发明于1990年分别获得国家专利。

(尹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