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6&rec=32&run=13

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1991年,全区人民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提高效益为目标,深化改革,加快开放,强
化科技, 突出工业, 优化农业, 发展第三产业, 把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全区社会总产值达
103.2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比上年增长11.06%;国民生产总值达3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4%;国民
收入达30.07亿元,比上年增长6.97%。
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全区按照加快科技兴农步伐,积极探索农业高产、高效、协调发展的战略,以农
业基础建设、 农科教一体、完善社会化服务、生态农业开发为重点,促进了农业的全面发展。农业总产值完成4.8
亿元,比上年增长9%;粮食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纪录,向国家贡献粮食4.1万吨,夏粮生产受到省政府奖励。
荒山绿化挖树穴866万个, 平原农田二代林网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并获市政府表彰。土地开发和畜牧生产分别受到
国家和省主管部门的表彰,生态农业建设被省政府授予“生态农业试点先进单位”称号。
工业生产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技术进步为手段,以“五抓、三上、二增”为重点,大力开展“质量、品
种、效益年”活动,实现了速度、效益的同步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34亿元,比上年增长40.15%。乡镇以
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992万元, 增长40.4%;实现利税8532万元,增长59.27%;产品销售收入实现7.88亿元,增
长65.19%。 全区完成技改项目62项,完成投资8253万元,是上年的4倍;完成先进技术推广项目64项,其中2项填
补国内空白, 7项填补省内空白;完成工业发展项目8项,其中4项填补国内空白;开发新产品16种;完成经济联合
项目35项, 技术协作项目35项,为全区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星火计划有1项列为国家级,4项列为省级,2项
星火成果获省二等奖。87个企业在单项基础升级达标中通过了省、市有关部门的验收,57个乡镇企业通过了省系统
先进企业验收。外贸出口商品收购值完成1.39亿元,比上年增长3.3倍。
财贸流通工作在促进生产、方便人民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6.38亿元,比上年
增长19.48%。其中,国营商业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1.32%,供销合作社零售额增长21.48%,个体商业零售额增长1
%。 社会零售物价指数比上年上涨6.8个百分点。财贸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先后对签订第二轮企业承包合同的
54家国合商业企业进行了全面审计。 金融、财政形势稳定,全区财政总收入为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94%;年
末各项存款余额达14.36亿元,比年初增长19.82%,其中城乡储蓄余额达9.39亿元,比年初增长24%。各项贷款余
额达11.79亿元, 比上年增长15.59%。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保险收入2514万元,比上年增长15.35%,有
效地支援了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城乡建设有新的发展,城乡规划逐步完善。全区风貌规划、环卫规划、中心区及辛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18个
乡镇驻地规划已全面完成;市下达的东王生活小区开发工程中7820平方米的续建计划业已完成,合格率和优良率均
达100%。 城市绿化长廊一期工程全面完成。新增绿地面积27.57万平方米,人均占有绿地由上年的4平方米提高到
4.84平方米。交通事业稳步前进。全区货物周转量完成1.7亿吨公里,公路货运量实现305.7万吨,社会运输总收入
达5709.7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1%、4.7%和26.8%。地方道路建设完成51.4公里,是“七五”期间的总和。
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全区又有3个乡镇通过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验收,大中专招生录取率列全市第
二位。职业学校调整办学方向,搞活办学方式,扩大办学规模,为发展全区经济、提高劳动者素质起了积极作用,
区职业中专南校被国家教委授予“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称号。卫生工作以实施初级卫生保健为重点,完成了省
政府确定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示范区的各项任务,并顺利通过了省政府的检查验收。新启用的广播电视大楼发挥了
宣传中枢作用,三路环路载波经验在全国广播技术改造会议上推广。文化部门立足本区实际,编制了开发齐文化、
发展旅游业10年规划蓝图。 计划生育率为99.67%,晚婚率89.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14‰以内。在市第九
届运动会上,临淄区运动员打破2项省少年纪录,13项市少年纪录。
依法行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全区先后制订了《临淄区“二五”普法规划》和《临淄区依法治区
实方案》,组织全区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六法一条例”,提高了全民的法制观念。实行了行政执法目标责任制和政
府领导成员依法行政联系点制度,加强了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促进了各项法纪法规的顺利实施。全区依法处理违
章2403起,采取行政强制措施93起,被市政府授予“依法行政先进单位”。

(刘桂林)

农业实现新突破
临淄区发挥当地优势,运用市场机制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依靠科技,强化服务,使农、林、牧、副各业都
有了迅速发展。1991年全区农业总收入达8.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948元,比上年增加59元。
一、合理调整结构,促进种植业发展。种植业是全区的主要产业,必须首先抓粮食生产,立足稳定面积,主攻
单产,增加总产。在土地详查的基础上,科学地划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采用多种形式传播、推广小麦精播半精播、
玉米增株增产等新技术, 积极发展立体农业,探索并推广了粮粮、粮菜、粮果、粮林4种基本类型、20多种具体模
式的立体种植技术,并注重搞好大面积综合技术开发,发展有机农业,走肥田、增产、节粮、增值等良性循环的生
态农业路子, 促进了粮食作物大面积大幅度增产。1991年全区粮食总产33.45万吨,比收成最好的上年增加1.84万
吨, 单产达838公斤,比上年增加53公斤。瓜菜普遍采用推广了小阳畦、小拱栅、塑料大棚等保护栽培新技术,创
出了别具一格的适于深冬蔬菜生产的“冬暖式”塑料大棚和“一条龙多覆盖种植,春提前、秋延迟瓜菜”的新经验。
全区瓜菜年总产量达4亿多公斤,四季均有新鲜蔬菜上市。
二、积极发展畜牧业,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全区采用国家、集体、联合体一齐上的办法,坚持发展食粮畜禽
与食草畜禽相结合、群众饲养与规模饲养相结合、传统饲养与科学饲养相结合、饲养与加工相结合、社会化服务与
自我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使肉蛋奶基地初具规模,全区年出栏肥猪12万头,大牲畜存养3.12万头,羊存养2.65万只,
蛋鸡存养106万只。全区乡镇、村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132个,初步形成粮、油、瓜菜、蓄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基地。
三、 大力发展林果业,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南部山丘退耕还林、还果,4万亩林果基地基本建成,年内果品总
产达900万公斤, 同时完善北部平原二代农田林网达35.8万亩,林粮间作0.31万亩。全区桑园发展到2000亩,蚕茧
产量达20万公斤,创收300万元,林木覆盖率达15.9%,生态环境有很大改善。

提前70天完成全年工业生产计划
临淄区在组织全年工业生产中,事事处处以增加经济效益为着眼点,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一、 以效益为中心,细化管理措施,全面提高企业索质。首先是加强分类管理。对区属企业分3类进行指导、
管理。第一类为中型企业。对这类企业重点推行以目标管理和微机应用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方法,制定了由低层次到
高层次的目标管理方案;第二类为盈利的小型企业。对这类企业重点围绕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努力促使企业上等
级、 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第三类为亏损企业。对这类企业集中力量狠抓扭亏增盈,年内有4个企业实现了扭
亏为盈。 对乡镇企业分4类进行管理:第一类为晋升为市级以上先进的企业;第二类为年内列入晋升区级以上先进
企业和单项基础工作达标验收的企业;第三类是未列入第一、二类企业,且不亏损的企业;第四类是亏损企业。对
这4类企业,分别制定了各类管理目标,并狠抓了落实工作。1. 督促各乡镇排出各类企业名单,签订了管理目标合
同,制订了奖惩措施;2.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实行不同的工资待遇,从高到低严格审批,达标的企业可升为上级类型
的企业,享受相应的待遇,对到期不能达标的企业,其负责人的工资、奖金下调一个等级或给予其他处罚。这些分
类管理措施,使不同类型的企业得到稳步发展。其次是强化经营管理,拓宽销售渠道。供销系统普遍制定了“五定
二包”责任制,即定人员、定时间、定数量、定价格、定费用,包销售额、包货款回收额。年内全区乡镇办及其以
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65.19%,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比上年加快22天。第三是建立健全质保体系,
狠抓产品质量。年内全区工业产品1个获国优银质奖,5个获省优,20个获市优,1个企业创市质量管理奖,5个企业
通过全面质量管理达标验收,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100%,省级优质产品产值率达到9.82%。
二、 突出抓好技术改造工作。紧紧抓住5个重点,即抓重点产品和重点企业,抓选项立项和可行性论证,抓生
产能力的填平补齐、 配套成龙、发挥能力,抓解决和落实改造资金,抓项目的后期管理,全年开发新花色108种,
技术革新118项, 群众性提合理化建议10250条,解决生产难题101项,推出新产品41种。在通过鉴定的29种新产品
中,有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6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4项填补国内空白,10项填补省内空白,。
三、抓重点工程和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全年为重点项目协调落实资金8000多万元,保证了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
四、大力发展出口创汇拳头产品。年内重点开发了增塑剂、水泥、各种塑编袋等出口产品,使工业产品占出口
商品收购值的94%, 促进了全区的外贸出口工作。同时抓好利用外资工作,全年共兴办4个合资企业,合同利用外
资296.16万美元,同外商签订合作协议7份,协议利用外资金额488.41万美元。
截至10月22日, 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2.6亿元,为年计划的100.1%,比上年同期增长45%;实现利润3300万
元, 完成年计划的105.4%,比上年同期增长90%;上缴税金37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效益增长速度远远
高于产值增长速度,提前70天完成了全年工业生产计划。

出口商品收购值突破亿元
1991年全区完成出口商品收购值1.4亿元,成为全市第一个出口商品收购值超亿元的区(县)。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契机,大力发展优势拳头产品,使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成为全区外贸
出口的支柱。年内重点开发了增塑剂、水泥、各种塑编袋、糖醇等产品。其出口额都超过千万元。全区出口产品结
构亦发生了新变化,在全部出口收购值中,工业产品占94%,农副产品则由3年前的50%下降到6%,基本形成同全
区整个经济结构相适应的局面。2.认真落实支持企业出口创汇的优惠政策,在资金、能源、原材料供应等方面保出
口大户,保新产品开发,保优势拳头产品,有效地调动了各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同时,尽量为出口企业的厂长
(经理)在子女“农转非”等方面创造条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3.认真落实外贸出口收购值承包责任制。年初由
外经委代区政府同乡镇、区直有关部门签定承包责任制,将企业完成数额同政绩考核有效地挂起钩来,调动各部门
抓出口创汇的积极性。4. 组织展销竞赛活动。年内组织参加各种洽谈会、展销会13次,有130多个品种同国内外客
户见面,并广泛开展了“乡镇有出口创汇企业、有出口产品”竞赛活动。

税收连续6年突破10亿元
年内区税务局积极促产增收,涵养税源,实现税收13.71亿元,比上年增长21%,连续6年突破10亿元。
该局是全省税收大户,负责齐鲁石化公司等183家国营、621家集体和5000多家个体私营企业的税收工作。他们
一手抓征管,一手抓促产,重点放在扶持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发展上,先后利用税务周转金和政策扶持等措施,全
年为企业解决资金3亿元, 扶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项目120多项,开发新产品134个。同时,他们还扶持农民发展种
植业、 养殖业,为大企业提供生产原料和生活物资。全年投资10万元扶持北羊乡开发了千亩桑田;投资300多万元
扶持全区建立了10个养鸡场,发展冬季蔬菜、早春蔬菜和常年蔬菜共4万多亩,保证了大企业职工的副食品供应。

商业局采取“三抓”措施成效显著
1991年区商业局根据市场变化, 大抓经营管理、网点建设和优质服务,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完成销售额1.3亿
元, 为年计划的138.6%,比上年增长18.87%;实现利润279.7万元,为年计划的142.2%,增长57.05%。具体做
法是:1.抓经营管理,争取竞争主动权。年内在搞好市场预测的基础上,拓宽经营领域,在开拓市场上作文章。一
是成立了化工产品专门经营机构,组建了化工站,仅此一项全年实现利润41.2万元;二是发挥经营优势,大店以商
品品种齐全取胜, 小店突出经营特色,抓专业化经营;三是开发名、优、新、特商品,更好地引导消费。2,抓网
点建设。为商业发展增添后劲。一是新建了化工站招待所、天鹅宾馆、开发公司招待所、商业服务大厦新项目,部
分项目已产生效益;二是增设经营网点,在巩固老关系的基础上,搞网点下伸,新设批发点32个,其中省市内建立
联销点23个;三是鼓励企业加入跨地区企业集团,如区五金站加入了天津飞鸽自行车集团。3.抓优质服务,促销售,
上效益。 在全系统普遍推行了规范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3个零售大店,两个饮食服务业、两个批发企业均成立了
消费者监督评议委员会,制定了商品进货“十不准”制度,保证了商品的质量。狠抓商品售中、售后服务,全年送
货1291人次,金额达1258.5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城镇中小学校改获全省“五达标”第一名
全区城镇中小学校改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科教兴区,教育奠基”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按照《山东省城镇学校
校舍改造验收暂行标准》的要求,从1989年开始全面展开。
按照“五达标”的要求,具体做法是:1.调整学校规模。从实际出发,对本区的普通城镇中学进行了合理调整。
撤销临淄二中、六中转交驻地乡镇,改办初级中学;临淄九中改为电视中专学校;临淄五中虽不足18个高中班,但
地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经省教委批准,予以保留,规模为12个高中班。经调整,全区学校规模全部符合要求。2.
操场建设。 全区9处参加验收的学校全部建起了炉渣跑道, 篮、 排球场的质量数量全部符合要求,操场中的器械
(五大件)也全部达标。3. 校园环境。各校十分重视校园的美化绿化工作,积极创办花园式学校,共建雕塑9处,
假山14座, 凉亭8座,花廊5处,鱼塘7个,大大改善了校园环境。如区职业中专在孙娄乡的帮助下,把一古琢和鱼
塘划归学校,使学校有山有水,在此基础上,又修建了凉亭、雕塑、花廊、假山、透明围墙,并利用旧砖窑修建了
古色古香的旧城墙,校内广植花木,环境极其幽雅、安适,一举夺得了全省校园环境建设总分第一名。4.校舍和课
桌凳。1991年全区城镇国办中小学校舍面积已达9.27万平方米,其中新建6.45万平方米,新建校舍中有楼房24栋,
建筑面积4.59万平方米,还维修5854平方米。新建大门10个,修围墙3048米,铺设水泥路面3.21万平方米,建自行
车棚2162平方米,水塔6座。新征地111亩。新制课桌凳5478套,维修2536套。全部达到验收标准。
三年奋战,累计投资2400多万元,圆满地完成了国办中小学的校改任务。1991年底经省政府组织检查验收,临
淄区获全省第二批城镇中小学校改“五达标”第一名。

(荣梓桐)

朱台镇大力发展农用工业
近年来,朱台镇根据自己的优势,大力发展农用工业,立足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其主要措施:一是
大力推广西单村发展生态农业的典型经验,引导全镇工业向“种、养、加”配套、农工商一体化发展,建立了养猪、
养鸡、养牛等养殖场和副食品加工基地。二是利用资源优势与大工厂、大商场、大专院校、大用户攀亲结友,发展
横向联合,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发展农用工业。三是责任到人,采取“帮、带、促”的办法大力开展村企挂钩
活动, 确保项目的成功率。年内全镇镇村企业已达97家,其中农用工业占50%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1亿多元,农
用工业产值占60%以上。
兴办农用工业使工农业生产出现了良性循环:镇村工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生产饲料发展养殖业,养殖业的
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肉、蛋、奶综合加工,同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有机肥料,改善了土壤结构,促进了农业发
展,这又为农用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农用工业的发展使全镇农业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镇向农业的投入逐年增大,共为群众修防渗渠36万米,修标
准机井房560个。 各村都成立了农机、水利、农业科技等方面的服务队,在耕、耩、耘、耙、除虫浇水、生产资料
供应等方面基本实现了集体统一服务。 1991年,全镇玉米单产达548公斤,小麦单产达425.25公斤,创历史最高水
平。全镇26个村,村村集体纯收入超万元,其中9个村达到50万元以上。

(张玉波)

淄博增塑剂厂人均创利税12万元
淄博增塑剂厂是齐鲁石化公司的二期配套工程,由临淄区与齐鲁石化公司联营创办的中型(一)精细化工企业。
1991年纳入计划生产, 全年完成生产任务27911吨, 实现工业总产值18142万元, 销售收入16150万元,利税总额
2549万元,人均创产值80万元,创利税12万元,在淄博市地方企业中,产值、利税和销售收入均居前三名之列。
年内,为保证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品种,增加经济效益,狠抓了“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采取了一系列
措施: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的核心作用,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二
是突出厂长责任制。充分发挥厂长的中心作用,全厂实行了目标管理和标准化管理,对全年的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
解,落实到单位和个人,达到人人挑担子,个个有责任,全厂一盘棋。三是发挥职工主人翁的作用。成立了工会组
织,建立健全了职代会制度,加强了人才培训,提高了职工思想、业务、技术素质,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四是开展技术改造和进行新品种开发。 全年完成技术改造12项和新产品开发2项。 开发的新产品“食品级DOP”和
“医药级DOP”填补两项国内空白。以上措施保证了装置的安稳长满优运行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

(荣梓桐)

农机所研制成功4YQS—1型玉米青贮收获机
年内, 临淄区农机化研究所与淄博市机械研究所及临淄区齐陵镇农机制修厂协作研制的4YQS—1型玉米青贮收
获机,经室内模拟试验到整机田间试验获得成功。该机总体结构设计紧凑、新颖,其扶禾装置、切割喂入装置,均
有很多创新。主要与“泰山—12”一类12马力或15马力小四轮拖拉机配套,采用后置半悬挂式作业。在玉米人工收
棒后,可用于对直立在田间的玉米秸杆进行收获,一次完成对一行玉米的收割、切碎、喷射装置三道作业工序,具
有机动灵活、对玉米行距适应性较好的特点。其性能指标:1. 切碎长度20—30毫米;2.苗茬高度≤150毫米;3.生
产率约2亩/小时。 该机中的立式圆盘切刀及喂入滚切割输送器、强制偏移承接槽式扶禾器两项填补了国内空白,
已申报国家专利。

临淄区获全市百万农民农业知识大奖赛一等奖
由市农委、市科委等8个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市百万农民农业知识大奖赛,于3月29日在市电教馆举行。五区三县
共8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 临淄区代表队由徐刚、 陈建波、谢海苇(女)、杨明4人组成,经过奋力拚搏,以总分
230分的成绩一举夺魁。

(张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