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6&rec=30&run=13

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1991年,全区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七中、八中全会和中央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坚
持以稳定局势、发展经济、大力兴办各项社会事业为中心,团结实干,克服困难,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
稳定、 协调发展。社会总产值完成40.46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比上年增长30.2%;国民生产总值完成
16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国民收入完成13.35亿元,比上年增长35.6%。
落实各项倾斜政策,完善服务措施,增加投入,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获得全面丰收。全区农
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9.37亿元(现价) ,比上年增长36%,其中农业总产值1.68亿元。粮食总产达到7525万公斤,
比上年增加1519万公斤,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耕亩单产、夏粮单产、秋粮单产均创历史最高记录。10万亩山旱
田综合开发、 10万亩玉米高产开发、吨粮田开发、千斤玉米乡开发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完成荒山造林6
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被评为全省林业绿化工作先进区;巩固发展五大林果基地建设,果品产量达到2236万公斤,
比上年增长35%。 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575项,小流域综合治理35平方公里,发展喷灌2000亩。建起了全市
第一个祖代蛋鸡场,畜牧生产形成了近郊规模养殖和山区分散养殖相结合的良好格局。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
制, 建立乡村服务机构629个,服务人员2430人,区、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
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73元,比上年增加86元。
通过广泛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坚持挖潜和开发上新并举,突出抓了一批重点工程和技改项目,
不断调整产业、 产品结构、工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8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5.28%,
比上年增长39.12%。有19家企业达到省级全面质量管理标准,9家企业达到标准化工作验收标准,2家企业的8种产
品采用国际标准生产, 完成技改项目116项。引进开发高新技术,发展专利工厂33家。坚持“三靠”、“三让”方
针, 进一步扩大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新签订经济技术协作项目60项。有4个镇工业产值突破2亿元大关,2个镇进
入亿元镇行列。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重大进展,城市的凝聚力、承载力和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完成了中心路一期工程、新
建四路达标和白虎山路拓宽工程,“市容四化”成效显著,城区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实施县乡公路沥青化、乡村通
讯程控化的“两化”工程,改变了山区乡镇的交通、通讯条件。开工建设居民楼8.54万平方米,完成了住房解困任
务。集中联片供热新增5万平方米。
充分发挥国营商业、物资企业在繁荣市场、平抑物价方面的主渠道作用,财贸工作迈出新的步伐。全区财政收
入完成1.37亿元,比上年增长9.2%。城乡储蓄余额达到6.36亿元,比上年增长23%;各项贷款余额达到9.6亿元,
较年初增加1.58亿元。保险费收入达到1865万元,比上年增长32.8%。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5.76亿元,比上
年增长12%。 物资系统营销总额达到1亿元,比上年增长27%。市场建设形成特色,完成了陶瓷琉璃大观园、风味
园一期工程和工业品市场二期工程,展开了陶瓷琉璃大观园二期工程建设。城乡集贸市场成交额完成1.38亿元,比
上年增长80%。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实行利用外资责任制,外经外贸取得较大突破。
“科教兴博”创出新水平,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组织实施“星火计划”、“丰收计划”和“工业振兴计划”,
完成各类科技计划45项,完成科技成果鉴定30项,其中4项填补国内空白,10项填补省内空白,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14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全区申报专利88项。加强科技网络建设,科技示范乡、镇、村、企业达到42个,科普
服务站164个。 教育事业,动员社会各界筹资1144万元,完成了16所学校的20座教学、实验楼的主体工程,改善了
办学条件, 5个乡镇顺利通过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验收。计划生育率达98.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8‰,
比计划下降了3.92‰。落实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区卫生防疫站被评为全国环境卫生检疫
工作先进单位。在市第九届运动会上获总分和金牌数第二名。区档案馆在全市五区三县中,第一家晋升为省二级档
案馆。被市以上电视台采用稿件100多条,居全市五区三县之首。

(孙永军 董振德 康绍裘)

走有特色效益型农业发展道路
区委、区政府从本区实际出发,提出了“近郊抓高产高效,中部抓旱田开发,山区抓万亩经济林基地建设”的
农业发展方针。即在近郊,以白塔、域城镇为主,大力开展吨粮田和蔬菜基地的建设。通过增加农业投入,推行万
亩玉米间作大豆、夏玉米间作夏谷和塑料大棚栽培新技术等,先后有12个村实现了亩产吨粮,建成了21个近郊蔬菜
基地。年内经省、市专家测产验收,1.5万亩粮田亩产达1004.82公斤,比开发前亩增256公斤,亩增值153元。在大
栅蔬菜栽培中,采用了反光幕等新技术,使每亩产值达到9600元,比一般大棚亩增值6000元。在博山中部,以石马、
岳庄等乡镇为主, 大搞山旱田开发,带动粮食生产的发展。年内全区10万亩山旱田亩产达608.23公斤,比前3年亩
增258公斤。 偏远山区则按照“以林为主,林、工、粮、牧结合,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重点抓了石门乡
的香椿、池上乡的板栗等5个万亩经济林基地的建设。
走有特色效益型农业的发展道路,使全区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跃上了一个新台阶。1991年,全区农业总产值
和农民人均收入有了突破性的增长,夏粮、秋粮耕亩单产均打破历史最高纪录,耕亩单产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17.6
%,果品总产量达到2236万公斤,比上年增长35%。

(蒲文军 康绍裘)

实施“农村50计划”初见成效
博山区共有279个行政村,其中深山村173个,占62%。为尽快使山区人民脱贫致富,1991年区委组织力量深入
调查,认真分析排队,筛选出50个贫困村,制订了“农村50计划”,计划在一年内实现“五个一”的要求,即:建
立一个有战斗力的党支部班子,选一个好支部书记;培养出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大力发展集体工副
业,使其年收入达1万元以上;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八五”发展规划;办好一项有影响的社会福利事业。
年内8月始, 组织优势力量,采取综合措施,实施“50计划”,已收到明显效果。党支部班子建设和党员活动
得到加强,有一部分班子作了充实调整,有28个村从无到有,建起了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三会一课”等13项制
度基本落实;考察筹建工副业项目21个;解决社会福利事业18项;有37个重点扶持村的后备干部到“姊妹村”挂职
锻炼,有12个村制订修改了“八五”发展规划。

(王建本 康绍裘)

因地制宜实施五个万亩林果基地开发
为改变山区的贫困面貌,区委、区政府从1987年起,对山区地形、气候、物产、经济等进行全面调查,请专家
论证,1990年春决定因地制宜,开发五个万亩林果基地:一是李家乡的万亩堰边桑;二是池上乡的双万亩板栗;三
是南部山区的万亩红富士苹果;四是石门乡的万亩椿芽;五是李家乡的万亩大杏。
在五个万亩林果基地开发中,一是十分注重生态效益的提高,尽量利用荒山荒坡,不占或少占耕地。如李家乡
栽植桑树、 杏树,均利用地头堰边。石门乡的椿芽树全是种在沟沟岔岔、房前屋后。池上乡的2万亩板栗,则是在
砂石山上放炮开出“围山转”梯田后种植的。这不仅没有占用反而扩大了耕地,发展了林果生产,绿化了荒山,有
利于生态效益的提高。二是制定了谁种谁管谁有、收益归己、允许继承、一包30年不变等能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的
政策。三是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服务。为了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池上、李家、石门等乡还先后建起了
果脯厂和冷库。李家乡与市丝绸公司挂钩,所产蚕茧由市丝绸公司包收包购。
五个万亩林果基地开发,已取得可喜效益。李家乡种植197.6万株桑树,加种植大杏树,1991年人均增收110元。
池上乡种板栗1.2万亩,并间种中草药、花生等,全乡全年增收600万元。石门乡种植的香椿芽,年产40余万斤,不
仅在省内小有名气,还畅销香港等地。

采用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
1991年,在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中,博山区狠抓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广泛采用新技术,新产品、
新品种不断增加, 产品质量大有提高。新产品开发通过市级以上鉴定的50项(比计划增加1倍),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的3项,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28项;10项填补国内空白,2项填补省内空白;新产品产值达1.8亿元。创省优质产
品3项,创市优良产品30项,全区主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90%以上。新增花色品种共140种。
全区全年实施技改共采用新技术116项,新增产值3.1亿元、利税5352万元,利税总额比上年增长101.81%。

(康绍裘)

西山经济开发区扎实起步
西山经济开发区位于博山区西部,西过境公路两侧,南北长8公里,总面积5平方公里,是以发展工业、商业和
旅游业为主的综合性经济开发区。
1990年春,西山经济开发区建设一起步,就向着高起点、高技术、大规模的目标迈进。如:消化吸收澳大利亚
罗克拉公司先进工艺技术、由我国首次设计制造的大口径三阶段钢筋混凝土输水管生产线,1990年10月建成试产,
1991年生产直径1.6米大口径输水管7.5公里,填补了省内空白,已用于淄博引黄工程;投资6500万元,从美国引进
的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仿真丝绸织染生产线,已部分调试生产涤纶绸,1992年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年产1200万米高
档仿真丝绸; 技术含量高的大布袋除尘设备、高附加值又走俏的聚丙烃、总投资600万美元的汽车连杆、聚仿烃和
转移印花等合资项目正在洽谈或建设中。
至1991底, 西山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项目已达11个,总投资超过1亿元,到“八五”计划末,将形成10亿元的
产值。

(高继山 康绍裘)

外经外贸取得较大突破
博山区针对前几年外经外贸工作进展不快的情况,年内把发展外向型经济放到重要位置,引入竞争机制,外经
委和有关部门广泛开展了“闻风而动、 马上就办、 办就办好”的服务活动,组织各种外经洽谈会、新闻发布会、
“三胞”眷属座谈会,广泛接触外商,了解国际市场,捕捉经济信息,组织出国考察,打开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渠
道,使全区外经外贸取得突破性进展。
外经工作,全年签定合作意向书26项,立项13个,办成利用外资项目8个,总投资1.14亿元,利用外资544万美
元,占注册资本的38%。这些项目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87亿元,年利税2060万元,年创汇1661万美元,对改变
全区的产业、产品结构,扩大出口创汇,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外贸出口也有大的发展, 全年完成出口商品收购值6224万元,占市计划的145.6%,比上年增长48.5%。出口
企业发展到25家, 出口产品发展到9大类98个品种,并涌现出一批出口大户,如:陶瓷出口达2613万件、水泥出口
8.2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4.2%和114%,布胶鞋、地毯出口比上年增长124.5%。

(王煜 康绍裘)

实施“市容四化”,旧貌变新颜
1991年初,区政府结合博城实际情况,制定了“市容四化”方案,并组织力量认真实施。沿孝妇河两岸建成20
个藤萝架和30个立体花坛。在城区植树16万株,在20多处街头新建绿地3万平方米,并建成了1万多平方米的绿化带。
在主要路段开展了“换新衣” 活动,对5条主要路两侧的39座楼房进行装饰装修,增加12幅大型玛赛克壁画,在主
要街道增设了建筑小品和雕塑。在环境卫生方面,实行区、办(镇)、居三级管理和区、办两级监督的办法,对城
区的24条主干道和120多条小街巷实行夜通扫全日保洁,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对17处水冲式厕所实行定人管理,
专职保洁人员由65人增加到260人, 并责任到人。铺设地下排污管道1400多米,大街小巷的污水全部排入地下,保
洁面积达93万平方米。对城区的小街巷进行改造,人行道实施铺装,共硬化39条(26500平方米)小街巷、铺装5条
(24700平方米)人行道,城区道路和小街巷硬化率达100%。博山城区旧貌换新颜,实现了城市绿化、市容美化、
环境净化、道路硬化。

中心路一期工程竣工
改建前的中心路,原系拆除旧城墙而建的新建二路,虽是东西路,但两头均有建筑物,不能通车,人行拥挤,
车辆堵塞,影响市容。为改变此状况,强化城市综合功能,1990年区政府决定兴建中心路。该工程东起因园路口,
西至西过境公路, 全长3487米,一期工程包括因园路至沿河东路和羊栏河至西过境公路路段。1990年9月完成了后
一段,10月又开始建设因园路口至沿河东路一段,并在这段路中间区政府门前建一广场,以美化城市,供市民休憩。
该工程从动员居民搬迁到建成通车、广场开放,历时8个月,于1991年7月1日举行竣工剪彩,向建党70周年献礼。
该路段全长1172米, 宽34米,投入工日10万余个,搬迁安置居民642户,搬迁公建单位34个,清运石砾15万立
方米,共投资2596万元。是博山区城建史上一次性搬迁最大的工程。该路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区干道拥挤、东
西不通的状况,新建花园式广场游人不断,早晚在此练功习武者众多,夏季夜晚纳凉、清唱之众迟迟不愿离去,成
为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休息游乐场所。

省内最大的农话工程开通
博山区八陡镇地处淄博市的东南部,是全市连接东南深山区的纽带,改革开放以来,山区经济、文化日趋发展,
原来的电讯设备已不适应新的形势。经省农村电话局批准,由淄博市邮电局和八陡镇联合建设八陡程控自动电话,
这项工程自1990年3月动工,于1991年6月30日正式开通。
工程总投资500万元, 主体建筑面积2070平方米, 采用国内先进的HT04型纵横制自动电话机。 工程规模初装
1000门,终局4000门,部分重要部位具备万门基础条件,具有国际国内直拨性能,是目前省内最大的农话工程。它
的开通对开发全市东南深山区将起重要作用。

(康绍裘)

陶瓷琉璃大观园一期工程建成
博山素称“陶城”、“琉璃之乡”。为发展陶瓷、琉璃生产,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突出地产特色,在全国最
大的陶瓷厂——博山陶瓷厂驻地山头镇中心岳阳河上修建了陶瓷琉璃大观园。
陶瓷琉璃大观园,是全国最大的陶瓷专业市场,总体规划全长890米,宽21米,总篷河面积1.6万平方米。整个
工程分两期实施, 一期工程从1991年3月动工,8月建成,共投资650万元,长560米,共建有营业房225间,建筑面
积1.1万平方米,建筑形式为古典式园林建筑与全封闭式长廊建筑相结合。园内有40多个国营、集体厂家和100多个
个体商店经营,各种日用陶瓷、美术陶瓷、园林陶瓷、建筑陶瓷、工业陶瓷、卫生陶瓷及琉璃制品琳琅满目。产品
以当地的为主,也兼有外省、市的。
大观园于9月5日第二届中国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开幕之日剪彩营业。 在“艺术节”期间订货、销售额达1.1亿
元,日平均零售额在11万元左右。节后,生意仍十分兴隆,日接待顾客1万多人,成交额8万余元。中顾委常委杨得
志参观后, 赞为“江北一大奇观”。从1991年10月开始进行第二期工程建设,到1992年7月竣工后,将成为陶瓷琉
璃、农贸、工业产品、吃住游乐融为一体的“大观园”。

(高永利 康绍裘)

实施“1000人才工程”,培养农村后备干部
博山区委根据农村基层反映出的问题,1990年两次派千余名机关干部深入农村调查干部队伍状况,发现全区农
村干部有一半以上年龄偏高、文化偏低,后继乏人,贫困山村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为改变这
一状况,区委经分析、论证,于1991年初制定了“1000人才工程”,即以乡镇为单位,选拔1000名有知识的优秀青
年到后备干部培训班进行为期一年的系统化学习,经过一段实践考验后,择优充实村级领导班子。
年内,先后从各乡镇按条件选拔了近千名青年农民到区委党校后备干部培训班进行规范化培训。经区委党校统
一考试后, 已有676名结业,经反复考核,挑选其中81名首先进入了村级领导班子,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的结构,
将逐步从根本上改善山区村级干部队伍的现状。

(徐加隆 康绍裘)

岜山村建成全省第一家村办职工中专学校
为了培养乡镇企业技术、 管理人员,岜山村村办博山万通达总公司经省政府批准,报国家教委备案,投资600
万元,于1991年8月创建了淄博市乡镇企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该校新建综合教学大楼1座,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
有标准教室12个,并设有微机、听音、电教、制图、理化、仪器、图书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还有体育场及各种体育
设施, 并设有学生宿舍和餐厅。已开设机制、财会、工业企业管理3个专业,在校学生219人,计划3~4年内再开3
个专业,可接纳学生500~600人。
该校直属市乡镇企业局领导,业务受省、市、区职教办指导,是全省唯一的一所以村办企业为依托的市属综合
性乡镇企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面向全市招收具有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乡镇企业在职职工,学制2~3年,毕业成绩
合格者,发给中专毕业证书,市乡镇企业局根据学生志愿择优录用分配到全市乡镇企业中为长期合同工,享受国家
规定的职工中专毕业生待遇。

(刘学文 孙启忠 康绍裘)

与美国洛氏基金会签约推广计划生育新技术
博山区在国家计生委的指导下,于1991年1月26日与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签定推广新型避孕药具评估项目协约,
由美方投资, 我方在农村应用推广由美发明的皮下埋枝、 T铜380、 220计划生育避孕药具。该签约从1991年起至
1996年止,为期5年。年内博山区在石马、石门、岳庄、北博山、源泉、山头6个乡镇实施该项目,经培训技术人员,
对育龄妇女状况的基础资料进行抽样调查,取得了239112个数据,得到了国家计生委的好评,美方亦给予了高度评
价,并预订到1993年美方同我方先到泰国推广,然后再向第三世界全面推广。

(杨守龄 康绍裘)

岳庄镇实行农村合作医疗
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岳庄镇经过半年的准备工作,于1991年11月正式实行镇村两级
合作医疗制度。办法是:1.全镇合作医疗由镇村两级合办,在村卫生室看病的医药费报销30~80%,转镇卫生院看
病的报销20~50%,转往上级医院看病的最高可报销50%。2.基金统筹,分级使用,凡自愿参加合作医疗的村民每
人每年交费10元,镇卫生院留5.5元,村卫生室留4.5元,用于村民医疗费支出和防保支出。3.建立镇合作医疗管委
会,负责监督各项制度执行和合作医疗基金帐目。村民参加合作医疗后,大小病均能及时诊治,普遍感到减少了一
份后顾之忧。

(康绍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