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6&rec=137&run=13

综述
1991年,全市科技系统贯彻党的十三届七中、八中全会和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使全
市科技工作出现新的突破和实质性进展,呈现出更加活跃和兴旺的新局面。年内,承办在淄博市召开的全国科技兴
市首次工作会议;参加全国科技兴市试点市首次工作会议和山东试点带会议;拟定市科教兴市试点方案;市政府、
市科委作为特邀代表应邀出席全国科委主任、 科技司局长工作会议, 西北5省省会城市科委主任联席会议, 国家
“七五”星火计划总结表彰会等会议,并作了交流发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全市百万农民科技知识大奖赛、“科技
杯”社教知识大奖赛和科技宣传月活动。在市政府统一指挥下,成功地举办了全市第一次经济技术洽谈会和陶瓷琉
璃艺术节科技市场部活动, 与全国60多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军工、大企业签订经济技术合作项目440余项,打
破技术市场多年相对沉闷的局面。
1991年,全市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560项,其中省级以上207项;通过科技部门争取各类金融部门贷款7593.3
万元, 市级科技发展基金比上年增长22.7%;全市取得重要科技成果370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1项,填补国
内空白62项,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97项,填补省内空白72项,达到省先进水平89项,179项分别获得国家、省、市级
奖励, 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88%;申请专利275项,比上年增长82.1%,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达到
44%左右。淄博市国家星火奖获奖数和“七五”星火博览会参展项目获奖数均居全省之首。塑料化工、新型建材、
泵类产品3个区域性支柱产业集团被国家科委列入“八五” 重中之重支柱产业。各研究所在出成果、出人才为经济
建设服务的前提下,全年创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4%。市营养保健食品研究所以项目取胜,首批进入市高新技术园区。
年终, 科委系统有5个单位34名科技人员分别获得省、市科技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称号。《光明日报》以“淄博
科教兴市之路” 为主题,在第一版连续发表7篇系列报道,各有关新闻单位也作了专题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
响。

(曹修琦)

科教兴市工作取得新进展
1991年,全市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方针,以科教兴农、兴工和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为重点,稳步推
进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 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6月,市科委协助筹办在淄博市召开的“全国中等城市科
技兴市工作会议”,全国107个城市的300余名市地政府和科委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市长韩新民作了“实施
科教兴市、加快淄博全面振兴”的大会发言,市机械局、新华药厂等5个单位作典型介绍或书面发言。年内,市委、
市政府为增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调控力度,在建立保证体系和创造良好的实施环境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措施,取
得新的进展。1. 成立市科教兴市办公室,配编7人,列为副县级事业单位。2.成立市技术进步考核办公室,负责各
行业、各企业技术进步指标的考核;开始组织评选第一批市科技进步先进企业。3.10月中旬,举办科技是第一生产
力讲习班,邀请国家科委等有关部门5位领导和专家讲课,200余名领导同志参加了学习,提高了依靠科技进步,向
科学技术和管理要质量、 要品种、要效益的科技意识。4.6月在全市开展科教兴市学习宣传月活动,3000余名科技
人员上街宣传科技知识,深入企业进行技术会诊和技术服务,50余万人受到不同形式的教育。5.举办全市百万农民
知识大奖赛,培训农民106万名,其中3000多人成为农业科技骨干。6. 围绕企业实行总工程师技术负责制、创建科
技进步先进企业、 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以及建立各种科技发展基金等方面,起草8个配套政策和法规性文件,各
区县、市直有关部门制定实施规划和有关配套政策30余个。

(王广怀)

科技兴农迈上新台阶
1991年,全市科技兴农工作取得丰硕成果。1.科技兴农星火燎原。全市以壮大区域支柱产业为目的,以大幅度
提高乡村工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为中心, 实施星火计划项目119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级48项,总投资1.0363
亿元,年内新增产值5.12亿元,利税1.046亿元。在已具规模的3个技术密集小区的基础上,新建汞山化工和助剂小
区、 张店高新技术小区、杜坡山建材小区、周村纺织小区、沂源皮革深加工小区、博山机电产品小区等6个星火技
术密集区,推动星火计划实施成规模、上水平。是年,获国家星火奖3项,获省星火奖5项;16个星火产品获“七五”
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金银奖;国家科委对淄博市星火计划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强化农业科研与开发。年内,
突出抓好朱台镇生态园区,桓台吨粮田、立体农业,淄川三大山旱田农业基地的建设;组织实施21项科研开发项目,
重点推广间作套种、节水灌溉等10个方面的农业科技成果。全年累计增产粮食1.2亿公斤,棉花6万担,瓜菜5500万
公斤, 产生经济效益1.7亿元。年内完成的13项重点项目,有5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8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或填补
省内空白。3.大力提高农民的技术、文化素质。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田间地头传授等多种渠道,采取长短结合、
基础文化与实用技术培训结合等多种形式,举办各类培训班2230期,培训人员达5.05万人次,激发农民学科学用科
学的积极性。全市星火培训工作获省星火二等奖。同时,开展农业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年内培训农民技术人员
2000余名,各专业系列的评审工作正逐步展开。

(林志强)

科技兴工步伐不断加快
1991年,全市科技兴工的主攻方向是以大中型企业为重点,配合全市“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推动产业、
产品结构调整,促进工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逐步提高。1.利用科技计划杠杆,推广应用新技术成果,大
力开发新产品。年内继续组织实施工业技术振兴计划,把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作为科技向生产力直接转化的主要途
径, 重点安排新产品开发项目20项,并积极组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争取贷款770万元。各区县、工
业公司(局) 普遍把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初步统计,全市推广各类科技成果200余项,实现综
合经济效益3亿多元。在科技计划安排中注意向大中型企业倾斜,年内经筛选审批市属以上工业企业新上省级科研、
新产品开发项目49项,省无资计划30项,带动企业逐步走上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发
展轨道。据统计,全市年内完成技术开发项目近500项,实现新产品产值14亿元左右。2. 强化厂办科研机构的建设
和改革。全市117家大中型企业中建立厂办科研开发机构110处,多数厂办研究所达到机构、人员、任务、手段、经
费5落实。 市科委推广不同类型的优秀厂办科研开发的试点经验。年底对15处厂办科研所统计,全年承担各类科研
开发课题80项,开发新产品110种,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00余个,加快了科技兴工的步伐。

(曹修琦)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在三条战线上同时展开
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是淄博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点工程之一。1991年以组织实施火炬计划为突破口,使
这一重点工程在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生长点三条战线上同时
展开。年内新争取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3项,省级6项,超过上两年项目数的总和,落实火炬计划贷款1307万元,
是上年的6.5倍,争取周转金26万元。安排的火炬计划项目29项,年内有13项通过鉴定验收,另有3项基本完成,全
年实现产值1.4亿元, 利税4000万元。通过组织实施项目配套的火炬工程,逐步在全市形成有特色、有规模、产品
系列开发的新兴产业。全市火炬计划的着眼点放在向传统产业嫁接高新技术和培育新的生长点上,年内选择30家企
业作为高新技术新的生长点,确立20个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试点企业,在工作指导上加大力度,在计划安排
和手段建设上倾斜扶持,其中8个企业已被列为山东省试点企业。
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具备一定规模。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听取园区建设和高新技术发展情况汇报,研究制
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措施,成立园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落实部门责任,使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园区已投入
开发建设资金15亿元,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有13个基础设施和工业开发项目建成投产或即将建成。全部形成生产能
力后,年产值可达13.6亿元,实现利税4.13亿元。
强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管理。 年内, 市科委经充分论证后报请市政府印发《淄博市高新技术
“八五”发展计划》,印发了《淄博市火炬计划管理办法》、《淄博市火炬计划“八五”实施方案》及“高新技术、
火炬计划简介”等行政规章和材料,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关于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意见,初步拟定了高新技术企
业认定办法,高新技术产品目录,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创建样板企业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健全了政策
法规体系,为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实施环境。1991年市科委组织参加国内外高新技术及产品展
览会4次,组织参展项目19个,为淄博市在国际、国内赢得较高声誉。

(牟纯滨)

技术市场工作开拓新局面
1991年,市科委系统组织宣传贯彻落实“技术合同法”、“山东省技术市场管理条例”,在借助外脑,背靠科
研单位、 大专院校,引进新技术、新成果等方面走出新路子。全年举办“技术合同法”学习班37期,培训骨干650
余人,对120个技术贸易机构依法颁发“技术贸易许可证”。
年内,协同有关部门筹办两次大型技术贸易活动。
一、协同筹备召开市经济技术洽谈会。组织起草了洽谈会实施方案和“关于促进经济技术协作,加速科技进步
的规定” ,并组织自下而上的提报项目,筛选编印483个项目的市经济技术协作项目书。会议期间与来自全国40多
个大专院校、 科研单位、军工和大企业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项目372项,签订长期合作协议23份,洽谈登记人才交
流和引进145人。年内市科委会同财政、金融及有关部门与各区县、公司筛选出合同项目190项,落实贷款1228万元,
区县自筹资金落实项目100项。
二、组织第二届陶瓷琉璃艺术节科技市场部。组织展示了市内20多家企业、研究所的近30个获奖项目。以高新
技术、最新应用技术、最新专利技术为交流重点,有选择地邀请外市地24家科研院所70余名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来
淄博市进行科技成果展示和洽谈, 签订技术协议70项,达成合作意向150个。其中较大的技术转让项目40多项。两
个技贸市场的开拓,在全市掀起依靠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热潮,促进了全市技术市场的稳步发展,全年登记技术合
同323项,合同金额达978.71万元,比上年增加12%,创历史最高数额。

(李恕谱)

专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991年, 全市专利技术实施计划安排重点实施项目7项,投入专项贷款220万元,比上年增长120%。实施专利
技术项目126项,新增产值1.08亿元,利税2600万元。全年申请专利294项,比上年增长86%,专利申请量创历史最
高水平。
年内,市专利管理处加强对《专利法》和专利知识的宣传及专利人才、骨干的培训,为专利工作的发展创造良
好的环境。 在山东省10项最佳和优秀专利项目评选活动中,淄博市有1项获最佳专利项目称号。在全国第六届发明
展览会上,淄博市参展项目获得2块银牌和1块铜牌。是年,市专利代理事务所被评为全国专利系统先进单位,淄博
市科委被评为省专利工作先进集体,淄博市获省专利申请进步奖。

(韩存生)

科技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1991年, 科技系统继续加强科技管理、开发推广、情报信息、科技示范、人才培训等5个网络和农业全程综合
服务体系建设。 市配备科技市长,区县配备科技区县长。全市配备科技乡镇长102名,90%以上的村配备科技村主
任。年内,全市乡镇均建立科委,并基本做到人员、经费、办公地点三固定;全市建设科技示范乡镇33处,示范村
202处,示范乡村企业116家,示范户6175个;绝大多数工业企业建立了科技领导小组,并把科技进步纳入了厂长任
期目标。农业全程综合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发展,区县、乡镇普遍建立农村推广中心;乡镇建立健全农技、水利、
农机、种子、物资五大服务体系,全市农民技术队伍达到5000余人。初步建立纵贯市内外、全方位、多渠道、多层
次的情报信息网络。张店区、博山区、淄川区、周村区、临淄区和桓台县计算机信息网络全部开通,国际国内联机
情报检索和数据库应用进入实用化,为200多个单位和400多名发明人或设计人提供了专利检索服务。同时,编缉发
行《科技经济信息》 、《新产品开发导报》等刊物1.26万份,提供科技、经济、市场信息3.5万条,印发明白纸50
余万份,做到关键技术环节一家一张明白纸,一户一个明白人。

(林志强)

科技人才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
1991年淄博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 制度化。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借鉴济南、青岛等8个
地市的经验做法,结合自己特点,拟定了淄博市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办法。为全市近10万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专业技术
职务档案。为1402名专业技术人员颁发全国专业考试合格证书,并进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给1986~1989年毕业的
大、 中专毕业生确定专业技术职务。 在经济、 统计、计算机软件等3个专业,对不具备规定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
“以考代评”,使职称改革工作逐步由过去单一的评审制度向“以考代评”、考试、考核、评审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开展农民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工作,受理2067名农民中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和评聘前的培训。截至年底,全
市职改转入正常化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使科技人员的管理日趋规范化、科学化,调动了科技人员进入经济建设主
战场的积极性。

(舒玉生 杨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