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5&rec=32&run=13

综述
1990年,全县实现社会总产值19.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国民生产总值达到9.72亿元,比上年增长0.3%;
国民收入达到8.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6.65亿元,比上年增长19.43%。
农业以“吨粮县”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了农机、水利、良种、科技、购销五大服务体系,形成了强大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合力, 粮食生产创历史最高纪录。耕亩单产达到1020公斤,总产突破40万吨大关,分别比上年增加210
公斤和7.7万吨。农业总产值达到4.64亿元,比上年增长5.09%。被国务院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工业以技术改造为重点,以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为突破口,开拓市场、强化销售,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
好态势。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12.01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县属企业3.05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全民所
有制企业1.63亿元, 比上年增长3.1%;乡镇企业2.88亿元,比上年增长27.7%;村及以下企业6.02亿元,比上年
增长27.75%。 在总结第一轮企业承包经验的基础上,改个人承包为集体承包,在全市率先完成了第二轮企业承包
工作。磷酸一铵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土建工程已近完工。
建筑业在基建规模压缩的情况下,以清理整顿建筑队伍,加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清理拖欠为主要措施,提
高了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 有2家企业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5家企业晋升为市级先进企业。全年完成建筑面积120
万平方米, 实现建安产值4.85亿元,劳务收入达1.7亿元,比上年增长7.8%和8.2%。创优良工程97个,优良品率
达31.2%。清理工程欠款2803万元,占计划的73.4%。
外经外贸工作以扩大创汇基数为重点, 全年实现出口商品收购总值4660万元,比上年增长25.44%。其中县属
企业完成2513.22万元, 增长2.41倍。工业品出口比重由上年的49%提高到80%,出口创汇企业由上年的18家发展
到26家。 对外协议合同成交额达474.4万美元,协议利用外资额达534.1.22万美元。淄博第三棉纺织厂、淄博第四
棉纺厂同台湾台元纺织有限公司总投资5979万美元的合营企业已正式签订协议。
财贸、物资工作坚持以全面搞活现有资金为突破口,组织清仓挖潜,推销地产工业品,缓解了资金供求紧张和
市场疲软的矛盾,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基本与上年持平。商业系统完成销售额6576.2万元;物资系统完成销售额
1.5亿元,实现利润136万元;供销系统完成销售额1.39亿元,实现利润59万元。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767.2万元,
比上年增长7.75%;地方财政支出3143.7万元,比上年减少0.08%;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22亿元,比上年增长36%,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88亿元,比上年增长34.8%;各项贷款余额达到6.68亿元,比上年增长23.2%;贷币净投
放9467万元, 比上年增加3846万元,增长68.4%。清理收回各种不合理资金1.37亿元,比上年多清回208.8万元。
物价上涨指数比上年下降9.2个百分点。
大力开展技术进步年和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全年开发新产品27个,有11项科技成果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有21
项科技成果通过市级以上鉴定。 年内全县有688名高、初中毕业生升人大、中专院校,创历史最高纪录。索镇、起
凤、荆家3镇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通过省级验收。国办学校校舍改造工作全面展开,已筹资716万元。全县总人口达
470343人, 比上年增加357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055人,比上年增加989人,人口出生率为15.1‰。死亡率为6.7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4‰,比上年降低2.5‰。人民生活有了进一步提高,全县职工年工资平均达到1894元,比
上年增长12.81%,扣除价格上涨因素,职工实际工资水平提高7.2%;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85元,比上年增长9.7%。

(王松亭)

建成我国江北第一个吨粮县
桓台县粮食生产连续12年实现稳定增产,1987年出现了吨粮区,1988年出现了吨粮村,1989年出现了吨粮镇,
农业生产诸要素量的积累已基本具备了进行大面积吨粮田开发的条件。
1990年3月,桓台县被国家计委、农业部确定为“七五”期间第三批吨粮基地建设县。在整建制吨粮田开发中,
县委、县政府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科技投入为先导,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走开发吨粮田,普及
吨粮村, 建设吨粮乡(镇),实现吨粮县之路。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经过1年的艰苦奋斗,实现了吨粮县建设的产
量指标,三年规划一年完成,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率先建成吨粮县。
由农业部、 中国科学院、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测产验收和统计部门最后核定的结果表明,桓台县39.4115万亩
粮田耕亩单产达到1020公斤,总产实现40203万公斤,分别比上年增加210公斤和7717.5万公斤,增长25.9%和23.8
%。其中39.7577万亩小麦平均单产实现419公斤,总产实现11673.1万公斤,分别比上年增加38公斤和1459.6公斤,
增长10%和9.6%;38.0896万亩玉米平均单产达到611公斤,总产实现23287.2万公斤,分别比上年增加141公斤和6
696.8万公斤, 增长30%和40.4%。参加测产验收的著名专家认为:“桓台县整建制的吨粮县建设是一项难度相当
大的系统工程,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地区产量之高、面积之大,在世界农业史上也无先例。”
在整建制吨粮县建设中,县、乡镇、村建立了吨粮县建设指挥与领导机制,分别配备了农业科技副县长、副乡
镇长和副村长,集行政领导、科技领导于一体,科技工作在各级决策中占有重要地位。实行六大班子领导干部包乡
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地块的方法,层层落实责任制,把各项任务、指标、措施、奖惩落实到人,并签订合
同。非农业单位,根据行业特点制定支援吨粮开发计划,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吨粮开发责任机制。全年,县委常
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分别有1/3以上的议题研究吨粮县建设;“三夏”、“三秋”农忙季节,县直机关1/3以上的
干部入村到户,帮助指导农业生产。对27个后进村党支部,采取下派干部挂职的办法帮助工作。全县形成了心往一
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强化农业投入机制,改善生产条件,是桓台农业稳定增产的重要一环。近几年来,桓台县以地方财政投入为导
向, 以集体和农民投入为主体,以社会投入为补充,累计投资1.9亿多元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其中1990年,全
县农田基本建设总投资1076万元,完成引黄清淤工程22.6万平方米,新打机井765眼,新修防渗渠137万米,平均每
47.8亩有1眼配套完善的机井,每亩有8米防渗渠,轮灌周期只需7~10天,农田旱涝保收面积达48.97万亩,占耕地
总面积的95.8%;新购农机总值达到9998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7.5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9%,平均每亩拥
有机械动力1.84千瓦,夏收5天即可完成,秋收秋种也不过半月。平均每500亩有1名技术员,每20户有1个科技示范
户。基本实现了农田灌溉水利化,耕种收打机械化,田间管理科学化。
在完善农业投入机制、积累机制的基础上,通过192916份各类承包合同,进一步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并在管理层、服务层与各家各户之间进一步明确了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关系,确立了以井分片、分户经营、统一服
务、连片规范种植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各种不同的社区、集体、合作组织和灵活多样的合作办法,大力加强产前、
产中、 产后的社会化服务, 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全县已建立起各种全过程系列化的服务组织
2000多个,把耕、耙、播、浇、收等主要环节都承担下来。在种植业内部,有计划地增加了棉花、蔬菜等作物的种
植面积,有一大批妇女劳力开始从事地毯、勾纱、草编、柳编等家庭兼业生产,农村产业结构也出现新的变化。

(王松亭)

土地复垦完成任务居全市之首
桓台县共有耕地51.14万亩, 人均占有1.18亩,人多地少矛盾越来越突出。县委、县政府在珍惜和合理利用每
寸土地的同时, 注重开发利用散地、荒地、河滩、废坑塘土地,制订出4项优惠政策。一是提倡个人、集体、国营
多种形式开发,坚持“谁开发,谁利用,谁受益”的原则,合同一订10~15年年不变,允许继承和转包。二是由村
委(单位)统一安排开发,对个人开发的土地免收3~5年的承包费。三是开发增加的耕地面积,从有效益的年份起,
免收3~5年的农业税和征购任务。四是开发的土地,必须服从国家、集体征用、使用的统一安排,但应按投入情况
和地力等级付给开发者合理的补偿费。对履行合同完成开发任务的,经现场验收后,按照标准发给奖励金。年内全
县投入土地开发资金44.5万元,其中奖励金4万元;签订合同96份,复垦开发土地144块,计2154亩,占市分配计划
的151.69%,居全市首位。全年增加经济效益可达53万元。如华沟村投资11万元,全年开发334亩,增加效益可达1
5万元。

(王松亭)

工业企业开展“技术进步年”活动
1990年,桓合县工业企业深入扎实地开展了“技术进步年”活动,促进了新产品的开发和企业管理上等级、上
水平。整个活动以技术改造为重点,以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为突破口,广泛开展“双增双节”和社会主义劳
动竞赛。县政府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制定出实施细则,分别由县经委、县财委和乡镇企业局落实到所属企业,把
企业“技术进步年”指标与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结合起来,与承包经营者的收入、职工利益结合起来,建立了完善
的目标责任制。
全年技术改造项目接转4项, 新开发93项,比上年增加34项;总投资8937万元,完成投资4850万元,占年度计
划的83%。 竣工项目57个并已全部投产,新增产值11532万元,新增利税2155万元。全县创优质产品18个,其中部
优1个,省优3个,市(厅)优14个,优质产品率达到19%。有4个企业晋升为省级企业,7个企业晋升为市(厅、省
系统)级企业。主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90%。万元产值综合耗能降低6.25%。

(王松亭)

荣获省拥军优属先进县称号
1990年,桓台县推行新的《优抚对象抚恤优待办法》。各乡镇、村都建立起优抚安置服务网络,设立了优抚安
置服务组、送温暖服务组、义务帮工服务组、扶持生产服务组和教育医疗服务组。全年为安置退伍军人解决平价木
材31立方米。 为优抚对象义务帮工3万个, 管理责任田0.78万亩;解决化肥120吨、柴油25吨;扶持发展商品生产
400户; 解决宅基地187户,减免土地管理费4.2万元;义务维修房屋514间。招工进乡镇企业520人,军地两用人才
开发使用率达到100%。
在开展群众性拥军优属的同时, 县、乡镇政府还定期发放优待金。年内优待优抚对象1929户,发放现金108.6
万元,户均563元,其中烈军属1424户,户均780.25元,比上年增加32.86元。为烈军属、在乡复员军人和三等革命
伤残军人解决医疗费4.3万元, 解决在乡复员军人生活困难补助费3.6万元。 为600名复员军人提高了定期补助费
(抗日战争时期入伍者由原来的每月35元增为40元,解放战争时期入伍者由原来的每月30元增为35元)。对应征人
伍青年,在发放入伍通知书的同时发给优待证明和招工通知书,凭证享受优待与安置,切实解决了入伍青年的后顾
之忧,桓台籍战士在部队立功人数连年增加。
1990年11月,桓台县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拥军优属先进县”称号。桓台县所制定的《优抚对象抚恤优待办
法》得到国务院民政部的肯定,并在山东省推广实施。

(王松亭)

建成省级卫生城
为了建设省级卫生城,1988年县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强市政管理的若干规定》和《县城管理十要十不准暂行规
定》,对城区单位实行“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制,县城管理日趋经常化、科学化、制度化。1990年4月,
县委、县政府又制订出《创建卫生城实施方案》,并成立由县长任指挥、县六大班子和30多个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
的创建卫生城指挥部, 全年组织了三个阶段3次创建高潮。全县有2.4万人(次)参加义务劳动,共拆除违章建筑1
3处, 清运垃圾7398立方米。 投资300多万元, 装饰建筑物5439平方米,粉刷墙壁57696平方米,油漆门窗、护栏
4563平方米,修建道路12.93公里,街道硬化率达到94%,人行道铺装率达到100%,完善了排污、排水系统。新建
和改建水冲式厕所5座,沿街设置铁制加盖垃圾箱112个、铁制果皮箱33个,配备垃圾清运车5辆、洒水车1辆、粪罐
车2辆, 垃圾清运实现机械化。 20万平方米的主要街道实行夜扫日保, 保洁覆盖率达到90%以上。建成公共绿地
82628平方米, 人均占有4.13平方米,覆盖率为25.3%。在主要街道还设置具有时代特色的雕塑和建筑小品18个,
石桌凳57张(条)。城区基础设施和卫生设施臻于完善。
全县2792个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设施齐全,检验制度完备,食品卫生合格率和餐具消毒合格率均达到90%。
从业人员“五病”(结核、肝炎、伤寒、痢疾、皮肤病)调离率达到100%。城区183个公共场所均建立健全了卫生
组织与卫生档案,90%以上的单位达到国务院颁布的《公共场所管理条例》标准。城区蚊蝇密度显著下降,鼠密度
降到0.1%以下, 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降到0.5/万以下。 “四苗”(脊灰、麻疹、百白破、卡介苗)覆盖率达到
96.67%,卡证复合率达到97.67%,儿童入保率达到90%以上。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12月28日,全县创建卫生
城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王松亭)

县中医院正式开诊
1990年12月19日, 根据《淄博市中医事业发展规划》和县政府决定,投资104万元,将桓台县特种铸铁研究所
改建为桓台县中医院。该院坐落在建设街东端北侧,环境幽静,占地面积8.97亩,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设17个科
室,人员编制90人,病床60张(暂定编30人,设病床20~30张)。医疗器械有200mAX光机、心电图机、双目显微镜、
紫外线治疗机、电冰箱等,价值达3万余元,药品材料达4万元。
桓台县中医院的建立,为挖掘和继承本地整骨和牛皮癣治疗等医学遗产,发扬中医药学的特点和优势,提高桓
台人民的健康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2月31日正式开诊。

(王松亭)

起凤、索镇、唐山首批跨入省级体育先进乡镇行列
起凤、索镇、唐山三镇自1987年以来制订了《体育发展规划》和《体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了体育工作者
协会、农民体育协会等组织机构,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齐全。村与镇属企业均建有体育代表队,根据季节特点和当
地节日风俗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常年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分别占各镇人口总数的40%、38%和40%。三镇中、
小学适龄学生95%以上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县级以上比赛中,三镇分别有15、24、23个体育项目获得前
三名,其中市级以上为12、20、14项;向大中专院校和国办中学输送人才分别为20、29、35人,其中中专以上分别
为8、12、15人。
1990年10月,三镇依照山东省体育运动委员会规定的“党政领导重视、体育机构健全、群众体育普及、业余训
练成绩显著、竞赛形成制度和搞好场地建设“六项标准,通过了省级验收,12月25日,分别被省体委命名为“体育
先进镇”,首批跨入省级体育先进乡镇行列。

(王松亭)

唐山镇率先跻身于“中国乡镇百颗星”之列
1990年11月,在“中国乡镇百颗星”评选中,唐山镇被评为“中国乡镇之星”,为淄博赢得了殊荣。县长吴明
君、镇党委书记杨延华赴北京领奖,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唐山镇位于桓台县中部, 面积43.6万平方公里,人口3.8万。多年来全镇人民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在两个文
明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以四项基本原则、党的基本路线和共同理想为主要教育内容,深入开展“模范党员”、
“四有公民” 、“五好家庭”、“创建文明单位”等活动,全镇上下政通人和,连续4年保持“山东省文明镇”称
号。
二、工业、建筑业产值连续3年居全县乡镇之首。全镇有145处企业,初步形成建筑、铸造、纺织、化工、建材
相互配套的五大行业格局,1989年实现工业产值13692万元,连续3年产值绝对值居全县之首。有省级先进企业1处,
省系统先进企业4处。
三、农业生产率先建成我国江北吨粮镇。在连续10年稳产高产的基础上,1989年全镇耕亩单产达到1009公斤,
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率先建成吨粮镇。向国家贡献粮食583万公斤,人均151.5公斤,粮食单产、总产和向国家人均
占有土地贡献均居全市首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粮食高产先进乡镇”称号。
四、 社会治安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全镇建有202个普法领导小组,40多
个普法夜校。 每3户订有1份法制报,每户都有法律知识读本。全镇干部群众知法、守法,连续3年未发生一起重大
刑事案件。
五、计划生育被县委、县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全镇连续3年计划生育率达100%,人口自然增
长率控制在9‰以内。
六、民俗改革取得显著成果。自1987年镇、村分别成立民俗改革领导小组、红白事理事会以来,受理红白大事
606起,节约资金8.7万元。有308名女青年订婚不要彩礼,128名主动退还彩礼。各村均建有婚礼厅,实行喜事新办、
丧事简办,连续10年无土葬。
七、 廉洁从政,镇政府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模范镇政府”称号。自1987年以来,镇党委先后制定出7项规章
制度, 加强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 全镇上下形成一种高效率、快节奏、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群众赞誉镇政府为
“信得过的政府”。48名机关定编干部,有42人受到县级以上奖励。

(王松亭)

《蓝盾情》获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特等奖
由桓台县文化馆董学林与索明科创作,邹星枢、赵京洲执导,张亦萍、樊鲁娜演出的话剧小品《蓝盾情》,在
1990年9月山东省文联等5个文化团体联合举办的山东省首届戏剧小品(群文组)比赛中,荣获一等奖,11月24日又
作为山东省代表队在南京参加华东6省1市第二届戏剧小品大赛,获特等奖,作为群众文化在华东地区比赛中实现了
淄博市零的突破。
《蓝盾情》反映的是一名女民警收容一个遭父母遗弃,流浪街头,为生活所迫而行窃的小女孩的故事。它揭示
了社会丑与美的两个侧面,体现了公安干警对祖国未来的向往与热爱之情。爱的奉献溶化了一颗冰冷的童心,把憎
与爱两个不和谐的音符有机地联系起来,谱写出一曲催人泪下的颂歌。

(王松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