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5&rec=30&run=13

综述
1990年,全区深人贯彻党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狠抓了稳定局势、发展经济两件大事,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
事业保持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好势头。工农业总产值达10.87亿元,比上年增长27.10%。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农业总产值2.15亿元,比上年增长3.61%;农村经济总收入
7.43亿元, 比上年增长12.2%。粮食生产在播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总产达31.61万吨,比上年增加3.71万吨;单
产785公斤,比上年增产99公斤。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工业总产值达到8.72亿元,比上年增长34.64%。其中,区属工业完成2.6亿元,乡镇办工
业完成2.64亿元, 村及村以下工业企业完成3.48亿元,分别占年计划的106%、108%和118%,比上年分别增长44
%、24%和36.7%。区、乡镇两级企业实现利税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
财贸工作坚持从促进工农业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出发,围绕搞活企业、搞活流通、搞活金融三个重点,采取国
营、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不断完善各种承包责任制,努力开拓经营,使全区整个财贸工作形成了以国合商业
为主体的多成分、多形式、多渠道、少环节的流通经营体制,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全区市场购销稳中趋旺,财
政收入稳步增长。 全区社会商品零售额完成5.34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全民和集体商业完成2.68亿元,占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50.2%。地产品销售额完成5200万元,为年计划的104%。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上涨3%。全
年出口商品收购值4698万元,比上年翻一番。引进和利用外资由上年的1308万美元增加到1676万美元,居全市各区
县之首,被省政府授予利用外资超千万美元的区。
1990年, 全区财政总收入实际完成12601.2万元, 比上年增长15.82%。财政总支出为6938万元,比上年增长
40.34%。
金融系统立足盘活资金,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储蓄。1990年底,社会各项存款余额达14亿元,比年初增加2.64亿
元,其中城乡储蓄余额达7.6亿元,比年初增加1.8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 1.92亿元,比年初增加7.6亿元;保险
费收入完成2088万元,比年初增长30.1%;清理“三角债”6.4亿元。
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狠抓了国办中、小学校舍改造达标和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实施。年内全区改造
国办学校校舍面积达64470平方米,新制和维修课桌、凳8014套,新建围墙3000多米,水泥路面3.2万平方米,办学
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区国办中小学校舍改造经省、市验收一次达标。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在全区18个乡镇普遍实施。
其中永流、南仇、大武、辛店、梧台5个乡镇率先通过了市级验收。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7%,巩固率达100%;
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5.3%, 巩固率达99.2%。年内全区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学生413人,成人教育、职业教育
和扫盲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
文化工作,加强了设施和三级文化网络建设,18个乡镇文化站都配备了专职文化干部,整顿了乡、镇企业和村
文化中心,新建文化大院463个。全区有线广播通播率达92%,喇叭入户率比上年增长10%。
卫生工作以争创省级卫生城为动力,狠抓了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的制定、实施和爱国卫生运动。全区三级医疗预
防保健网络进一步加强, 甲级村卫生室达80.5%。有14个乡镇建立了防保站,有16个乡镇完成了改水任务,407个
村喝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占全区村庄总数的92%。卫生防疫工作及甲级妇幼保健站复查均居全市第一。1990
年,全区计划生育率达到99.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全年职工人均收入1600多元,比上年增加近百元,农民人均收入889元,比上年增加58
元。城区竣工住宅面积2.26平方米,有368户居民喜迁新居。全年安置待业人员2550余人。

创建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区活动全面达标
全区在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区的基础上,1990年又被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省
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区称号。省所规定的先进区(县)的六项标准,临淄已全面达标。
一、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全区有29个基层党委,23个党总支,903个党支部,占应建数的100%。
全区有党员14026人, 97%的村建起了党员活动室。年内区党校举办副局级以上干部学哲学培训班4期,共培训213
人。基层党校举办党员培训班31期,党员受训率达98.5%。年底,经民主评议党员,优秀党员3430人,占党员总数
的23.4%;合格党员11186人,占76.4%;不合格党员17人,占0.2%,被评为市级党建工作先进区。
二、社会道德风尚良好。党政机关开展了以查思想、查作风、查纪律、查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机关作风整顿,开
展了评选最佳公仆活动。年内共评出最佳公仆16人,为机关干部树立了榜样。服务行业开展了优质服务达标竞赛和
“学雷锋, 创四优,争一流”活动。有17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行业先进单位,102个单位被命名为市级行业先进单
位,涌现出市以上劳动模范、先进个人674人。
三、 科教文体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教育方面,1989年被省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区;科技方面,被省命名为
“科技开发”先进集体,也是全国星火计划密集区之一;文化方面,被省评为全省文博工作先进集体,有30余件作
品在省、全国、国际评奖会上获奖;体育方面,在全国体育先进县验收中,以全省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跨入全国体育
先进县行列;广播电视方面,1989年被省授予有线广播技术工作先进集体,1990年又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广播电视
工作先进单位;史志方面,《临淄区志》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四、社会治安秩序稳定。从1986年起,连续5年保持了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
五、环境卫生面貌大改观。临淄城区通过省级卫生城验收。乡镇驻地卫生责任制落实,卫生状况均已达标,农
村有261个文明村卫生容貌基本达标。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治理,环境保护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六、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经济建设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朱乐平)

农业基本建设成效显著
年内,全区农业基本建设继续坚持开源、节流、引蓄的方针、狠抓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年新打百米以上深
井621眼, 新建标准护井房1383间。平原井灌区新建各类防渗渠202.7万米,累计达322.5万米,初步实现了灌溉防
渗化。南部山区新建蓄量20立方米以上的旱井、旱池2400多个,基本解决了山区人畜吃水问题。中部城郊区完成废
水治理工程13处,修建大型蓄水池11个,总储量28万多立方米。齐陵镇西水东调工程基本完成,太河水库三干渠工
程竣工,小流域治理也取得明显进展。同时坚持大、中、小型农机并举,以大型机械和一机多挂为重点,提高了农
机利用率和机械化水平,全区农机总动力已达33万千瓦,平均每亩耕地占有0.59万千瓦,在耕地、播种、浇灌、收
割、 脱粒等主要环节上实现了机械化。另外,还全面完成了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工作,全区被保护农田达53.27
万亩。新开发复垦土地2739.63亩,占市分配计划的140.5%。新建和维修乡村道路516条,总长达957公里。

科技兴农结硕果
1990年,全区以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和黄淮海平原开发为动力,以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农村科技队伍建设为重点,
加快了科技兴农计划的实施。全区各乡镇均成立了科委,配备了科技副乡镇长,13个乡镇经委建立了技术科。全区
配备科技村主任400多人, 农民技术员1124人,科技示范户2949个,建立民办,厂办科研所18个,科技协会31个,
初步形成了科技服务网络。有重点地推广了小麦精播半精播、小麦和玉米高产攻关、配方施肥、良种繁育、立体种
植等先进技术,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全区15万亩小麦丰收计划,单产达419公斤,比全区小麦平均单产高56公斤;
10万亩吨粮田开发,单产达1037公斤,比全区粮食单产高252公斤;28万亩小麦高产开发,单产达417公斤,超额完
成了计划;10个千斤玉米乡开发,面积达24.74万亩,平均亩产513公斤,比全区玉米平均单产高48公斤。

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1990年,全区工业生产,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企业管理,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和技术进步,积极发
展横向联合,千方百计启动市场,扩大产品销售,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72亿元,为年计
划的111.1%,实现利润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均居全市各区县之首。
年内全区有2个企业通过国家二级企业验收,1个企业通过省级企业验收,9个企业通过省系统级先进企业验收。
新产品开发完成17项, 有22种产品创优,其中4种产品创部优,2种产品创省优,4种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年初确
定的8个重点项目,已有水泥厂二期工程、葡萄糖、增塑剂、子午线轮胎、糖醇、六棉等6个项目如期建成投产,为
全区工业的发展增强了后劲。

临淄创建为省级卫生城
1990年10月,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教授,对临淄创建卫生城工作进行了鉴定验收,认
定临淄已达到了省级卫生城标准,并颁发了证书。
临淄创建为省级卫生城的主要标志是:
一、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临淄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19.3平方公里。近几年,投资3700多万元修建了全市最大的
辛化路立交桥,拓宽改造和新修了辛三街、辛六街、辛七街和辛七路等10条主要街道,主要街道硬化率达95%;人
行路铺装19万平方米, 铺装率达89%;新建和改造乙烯、辛三街及东王、林园新村4个高标准的生活区,配套建设
了3个公园及部分小游园;进一步完善了供排水系统,实行了“三水分流”。
二、绿化美化成绩突出。市区所有马路都设置了绿带,栽上了行道树和花草,空地绿化成草坪、花坛。主要街
道两侧配置了各种花架、 花廊、 园林小品、雕塑等,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1990年城区公共绿地面积已达
55.6万平方米,人均占有绿地4平方米,拥有各种树木80多万株,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
三、环境卫生质量不断提高。在城区新设果皮箱200个,垃圾点106处,购置大中型清运车23部,垃圾做到日产
日清,统一处理。城区主要街道建立了保洁网络,保洁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保洁率达100%。
四、食品卫生明显改善。全区食品生产、销售单位和职工食堂,都按《食品卫生法》要求,配备了防蝇、防尘、
防腐、防鼠设备,饭店、宾馆都设立了消毒柜、电冰箱。食品检验卫生合格率达到88.2%。
五、公共场所面貌一新。车站、广场、剧院、医院、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立专职卫生管理员,集贸市场设置专门
机构,并建立卫生清扫队。年内,临淄商场被评为国家级文明商场,80%以上的公共场所达到了国务院颁发的《公
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的标准。
六、 除害灭病成效显著。城区建立3支专业消杀队伍,对蚊蝇孳生地实行建卡登记,划片分段,专群结合,定
期消杀。 同时加强灭鼠工作,毒饵盒覆盖率达86.5%。家鼠密度降到1%以下,经省市爱委会检查验收,达到无鼠
害标准。各种传染病大幅度下降,总发病率比1989年下降31.24%,其中痢疾为主的肠道传染病下降33.3%。

临淄成为全国体育先进区(县)
1990年9月,临淄区被国家体委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区(县),并颁发了证书。
1989年初,区委、区政府向全区提出了“全民动员,齐抓共管,团结实干,争创一流,努力争创高标准全国体
育先进区”的奋斗目标,成立了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区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区动员大会。区人大常委会也作出了《关
于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区的决议》。各乡镇、区直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都有专人抓体育工作。近两年来,全区用于
体育活动的经费约200多万元,区体育中心(在辛店)建设已初具规模,已建有400米标准。田径场(内含足球场)、
灯光球场(3000人看台) 、50×21平方米游泳池各一个,还投资150多万元新建了体育馆。至年底,临淄城区共有
400米田径场3个, 游泳池4个。各乡镇、厂矿企事业单位场地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全区18个乡镇都有“一场一室”
(灯光球场、乒乓球活动室),厂矿企事业单位、机关、行政村都有简易活动场地。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为广泛开
展体育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学校中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连续两年获全市学校体育“达标”第一名。在机关、厂矿、企事业
单位中,有组织地开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棋类、足球、台球、田径、武术、拔河、门球等活动。全区经常参
加体育活动的职工占职工总人数的53%。在农村中,各乡镇都建立了农民体育协会,积极组织农民参加体育比赛。
近两年来,全区农村共举办各级各类比赛630次,参加人数达68502人次,占农村人口总数的22%。
由于深入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运动成绩不断提高。在1989年全市“希望杯”田径赛中,临淄获金牌20枚、
银牌10枚、铜牌4枚,团体总分和金牌总数均获第一名。

全国水泥生产技术、设备首次打入国际市场
临淄水泥厂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把引进先进技术和技术改造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突破口,集国内外17项新技术
于一身, 并获得机立窑全黑生料闭门煅烧、敞开式高压静电除尘等5项技术专利,创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工
艺过程微机控制生产线,实现了生料微机配料、机主窑全黑生料闭门煅烧及微机在线控制、水泥微机配料、散装水
泥无尘装车、微机控制水泥包装和微机车衡全自动生产工序。
1990年5月, 泰国水泥考察团对临淄水泥厂考察后,要求临淄水泥厂帮助建设10条年产10万吨水泥的机立窑生
产线, 主要技术指标和基建设计要达到该厂现有水平,并要求代培技术人员。这是泰国在对我国4个先进水泥厂家
考察后唯一选中的一家。
6月, 临淄水泥厂与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国家建材局科技开发中心,在北京签订了合作协议。年内,已向
泰国出口机械化立窑水泥生产成套设备,并承担技术装配工作。这是我国水泥生产技术、设备首次打入国际市场。

(张玉波)

全省首家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临淄区1989年被列为全省基本农田保护区试点单位, 至1990年5月底,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作已全面完成,
保护期限为12年。主要获取了4项成果:一是进行了基本农田初始登记,落实了保护面积。全区划定基本农田53.36
万亩, 占耕地面积的85.9%。其中:保护粮田40.5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5.3%,占保护面积的76%;保护瓜菜田
12.82万亩, 占耕地面积20.6%,占保护面积的24%。二是绘制了区、乡镇、村三级基本农田保护图。三是写出了
区、乡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查报告。四是设立了基本农田保护标志。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后,提高了农民爱护农田的政策观念,刹住了乱占滥用农田的不正之风,提高了基本农田
利用率。

(戴世烈)

齐国故城自然保护区建设初具规模
1961年,国务院公布齐国故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区,1986年省、市政府又决定建立齐国故城自然保护区。保
护区以齐国故城为中心,涉及4个乡镇、76个自然村,土地18万亩。内有古城墙遗址2700米,古墓86座,道路65条,
总长65.6公里。要求在保护区植树木,保鸟禽,护地貌,爱古迹,通河道,禁污染,使其山丘郁郁,绿野方方,风
景秀丽,物阜民丰。
根据国务院和省、 市政府指示精神,经过3年多努力,至1990年,保护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区累计投资近千万
元,群众义务投工11多万个,建立起“齐国故城自然保护区”石碑,确立了近百人的保护和管理队伍。保护区内已
种植各种树木20多万株, 实现了6.5万亩农田林网化,特别是在古城遗址和古墓、古迹等处新植了36种珍稀树木,
还在保护区内的荒山荒滩上开发果园和经济林3220亩。

五名农民赴苏种植蔬菜
临淄是全国北方著名的蔬菜生产基地,在蔬菜生产中涌现出许多优秀技术人员。1990年4月,推选出5名技术菜
农,经过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临淄区外经委、蔬菜局等部门联合培训,于5月2日前往苏联,从事蔬菜种植栽
培。 10月回国。历时123天,主要是传授种菜技艺。共种蔬菜57公顷,种类有黄瓜、西红柿、甘蓝等。共收获蔬菜
900余吨,产值30万卢布,人均净得4500元人民币。

大型电视连续剧《孔子》在临淄摄制完成
大型历史电视剧《孔子》经过6年的努力筹备,于1990年4月3日在临淄齐园开机拍摄。中央和省领导人张劲夫、
梁步庭、苏毅然、赵志浩、宋法棠、张瑞凤、林萍、陆懋曾、苗枫林等参加了开拍仪式。至年底摄制完成。
《孔子》一剧由省电视台和济南电视台联合摄制。全剧共分16集,历史地、客观地描述了孔子的一生。为拍摄
《孔子》 ,投资700万元在齐园修建了庞大的齐国故城、宫殿及居民区等古建筑群,给齐园增添了古朴、典雅、宏
伟、独特的色彩。

(张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