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店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5&rec=27&run=13

综述
1990年,全区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稳定局势、发展经济两大任务,
坚持治理整顿, 改革开放, 锐意进取、 克服种种困难, 保持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社会总产值达
60.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8%;国民生产总值达23.30亿元,比上年增长7.56%;国民收入达19.76亿元,比上年
增长12.6%。
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产值突破10亿元。但因受市场疲软等多种因素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有所下降。全
年完成外贸出口收购值4079万元,比上年增长69.95%。年内有3个企业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
农业通过强化服务措施,抓科技投入,改善基础条件,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29亿元(现
价) ,比上年增长14.97%。粮食总产156883吨,比上年增长32.5%,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年内两次受到国务院表
彰,被命名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棉花、油料、水果等经济作物生产也迈上了新的台阶。畜牧业生产取得
新的成绩,肉、禽、蛋、奶等继续增产。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2.28亿元, 比上年增长12%;财政总支出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8.77%全区城镇职工工资
平均为1908元, 比上年增长10.99%;农民人均纯收入1126万元,比上年增长7.24%。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
额达到8.1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0.88%。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8.93亿元,比上年增长22.49%。
投资规模得到进一步控制。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12672万元,比上年降低9.32%。区属全民所有制单位
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11个,比上年减少7个,在建总规模461万元,降低53.76%。竣工住宅面积44227平方米,
比上年降低54.53%。
教育科技等各项事业有新的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初中毕业生合格率在全市名列前茅。区成人中专通过了
省教委验收,第一、第二职业中专被定为省级重点学校。围绕“科教兴区”制定了科教人员到第一线工作的优惠政
策,建立了新产品和新技术两项开发基金。全年安排科技开发项目28个,推广科研成果22项,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加强了农村初级卫生保健, 除害防病效果显著,各种传染病发病率比上年下降46.12%。计划生育率达99.9%,人
口自然增长率为8.31‰,荣获全国计划生育协会授予的“模范集体”称号。有6处乡镇被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乡镇,
学校体育被评为全省达标工作先进区, 全年在市级以上竞赛夺得冠军129个, 其中国家级冠军7个。文化事业坚持
“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各项群众文化活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鲁守勋 罗光洲 李继荣 整理)

工业总产值突破10亿大关
1990年,张店区工业系统面对市场持续疲软、资金紧张、原材料部分涨价的严峻形势,多次召集会议,统一思
想,振奋精神,提出了全区工业产值全年过10亿的总体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全系统开展了以“七赛”、“七比”、“创七杯”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双增
双节”活动,使干部职工做到了思想不滑坡,精神不疲软。具体工作突出抓了以下几点:
狠抓销售。一是落实、完善销售政策,充实销售力量,成立区、乡两级销售协会,有组织地为企业拓宽市场,
广开销路。二是充分利用订货会、产品交易会和中国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等一切有利时机,广建联系,促进了销售
工作,使不少产品积压企业启动了活力。
抓重点、保中间、促后进,抓紧实施工业基础建设的“5011”工程。对列入“5011”工程的企业从原材料等方
面实行倾斜政策,并以大企业带小企业,以盈利企业带亏损企业,给亏损企业带来了生机。
强化生产调度,精心组织生产。做到了每旬一调度,每月一分析,每季一总结,找出问题,及时解决。
1990年全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0.36亿元, 比上年增长29.48%。 其中, 区属工业完成0.6亿元,比上年增长
5.65%;乡镇工业完成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8.23%;村及以下工业完成6.63亿元,比上年增长38.51%。

(鲁守勋 罗光洲 李继荣 整理)

实施“5011”工程成效显著
年内,为加快工业基础建设,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增强工业生产后劲,全区工业系统开始实施“5011”
工程计划,即全区抓好50个重点企业,每个企业上1个技改项目或开发1个新产品,实行1种新的管理办法,期限为3
年。至年底,“5011”工程所确定的第一批指标已经实现,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50个重点工业企业遍布各行各业,门类齐全,1989年其工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4,在全区经济发展中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这些企业的实际情况,“5011”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产品开发计划和技术改造计划,确
定第一批技改项目38项,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推广项目34项。为确保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的吸收应用,全区建立了
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基金,对这50个重点企业实行倾斜政策,在物资和原材料等方面给予支持。
实施“5011”工程,压缩了高耗能、高污染的建材工业,发展了化工、塑料、轻纺、机电工业,突出了有生命
力、有发展前途企业的地位。50个重点企业中有橡塑、化工企业14家,占28%;轻工纺织企业10家,占20%;机电
企业12家,占24%;煤炭、治金企业8家,占16%;建材企业6家,占12%。50个重点企业从市场需要出发,压缩积
压滞销产品,生产销路好的产品;压缩档次低、投入高、效益差的产品,发展高精尖技术产品和系列产品,重点发
展了80种产品。特别注重了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如:整体机车制动缸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压电水晶、宇航棉和板
纸生产受到国家和省的重视。
“5011” 工程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素质,有16家企业升级,其中3家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晋升级数居
全市之首; 推动了产品创优工作,有7个产品创市优;加快了技术改造步伐,建成投产的技改项目30个,开发新产
品和新技术应用项目36个, 总投资3850万元,新增产值7598万元,新增效益1863万元。开发的新产品有5项填补了
国内空白,5项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9项填补了省内空白。

(鲁守勋 罗光洲 李继荣 整理)

发展城郊型农业
张店区的粮食生产虽连年丰收, 但农业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左右,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仅占农村
劳动力的30%。 为开创以城带乡、 以乡促城、优势互补、城乡共荣的新局面,1989年,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发展
“城郊型农业” 的新设想,以求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经济效益。1990年4月,经省农村改革试
验区领导小组批准,立项实施。

年内,全区为促进城郊型农业的发展,进一步实行了政策、科技、物资三配套的措施,增加农业投入,优化农
产品结构,对农业投入4000万元。另外,区财政投入550万元做为奖励补贴。全区新建防渗渠41.2万米,完成“短、
平、快”小型水利工程22项,扩大改善灌溉面积52300亩。新增喷灌机254台,使70%的旱田实现了喷灌化。新增农
机总动力1.1万千瓦,使每亩粮田平均拥有动力达到0.86千瓦,位居全省区县之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全区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同时,还新建农田林网11万亩,植树90万株,全区林木覆盖率为13.6%,达到林业部
颁布的平原区(县)绿化标准,优化了农业生态环境。
全区年内粮食大幅度增产,肉、蛋、奶等副食品生产也得以稳定增长:肉类总产达610万公斤,鲜蛋520万公斤,
鲜奶21万公斤,大牲畜存栏量比上年增长21%,全区蔬菜自给率达75%,既较好地满足了城市居民需求,又增加了
农民收入。
近2年来, 经区委、区政府的牵线搭桥,全区已有79个副食品基地和厂矿企业挂钩。1990年,厂矿向挂钩村投
资98万元,新上项目51个。农民则向挂钩厂矿企业提供了100多万公斤的肉、蛋、奶、蔬菜和水果。工农双方满意,
城乡更加协调。张店区闯出了一条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城郊型农业”的新路子。

(鲁守勋 罗光洲 李继荣 整理)

城市建设展新姿
1990年,张店区为迎接首届“中国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狠抓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容治理。从6月开始,
针对城区东西向交通不畅的问题,重点实施了对兴学衔、新村西路和商场西路3条东西向干线的拓宽改造,至8月20
日全部竣工。 全部工程动迁居民218户,拆除各类建筑物1.2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69盏,铺设沥青砼路面5万平方
米,铺设水泥花砖人行道1.7万平方米,完成工程投资840万元。
为美化市容, 展现城市风貌,在柳泉路建设了4组造型各异、特色鲜明的彩色喷泉,突出了立体景观。在西五
路绿地内建造了10个风格独特、别致新颖的人工湖,点缀于红花绿叶之中,突出了平面景观。在新村西路两侧建筑
了54间造型别致、 色彩美观的营业房,突出了建筑景观。为突出夜晚景色,在城区150家沿街单位建筑物上安装了
霓虹灯、轮廓灯,使城区夜晚灯火辉煌,色彩斑斓。还用各色花卉在城区主要街道和路口摆出了形象逼真、含义深
刻的图案,突出了园林绿化、美化的特色。整个城区共增加动、静水面7900平方米,扩大营业面积1500平方米,增
加绿化景观20余处。这一系列治理工作从6月底开始,至8月25日全部完成,时间短,效果佳。
在加强城市基础建设和风貌建设的基础上,按照“清违章,退红线,改院墙,除杂乱,辟绿地,植花草,饰建
筑,绘街景,全面整治市区容貌,创建卫生花园城市”的40字方针,先后对兴学街、新村西路和和平小区开展了容
貌达标工作, 同时对城区丑点进行治理,先后拆除残旧民房72户,清运垃圾3.8万立方米,整修街巷道路28条,重
新安装路灯99盏,治理卫生死角30余处,饰新墙面23万平方米,改造大门8处,新建围墙300余米。
张店区抓城市容貌建设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中国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期间,国内外来宾汇集张店,对城
市容貌建设交口称赞。在全国卫生检查和省“齐鲁杯”、市“柳泉杯”三上活动中,张店区均取得了好成绩。

(鲁守勋 罗光洲 李继荣 整理)

农村脏乱差状况明显改观
近几年,全区农村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强烈反差,广大群众迫切要
求改变这一状况。为此,张店区把城市市容达标工作推广到农村,提出了“每乡一个达标村,每村一条达标路”的
口号,坚持人民村镇人民建、建好村镇为人民的原则,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少花钱,多办事,走城市带动农村、
农村促进城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道路。
1990年,区委、区政府把这项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的村容村貌达标工作,作为密切党群关系、政群关
系的实事来抓。专门成立了村镇容貌办公室,落实各项达标任务,加强检查、督促和指导。基层也成立了相应的达
标组织,形成了区抓乡镇、乡镇抓村,一级抓一级的达标网络。
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向群众发出了“达标明白纸”,宣传达标意义,讲清治理办法,讲
透村镇规划,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全区掀起了25万农民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美化家乡的劳动竞赛,
全年投入义务工125万多个。 同时采取“区补一点、乡镇(村)投一点、城建交通扶一点、驻地单位帮一点、群众
集一点”的办法,克服了任务重、资金少的困难。各乡、镇、村结合各自的特点,适时制定了“户前三包”、“道
路扫保”、“路灯管理”等规章制度,作为村规民约,将达标成果纳入经常化、制度化的管理之中。
年内, 全区农村共新建硬化道路230条、108公里,修排水沟80多万米,种植各类绿化植物4万余株,安装路灯
1500余盏,建成达标村17个。做到了土成堆、柴成垛、垃圾入池、粪便封泥,使“脏乱差”状况得到明显改观。

(鲁守勋 罗光洲 李继荣 整理)

解决居民吃馒头难问题
1990年,张店区城区人口增至28万,原有的21处熟食供应网点远远满足不了群众买馒头的需要。为解决居民吃
馒头难的问题,区政府组织粮食局自筹资金10万元,区财政拨款10万元,贷款50万元,在油脂站、杏园路粮店、中
心路粮店、西二路粮店、公园粮油食品店等处,新建扩建了“一厂四车间”的馒头生产线。
为尽快建成馒头生产线,区粮食局组成强有力的筹备班子,从4月20日筹资、定点、施工、设备安装,到6月30
日馒头正式投产、上市,仅用70天,达到了高效率、高质量。日产销上市馒头20吨,占熟食制品的56.6%,较好地
解决了张店市场的馒头供应问题。

(鲁守勋 罗光洲 李继荣 整理)

实行厂村挂钩工农共建效果好
张店区根据“城乡一体,厂村交错”的结构特点,几年来坚持“厂村挂钩,工农共建”的方针,走出了一条发
展经济的新路子。厂村挂钩主要采取了以下形式:
一、产品扩散型。即厂矿企业向农村扩散和转让部分产品由乡村企业生产,村给企业提供某种方便或服务的合
作形式。如山东新华制药厂、张店东风化工厂向卫固镇傅山村转让了污水酒精、三氯氧磷等项目,并帮助办厂生产。
该村则向厂方供应鲜菜、水果及肉蛋奶等,短短几年,傅山村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这种挂钩形式有利于发挥
双方优势,做到了优势互补,困难共担,既扩大了企业产品的覆盖面,使企业有了稳定的副食品来源,又使村办企
业有了迅速发展。
二、合资共建型。即由厂矿企业向农村投入部分资金,扶持副食品基地建设;农村则向企业提供副食品,逐年
补偿投入。如张店化工厂向卫固镇小寨村投资11万元,建设鸡场和养猪场;小寨村每年向张店化工厂供应平价鸡蛋
1.5万公斤, 肉食品0.75万公斤。这种挂钩形式可以使厂方获得质量好,供应充足的副食品,村则有了稳定的收入
来源。
三、企业联营型或企业集团型。即乡镇、村办企业作为大企业的一个分厂或企业集团的一个成员,与大企业联
合发展的合作形式。如张店陶瓷厂联合上湖田村陶瓷加工厂,作为自己的一个分厂,让其承担半成品的制作和出窑
装窑。这样既促进了上湖村的经济发展,又使张店陶瓷厂用上湖村的劳力、厂房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出口陶瓷
的生产能力。
四、 智力扩散型。即利用大企业的人才、智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形式。如大张乡聘请中国第四砂轮厂4名工程师
作为技术顾问,建立张店砂轮厂,在这些工程师的指导下,迅速建成投产,并开始打入国际市场。这种挂钩形式加
快了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扩散和应用,促进了乡镇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
截至1990年底, 全区181个自然村已有170个与驻地企业建成共建对子,全区建成“挂网联”项目499个,实现
产值75109万元, 其中年内新上项目44项,全部投产后可新增产值12111万元,利税1691.5万元;已有4个乡镇工业
产值超亿元,8个村过千万元,3家乡镇企业跃为国家二级企业。

(鲁守勋 罗光洲 李继荣 整理)

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
张店区坚持“一天不放松地抓精神文明建设”,下大力气研究、探讨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新方法,在精神
文明建设连续4年荣膺全市总评第一的基础上,1990年又迈出了新步伐,首批跨入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行列。
年内,区文明委将精神文明建设12个系统的考核指标逐一量化变实,区委书记、区文明委主任梁文生同各牵头
部门主要负责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按分管项目多少、强弱,实行专人专责,保证了各项指标、任务的落实。
对精神文明建设区委、区政府重视人才、资金投入。区财政全年直接用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资金达3452.4万
元,占当年财政支出的43.5%;对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编制、经费、车辆等问题,区委、区政府及时解决,
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促使精神文明建设向着区域性、全方位发展,张店区在继续搞好原有的军民、警民、工农、民兵兄弟连共建
形式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共建文明片区活动”,收到良好效果,促进了社会全员素质的提高。
为改变部分农村脏乱差的现状,张店区将城市容貌建设的成功经验延伸到农村,开展了村镇容貌达标活动,加
强了绿化、美化、净化工作,使全区农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全区注重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各乡镇、办事处已建成各具特色的文化
活动中心(大院、 室)118个,其中达到省级一类标准的8处,二类标准的7处。年初,全区命名了第一批文化特色
村7个,其中有戏剧村、歌咏村、书画村、摄影村、集邮村等。群众文化活动保持经常,全年组织大中型活动17次,
小型活动19次,乡镇级活动146次,部分乡镇还举办了较高层次的文化节、艺术节。

(鲁守勋 罗光洲 李继荣 整理)

傅家乡对村级干部实行规范化管理
傅家乡共有村级干部124名,从1990年始,乡党委对其实行了规范化管理:
一、严格按照程序选拔任用干部。除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外,还严格遵循民主推荐、组织考察、投票选举、党
委审批任命的程序,增强选拔干部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二、经常对干部进行培训。每年安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按时参加区委党校的岗位培训,乡里还采取举办
专业培训班、以会代训、专业知识竞赛等形式,对村干部进行培训,考核成绩记入本人档案。
三、定期考核干部。把党建工作、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计划生育、村庄规划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项内
容按比例分解成若干详细指标,实行千分考核记分,作为计算干部工资的依据。采取半年初评,年终总评,村与村
之间互评,乡机关业务主管部门考评等方式,最后由乡党委审查公布考核结果,奖优罚劣。
四、建立干部审计制度。包括定期审计、重点审计和离任审计。定期审计是每年对村干部的指标完成、工资发
放等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审计是对问题比较多、群众反映较强烈的村干部和有关人员进行审计;离任审计是对调整、
免职和离退休的村干部进行全面审计。
五、建立干部退休制度。为了稳定村级干部队伍,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于连续任职10年以上,年龄男在55
岁以上、女在50岁以上,经乡村两级审查批准,可办理退休手续,每月领取60元以上的退休金,以保证本人的基本
生活需要。
六、健全干部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干部履历表、任免登记表、奖惩记录、群众测评表、审计结论、参加培训成
绩单等,为村级干部的考察、任免、奖惩等及时提供翔实资料。
对村级干部实行规范化管理,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促进了全乡两个文明建
设。199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5633.46万元,比上年增长11.8%;粮食单产达到890公斤,比上年增加207公斤;
人均分配1127元,比上年增加108元;有6个单位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14个单位被评为区级文明单位。

(鲁守勋 罗光洲 李继荣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