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5&rec=20&run=13

新一轮企业承包工作富有成效
1990年,全市第一轮企业承包结束,第二轮企业承包工作又在工业、交通、商业、物资、供销、建筑、外贸、
农林等行业全面展开,其承包期限根据行业和企业的不同从1991年起定为3~5年。
为确保承包工作顺利进行,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总体要求,市政府成立了新一轮企业承包工作领导小组,下设
办公室,挂靠市体改委,负责新一轮承包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并采取分口落实的办法,由经委,财委等经济综合管
理部门、企业主管部门逐级设立了得力的工作班子,明确责任,分工负责,各区县也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和办事机构。
在认真总结经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着“兴利除弊,规范完善”的原则,市政府制订了《淄博市人民政府
关于搞好新一轮承包的工作意见》;针对第一轮承包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整顿期间企业面临的新情况,承包办公室
经过深入调查,广泛征求意见,又制订了一系列配套文件,统一印制了承包合同文本,规范了承包工作实施办法,
重点在6个方面进行了完善。 一是推出了“分档分级,企业自选,发包方审定”的基数测算办法,提高了承包制的
透明度,在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关系的前提下,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企业的效益水平和管理水平,避
免了“一对一”谈判,加快了承包进度,较好地解决了“鞭打快牛”问题,调动了企业在困难条件下奋发向上的积
级性。办法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按照国家、省、市级先进企业资金利税率标准及未达先进标准企业的具体情况划
分为5个档次,集体所有制企业按照利润超收幅度分为4个档次,并使基数档次、上缴比例、超收分成、技改归贷、
工效挂钩、经营者奖惩相联系,企业自报档次越高,政策越优惠,形成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激励机制。由于这
一办法对面上的承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企业管理》、《经济管理》、《体改信息》、《改革之声》等报刊先后
进行了报道,国家体改委也予以肯定。二是完善承包内容,实行“三包一挂”[包实现利润、包上缴利润(集体企
业为计税利润)、包技改归贷,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指标体系中突出了经济效益指标、发展后劲指标和企
业管理指标,强化了对企业目标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增强了企业的积累机制和发展后勤,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短期
行为,并清理、防止了指标“乱搭车”现象。三是规范了发包主体,加重了发包方的责任。国营企业由企业主管部
门和财政局发包,集体企业由企业主管部门和税务局发包,实行部门、公司承包的,由分管经济综合部门会同财政
局或税务局发包,实现了发包主体明晰化。四是在坚持厂长负责制的前提下,提倡一人挑头,集体承包,既保证了
厂长作为企业法人代表的生产经营指挥权,又体现了党委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与监
督作用,优化了承包经营主体。五是完善对承包经营者的考核、奖惩机制,采取了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根
据企业承包档次和效益等级,鼓励多创效益、科技进步和出口创汇,严格按照经营效果和贡献大小确定经营者收入
的考核奖惩办法。六是强化了企业约束机制,界定了企业留利各项基金的分配比例,以保证企业积累和生产发展。
建立并完善了企业风险基金、职工风险抵押制度,以增强企业负亏能力。健全了审计制度,有效地发挥了审计部门
的监督作用。
在整个承包过程中,由于准备充分,政策办法对头,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从9月3日开始测算基数,到10
月26日, 市属139户工交企业和24户流通企业全部签定了合同,占应承包企业总数的97%,其中流通企业仅用了13
天。 外贸、农林等系统企业也进行了承包。确定的各项承包指标基本达到了预定要求。139户工交企业,承包期内
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6.98%, 实现利润年均递增7.2%,5年内归还技改贷款4.56亿元,规划技改项目249项,计划
开发新产品654项, 有73户企业承包出口商品收购值指标年均递增13%。14户商业、供销企业,实现利润比上轮承
包平均增长21.7%, 年均递增6.3%;归贷总额2176.7万元;商品销售总额比上期增长7.11%。区(县)企业承包
也于年底顺利结束。 612户区(县)属企业,有536户签约,占应承包数的100%。其中,工业企业年均承包产值比
上轮承包增长23%, 实现利润基数年递增9%;商业、供销、物资、建筑、交通等系统承包企业,实现利润指标年
均数比上轮承包实际年均完成数增长21.8%。同时,强化了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区县共安排归还贷款1.03
亿元, 比上轮增长107%; 规划技改项目143项,计划总投资1.9亿元;开发新产品144项。新一轮企业承包为全市
“八五”期间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陈平)

进一步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1990年,在治理整顿的过程中,全市采取各种搭施,积极推进企业兼并,完善发展企业集团,使企业组织结构
进一步优化。
山东新华制药厂、淄博制醇厂、淄博电机二厂、博山水泵厂以兼并、合并方式对淄川东风化工厂、淄博油漆厂、
淄博微型变压器厂、 博山水泵阀门配件厂实施了优化组合。到年底,4户被优化企业的1719万元固定资产得到合理
流动, 1582名职工得到重新安置,22.8万平方米的土地和4万平方米的厂房得到有效利用。为稳定被优化企业职工
思想,减少兼并企业养老统筹的经济压力,不同性质企业间的优化,其职工身分保持不变。在资产处理上实行了两
种办法:一是被优化方企业亏损的,实行资产挂帐按一定比例增值;二是企业双方均具有一定效益,优化后对其资
产分别挂帐,按比例增值,税后利润按资产比例分成。博山水泵厂(国营)与博山阀门水泵配件厂(集体)年内按
此办法合并后,实现了资产经营一体化,推动了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为不
同所有制企业间的兼并提供了经验。
企业集团工作按照“完善提高,发育成型”的要求,着重于完善集团体制,理顺内外部关系,促进了企业集团
的发展,使联合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大。山东新华医药联合企业集团、山东博山泵业集团公司通过企业间的优化组
合,扩大了紧密层。其紧密层企业已由过去的2家发展到9家,采取的形式主要有控股、承包、兼并、“六统一”等。
至年底,这两个集团的固定资产原值由过去的2.10亿元增加到2.31亿元,产值达5.41亿元,实现利税7555万元,出
口创汇达1157万美元。市二轻工业公司转为经济实体后,强化了经营职能,初步形成了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
中心。在经济环境比较困难的条件下,企业集团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和整体效应,继续保持了生产和效益的稳步增长。

农村系列化服务成效显著
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农业双向承包是199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市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一环,
对此,各区县做了大量工作,创造了不少经验。淄川区在开展社会化服务达标活动中,根据农业发展总体目标和各
级服务机构职能制定了区(县)乡6条和村级8条服务标准,并将服务指标分解到单位,责任落实到人,自上而下建
立了一整套责、权、利、效相统一的考核奖惩制度,促进了全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桓台县为搞好吨粮县开发建设,
从县到村建立了科技、良种、农林、水利、物资供应五大服务体系。全县招聘了800多名农民技术员,按每500亩粮
田1名配备到村, 以片为单位建立了水利服务小组。围绕吨粮县开发建设建立了社会化服务体系,保证了吨粮县开
发建设的顺利进行。临淄区通过组建蔬菜局,对蔬菜生产实行产销一体化管理,既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的积极性,又
活跃了市场,稳定了蔬菜价格,维护了消费者利益。周村区把双向承包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如张坊乡在全
乡普遍签订了户包经营、村包服务的双包合同,以合同的形式把双方的责任、权利固定下来,一定一年,逐年滚动,
同时建立了奖惩制度,实行双轨考核,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为了总结、 交流先进经验,完善农村系列化服务体系,5月,市委在周村区召开了全市农业双向承包现场会,
总结推广了周村区张坊乡等单位实行双向承包, 完善双层经营机制的经验。8月,市委又召开了农业双向承包试点
汇报会,进一步总结了全市推行农业双向承包的经验,使全市农村双层经营机制得到迅速发展和完善,促进了农村
改革的深化。 到年底,签订双向承包合同的行政村达594个,占全市总村数的17%,其中淄川区、周村区、桓台县
达到本区(县)行政村总数50%以上;建立服务组织的行政村达92%以上,县以下共建立各类服务组织6433个;全
市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80%以上实现了集体统一服务,基本形成了上下贯通、纵横交错、协调一致的服务网络。

乡镇企业股份合作试验进展顺利
1990年,为了改善乡镇企业的经营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全市乡镇企业在不断完善承包制的同时,积
极进行了股份合作制试验。
周村乡镇企业股份合作试验区工作有了新的进展。 至年底,全区试行股份合作制的乡镇企业已达786处,占全
区乡镇企业数的41.2%,已经形成了3个层次、5种类型、具有一定规模的股份合作乡镇企业群体,按隶属关系和管
理层次分,试行股份合作的乡镇企业48处,占同级企业的58%;村办企业249处,占同级企业的53%;联户企业489
处,占同级企业的38%。按参股形式和股金构成分,主要有横向参股联营型、职工入股共营型、财产折股经营型、
农户合股共有型、 多元群体共有型等5种形式。试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企业产权设置初步界定了国家股、乡
村集体股、职工股和社会股等四种股份;二是企业积累与分配初步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按股分红为辅的双轨机制;
三是企业管理体制开始由过去的厂长负责制转变为董事会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四是乡村组织的管理行为
开始由原来的行政干预转变为以董事身份参与决策管理企业;五是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性文件,制度建设有了较大进
展。
周村区乡镇企业股份合作试验的经验已在全市得到推广,并且由乡镇工业企业延伸到了农业、商业、养殖业、
开发业。全市五区三县已有27个乡镇开展股份合作试验,试点企业已达4438家,占全市乡镇企业总数的12.6%,实
现产值21亿元,占全市乡镇企业产值的41%。股份合作试验为农村改革的深化和乡镇企业机制的完善进行了有益的
探索,提供了好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