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4&rec=75&run=13

增加农机投入,更新大型机具
1989年,全市农机部门为增强农业生产发展后劲,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确保农业优质、高效、稳定增产,
针对农业实行联产承包制后,原有大型农业机械不断老化等问题,采取以农民为主体,多层次、多渠道集资办法,
积极更新添置大型农机具。年内除投入信贷资金774万元外,市、区县投入农机资金500余万元,乡(镇)、村投入
农机资金2600万元。添置了大型拖拉机100多台、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28台、青贮饲料机14台、大型喷灌机16台、
大型玉米秸秆还田机113台。 这不仅调整了农机结构,强化了工程措施,而且增强了农业的基础建设,为农业生产
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阚玉珊)

推广玉米机械化套种技术,促进玉米高产
是年,农机部门为配合全市农业部门“吨粮田”的开发,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中认真贯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重点突破、稳步发展的方针,坚持机械化、半机械化并举。在商品粮基地狠抓了玉米高密度播种技术,重点推广了
玉米套种耧。在推广过程中,为确保玉米适时播种,除选定厂家对所需机具保质保量安排生产外,并由领导挂帅四
下龙口组织进货,科技人员搞好技术服务,深入现场调试、安装和技术培训。年内全市共推广玉米套种耧12600台,
比上年增长2.5倍,保有量达到16200台。实施玉米机械套种70万亩,占适宜面积的70%,较人工套种平均每亩增株
800棵, 每亩增产70公斤。全市有21个乡镇34.28万亩玉米,平均单产514.3公斤,其推广速度和复盖率在全省居领
先地位。

(阚玉珊)

玉米秸秆机械还田有重大突破
1989年, 全市新增秸秆还田机420台,保有量达1466台,较上年增长40.14%,其中大型还田机649台;玉米秸
杆还田面积68万亩,比上年增加35.4%,占适宜面积85.7%。
为了充分利用玉米秸秆,在大力推广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培肥地力的同时,又狠抓了青贮氨化机械化技术的推
广。 年内市区政府拨款66万元,引进内蒙古赤峰市产9SQ—10型玉米秸秆青贮机14台(保有量达17台),黑龙江省
赵光县产4YW—2型玉米联合收割机5台(保有量达11台),铡草机700余台(保有量达4700台)。是年全市共有青贮
池6000个, 容量达4万立方米;青贮氨化玉米秸秆4300万公斤。从而为全市畜牧业的发展,改良土壤,生物技术的
开发利用开辟了广阔前景。

(阚玉珊)

旱田沟麦播种机械化技术基本普及
1989年,是淄博历史上罕见的大旱之年。市农机局在前两年研制成功旱田沟麦播种机具的基础上,年内大力组
织推广使用这一机具新技术, 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全市完成旱田沟麦播种面积26.2万亩,比上年增加3.9万亩,增
长14.5%。在工作中突出抓了以下几点:
一、抓好试点,推动全面。淄川区西河镇自1987年以来即定为旱田沟麦播种试点。1989年该镇9700亩小麦全部
实行旱田沟麦播种。秋播前市政府在该镇召开了旱田沟麦播种机械达标现场会,推广该镇对旱田沟麦播种机械实行
定人、定机、定任务、挂牌编号、签订合同、统一作业的经验。会上市农机局受市政府委托与各分管区县长签订了
旱田沟麦播种任务书,按照200亩配备1台沟播机,50亩1台人畜力沟播楼的要求,落实了所需机具。
二、 组织机具生产。根据市政府下达的旱沟麦播种任务,需要1120台旱沟麦播种机,实际只有500台,市农机
局召开紧急会议安排生产,并由农机公司垫付资金从外地调运,解决了燃眉之急。年内新增2BGR—6—3型机引沟播
机638台,保有量达到1182台;2BGR—2—1型人畜力机保有量950台。
三、组织培训机手,统一检修、调试机具,实行编号挂牌作业和技术跟踪服务。

(阚玉珊)

引进节水灌溉机具,推广喷灌技术
1989年,市区农机部门针对本市山旱田面积大,水资源贫乏,严重影响粮食生产的新情况,为北部平原和博山
区部分乡镇,分别引进了大、小不同类型的节水喷灌机具,推广了喷灌技术,开展了节水灌溉,取得了显著效益。
北部半原以张店区南定镇漫泗河村为重点,已有10个机械化试点村配备了大型喷灌机18台,控制灌溉面积5000
余亩,通过这些单位的使用,普遍收到节水59%、节电60%、省工1/3、节地10%的效果。张店区南定镇漫泗河村
在百年未遇的大旱之年小麦仍获亩产370公斤, 比上年增长29.8%的好收成。为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张店区政府又
从太原易物购进喷灌机16台。
南部山区博山区引进了4—8马力的小型喷灌机, 全区达到600多台,主要分布在南博山、池上、下庄等乡镇。
年内喷灌2万余亩。在全区小麦、玉米普遍减产的情况下,上述3个乡1.5万亩小麦单产205公斤。下庄乡有小喷灌机
166台,全乡3120亩玉米平均单产388公斤,比上年增产19.02%,其中2400亩单产500公斤。市区农机部门已多次在
这里召开现场会,并优先提供技术、油料服务。

(阚玉珊)

进一步强化基层农机服务组织
1989年,全市农机部门为管好用好农业机械,充分发挥农机作用,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强乡镇农机管理组织建
设的规定》,狠抓了基层农机服务组织的建设。1.确定乡镇农机管理站是乡镇政府的职能部门,主要任务是搞好农
机化管理,搞好各项服务和综合经营。逐步完善了村级农机科技体制。建立了以乡镇为单位统一检修、统一供油、
统一技术标准的制度,并规定按照有偿服务的规定,收取适当数量的综合服务费,用于发展农机综合服务事业。全
市97处乡镇农机站建立农机维修门市部,实行包修制的68处,建立加油站的22处,建立零配件门市部的64处。实现
综合经营纯收入394万余元,增强了自身建设,振兴了农村经济。2. 对村一级农机服务组织,推广了张店区沣水镇
村村建立农机大院(即集体机具集体统一管理使用) 的经验。全市有143个村建起了农机大院,1351个村配备了农
机员,在农忙时由村农机队直接与农户签订作业合同,实行统一组织作业、统一结算,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好和办
不了的事情。3.市农机局制订了争创优秀一级站和村级农机组织达标意见,在全市农机系统开展了乡镇站达标升级
竞赛活动。全市97处站,参加达标的站87个,其中达一级站标准的25个,达二级站标准的24个。全市基本形成以搞
好社会服务为目的的双层经营实体。

(阚玉珊)

实行委托管理,理顺拖拉机管理渠道
1989年11月10日,市农机局根据国务院和省业务主管部门农机管理文件的精神,结合本市实际情况,主动与市
公安部门联系, 办理了委托管理交接手续, 共同签署了《关于农用拖拉机委托管理问题的通知》。确定:除城市
(不包括郊区乡、镇)、县城的机关团体、工矿企业、运输联社和非农业个体户专营运输的拖拉机外,其余对专门
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及专门从事运输和既从事农田作业又从事运输的拖拉机,其安全技术检验、驾驶员考核和核
发道路行驶牌证等工作,由公安部门委托农机监理部门负责。公安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实行委托管理后,各级农机安全监理部门,严格管理,把主要精力放在核换新牌证,预防事故的工作上,开展
了技术培训和技术检测,向建立科学管理网络方面迈出可喜步伐。市和淄川区农机安全监理站的工作分别在全省和
市夺魁,并获农业部表彰。

(阚玉珊)

区县农机学校广开培训门路
1989年,各区县农机学校以培训拖拉机驾驶员为主,努力扩大培训范围;以校内办班为主,兼办送教上门,坚
持常年培训不停。全年县办驾驶员培训班39期,培训各类农机人员25322人,完成省计划指标的3倍。其中新培训拖
拉机驾驶员1994名、 复训6587名、其他16741名。收有偿服务费30.19万元,全部用于自身建设。年内新建校舍135
平方米,增加教学设备39台(件)。桓台县农机学校还与县电大站中专部联合举办了三年全日制机械中专班一个,
学生52人。还为当地武警部队免费培训技术人员52名。周村区农机学校与区交通警察中队联办了简易三轮摩托车驾
驶员培训班。 培训学员109名。临淄区和桓台县农机学校均抽出部分教师分别住到召口、荆家两乡,为附近乡镇举
办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机手94名,送教上门,受到农民的欢迎。

(阚玉珊)

农机供应开辟新货源,经济效益大增
1989年,省农机公司淄博分公司,在农机经营项目滑坡,原来供不应求的东方红—75链轨拖拉机基本滞销,连
年畅销不衰的12马力小四轮拖拉机也成了冷门货的形势下, 一季度末库存积压达456.4万元。比上年增78.6%;结
算资金达108.9万元, 比上年增75%。分公司为摆脱这一困境,实行了风险抵押承包经营责任制,调动了全体职工
的积极性, 上下一齐上阵,不断开辟新货源和新市场,处理了库存积压的70多台东方红—75链轨拖拉机,腾出300
多万元资金周转,并根据市场情况狠抓了轮胎、胶管等新货源。全年共完成销售额3880.9万元,与去年持平,其中
轮胎、泵类完成1925.8万元,占总销售额的49.6%;实现利税50.2万元,比上年增长21.8%。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

(阚玉珊)

西单村依靠机械化促进农业良性循环
临淄区西单村共281户, 1063人,2025亩耕地。在短短几年里由贫变富,走上一条依靠农业机械化,实行农牧
并举,种养结合,贮存保鲜,加工运销相互配套,农、工、商、运一体化的农业经济良性循环之路。
1989年该村拥有农用动力6808千瓦, 有上海300型钻机1台,链轨拖拉机6台,轮式拖拉机12台,小麦联合收割
机4台, 青贮机5台, 玉米秸秆还田机4台, 其他农田作业机具26台, 农田作业服务车5辆,农用汽车50辆,总值
364.2万元, 占集体固定资产的63%。他们依靠这些先进的技术设备,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和替代综合效益,首先
是依靠农业机械化调整了种植业内部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粮田面积由1820亩,压缩到1200亩。对所有粮田实行
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 机械化,粮食单产由1978年的281公斤,提高到接近一吨粮。腾出的土地按照因地
制宜原则,种植了藕、大蒜、葡萄等经济作物,收入达83.5万元,占种植业收入的60.3%。实现了粮食增产,经济
作物增收的新格局。其次是采用新机具、新技术,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大力发展畜牧业,投资60多万元,购入玉米
秸秆青贮机、联合收割机,建起容量4200立方米的大型青贮池一个,对全村的麦穰全部氨化处理,对玉米秸秆全部
切碎青贮用作喂牛, 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年末猪存养量达5315头,平均每人5头;牛存养量648头,平均每户2.3
头。全年畜牧业总收入达395万元,比上年增加270万元。
畜多肥多, 仅玉米秸秆青贮喂牛过复肥田一项,全年共积有机肥800万公斤。该村还利用粪便建起沼气罐,不
仅解决了村民的照明、取暖、做饭问题,而且发酵后的粪便用于肥田、养鱼,使全村亩施农家肥达到4000公斤,比
邻村高一倍以上。实现了以牧促农。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促进了替代效益和综合效益的不断提高。是年全村实现农业总收入1481.4万元,人均收入
1400元,被市政府命名为“西单模式”,成为全省农业生产先进单位。

(阚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