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4&rec=73&run=13

1989年获奖农业科技成果
1989年全市农业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又取得好成绩。市农科所食用菌菌种深层发酵技术开发、市农业区划办公
室完成的淄博市综合农业区划均获市技术进步二等奖;市农技站主持的小麦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措施研究与推广、临
淄区齐都镇科委等单位组织的早春保护地栽培早熟西红柿五千亩高产技术开发、市农业局主持的十万亩夏玉米综合
丰产“丰收计划”、临淄区路山乡组织的万亩夏玉米高产攻关、淄川区农牧局组织的淄川区旱田小沟麦技术推广应
用、张店区农牧局组织的收麦高留茬还田的研究及应用、临淄区土肥站的配方施肥试验与大面积推广、桓台县微生
物研究所的“桓杂二号”蓖麻杂交组合的育成、市土肥站的全市土地资源区划等九项获市技术进步三等奖。另外,
临淄区九千亩早熟西红柿综合技术开发获省农业厅丰收计划三等奖。市农业技术进步基金会年内评出57项技术进步
奖, 其中,市区农业局系统27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2项)。市农业局系统有五项获市科学技术推广奖,其中一
等1项, 二等3项,三等1项;还有两项获市科学技术情报成果一等奖。市农牧业科技委员会评出21项,其中一等奖
11项,二等9项,三等一项。

玉米高产攻关再创新纪录
1989年,市、区(县)农业部门为进一步探索玉米高产经验,丰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安排多点玉米高产攻关。
经过认真组织实施,有三个点获得成功,其中周村区张坊乡太平村420亩玉米单产达到700公斤;临淄区路山乡田旺
村1.98亩夏玉米单产达到965.2公斤, 3.26亩单产达到922.8公斤;永流乡1.03亩夏玉米单产931公斤。创淄博市夏
玉米单产历史最高纪录。

(徐建光)

淄博农技化验中心大楼建成
由农业部、省农业厅和淄博市联合投资60万元建设的淄博农技化验中心大楼在张店建成。该楼建设面积1500平
方米,于1988年4月10日开工,1989年1月竣工交付市农业局使用,配备有计算机、空调恒温和气象色谱仪等多种先
进设备。该化验中心将为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及时掌握淄博地区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动态、测土施肥和农业环保状
况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将为全市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科学施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和控制环境污染,维护
生态平衡,促进新技术的开发推广,提高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发挥重要作用。

(任崇光)

马铃薯茎尖脱毒阳畦留种10年20代拍成科教片
马铃薯因长期采用块茎无性繁殖,存在病毒性退化现象,产量低而不稳,成为栽培上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为
解决这一问题,70年代初,山东农业大学蒋先明教授开始着手这一项目研究,并于1976年总结淄博市洪山镇马家村
一带群众阳畦保种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马铃薯阳畦保种新技术,并首先在淄川区积极示范推广。其后该项技
术传人博山区,北博山乡盆泉村自1978年开始采用这一技术繁殖马铃薯品种,继而又增加了茎尖脱毒新技术,使马
铃薯茎尖脱毒阳畦保种成为一完善的技术。该村采用这种方法繁育种薯,春季繁5000平方米阳畦,秋季扩繁70余亩,
年产优良种薯12万公斤左右,单产均在2300余公斤。种薯除自用外还大量支援外地。自1978年到1988年间,这个村
所繁种薯经10年20代推广示范,未发现退化减产现象,成为全省连续10年不更换品种却连年创高产的单位。1989年
5月,农业部声像中心将这一技术拍成科教片在全国推广。

(徐建光)

立体农业综合技术开发通过市级鉴定
淄博市于1987年开始立体农业综合技术开发与研究, 至1989年累计开发面积达170.5万亩,与常规种植相比,
共增产粮食7658.4万公斤,蔬菜14.5亿公斤,瓜菜1.8亿公斤、油料1.11亿公斤、中草药427.5万公斤、烤烟67万公
斤、糖料18万公斤,净增经济效益5.86亿元。
开发研究始终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服务城市的指导思想,分别建立了“平原大田立体型”、“山区垂直
立体型”、“保护栽培立体型”、“庭院立体经济型”。通过三年试验、示范、推广,在获得大量科学数据的基础
上,应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通过电子计算机测算,从97个模式中,选出了适合全市推广的最佳模式22种,庭院
立体经济发展达20万户,平均每户年增收益1500元。
立体农业开发研究,工作量大面广,涉及学科多,技术性较强。为此,三年开发研究过程中全市累计举办各种
类型培训班40余期,培训管理领导干部200余人次,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次、农民科技骨干8000余人次,印发各类
科技资料30余万份,出版了《淄博高效立体农业模式》一书,发行一万册。新华社、《科技日报》、《农民日报》、
《大众日报》、《山东农业知识》、《山东科技报》先后对淄博市立体农业技术开发研究成果进行了报导。农业部、
省农影社与淄博市联合录制四部立体农业技术推广、科教、专题影视片。
1989年11月1日, 市科委组织中国农科院、农业部、山东农科院、农业厅、山东农业大学、莱阳农学院等国内
专家教授,对这一开发研究进行鉴定。认为“该项开发研究,领导重视,有关部门配合密切,基础工作扎实,资料
完整,指导思想明确,工作方法先进,技术路线正确,覆盖面积大,不仅包括了全市范围,而且包括了平原、山区、
塑料大棚和庭院各种类型的立体农业,开发工作难度大,技术水平高,取得的效益显著,在同类开发研究中居省内
领先地位,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建议作为重大优秀科技成果上报。

(米景舟 徐建光)

“淄河滩工程”开发起步
1989年,市农业局提出利用淄河流域的优越自然环境、良好的气候条件和较丰富的水利、滩涂土地资源,在淄
河滩及其两岸建设5.5万亩的无污染、 无公害的蔬菜、瓜、果及桑蚕等农产品商品基地,以丰富城乡人民的“菜篮
子”,促使沿河两岸贫困乡村尽快脱贫致富,编制了工程设计书,选定临淄区齐都镇和淄川区太河乡为试验点。在
有关部门支持下,经过认真组织实施,两个试验点均获成功。齐都镇试点保护地西瓜亩产达到2300公斤,太河乡试
点栽培大萝卜亩产达到2500公斤,开创了淄博市客土栽培史上的先例,并为整个项目的开发提供了经验,创造了条
件,打下了基础。

(徐建光)

利用牛粪、作物秸秆栽培双孢菇成功
市农村能源办公室和桓台县微生物研究所,联合试验研究的利用牛粪、作物秸秆栽培双孢菇成功,于年内11月
20日通过市级鉴定。
双孢蘑菇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每百克含蛋白质3.9克,脂肪0.2克,钙镁铁9.6克和18种氨基酸,是高蛋白、
低脂肪的保健食物。它是利用作物秸秆经过二次发酵,用室内床架、室外塑料大棚等形式,在自然温度下栽培成功。
两年来, 已栽培1600平方米,每平方米产鲜菇1.4~3公斤,超过了南方每平方米产菇1.3公斤的水平,经济效益显
著。
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选题准确,效益显著,技术资料可靠,技术措施可行,找到了一条使牛粪、作物秸秆
变废为宝的途径,在我省食用菌栽培上是一个突破,居省内领先地位。

(吕济堂 徐建光)

玉米紧凑型良种大面积推广
1989年市农业局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 大面积推广种植紧凑型玉米良种。总面积达121.9万亩,
占玉米面积的91.7%,达到基本普及。紧凑型也称理想型,是指玉米的植株形态果穗上部叶片上冲,果穗以下叶片
平展,株高在200—240厘米之间。这种形态其特点是比平展型更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宜于加大群体,提高单产。年
内全市推广的12个玉米杂交种中, 有8个属于紧凑型。如鲁玉2号、掖单4号、鲁玉3号、鲁玉7号等,再一次实现了
玉米良种更新。

大面积推广小麦新品种——鲁麦12号
鲁麦12号(原代号聊83—1)是1988年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的新品种。1987年引入淄博市。
经试验,比济南13号小麦增产7.91%—10.5%。1989年在全市推广,推广面积20.793万亩。该品种抗寒力好,分蘖
力强,较抗条锈、叶锈和白粉等病,秸秆粗壮,抗倒力强,比济南13号早熟1~2天。
该品种对肥水条件要求高, 在亩产400公斤的地块种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在栽培技术方面必须保证适当
的群体,加强肥水及其他技术措施方能夺得高产。适宜在市内吨粮田开发的乡镇(村)大面积推广。

(窦云沛 徐建光)

小麦开始统一供种
为了实现小麦种子生产专业化,解决品种混杂退化问题,促进小麦增产,市政府于1988年决定实行小麦统一供
种。市、区农业部门多次研究,选定10个主要优良小麦品种,在全市建立4.98万亩种子田。经过精心组织种管,进
行田间去杂、 去劣、 单收、 单打, 1989生产出纯度高质量好的种子1000多万公斤。是年秋种,全市共调剂供应
532.2万公斤, 统一供种面积59.1万亩。占全市小麦播种面积的41%,超额完成了原定30%的计划。有效地解决了
小麦品种多、乱、杂的问题,为提高小麦产量创造了条件。

(窦云沛)

淄博市农业环境质量调查报告完成
淄博市第一部全面反映农业环境质量状况的报告——《淄博市农业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由市农业局农
业环保站负责,经过实地调查、分析化验、综合汇总等工作,于1989年11月编制完成。该报告全面论述了全市农业
环境污染状况,弄清了重点污染区。对环境污染影响人畜健康及发展趋势,作出了科学评价。为全市今后编制经济
发展规划、开展环境立法,制定治理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尹达 李秀臣 李开松)

淄博市开始大面积施用钾肥
1989年市土肥站、农技站为维持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根据本市高产地块缺钾现象,开始大面积推广施用钾
肥。打破了重氮、轻磷、不施钾的旧习惯,取得了玉米增产16.7%的显著效果。桓台县唐山镇和邢家乡已施用钾肥
300余吨,为全市推广施用钾肥起了示范作用。

《淄博土壤》一书出版
市农业局主持,市土壤肥料工作站编写的《淄博土壤》一书,于1989年12月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
系全市第三次土壤普查(属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一部分)的产物,是一千余名土壤普查工作者奋斗了七年半,作
为建国40周年献礼而出版的。全书21.5万字,集中反映了这次土壤普查的主要成果,对全市的成土条件、土壤分类、
土壤特性、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土壤改良利用经验及方向、土地资源的评价及开发利用等问题,都做了比较科学
的阐述,是全市第一部关于土壤方面的专著。

(孙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