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4&rec=166&run=13

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1989年, 全区克服特大干旱和资金、能源、原材料紧张、市场疲软等困难,工农业总产值完成96290万元,比
上年增长21%。
工业生产稳定发展。工业总产值完成90931万元,比上年增长25.38%。12处山区乡镇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岜山村成为全省第一个工业产值过亿元的村。工业结构日趋合理,轻重工业比例为1:1.52。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强化。水利建设创出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多方投资投劳为主要特点的“南博山模式”。
全区完成水利工程723项, 比上年增长190%。完成小流域治理75平方公里,扩大灌溉面积790亩。配套发展小型提
水机具1000台,解决和改善了24个村13700人的吃水困难。自建和工农共建发展副食品基地,年内发展养牛基地镇1
个,养牛专业户57家。开发建设了以石门、池上、李家、南博山、下庄等乡镇为中心的香椿、板栗、杏米、桑蚕、
苹果5个万亩林果基地。 全年植树造林8.8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到35%。 粮食总产在战胜特大干旱情况下, 达到
2815.4万公斤。 农村从事第二、 第三产业劳动力人数达到76654人, 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2%。农业总收入实现
84758万元,比上年增长11.1%。
财政收入达到11640万元, 比上年增长11.33%。年末各项储蓄存款余额达55807万元,比年初增加8688万元。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46768万元,比上年增长13.15%。建成一批高标准商场,形成了以供销大厦、憩园商场、兴
隆商场、博山百货大楼为中心的福门商业区。
外贸出口、 横向经济联合有新的进展。出口厂家由上年的17家发展到30家,出口产品发展到9类49个品种。出
口商品收购值完成2280万元,比上年增长80.38%。全区与173家大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横向联系。
城市总体功能进一步完善。完成了固园路、蕉磁路、柳杭东路路面的铺设。西过境公路铺设沥青路面并通车。
程控电话第一期工程4000门并网通话。开发建设了北岭住宅区,全年竣工住宅面积24.6万平方米。城区自来水入户
率达到100%。城市绿化覆盖率为31.2%。
科教事业发展迅速。 年内成立了区人民教育基金制度,实行人民教育基金委员会,并筹措资金506万元。农村
中小学校舍改造全部完成。 建成区技工学校。 与西安交通大学等院校联合办学, 招生150人。年内培训科技人员
3281人。 引进各类技术人员341名,年末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436人。成立了工程师事务所,举办了全区第一届
技术交易会。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区职工年人均收入1550元,比上年增加82元。全年安排待业青年1709人。敬老院发
展到17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15‰。单项体育运动协会发展到17个。在市级以上运动会获得金牌71枚,银牌42枚,
铜牌25枚。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精神,促进了全区精神文
明和廉政建设。

(区志办)

经济协作创出新水平
1989年,博山区在开展横向经济联合中,实行“三个背靠”,进一步拓宽了经济协作的渠道和领域。
一是背靠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推动技术进步。年内与全国17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新型协作关系,19
个企业与其签订了21项协议, 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4个,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41人。利用全国4处大专院校代培
大专生150名, 中专生80名。全年开发新产品32项,推广应用新技术23项,其中2项填补省内空白,1项填补国内空
白。
二是背靠大企业、服务大企业,实行大厂带小厂,促进经济发展。建立了联合与协作的新形式——驻博山地区
市属以上厂矿企业办公室主任联谊会,开展为博山办实事活动。驻地59家大企业中,有54家共办实事94项。大厂带
小厂, 建立起11个分厂和10个联合企业,实现产值2435万元,利税326万元。还有31个乡镇村企业与28个大中型企
业签订31项联合与协作协议。
三是背靠金融部门,并加强与外地资金雄厚单位的协作,为经济发展提供所需资金。一方面组织金融部门直接
参加联合项目的考察论证;另一方面加强同外地单位的协作,吸收他们在博山投资、投设备,联合办厂。全年共引
进资金235万元。
年内,共签订经济联合、技术协作项目60项,全面投产后,可新增产值6715万元,新增利税1104万元。

(万林兴 王向阳)

山区农田水利建设创出“南博山模式”
南博山镇地处博山区西南边缘山区,发展农业长期受水的制约。为根本改变这一状况,镇党委、政府把大搞农
田水利建设作为发展农业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组织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立更生精神,创出了一条统一规划、多
方筹资投劳、集体个人一齐办水利的新路子。
一、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合理施工,科学管理。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以恢复型、效益型、节水型为主,
南蓄北挖,修塘坝,打深井,截潜流,修旱池,发展小水体、小高抽(小型高扬程抽水机)的水利体系。
二、多方筹资。1.从土地使用费中提40%;2.从镇办企业职工交纳的建农金中提60%;3.实行义务工商品化,
每个劳力每年出20~30个义务工,用于水利建设。到1989年底共筹集资金175万多元。其中农民投资115万元。
三、扶持农民个体、联户办水利。作出四条规定:1.群众自己申报投资办水利,由水利站统一规划布点,村委
会无偿调整土地;2.根据工程大小,减免2—3年的义务工;3.允许农民收取一定的水费,作为投资的补偿;4.镇政
府根据工程量实行奖励。年底个体、联办水利户达150余户。
通过上述措施, 1989年底全镇共有各类水利工程225处,小水库4座、塘坝117座,总容水量141.25万立方米,
机井48眼、 扬水站11处, 配套机械1065千瓦,防渗水渠及机井固定渠道62条,总长36.9公里,小型高扬程抽水机
172台,截潜流工程1处,初步形成了水库、塘坝、扬水站、小高抽配套成龙的水利网络。年内虽遭受特大旱灾,但
粮食总产达320万公斤,生产蔬菜700万公斤,林果、养殖业都取得较好收益,总收入1400万元,大灾之年把损失降
到了最低限度。

万亩绿化工程被定为省顾委绿化联络点
博山区万亩绿化工程, 位于博山区西过境公路两侧,北起白塔,南至岳庄,沿途有7个镇、31个村,全长25.4
公里,已植林绿化4.5万亩,尚有宜林荒山2.3万亩。这项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将这片荒山全部绿化,形成防护林带,
总投资100万元, 计划3年完成。1989年省绿化委员会第8次会议确定将这项工程作为中共山东省顾问委员会绿化联
络点。4月17日,省、市、区有关领导和西过境公路沿线7个镇的干部群众万余人举行了开工仪式。中共山东省顾问
委员会副主任刘众前和淄博市委书记王怀远为“中共山东省顾问委员会博山万亩绿化工程纪念碑”揭幕。年内治理
面积8.7平方公里,整穴100万个,植树3315亩,成活率达86%。

(康绍裘)

博山供销大厦建成为全省供销系统最大的综合商场
博山供销大厦位于福门憩园北侧, 正式职工350名。1987年10月破土动工,1989年9月竣工。基建总投资760万
元。占地7.5亩,建筑面积10163平方米,总营业面积4200多平方米。大厦由主楼和副楼两部分构成,主楼10层,总
高39.7米,副楼1、2层采用带式照明,增强了亮度效果。大厦建立了零售、批发、饮食服务3大经营系统。主楼1~
3层设大厦酒家,4~6层设机电、化建、农副产品、粮油、外贸5个经理部和10个管理科室。7~9层设有58个床位的
招待所,10层是可容纳200人的会议厅和1个安装自动程控交换机和无线电通讯网的总机房。副楼设有地下商场和1、
2、 3商场,4层设有1个批发部。经营商品从家电产品到日用百货等共1300多个品种。9月28日开业,当日商品销售
总额56.34万元。博山供销大厦在建筑规模、营业面积、经营品种上,已成为全省供销系统最大的综合商场。

(刘新胜)

西过境公路铺设沥青路面
1989年5月下旬, 博山西过境公路路基动工铺设沥青路面。油路总面积25.9万平方米,工程造价1156万元。施
工力量以博山区公路站和市政公司为主,组织民工1500余人,驻地厂矿30余部机械车辆,编成10支专业化队伍会战,
于11月15日全线竣工。

(李洪林 刘新胜)

岜山村成为全省第一个工业产值过亿元的村
蕉庄镇岜山村1989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工业产值过亿元的村。
岜山村地处博山西部山区的摩天岭下, 丘陵起伏,有1280人,354亩耕地,1980年人均分配仅88元,是个吃粮
难、花钱难、喝水难,穷得出名的小山村,素有“南熊岜山”之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认真贯彻党的方
针、 政策,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1981年,贷款6万元,建起了博山染织厂。而后以此为依托,面向消费,瞄准市
场,拾漏补缺,抓住时机上新项目,陆续建起了淄博运动衣厂、淄博第四毛纺织厂、博山毛纺织厂、淄博第五棉纺
织厂、 博山传动机械厂、博山毛巾厂等。1989年共有8个核算单位,12个生产项目,固定资产7000万元,职工3210
人。
全村根据国家治理整顿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挖掘设备及职工的潜力,大力开展双增双节运动,使生产水平有了
大幅度提高。产品畅销省内外,其中颜艳牌腈纶、纯棉提花毛巾被,获华东五省一市优秀出口产品金海岸奖。1989
年全村工业产值完成10390万元,上交国家税金2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107元。新建了1200平方米幼儿园1处、
4000多平方米的职工餐厅1座、5000平方米的室内花园式老人公寓1处、3000平方米的职工宿舍楼1栋。

(康绍裘)

开展发扬“三种精神”活动
是年2月17日,在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区委向全区人民提出开展发扬“三种精神”(即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焦裕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精神)活动。3月14日,
值纪念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26周年之际,又召开了全区动员大会。会后,通过一系列的报告会、
演讲会、 歌咏比赛等形式,从城市到农村,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发动工作,使活动很快推向高潮。共出宣传车200
余辆次,张贴标语5000余张,设固定宣传匾牌400多块,发宣传材料2500多份。
发扬“三种精神” 活动,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1、组织党员干部重点学习焦裕禄同志廉洁勤政的公仆思想。
在修复开放焦裕禄纪念馆后, 连续召开了“廉洁勤政” 、“建党工作”、“党员教育”会议,号召各级党委开展
“三个一”(参观一次纪念馆,召开一次生活会,做一件群众最关心的事)活动。全区共举办焦裕禄事迹报告会23
场,基层党员干部910余人参加。2、组织青少年开展“争做雷锋式的青少年”活动。4000多名少先队员举行主题队
会, 向全区中小学学生发出倡议。全区举行雷锋事迹报告会92场。3月份,各学校组成数十支义务服务队,为群众
做好事数十万人次。 城区工厂、商店、医院、机关青年每周组成便民服务队到街道参加便民服务形成制度。3、组
织群众学习雷锋无私奉献精神。区工商局、个体劳动者协会组织12个行业的39户、42名个体劳动者进行义务便民服
务,仅5月份一天服务项目即达10余种,其中修鞋达720双。年内博山区遇到历史上罕见的大旱,社会各县群众自愿
捐款捐物支援灾区,折款达130万元。

(李洪林)

“教育年”活动成绩裴然
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实现“科教兴博”的战略目标,博山区将1989年定为“教育年。”3月15日召开了全区
教育工作会议。会后,通过广播电视、公开信、宣传栏等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发动,逐步形成了尊师重教的
社会风尚,促进了教育工作的发展。1.教育设施得到改善。全年筹措资金506万元,新建、改建校舍22400平方米。
其中博山七中综合教学楼主体工程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 投资264万元。新建能容纳20个教学班的双山小学破土动
工。2.群众踊跃捐资助学。年内全区人民捐资123万元,城区人口平均每户20元。3.农村学校实行国家、乡(镇)、
村、群众联合办学的新路子,12月17日国家教委负责人视察博山校舍改造工作时给予了肯定。4.落实兑现了民办教
师待遇,其基本工资平均达到当地群众人均收入的1.8倍。5. 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办学,年内招收代培大专学生60
人。6. 中等教育结构日趋合理,职业中学新开辟6个专业,达到在校学生占高中阶段总人数的47%。7.为全区具有
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进行了体检。

(洪林 革吾 理川)

焦裕禄纪念馆修复开放
焦裕禄纪念馆原名博山焦裕禄事迹展览馆。1966年始建,1967年1月竣工开放,至1976年闭馆,历时8年,先后
接待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及朝鲜、日本、越南、南也门等国外友人共计40多万人次。
1989年初,区委、区政府根据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和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焦裕禄,学习雷锋的要求,决定修复该
馆。 5月14日为纪念焦裕禄逝世25周年,举行了由市区领导及兰考县委领导人参加的修复开馆大会。修复的主要内
容是纪念馆中的二个展室, 计200平方米。展出内容包括前言、在暴风雨中成长、在工业战线上拚搏、县委书记的
好榜样、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结束语6个部分,有照片复制件42幅,油画、水粉画61幅,雕塑2组,复原焦裕禄
的办公室1间,展橱8个,实物34件。从开馆至年底共接待参观学习者12000人次。

(李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