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3&rec=95&run=13

1988年获奖农业科技成果
淄博市农业科技部门为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积极开展农业科技研究,1988年取得可喜成果。市农技站
根据苗情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组建小麦产量预报数学模型的研究,获省农业厅三等奖及市科委三等奖;市农科所的
胶股兰引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获市科委二等奖;硅窗气调贮藏细菜技术研究、鲁玉2号玉米良种引种试验繁育
推广、秋西瓜栽培试验、改麦稂沤堆肥为直接追铺还田技术及推广、夏玉米大面积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
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研制与推广等7项, 分别获市科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另外,市农业技术进步基金会还评出
66项科学技术进步奖, 其中,有市、区农业局系统完成的27项,有二等奖6项、三等奖21项;市牧业科技委员会还
评出20项,有一等奖7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2项。

(徐建光)

西瓜专用肥研制成功
淄博市土肥站与张店化肥厂联合攻关, 经过3年的研究与试制,1988年研制成功了适合淄博市土壤气候条件的
西瓜专用肥料。
西瓜专用肥是利用市土壤普查成果,根据西瓜的需肥规律,精心选择配方,用尿素、硫酸钾、过磷酸钙、硫酸
锌、硼砂等作原料,采用新工艺配制而成的颗粒肥料,具有长效、利用率高、施用方便等优点,已有基肥、追肥两
个品种。这种肥料的施用,提高了西瓜产量,进一步改善了西瓜品质。年内施用后,西瓜的个头、产量、质量都有
较大幅度提高,一般增产20%以上,高者达54.9%,含糖量增加0.7~2.5%,每亩可增值273.4元,高者达376.4元;
同时,西瓜还具有叶蔓生长健壮、座瓜整齐、抗病性强、皮薄、瓤红均匀、味道甜正等特点,深受人们的欢迎。经
市农业局组织有关专家现场品尝评议,一致认为西瓜专用肥是值得大力推广的新型西瓜肥料。

(孙鹏 尹达)

增产菌试用成功
增产菌又名保健菌,1987年从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引入淄博市,1988年试用成功。
增产菌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根际周围微生物的生态环境,首先占领植物体防止病菌侵入,刺激作物生长,增强其
抗逆力,达到防病增产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增产菌在禾谷类、油料、蔬菜等作物上应用,均具有
抗病增产的作用, 小麦能增产5~10%,地瓜能增产40.1~67%,西瓜能增产15~20%,西红柿能增产18~35%,
花生能增产26.8%,大白菜能增产10~16%。对许多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西红柿早、晚疫病防效达40~50
%,对大白菜霜霉病、黄烟病毒病、菜花黑腐病防效分别达35%、42%和53%。能使许多作物提早成熟、改善品质,
还具有延长生育期的作用。在淄川区太河乡试验,山区西红柿可延长生育期1个月左右,适应范围广,增产效益高,
它的推广为农业增产增收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应用前景广阔。全年淄博市已推广4.5万亩,其中用于小麦1万亩,
地瓜5000亩,花生6000亩,烟草2000亩,各种蔬菜2.2万亩。

(徐建光 陈泮江)

玉米高产攻关取得好成绩
1988年市农业局安排的玉米高产攻关科研项目,经过市、区县、乡镇和农民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好成绩。实地
测产验收, 全市有2个点亩产突破800公斤,有2个点亩产达到750公斤以上,同时涌现了一大批亩产超过700公斤的
典型。 其中临淄区路山乡田旺村11.7亩平均亩产824.15公斤,周村区张坊乡太平村13亩平均亩产802公斤,桓台县
田庄镇5.95亩平均亩产786.75公斤。
大面积高产攻关研究,为全市玉米产量再上新台阶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为进一步安排玉米丰产计划总结出了
经验。一是选用紧凑型高产良种,主要是掖单4号和8112×52106两个品种,这两个品种有株型紧凑、增产潜力大等
优点,可作为玉米高产区的接班品种推广;二是增加种植密度。经考察,各点平均实收株数均在5000株以上,最高
达6293株。三是改革种植方式,提高播种质量。各试点均采用等行距播种,平均行距55厘米左右,同时普遍进行了
选种、晒种和药剂拌种及施用种肥,从而实现了一播全苗、苗齐、苗壮。四是科学施肥。大力采用了配方施肥,按
生产100公斤籽粒吸收纯氮3公斤、五氧化二磷1.4公斤、氧化钾3.2公斤的要求全量施肥,确保养分供给。五是加强
田间管理,严格按高产玉米技术规程进行操作,保证玉米正常生长。

(徐建光)

推广省柴节煤灶突破10万户
1988年, 全市推广省柴节煤灶实际完成124901户,占计划的124.9%,比上年增加54.2%。其中:周村区完成
40021户,张店区完成35463户,淄川区完成37861户,博山区完成11300户。张店、周村两区是全省的试点区县,都
通过了省级验收。周村区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至年底,全市已累计有省柴节煤灶335521户,占全市总农户的65%,
按每户节煤0.5吨计,全市可节约煤16.77万吨。该灶不但可节约秸秆柴草和煤炭,而且卫生方便。
年内全市推广省柴节煤灶的数量、热效率和质量,都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取得成绩的原因是:1.区县、乡镇
政府把改灶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作为考核各级干部的条件之一;2.搞好宣传,提高了干部和群众的认识,加快了
农村能源建设步伐;3. 大力开展培训工作,壮大技术队伍。全市共举办培训班34期,培训技术人员986人次。各区
县都为乡镇培训技工,以师带徒,增强了技术力量。4.深入基层,抓点带面。市、区抓重点乡镇,乡镇抓重点村,
村抓样板户,摧动了工作的开展和全年任务的完成。5.政策落实,报酬合理,奖罚分明。本着“以群众自办为主,
国家、集体扶持为辅”的原则,对完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调动了广大干部和技术人员的积极
性。

(徐建光 吕济堂)

万亩夏花生技术开发通过市级鉴定
1986年,市农业局为解决花生生产中重春轻夏、管理粗放、品种混杂、密度偏低等问题,开始进行以引进、组
配各项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实现综合效益为内容,以发掘增产潜力、实现大面积增产增收为目的的综合性开发。经
过3年的艰苦努力,战胜了连年早灾,使夏花生品种有了更新,面积不断扩大,单产明显提高。
夏花生播种面积3年累计达10.04万亩, 比开发前3年累计面积0.22万亩增长40余倍; 单产由125公斤提高到
188.8公斤, 总产增加1861.6万公斤,增加产值2569.4万元,比种夏玉米增值1361.9万元。在试验、示范、推广的
基础上,筛选出适合本市夏花生套种和直播的优良品种(鲁花3号、P12、菜农10号);找到了夏花生适宜的播种密
度(10000~12000墩);获得了夏花生的最佳播种期,最优施肥法和田间管理的配套技术。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
开发因地制宜,较好地解决了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争地的矛盾,为改革耕作制度,调整作物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技术开发达到了省内水平,填补了淄博市夏花生栽培技术的空白。1988年12月,市科委下达的、市农业局承担的万
亩夏花生技术开发项目通过了市级鉴定。

(米景舟 徐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