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3&rec=88&run=13

综述
1988年,淄博市乡镇企业在市场变化大、资金短缺、供电不足、原材料大幅度涨价的情况下,运用灵活的经营
机制,向改革要活力,向管理要效益,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的好势头。
企业总产值:完成50.97亿元,比上年增长40.7%。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33.21亿元,比上年增长42.5%,占全
市工业总产值的1/3左右。 在工业总产值中,乡镇办工业完成11.24亿元,比上年增长50.2%;村办工业完成18.9
亿元,比上年增长36.4%;村以下完成3.1亿元,比上年增长55.7%。全年实现总收入52.22亿元,比上年增长48.5
%。
经济效益:实现纯利润3.67亿元,比上年增长56.03%;缴纳税金2.61亿元,比上年增长36.38%。乡村两级实
现利税总额4.96亿元,比上年增长44.03%,其中工业企业利税3.64亿元,比上年增长46.68%。工业产品销售收入
达29.67亿元,销售税金1.42亿元,利润2.21亿元,利税率达11.9%,利润率达7.11%。完成出口交货值6000万元,
比上年增长92.1%。
全员劳动生产率9630元, 比上年增长29.1%。百元固定资产创产值198.9元,比上年增长47.8%。定额流动资
金周转天数118天,比上年加快24天。
产业结构:全市乡镇企业重工业完成产值19.9亿元,比上年增长34.57%,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的69.34%
降为66%, 轻工业完成产值10.2亿元,比上年增长36.09%,产值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0.66%上升到3 4%。其中农
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产值6.48亿元, 比上年增长56.23%,占工业产值的22%;建材工业完成产值9.65亿元,比
上年增长19.76%,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7.77%下降为32.01%,机械业完成产值4.17亿元,比上年增长54.10%,所
占比重由上年的12.68%上升到13.83%;纺织业完成产值4.12亿元,比上年增长69.82%,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1.36
%上升为13.65%;化工业完成产值2.38亿元,比上年增长60.51%,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97%上升到7.92%。
能源、 原材料消耗:全市乡镇企业共耗原煤27.7万吨,焦炭10.4万吨,汽油2.3万吨,柴油2.6万吨,电6.7亿
度,其中自备电654万度,生铁1.56万吨,钢材1.2万吨,硫酸3.8万吨,纯碱1.1万吨,棉纱9157吨。
年内,全市乡镇村企业(含个体、联合体)共有39498处,比上年增加4625处。拥有固定资产21.77亿元,比上
年增长34.75%。 其中乡镇、 村两级企业拥有固定资产19亿元,比上年增36.14%。工业企业形成固定资产原值达
16.1亿元,比上年增38%。全市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52.96万人,比上年增加了4.4万人,占农村劳力总数的54.9%。
全市乡镇企业坚持深层次改革,启动了企业的活力。市乡镇企业局总结推广了淄川区磁村乡实行承包责任制、
厂长负责制、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定期审计制的经验。制订下发了实行股份合作制的试行办法,多数企业实行了
全员风险抵押承包,各区县设立了2~3个股份制试点乡镇。桓台县起凤镇所有企业全部实行了股份合作制。同时,
进一步完善发展了具有淄博特色的城乡“挂、网、联”(即城乡挂钩,形成网络,联合发展经济)。博山区乡镇企
业采用让名让利让权的方法,建立了工贸联合体12处,科工联合体19处。有20多家乡村企业挂国营大厂分厂的牌子,
使大厂借用乡镇企业的灵活机制,乡镇企业借用大厂先进的管理方法,取长补短,互惠互利。
全市乡镇企业根据在治理中巩固、在整顿中提高的原则,主动接受国家宏观调控。首先进行了全市性的企业调
查摸底,分类排队,然后对一部分耗能高、原材料供应无保障、污染严重的企业和产业,坚决实行了关、停、并、
转,停建了30多个建没重复、效益差的基建项目,使154项重点项目的投入产出比例为1:2。
淄博市被列为沿海开放城市之后,乡镇企业建立了一批专业厂和基地,积极开展出口创汇。年内出口创汇企业
由原来的40个扩展到75个,出口创汇产品由43种扩展到80多种。出口创汇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6个,“三资”
和实行“三来一补”的企业达到5个。
乡镇企业的4支队伍(教育、 技术、供销、信息)建设日益加强。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新规定、全市首次分配
21名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工作。乡镇企业的基层管理机构也得到了充实,市区两级管理部门的服务手段不断完
善,从而保证和促进了全市乡镇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王玉明)

乡镇企业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化
1988年,淄博市乡镇企业紧中求活,稳中求增,适当减速降温,注重经济效益,实现利税比上年增长46%,超
过了产值增长40.7%的速度。
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给生产所需材料主要靠市场调节的乡镇企业带来很大困难。下半年,电力紧张,
能源不足,银根抽紧,资金匮乏,使乡镇企业步履更加艰难。20%的生产设备不能运转,微利亏损企业面加大。面
对这种形势,全市乡镇企业认真总结经验,发挥自已机制灵活的优势,适时实行了战略转变:由过去靠外延扩大再
生产转向以内涵发展为主;由过去的普遍发展转到抓重点乡镇、骨干企业上来,带动其它乡镇和企业;资金来源由
过去主要靠银行贷款转到主要靠企业自我积累和千方百计自筹资金;由过去片面追求产值发展速度转到讲求产品质
量,讲求经济效益上来。实现了速度、效益、后劲三同步。张店区付加乡的淄博工业搪瓷厂和化工设备厂,正确处
理发展和提高、 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以产品质量赢得客户青睐,1988年分别实现利润150万元和121万元。只有200
来人的博山矿山机械设备厂,是一家村办小厂,在机械设备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依靠基础管理,内部革新挖潜,
使产品获省机械厅科技进步奖,年获利润66.2万元,比市场行情好的上年增长了50%。以建材行业为主的淄川区乡
镇企业, 围绕提高经济效益, 采取抓管理上档次,抓升级上水平的有效措施,使全区可比产品总成本比上年降低
15.89%,产品质量稳定率比上年提高7.3%,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16.7%,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比上年加
快20天。 张店区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突破口,以挖潜改造为重点,全年乡镇企业实现工业产值5.5亿元,比上年增
长5 4.97%,实现利税5821万元,比上年增长70.15%;周村区由于推行股份合作制经营,使乡镇企业产值、利润、
上交国家税金均创该区历史最好水平。

(王玉明)

组建企业集团,形成规模经营
1988年,淄博市乡镇企业积极开展城乡经济“挂网联”,使横向经济技术联合向大跨度、高层次发展。以骨干
企业、名优产品为龙头的企业群体和集团不断增多,经营规模越来越大。博山区乡镇企业采用“三靠(靠大厂矿企
业、靠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靠金融部门)、三让(让权、让名、让利)”的方针,签订了各种经济技术联合协议
书87项,新增产值1.03亿元,利税1515万元。同时,有65个重点骨干企业同42个国营大厂建立了新的协作关系,组
建了水泵、潜水泵、陶瓷等联合集团,使企业上了水平,生产扩大了规模。桓台县的乡镇企业与全国十几个大城市
的大型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联合,使新上的项目规模大,起点高。耿桥乡和山东新华制药厂紧密合作,兴办了年
产100吨甲氧苄氨嘧啶的桓台分厂。周村区以传统产品和骨干企业形成巾被、服装、化工、机械4个乡镇企业系统的
企业集团。临淄区利用背靠齐鲁石化大企业的优势,组建淀粉、塑料、水泥企业群体,使过去分散的局部优势变成
群体优势,既充分合理地利用了农村资源,又提高了乡镇企业的综合效益,解决了过去兴办乡镇企业中出现的一些
盲目布点、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使企业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组成了社会化协作。
由于规模经济的扩大,改变了过去船小经不起风浪的状况。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组成的群体,开展全面地协作联
合,加强了技术指导和管理,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素质,增强了整体竞争力。年内,全市工农业总收入过
亿元的乡镇达22个, 比上年增加了9个。工业产值过亿元的乡镇有6个,比上年增加了4个;工业产值过千万元的村
有44个,比上年增加了16个;产值过千万元的乡村企业有18个,比上年增加了4个。

(王玉明)

推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
1988年,淄博市乡镇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制度,使产品质量
不断上档次。
年内,全市乡镇企业把技术进步作为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的主要手段。全市乡镇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
达92%。 共研制开发新产品158种,经鉴定有54项填补了省内空白,12项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淄川区西河耐火厂
的浮法玻璃窑炉砖、 杨寨乡的古建筑玻璃制品、淄川日用化工厂的高级洗手液3个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全市共验
收星火计划15项,有6种产品获省科技成果奖,3种产品获国家星火计划金质奖和国家科技成果奖。杨寨乡的古建筑
玻璃制品获国家星火计划银质奖。
为了搞好乡镇企业技术改造,各区县都加强了领导,引导企业从注重新建项目转移到注重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
革新挖潜上来。张店区一方面成立了科技人员业余服务理事会,主动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另一方面专设技改科,
负责该项工作。从而使全年技改项目竣工率达94.7%,新增产值1.09亿元,增利税2123万元,投入产出的比例为1:
3.53。年内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因素已占全区新增工业产值的45%。
全市乡镇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机构和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了以质检科为主的厂、
车间、 班组、个人4级质量检验网。许多重点企业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同时,在关键工序设立了质量控制点,按
国家标准生产, 使产品质量稳定率逐步提高。 淄川建筑材料厂生产的釉面砖获省优质产品称号, 产品合格率达
92.79%, 超过省标5.79个百分点。全市有75种产品被评为省、市优良产品,12种产品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周村大
华锻压厂生产的大华铁锨, 获部优质产品。博山区原计划创15个优质产品,实际完成了31个。其中5个省优,10个
厅(局)优、15个市优。八陡工贸联营玻璃器皿厂生产的出口什锦瓶获部“金龙腾飞奖”铜牌。

(王玉明)

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经营
1988年, 在乡镇企业中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经营, 使乡、村、联户、个体“四轮”在经济发展的轨道上交叉
“驱动”,不断发展。
年内,全市实行股份合作制的乡镇企业已有4438个,占全市乡镇企业总数的12%,其中乡村集体企业2771个,
占实行股份合作制企业数的38%; 合作股金共6亿元,约占乡镇企业固定资产的27%;创产值15亿元,约占乡镇企
业总产值的30%。 从层次上分,乡镇办企业474处,村办企业2297处,联户办企业1667处;从股份构成上分,横向
入股联营的1236处,企业内部职工入股的2500处,原材产折股的512处,技术入股的190处。发展较快的周村区已由
农村向城市发展,由工业企业向商业企业发展,由乡村企业向国营企业发展。以建筑之乡闻名的桓台县建筑业,已
全部实行股份合作制经营。
实行股份合作制经营,在实践中逐步由多样化趋向规范化。其股盼构成和经营方针主要有6种类型:(1)横向
参股联营型。突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在隶属关系、财产关系和计划渠道不变的原则下,各方自愿入股,联
合办厂, 按股分红,共担风险。(2)职工入股共营型。新企业以资带劳或以劳代资,老企业职工自愿入股或以工
资折股。使职工由单一的劳动者变成既是劳动者又是股东的双重身份;企业由单一集体所有制变为多层次股份合作
制。淄博吉祥装饰实业公司对职工实行一厂三制(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发行劳动股、基本股两种股票,形
成股金20多万元和村、 企业、职工个人群体共有的新体制。(3)财产折股合营型。对原企业进行清产核资,折成
公股和个人股, 使企业财产权属明朗化。桓台县建筑行业多采取此种类型。(4)技术入股联营型。科研单位或个
人以技术转让费或提供技术服务折价入股, 按股分红。(5)农户合股共营型。由善经营者挑头,劳资双联,联合
经营,对等分红。淄博第七毛纺厂是由临淄区齐都镇西古村村民崔连森挑头,与其它农户和村里合股兴办的,现已
拥有4个车间、200多股,263万元的经营规模。(6)多元群体共有型。其特点是既有企业内部职工入股,又实行横
向联合,并在一定范围内发放股票,让群众自愿购买。

(王玉明)

开源节流,多方集资
1988年, 淄博市乡镇企业采用“压、堵、储、挖、联、引”的方法,筹集了近3亿元资金,缓解了资金短缺的
矛盾。
“压”就是压缩基建规模,清理在建项目。对重复建设、耗能大、污染严重、效益不好的项目,坚决实行了关、
停、并、转。通过租赁拍卖和固定资金转让等方式,从资金上保证了一批见效快、耗能低、适销对路的项目上马。
“堵”就是千方百计堵住一切乱花钱的口子,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全市举办各种类型的财会学习班20余期,提高了
财会人员的素质,实行了农、财两部新的财会制度,加强了财务管理,减少了资金占用。“储”就是采取多种方式、
多种渠道发展储蓄。多数重点骨干企业会同金融部门,试办了厂内银行和信用社、储蓄所。博山区在乡镇企业中推
行交纳风险抵押金方法,把1150万元的社会闲散资金转化成了生产资金。“挖”就是千方百计挖掘资金潜力,提高
利用率。 淄川区积极开展双增双节活动, 共节煤8946吨,节油310吨,节电646万度。并利用法律手段催收外欠款
3800万元,利用多种渠道处理各类库存产品价值达6800万元。“联”就是通过联合方式,借用外地区、国外资金来
发展乡镇企业。 全市有767家乡镇企业同外地大企业或科研单位达成联合协议1000余项。“引”就是引进外资,引
导消费。临淄区通过8个外向型项目,共引进外资1400万元。
1988年, 全市154个新建项目和210个技改项目所投入的5亿多人民币,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开源节流,企业自我
积累和千方百计引进、筹集的资金。

(王玉明)

5家乡村企业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
1988年,博山矿山机械设备厂、临淄有机化工厂、淄博工业搪瓷厂、淄川建筑材料厂、桓台县唐山镇建筑总公
司5家乡村企业升为省级先进企业。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决定》,针对乡镇企业管理水平低、设备落后、产品质量差、成本
高等“先天不足” ,市乡镇企业局在调查摸底、分类排队的基础上,制订了企业升级规划,举办了由100多个重点
骨干企业厂长参加的企业升级培训班,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任教。同时,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企业进行
升级工作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制订措施,落实计划。然后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归口验收,促进企业在产品质量、物质
消耗、经济效益等主要指标上取得进步。克服了乡镇企业中以“包”代“管”重“包”轻“管”的不良倾向,加强
了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提高了企业素质。淄博工业搪瓷厂以企业升级为突破口,提高了管
理水平,不仅升为省级先进企业,还被化工部定为全国第一批搪玻璃设备产品取证单位;并且在该厂召开了取证现
场会,在全国搪玻璃行业中引起了较大反响。

(王玉明)

乡镇企业职工教育管理形成体系
1988年,淄博市乡镇企业局、教育局、科委、职教办等部门,把乡镇企业专业人员的培训纳入星火计划,作为
战略任务来抓,使全市乡镇企业教育工作初步形成上下贯通的教育管理体系。
1. 管理人员培训由骨干企业向面上扩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培训管理人员1.6万人次。其中厂长(经理)
4655人次,车间主任、班组长4624人次,财务及其它管理人员6743人次。
2. 专业技术培训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各类专业技术培训达10.8万人次。其中初级技术培训5.4万人次,中级
以上技术培训2.5万人次,结合生产急需的应急培训2.9万人次。
3.送外培训由单一学历教育转变为综合管理、技术培训。各乡镇送外培训人数为5445人。其中学历教育2358人,
管理知识培训1622人,专业技术培训1465人。
4. 建立了一支以兼职为主的职工教育队伍。全市乡镇企业现有职工教育管理干部239人,兼职教育工作者1728
人。
5.形成了教育培训网络。不少乡镇和企业建立了职工学校或文化技术学校,设立了专用课堂,有的购置了电化
教学设备。市乡镇企业局建立了职工教育培训中心。淄川区建立了乡镇企业技术中专学校。全市共有农村文化技术
学校826处。

(王玉明)

乡镇企业中专在杨寨乡建立
1988年,全省乡镇企业系统的第一所中等技术专业学校在淄川区杨寨乡建立。
根据市委、市政府“科教兴市”的战略决策,市乡镇企业局会同淄川区政府,在原淄博十六中学的基础上扩建
成为乡镇企业定向培养人才的专业技术学校。该校归属区政府,学生来源于淄川区。各乡镇经委积极推荐本乡镇的
初中毕业生到学校参加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学生毕业后回到乡镇经委统一分配到企业。学校设有化工、机电、土
建、财会4个专业,实习车间125平方米,学制两年。办学经费由国拨职业教育基金、乡镇捐助、勤工俭学、学生集
资4部分组成。师资在原来人员的基础上,淄川区经委选派了6名工程师到校任教。1988年在校学生达540人。

(王玉明)

个体机械村——昆仑镇许家村
淄川区昆仑镇许家村有312户,人口1244人。1988年,全村从事个体机械生产的有126户,504人,机械设备365
台, 年产农机配件650万件,实现产值1071万元,利润267.7万元,平均户创产值8.5万元,利润2.12万元。成为远
近闻名的个体机械村。
许家村座落在昆仑以西的三台山脚下,昆王公路从村中通过,交通比较方便。在有关部门的扶持、引导下,全
村上下出现了上设备、搞加工、比质量、赛贡献的生产景象。为了保证个体机械户的发展,村委会一班人在统一思
想的基础上, 主动帮助个体企业解决电力、厂房、设备等困难。投资5万元,设置变压器一台,配备了专职电工,
统一进行综合服务。在技术上,举办培训班,聘请机械工程师任教,学员随到随学,学会为止。同时还统一配备了
两名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图纸管理和质量检查,保证产品质量。从而使经济不断发展,效益不断提高,产品畅
销全国20个省市,人均收入5310元。

(王玉明)

个体企业研制出填补国内空白的天然硅线石
博山区白塔硅质耐火材料厂是家个体企业。1988年,为了满足国内市场需要,该厂利用黑龙江省鸡西市盛产的
优质硅线石,经过无数次科学试验,终于研制成天然硅线石。经国内外有关专家鉴定,该产品具有热稳定性好、耐
玻璃液浸蚀、 耐高温冲刷、能延长窑炉寿命等特点。经试用,产品接近英国PSR公司的产品质量水平。该产品的研
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玻璃窑炉用天燃硅线耐火材料制品的空白,可为国家节省大量外汇。

(王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