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古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3&rec=34&run=13

我国最早开展百家争鸣的场所——稷下学宫
稷下,在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今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稷门(西边南首门)附近。齐宣王继其祖桓公(公
元前374~357年在位)、父威王在这里设置学宫,招揽包括淳于髡、孟轲、鲁仲连、荀况等著名人物在内的学术名
家、游说之士数千人,进行讲学鸣辩。学宫的设置对开展百家争鸣、繁荣当时学术起了很大作用。稷下学宫是我国
在学术方面最早开展百家争鸣的场所。稷下学术成果,在中华民族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稷门、稷下学宫也
因此而名垂青史。

(张庆恩)

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国故城遗址
齐国故城遗址,位于今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东临淄河,西依系水(俗称泥河)。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
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淄故城,周代为齐国都城,西汉时又为齐王国都城,历时千余年,是当时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也是列国中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据考证,齐国故城始建于九世纪,后经几代国君扩建加固而成。元以后,故城圯废。
故城分大城小城两部分,总面积近20平方公里,有城门13座,已探明的主要交通干道10条,有完整的搛水系统。齐
都镇有新建的故城博物馆,相继开辟了出土文物陈列室、桓公台、晏婴冢、城垣遗址、排水道口、殉马坑、孔子闻
韶处等多处参观点。

(韩玉凤 张庆恩)

世界罕见的殉马坑
齐国故都东北部, 今齐都镇河崖头村一带,有春秋时代的贵族墓群。1964年,在5号墓周围发现了规模巨大的
殉马坑。殉马围绕于“甲”字形石椁大墓,东、北、西三面相连,全长约215米,宽5米。按已发掘出的殉马遗骨排
列密度推算, 全部殉马有600多匹,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全国已发现的文物中是前所未有的。殉马遗骨在坑内
排成两列, 系战马处死后排列而成。马头向外,昂首侧卧,作奔走状;最前面的5匹,颈部系有铜铃,是临战前的
待命威武姿态。考古学家考证后确认:用马殉葬的墓主为齐国第二十五代君主齐景公(公元前547~490年)。以这
么多的战马殉葬,反映了当时齐国国力的强盛和君王生活的豪华奢侈。1982年,政府拨款在殉马坑西南端建立了展
厅,展出殉马106匹。

(韩玉凤 张庆恩)

众多的临淄古陵墓
临淄,周为齐国都城,汉为齐王首府,历时千余年。期间,齐国的王侯、大臣、贵族死后大部葬于此地。这些
墓葬构成了当地的独特风光。临淄现存古代陵墓大体分为三部分。
一是田齐王陵。位于齐陵镇南部,由二王冢、四王冢组成。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中,二王冢位于郑家沟南的鼎足山,原传为姜齐桓公、景公之墓。1984年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稽考,认为二王冢
系田齐桓公午与田齐侯剡之墓。二墓东西并列,因山为坟,均高20米,东西长320米,南北宽190米,气势雄伟。四
王冢, 又称四豪冢,位于牛山以东,为田齐威、宣、、襄王之墓。四墓自西而东并列,绵延相连,总长541米,
封土高大,宛如群峰连绵。
二是临淄墓群。在临淄齐国故城周围有大大小小的古墓150余座。其中著名的有太公衣冠冢、孝公墓、庄公墓、
康公墓、管仲墓、高墓、晏婴墓、田穰苴墓、田单墓、三士冢等,197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是稷山洞石墓群。 位于齐故城南10公里稷山之上。1983年9月,群众在此山采石爆破时,发现竖道洞石墓一
座, 深10米,墓室高194厘米,长388厘米,宽370厘米,全部由人工开凿而成。从陪葬的器物分析,此墓为汉代墓
葬。 经文物部门实地考查, 发现稷山顶还有多处墓葬,与其连址的井山顶端亦有多处竖墓道口,两山墓葬构成了
“稷山洞石墓群”。1984年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自1984年以来,在齐鲁石化公司乙烯工程施工中,又于大武、辛店地区发现春秋战国墓地和汉代平民墓
地各一处,初步探出墓葬3900余座,已清理发掘1620余座,出土大批文物。

(张庆恩)

省内最早开发的溶洞
已定为山东省和淄博市旅游点的博山溶洞为我国北方罕见的溶洞之一,是省内最早开发、定为旅游点的溶洞。
洞长1800多米, 宽2~19米,高8~26米,有宽敞大厅5处,每处可容纳数百人。此洞属于四亿五千万年前古生代奥
陶纪,大体为南北走向。洞中钟乳石、石笋、石柱、石花,千姿百态,形成若干景点,在灯光的照射下五彩纷呈,
使人宛若进入神话世界。

(康绍裘)